贈書直播_如何真誠一致的表達?
.
尼采說「痛苦是禮物」,
唯有學習成為「超人」、享受這份禮物,才能戰勝生命,
做到真正「愛自己」、「相信自己」,成為自己唯一的主人。
■身體的痛苦反應,是要我們正視情緒的理性
「身體是巨大的理性,擁有唯一的意義,而其所具備的意義同時也擁有多樣性。……你們稱為『精神』的那小小理性,也是身體的道具。那不過是你巨大理性的小小道具,不過是玩具而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人們總說不要被情緒左右,要理性看待事情,但其實根據研究,理性也時常受到情緒的影響。我們不該被社會的規範或教育,而一昧的用所謂的「理性」否定這些情緒的存在,而是接受這些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換言之,必須忠於情緒:感覺快樂就笑、感覺悲傷就哭,必須追求身心一致,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尼采的心理學不是靠知識改變,而是經由巨大的痛苦改變了身體;就好比當豹成為樹懶之後,牠便進入再也不想奔跑的狀態。悲觀的人該做的,不是努力讓自己樂觀,而是試著讓自己變成享受活著、因為活著而喜悅的人。換言之,該改變的不是想法,而是情緒、情緒反應和身體。
■替情緒命名,成為自己的立法者
「我心中有不被抑制、不能被抑制的東西。現在它想大聲說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啊!原來身體這樣的反應是在生氣啊!」、「啊!胸口這股空虛感原來是遺憾啊!」、「原來這就是恐懼啊!」替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取名,身體就會有所回應,若名字正確,就能感覺情緒迅速消退或排解,這是因為情緒的警訊已關閉;即使沒有排解情緒,也會不自覺地長嘆一口氣,而當呼吸自然平緩下來之後,身體的感覺就會更加平靜。
此外,透過命名的過程,也能逐一讀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緒,進而認識到最真實的自己,並與其展開對話。
記住,情緒必須使用,更必須被表現出來,而身為自己的立法者,不需要擔心表達情緒會被討厭,因此也不需要具備「被討厭的勇氣」,只需要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情緒,並且傾聽對方的情緒就好,這是一種滿足自我需求並配合他人的處世方式。
■搭配「海島理論」,落實超人思想於日常中
「人們必須了解,『對一個人正確的事,對另一個人也正確』的想法,究竟有多麼不道德。──《善惡的彼岸》
尼采雖說「上帝已死」,但上帝之影仍在生活中緊緊束縛著我們。在家庭、在學校、在職場,以及在一切與人相處的所有地方,都被我們所看不見的習慣與義務操控。這也是為什麼面對情緒來襲時,人們無法正視它、忠於它的原因,因為上帝之影不容許我們這樣做。
海島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羅哲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所謂的海島理論,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絕對不可能和你一樣」。
由於上帝之影過於龐大,單靠尼采複雜縝密的哲思,無法使我們隨時落實於生活中,因此需要搭配淺顯易懂的海島理論,方能使我們快速看清自身的情緒與需求,明確區分出是來自社會與周遭的期待,或傳統觀念與個人需求之間的差別。當每一刻都專注於傾聽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的需求,就不會過於在意他人的期待與社會的要求了。這麼一來,便能時時刻刻不受陰影的影響,成為「超人」擁有真正的自由。
「樹木越是想往高處、想往明亮之處生長,其根便會越用力地朝向土裡、朝向深處的黑暗、朝向地獄、朝向邪惡之中延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
.
作者:朱賢成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乾坤門五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尼采說:「上帝已死」,那麼這世界,是否已沒有了上帝?身為一個基督徒的尼采,為何又要說「上帝已死」?而為何尼采在人生顛峰,卻要寫一個,沒多少人可以看到懂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種種迷團,到底是為何? 老師的諮詢須知,中國朋友請點簡體,免翻牆。 A:簡體中文請參見: http://www.docto...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老高談尼采雖然引來一片罵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還一度登上博客來的即時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這也有一本書帶你更認識尼采👀
#宗教觀 #哲學 #尼采 #超人 #上帝已死 #永恆回歸 #虛無主義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在有限思維當道的世界逆向而行需要勇氣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5473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aquin Phoenix 的地獄人生與《紅樓夢》】
如果活在世上就是一場夢,我們還能相信什麼?這一篇我建議大家點進連結,「小丑」 Joaquin Phoenix 和《#紅樓夢》,他們有什麼關係?
---
Joaquin Phoenix 以電影《#小丑》在影壇封神,打破「繼 Heath Ledger 之後再無小丑」的魔咒,一舉攬下奧斯卡和金球獎影帝,日前他與妻子 Rooney Mara 宣布誕下一子,事業婚姻順風順水。
這一切,我們可以說 Joaquin Phoenix 是苦盡甘來,但回首前半生,他是真的太苦了,且這種「苦」根本沒幾個人能承受,也不見得所有人能輕鬆從這種地獄重返人間,更別說像 Joaquin Phoenix 一樣還能飛昇上天、位列影界仙班。
有時候我不免會想:他的心理素質,到底是有多強大?
---
1974年10月28日,Joaquin Phoenix 出生於美國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
出生時,他便帶有單側性唇裂症,由於不是很嚴重,乍看像是淡淡的疤痕,他稱之為「上帝的傑作」,對上帝開的小玩笑欣然接受,畢竟和他的童年遭遇相比,外表上的小缺陷顯然不值一提。
Joaquin Phoenix 在家排行老三,有4個兄弟姊妹,分別是大哥 River(河流)、二姐 Rain(雨水)、三妹 Liberty(自由)和小妹 Summer(夏天),他曾不解為何兄弟姊妹的名字都有象徵意義,遂自行取名為 Leaf (葉子)。
5個兄妹感情緊密團結,卻生長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家庭,他們的父母是「上帝之子」這個團體的成員,現今被歸為邪教,該組織遍及南美與中美洲,教義包含鼓勵雜交與亂倫,以及要求3歲以下的兒童也要進行性行為。
雖然 Joaquin Phoenix 從未提及這段邪教往事的細節,但他的哥哥 River 曾公開受訪提到,自己 4 歲的時候被迫跟人交媾,許多大人在旁圍觀,對他的身心造成創傷。
至於 Joaquin Phoenix 則接受《PLAYBOY》專訪時含蓄地說:「我的父母以為他們找到了一個理想的社區,通常邪教都不會稱自己是邪教,只會表現出一副『我們是一家人』的模樣。」
---
幸好最終,父母總算發現「上帝之子」有問題,帶著5個小孩逃到洛杉磯生活,並將原本姓氏 “Buttom” 改成 “Phoenix” , Phoenix 有「鳳凰」之意,是一隻從灰燼重生的神獸。
這也是 Joaquin Phoenix 父母的心願:希望一家人從地獄般的生活離開後,能迎向嶄新未來。
只不過,哪有這麼容易?
1980 年代的洛杉磯已是物價頗高的都市, Phoenix 一家七口過得很拮据,不只父母打零工,連 5 個小孩都得出來街頭賣藝,有的時候甚至直接乞討。
前期他們沒有錢租房子,都是睡在車上,後期總算租到一間公寓,業主卻明擺著表示「不能有小孩」。
Joaquin Phoenix 說:「我們有 5 個小孩,結果住進一間『不能有小孩』的小房間,房東告訴我的爸媽:『只要業主來巡查,我會提前打給你們,請你們務必將小孩子藏好。』」
一旦業主來訪,Joaquin 與他的兄弟姐妹就會躲到一樓的洗衣機,有次還整整躲了超過2小時。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日子,對我們來說簡直瘋了,我真的很幸運,我覺得我們真是好運!」 Joaquin Phoenix 大笑。
對於洛杉磯的貧困, Joaquin Phoenix 一家人的樂觀簡直不可思議,他們絲毫不覺得自己在吃苦。
但,痛苦往往是從「比較」而來,由此想見,在此之前的 Phoenix 一家人,到底經歷了何等恐怖的日子。
---
Phoenix 一家最早踏入演藝圈的是大哥 River Phoenix ,他在電影《Stand by Me》、《My Own Private Idaho》表現出色,被譽為明日之星,也摘下威尼斯影帝。
此外,也是 River 推薦弟弟 Joaquin 入行,演出一些兒童影集。
一天晚上, River 帶著《Raging Bull》錄影帶回家,讓 Joaquin 看了兩次,接著對弟弟說道:「我相信你可以成為一位比我還要優秀、還有出名的演員,你的成就一定會高過於我。」
哥哥 River 一直被 Joaquin Phoenix 視為模範,他的鼓勵無疑也開啟 Joaquin Phoenix 對表演的熱愛。
沒想到,奪下影帝不到兩年,River 卻因在派對誤食過量毒品身亡,從口吐白沫、奄奄一息到徹底死去的20分鐘,年僅19歲的Joaquin Phoenix 跟姊姊 Rain 全程目睹、無力回天。
事後,嗜血媒體曝光 Joaquin Phoenix 打電話給 119 的錄音, Joaquin Phoenix 在電話裡不停哭泣、聲音顫抖的慌亂模樣被公諸於眾,無疑是傷口上灑鹽,逼著他不斷還原哥哥死去的現場。
後來, Joaquin Phoenix 消失在螢光幕前,舉家避居到哥斯大黎加,母親 Arlyn 回憶道:「這簡直是太恐怖了,我們都無法承受,不敢看任何一篇報導,我們只想離開跟消失。」
---
1995年,母親帶著 Joaquin Phoenix 到紐約與名導 Gus Van Sant 試鏡電影《To Die For》,那時他已經2年多沒有接戲了。
Gus Van Sant 回想當時場景:「我一看到他,眼淚就掉了下來,我不知道自己會哭,但真的太令人難過了。」
接下來,Joaquin Phoenix 演出的角色多數性格陰暗,像是 2000年《神鬼戰士Gladiator》內心被恐懼吞噬的暴虐君王、2005年《為你鍾情 Walk the Line》事業跌宕起伏的音樂教父 Johnny Cash、2012年《大師 The Master》加入邪教的戰後創傷症候群患者等等。
他將每個角色的痛苦與榮耀切得精細又全面,對人物所有負面情緒恐懼、憤怒、不安全感,他都能感同身受。
此外,從 Joaquin Phoenix 的言行間,我們也會見到他對整個世界經常投以虛無視角。
他對名利不屑一顧,在訪談中表示那都是「狗屎」;他拍攝偽紀錄片《I’m Still Here》,片中呼麻召妓樣樣來,當年影壇人士誤以為是真實取材,對他避而遠之,事後他才公布是「假的」,不只是對娛樂圈人情冷暖的測試,也是明擺著諷刺娛樂產業的鄉愿。
他親歷人世間的不堪和黑暗、理解人性的諸多面向,他知道世界上很多事情不值得長久相信。
---
唯一讓 Joaquin Phoenix 感受到真實的,就是陪著他走過慘淡往事的家人們,他坦言自己的表演確實都跟「過去」密不可分。
特別是哥哥 River ,那是他的終生信仰,「我都能在生命中各個角落,感受到他的存在與指教」。
每當灰心喪志、對世界充滿怨恨的時候,我常常在想,能讓 Joaquin Phoenix 足以撐過每一刻荒涼,或許正是幾十年前哥哥在沙發上對他說的那段「你一定會比我還有成就」的鼓勵吧?
很多時候,對內心太過黑暗的人來說,唯獨剩下最純粹的「愛」方能提醒自己:在這虛無、連道德都是人們設定的世界裡,我們還有這種意念值得追尋,因為它(愛)確實存在。
一如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說的:「我們確實熱愛生命,但並非我們習於生命,而是因為我們習於愛。」
除了大愛之外的許多事,你越放得開,你就越豁達,然要到這種境界,你必然是得經過深不見底的地獄,摔得越慘、重生力道越大。
待那時,你基本上也不會太過執著很多事了。
---
曹雪芹在《紅樓夢》的第一回提到一個概念,我覺得也呼應上述尼采的感悟。
該章節裡,青埂峰的石頭對紅塵有所嚮往,希望能下凡遊歷玩耍,結果被一僧一道如此回覆:
「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連相屬……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要去的好。」
我們存在世上不是習於生命,畢竟生命無常,美中不足又好事多磨,讓你快樂的那些名利,你註定無法長久擁有跟依靠。
可是曹雪芹仍透過林黛玉和賈寶玉出塵的愛情,試圖告訴世人:人世間仍然有值得守護的東西,那就是愛。(雖然是木石姻緣是悲劇收場,但悲劇不是悲在愛本身,而是悲在時代)
我知道, Joaquin Phoenix 懂了這個道理,他在奧斯卡影帝的致詞用一句話總結他的人生,「懷抱著愛奔向救贖,和平將隨之而來。」(Run to the rescue with love and peace will follow.)
關於愛,一樣米養百種人,人人有不同解讀。
但所謂「純粹的愛」,我可以很確定,只有走過煉獄之人才能足以辨識與領悟到那種「愛」到底該是生成什麼模樣,然後我們都會擁有相同領悟:它非常難遇到,終其一生都很可能遇不到。
但為了辨識它、練習它,就值得我們熬過種種苦難去大徹大悟。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 在 乾坤門五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尼采說:「上帝已死」,那麼這世界,是否已沒有了上帝?身為一個基督徒的尼采,為何又要說「上帝已死」?而為何尼采在人生顛峰,卻要寫一個,沒多少人可以看到懂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種種迷團,到底是為何?
老師的諮詢須知,中國朋友請點簡體,免翻牆。
A:簡體中文請參見: http://www.doctor-fate.cn/archives/23
B:繁體中文請參見:https://www.doctor-fate.com.tw/?p=159
老師的微博連結:
https://weibo.com/iammasterchen
老師在中國的西瓜視頻:
https://www.ixigua.com/home/30437940148164/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 在 你們應當悔改。」 查拉圖斯特拉說:「上帝已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詳注限量精裝本) (會員價$116.9 已到書) 沒有尼采,你看不到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發條橘子〉和〈奇愛博士〉; 沒有「超人」思想,〈鬥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