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魯迅140歲冥誕
魯迅本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後改字豫才,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
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近代文學家、思想家。
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蜚聲海外,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界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與日本著名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齊名。
魯迅更被譽為中國的「民族魂」,最廣為人知的著作有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12月,他還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24年,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錢玄同等人創辦同人周刊《語絲》。
#魯迅 #周樹人 #狂人日記 #新文化運動 #民族魂
---------------------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憂綁2022投票率低 民進黨內部浮現延到2024修憲投票聲音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996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鞏是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鞏家住臨川,這個小城最有名的盛事,應該就是曾家一門三進士,曾鞏、大弟曾宰、二弟曾布都曾考中進士,其中曾鞏與二弟曾布還是同登進士,這可是件天大的喜事呀! 雖說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涉獵廣泛,習取司馬遷和韓愈的寫作章法,當時沒什麼人能超...
校勘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內府藏書校對現場】
《北齊校書圖》內容豐富,共畫了3組人物,分別是最右邊穿胡服的7人,其中一人正聚精匯神地下筆疾書,然後是中央以4位文士為首、加上6位伺立的婢女和小童共10人,最後則是最左方的侍從和牽馬的奚奴,全都刻畫得鮮活圓滿,不論是衣裝、行為舉止都無分主次,毫不馬虎。
從畫題可知,畫中場景最主要的活動是「校書」,焦點在於正在校勘書卷的士大夫。
話說南北朝時期北齊天保7年(556),文宣帝命樊遜等人校勘內府所藏圖書,於是文士一共11人在尚書省展開了浩大的校書工程,畫中描繪的正是他們工作得熱火朝天的校對現場,有人執筆批閱稿件,有人互相討論,似乎因意見相左而引起爭執,而周邊眾多伺侯的侍從也可看出皇家對這次校書的重視。
如果你再心細看,畫中央4位士大夫的穿着頗為隨意,內穿吊帶長衫,外披透明紗衫,相當清涼。可以想像,他們在炎熱的夏天埋首紙堆,為了令自己工作時舒爽一點而這樣穿。畫家在畫透明薄紗時,特意只畫上幾層黑色輪廓線,再於薄紗邊緣以白色提亮,表現紗衫的透明感,非常高明。
據文獻記載,宋人在著錄中稱此作出自北齊楊子華之手,或稱為唐代閻立本所繪。但專家認為此畫卷當為宋代摹本,然而臨摹水平高超,能保留原作風貌,對研究古代人物故事畫有很高價值。
作品資料:
北宋 佚名(舊傳[唐]閻立本或[北齊]楊子華)
《北齊校書圖》
縱28.5cm,橫731.2cm
絹本 設色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有人物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中國 #編輯 #士大夫 #校對 #夏日 #history #apaintingaday #editing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artist #museum #paintings #literati #profread #summer
校勘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報書摘】#新編賴和全集(一套五冊)
日本時代臺灣作家賴和,出身彰化,本職為醫師。因致力推動臺灣新文學運動、指導年輕後進,並加入臺灣文化協會、參與新文化運動,謀求殖民統治下臺灣民眾的啟蒙與反抗,成為時人公認的臺灣文壇領袖,後被尊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
由於臺灣戰後的政治及社會因素,日本時代的臺灣文學經驗一度斷裂、空白。直至1970年代,戰前臺灣文學相關文獻陸續出土,賴和及其文學作品才得以透過數次編選出版與研究論述,重現世人眼前。時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之際,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賴和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重新整理、校勘賴和作品,完成《新編賴和全集》,再度為臺灣文學史的傳承寫下新頁。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bba294bc-7af6-4097-8263-439c8c271062
校勘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曾鞏是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鞏家住臨川,這個小城最有名的盛事,應該就是曾家一門三進士,曾鞏、大弟曾宰、二弟曾布都曾考中進士,其中曾鞏與二弟曾布還是同登進士,這可是件天大的喜事呀!
雖說曾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涉獵廣泛,習取司馬遷和韓愈的寫作章法,當時沒什麼人能超越他。另外,他一生整理古籍、校編史書,也很有成就。《戰國策》、《說苑》、《列女傳》、《李太白集》和《陳書》等都由他校勘。尤其是《戰國策》和《說苑》二書,全賴他多方訪求採錄,才免於散失。每校一書,必撰序文,藉以「辨章學術,鏡考源流」。曾鞏也好藏書,珍藏古籍達兩萬多冊;收集篆刻五百卷,名為《金石錄》。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8c6Hj3aXxk/hqdefault.jpg)
校勘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食安問題頻傳,使得民心惶惶,
而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在學校用餐的品質問題,
議員自民國95年便持續關心此事,
不僅對營養午餐結餘款提出質詢,更實地至學校勘查,
要讓兒童的午餐吃得健康,吃得營養,這樣家長才能放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bz8eaQr78o/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k_M6f38oy5HydyNGCRIJ3m2Bf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