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關渡大橋完工前夕】#河岸儷影 #施工現場 #1983年 #關渡大橋
在橋樑建設平淡無奇的年代
關渡大橋是令人眼睛一亮的設計
電銲銲接的鋼拱橋身,搭配鮮紅塗料
連結了以往只靠渡船往來的淡水和八里兩岸
也型塑獨特的風景與行車體驗
橋樑本身是當年工程創舉
由華裔工程師林同棪設計,採中鋼國產鋼材
油漆也由國內永記公司提供
可說是國人自建橋樑的成功案例
照片是1983年9月架設最後一座鋼拱架的情景
稍後也於同年10月正式通車;
歷經歲月,如今的大橋正進行耐震補強工程
讓我們期待它完工後的新面貌
#八里 #淡水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83/09/09
圖說:圖為施工人員正在興建關渡大橋最後一座鋼拱樑架設。
攝影:聯合報 徐燦雄
歷史新聞
【1983-09-09/聯合報/02版/第二版】
關渡大橋十月通車
今架設最後一座鋼拱架 謝副總統等人應邀參觀
【台北訊】亞洲第一座全銲接鋼拱橋──關渡大橋將於今天架設最後一座鋼拱架,橋主體工程可完成百分之九十五點五,在十月三十一日通車;副總統謝東閔、行政院長孫運璿和台灣省主席李登輝今天均將應邀參觀架設工作。
省公路局說,這座橫跨淡水河連接關渡和八里的全鋼拱橋,最大的特色是全橋沒有一個鉚釘,用最高級的銲接技術完成,主橋全長五百三十公尺,兩端連接兩百七十公尺的預力混凝土引橋,寬十九公尺,設有四線快車道和兩側人行道,包括兩端連絡道路在內,共耗資二十五億元,從設計、施工到完工共花了五年的時間,由林同棪設計,唐榮鐵工廠承造。
工程單位指出,今天架設的最後一座鋼拱架重達一千七百五十噸,兩天前先由拖船運到橋位,再利用河水潮位的漲落力量與橋體銜合,今天預定從上午十一時漲潮中午十二時正好安裝。
據瞭解,當初之所以決定採用鋼拱橋的建築方式,是為了配合中國鋼鐵公司的鋼鐵生產,除極少數特殊鋼料是由國外進口,全橋共用六千公噸的中鋼鋼料。
【1983-10-31/民生報/04版/生活新聞版】
用國產材料由國人自建 關渡大橋今開放通車
【台北訊】亞洲地區第一座全電銲的鋼繫拱橋關渡大橋已經完工,今天中午十二時起開放通車。
關渡大橋全長八百零九公尺,設有四線快車道及兩側人行道,全部採用國產鋼材,並由國人自行設計與建造。
整座大橋鋼梁主橋耗資七億元,歷時三年半成,今天起通車後,將為河口兩岸的淡水、八里地區帶來繁榮,可縮短兩地間行車時間約一小時,更是日後通往桃園國際機場的捷徑,同時可分擔高速公路及台一線的交通量。
今天的通車不舉行任何儀式,但大橋兩端的民眾上午將在橋上舞龍舞獅,熱烈慶祝。預料人潮壅塞,地方警政單位將實施交通管制,公路局希望汽機車駕駛人中午十二時以後再前往,以免等候過久而延誤行程。
承建這座大橋的唐榮公司指出,關渡橋的興建,不僅對公路系統有重大的功能;更由於國人工程技術的創新和自製鋼材的進步,而顯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它有很多特色為國內創舉:
--橋樑採用電焊焊接,在亞洲是第一次建造。
--五百卅九公尺長的鋼橋橋面,中間沒有伸縮縫,行車不致跳動,平穩舒適。
--橋有五孔,全部呈連續狀態,中間一孔跨徑最大,達一百六十五公尺。拱圈高達卅五公尺,線條柔美,型式新穎。
--五孔橋樑分成三次架設,創國內橋樑體積最巨,重量最大的紀錄。吊裝時,最重的一節達兩千公噸。
--橋樑架設施工是利用潮汐落差浮降移送就位。這種施工方法在國內也是創舉。
--負責設計的林同棪工程顧問公司、中華顧問工程公司,和負責承建的康榮公司台北機械廠及營建廠都是國人經營管理的工程機構。
--採用國產鋼材六千噸,是國內首次使用耐候性鋼板。
--橋面不僅跨越淡水河,還跨越了淡水線鐵路,格局宏大,氣象萬千。
為償還工程貸款,關鍍大橋將徵收車輛通行費,費率為大車卅元,小車廿元兩種,但通車後一個月內暫不收費,十二月一日零時開始徵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鍾日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日期:2012 影片資訊:橋梁補強工法 13 軀體補牆及增設鋼板止震裝置...
梁 鋼板補強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難想像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必須攜帶生命探測器。高速公路高架橋耐震補強的工程人員,必須在箱梁內,一個高溫、低氧、塵土飛楊的幽閉環境中,謹慎地避開鋼筋、管線,為高架橋箱梁鎖上止震裝置;體力、耐力、細心度,都是十足考驗。
那天我到921大地震受創最嚴重的南投,實地了解高速公路耐震補強的進度,處長向我說明高架橋的施工難度,與其用講的,不如實際走一遭。我試著爬進箱梁,箱梁內空間狹小、空氣不流通,但是為了高速公路高架橋耐震補強,施工團隊對於這個看不見的無聲工程,卻仍然日以繼夜,為這個至關重要的耐震補強工程努力。
他們雖然說我是第一個爬進箱梁視察道路橋梁安全的交通部長,但這應該也是第一次讓用路人知道,不少無聲工程必須付出這樣的汗水和風險在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
耐震補強有兩大目的,第一是耐震、第二是高架橋防落。我們透過系統性的分析,以擴大橋墩基礎、增加墩柱韌性強度、加寬帽梁、上構連結、增加鋼板止震裝置等手段,讓橋梁更穩固、更具韌性,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標。
921地震後,已經陸續完成國一及北二高的耐震補強工程,完成了1143座橋樑,現在繼續推進下一個十年計劃,要完成剩餘1169座橋梁的耐震補強工程。
在維持交通服務水平的前提下默默施工,雖然沒有通車喜悅,卻是確確實實提升民眾通行的安全。佳龍要借大家的掌聲,給我們的施工團隊一個鼓勵,感謝所有公路英雄,造就既安全又快速的道路。
#感謝有你
#高速公路高架橋耐震補強
梁 鋼板補強 在 台中立委候選人黃朝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舊大安溪橋」修復110年中完工 打造海線熱門景點
大甲區「舊大安溪橋」是全台唯一保存的鐵公路共構橋梁,民國93年七二水災沖毀後形成斷橋,95年登錄為台中歷史建築,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投入1億1,500萬元展開修復,預計110年中完工。文化局長張大春日前勘察,指示加強施工保護措施,盼修復後成為新一處海線熱門景點,串聯日南車站,帶動文化觀光發展。
文化局表示,舊大安溪橋建於1920年,位於台鐵大甲車站和日南車站之間,橋體跨越大安溪下游,全長約920公尺,包含鐵路橋及公路橋兩個部分,早期交通不便,舊大安溪橋是當地居民往來交通要道,形成火車、汽車、行人在橋上並行的熱鬧現象。近代公路改道行駛新台1線,加上鐵路電氣化改道,舊大安溪橋失去運輸功能。
文化局長張大春指出,舊大安溪橋屬「石工橋」型式,運用1920年代鈑桁橋技術,橋墩表面的石材皆取自大安溪河床,石砌工法細緻,是日據時期石構造的典型案例。此次修復工程有三大特色工法,首先,施工單位因地制宜打造獨一無二的「高空移動式工作車」,鋼構組件配合油壓系統和重型膠輪,讓工作車宛如變型金鋼可展開兩翼移動到施工地點,再收攏成為平穩的方形平台,讓施工人員分段進行修復工程。
其次,採用「鋼鈑梁系統修復」,以水刀去除橋身鋼板的鐵鏽,同時補強和替換損壞的結構,因應橋梁興建時採用獨特的7分鉚釘和高溫接合技術,施工單位特別開模打造仿古規格的鉚釘、改裝氣動式鉚釘機和加熱設備,歷經2個月的嘗試,終於成功拆卸並裝設新的鉚釘;同時,施工單位從大安溪河床挑選近似原有材料材質、顏色的石材,並採用相同工法進行橋墩的「砌石修復」。
梁 鋼板補強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日期:2012
影片資訊:橋梁補強工法 13 軀體補牆及增設鋼板止震裝置
梁 鋼板補強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日期:2012
影片資訊:橋梁補強工法 05 增設鋼板止震裝置
梁 鋼板補強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影片日期:2012
影片資訊:橋梁補強工法 02 鋼板包覆補強及新設RC護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