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國內兩大泛藍團體:三民主義大同盟和中華泛藍協會,委托艾普羅民調公司於9月15、16、17日,針對國人進行一波信度、效度極高的訪查,結果將舉行記者會正式對外公布,記者會將由三民主義大同盟理事長林定芃以及中華泛藍協會理事長鄭龍水共同主持,前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前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忠山、政治評論家楊泰順教授、「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都將出席擔任評論員。
#國民黨主席選舉民調公布
#三民主義大同盟
#中華泛藍協會
#艾普羅民調
#林定芃
#鄭龍水
#蔡正元
#林忠山
#楊泰順
#黃士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
楊泰順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公民投票的不在籍投票制度》座談會
緣起:
「新冠肺炎」(covid-19)從前年年底至今於全球肆虐。原本依《公民投票法》規定,於8月28日(星期六)要辦理的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與重啟核四等四項公民投票,也因為疫情未能有效控制,「中選會」已公告將該等公投案延期至12月18日投票。對此,國民黨、民眾黨與時代力量等政黨都倡議建立公民投票的不在籍投票制度,透過移轉投票、通訊投票等方式,減少投票日人群流動,使人民公投權利的行使不因疫情而受影響。
不在籍投票制度,多數民主國家已行之有年,並將其視為政府應提供給公民的必要服務。我國雖倡議立法多年,卻因政黨利益、政治信任、選務工作等因素糾葛,導致此一擴大政治參與及保障人民政權之制度,至今仍未付諸實行。在疫情嚴峻時期,如何兼顧人民安全與政治意志充分表達,尤其是不涉及政治人事更迭,反映人民公共政策意向的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已成為安全展現民主的重要方式。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將邀請立法委員及專家學者舉行座談,探討我國公民投票建立不在籍投票制度相關議題,以供政府決策及各界之參考。敬邀各位新聞媒體蒞臨指教!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會議時間:110年8月27日(星期五)上午09:30
會議地點: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6號一樓會議室
主 持 人:黃德福(內政法制組召集人)
出席貴賓:(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思銘(立法委員)
俞振華(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廖達琪(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蘇子喬(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
#公民投票
#不在籍投票
楊泰順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星期透視
民主先生或權鬥梟雄?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
前總統李登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李登輝先生辭世,引發媒體連篇累牘報導他的生平與成就,尤其大篇幅的稱譽他對台灣民主的貢獻,甚至以「民主先生」感念他帶領台灣走向轉型之路。
然而,從李登輝就職總統之日,到近百高齡離世的今天,作為民主櫥窗的立法院,卻依然打鬥如昔,很難不讓人省思,「民主先生」究竟為台灣開創了何種民主新局?或者,民主僅是李登輝在權鬥過程中,用來打擊對手的帷幕與工具?
無可否認,李登輝對擴大公民參與,確實具有貢獻。如一九九一年,主導國民大會廢止動勘條款,並訂定憲法增修條文,允許台灣地區公民選出具代表性的中央民代;一九九二年第二次修憲,縮短總統任期為四年,並開放省市首長公民直選;一九九四年,第三次修憲更通過總統副總統由公民直選。而台灣也因此在一九九六年後,被國際民主監察組織「自由之家」,首度評定為「完全自由」國度。
然而,公民可以透過定期選舉產生政府領導人,其實只是衡量國家民主化指標之一。人類最早民主典範—雅典的直接民主,當時公民儘管享有完整參政權,但雅典覆亡後的兩千年,「民主」卻也淪為「暴民政治」代名詞,被認為是各種政體中最糟糕的一類。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因美國憲政成功,而逐漸成為今天具正面形象的名詞。所以如此,因為雅典人固然可以自由選舉領袖、透過多數決定法律,但卻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制衡多數暴政。雅典人為求自保,便只能加入派系相互對抗,最後竟因派系內鬥,疏於防範北方強權的興起,歷史的教訓相當值得國人借鑒。
故而,近代政治學者在檢視民主國家運作狀況時,除關切決策者是否由民意選舉產生外,同時也會審視政體中能否存在有效機制,可以防制多數的濫權。開放公民參與,若未配套提出權力制衡設計,只會將國家導向不穩定的未來,稱不上民主的鞏固。
國民黨帶到台灣的憲法,雖然並不完美,但制憲者並未忽略必要的制衡設計。遺憾的是,在逐步開放公民參與的同時,李登輝卻也有意無意的弱化這些制衡設計,造成今天執政者有權無責局面。例如,首次憲法增修便將總統緊急命令權擴大;第二次修憲則摧毀具有間接民意的監察院,取消其司院與考院的人事同意權;第三次修憲取消行政院長對總統提名人選的副署權;第四次修憲連閣揆自身去留的副署權也被否定,尤其凍省更卸除了地方可能制衡中央的堡壘;第六次修憲連國大也被虛級化,免除總統每年面對全國的施政詢答。最後,連公認制衡執政者最有力的憲法,也因被頻繁濫修而失去嚴肅性與公信力。
憲法既非無瑕,當然可以檢視翻修,但回顧修憲的整體趨勢,看到的卻只是制衡機制的步步弱化,看不到任何新制衡功能的出現。
若說民意表達與權力制衡,為民主前進的兩條腿,民意高漲卻制衡無方的台灣,如何可能只以一隻腿平穩走向民主的未來?歷次修憲過程中,在各種冠冕堂皇民主理由下,總透露出許多權鬥算計,或許這才是李總統真正的心思所在。以「民主先生」為李先生蓋棺論定,還不如稱他為「權鬥梟雄」才更能反映歷史事實。
楊泰順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楊泰順 在 國民黨智庫舉辦修憲公聽會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泰順稱"年輕 ... 的推薦與評價
國民黨智庫舉辦修憲公聽會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 楊泰順 稱"年輕人多靠爸族"惹議民運人士王丹寫文列五點反酸|記者朱淑君|【台灣要聞】20220125|三立 ... ... <看更多>
楊泰順 在 楊泰順 的推薦與評價
楊泰順. 朋友 · 相片 · 影片. 相片. 未提供相片說明。 工作經歷. 文化大學, profile picture · 文化大學. 政治研究所教授. 台北市. 學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