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注意
#深夜宵夜場
印象中應該是去年在錄podcast的時候聊過的事:
2012年的時候,先後短暫離開了兩家出版社,找工作的過程非常不順,有面試的機會但一直都沒有上,待業連續好幾個月。這中間的過程曾經有幸到一家非常有名、到現在對我而言都還是明星等級的出版社面試,可想而知當我獲得面試通知的時候我有多興奮,雖然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大概是不會上(對,真的就是還沒面試就覺得自己不會上),但無論如何覺得是一個機會,一定要去試試看。
主管在看了聽了我的自我介紹和經歷、為何離開A社的經歷之後,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如果現在有三種主管讓你選擇,你會希望在哪一個主管底下做事?
1. 非常厲害、業界知名,但脾氣非常暴躁的主管。
2. 個性很溫和,但沒有什麼能力的主管。
3. 很有才華,但下指令常常朝三暮四的主管。
當然了,她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在面試的時候,我不小心脫口而出「跟前主管不合、不知道怎麼跟對方相處」這樣的話。
聽了問題以後,想也知道我不能回答她1吧,這樣不就跟我前面講的狀況產生矛盾嗎?但要選2嗎?不行啊這個答案她一定不會滿意啊!選3嗎?幹到底為什麼很有才華要跟指令朝三暮四、改來改去綁在一起啊?
我整整呆了一分鐘,說不出任何話。那一分鐘,真的就像是過了一世紀那麼久。
最後,我,硬著頭皮,選擇了一個答案。我知道這是一個陷阱題,但我還是得順著她的邏輯去回答,而這個回答本身又是一個陷阱,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但,那時候的我,能不這樣回答嗎?猶記得在離開那間辦公大樓的時候,知道不可能會錄取的我,心情已經夠差了,卻剛好在此時下起了雷陣雨,在附近的咖啡店躲雨的時候,竟然一個回頭,撞見了很久以前對不起過的一個人,我眼神快速的瞥開裝作沒看到,但當他過馬路離開以後,我就站在星巴克門口,默默流下眼淚......
時至今日,十年過去了,因為那次面試的印象實在太深刻、太刺骨,我到現在都還是會像記仇一樣的、狠狠的記著那次面試的經驗。而且後來雖然沒上,但之後在其他場合遇到那位主管時,我也都還是會去打招呼刷個臉(畢竟我們是成熟的職場人嘛)。
重點是,現在的我,已經知道當同樣的問句再次出現,我應該怎麼回答了。
(上次我談這段故事的文章是寫到這裡)
在這裡,我們先停一分鐘,思考一下過去的職場生涯裡你所遇過的每一位主管——
你一定遇過脾氣非常暴躁的可怕主管/老闆,可能也有機會認識到個性很溫和、但沒什麼能力的那種,又或者,那種很有才華但指令常常變來變去、又打死不承認的那種,多多少少也遇過吧?
我很幸運,不僅這三種都遇過,還遇過各種交叉組合變形款的:
- 很厲害、業界知名,但沒有能力管理員工。
- 個性溫和,卻朝令夕改。
- 很有才華,但很暴躁、同時朝令夕改,並且時常忘記事情。
其實面試我的那位主管提出的這幾種主管/老闆的類型並不重要,那只是測試題而已,早在我說出「跟前主管不合」的這句話的那個時候,就輸了這場競賽。
可是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你有想過,哪一種主管/老闆,竟然是、有可能是,最能夠讓你發揮最大功能的嗎?
甚至,我們還可以再更進一步的追問:在這些不同類型的大魔王背後,你能用什麼樣的方法去適應和調整?(職場變形蟲)
最後是:你的界限在哪裡?哪一種大魔王的作為會踩到你的底限、你他媽以後再也不要遇到這種人?
其實,當年的答案,我選擇了2。我的職涯中遇過幾次這類型的老闆、工作的經驗也很好,所以當時我心裡想的是,就算他沒有什麼能力,卻會讓我更願意為老闆、為公司付出更多心血,也是想報答這份知遇之恩。
後來再想想,其他類型的大魔王雖然可怕,其實也有各自的可取之處。
一、假設你今天遇到的是業界知名但脾氣暴躁——不要懷疑,你在這裡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蹭他或者這家公司的知名度,想想《穿著PRADA的惡魔》吧,大概就是那個感覺。
二、很有才華卻朝令夕改——很多主管/老闆其實也是不小心成為了他們現在的身份,同時也是一邊學習怎麼管理公司的,不如多點耐心、陪他們一起成長,或許將來更有你的發揮之處。
曾經我以為這些大魔王都很可怕,當然也是曾經深受其害,但等到那些壓力的最高峰期一過才發現,我竟然分別從這些魔王身上,獲得了一些無限寶石。
例如遇到那種急驚風型的魔王,就逼著讓我學習在很短的時間內要搜集資料、整理分析、最後給出處理方法;只論結果、只看業績、不管你過程的魔王,那就是跟著業績導向、只給老闆他要的東西就好,不要讓其他的事情來妨礙,也是讓我學習到跟他們的溝通方式,也會更聚焦自己手中的每一件事情的進度;其實讓我最害怕的,是那種連過程都要追得很細的魔王,我是個不擅長細節處理、繁瑣冗長的人,所以遇到這種人,就是給我的最大磨練——這難道不算是一份特製的禮物嗎?
好吧,不知不覺寫著寫著,都快變成心靈雞湯塊了。同學們把這段背起來,以後去面試遇到類似的問題,這個答案應該可以得到高分喔!(欸不是)
雖然講了這麼多與大魔王的應對之處,但最終,我希望你還是要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什麼樣的狀況是你絕對無法忍受的?請你一定要比我清楚(也要比我幸福)。
寫這篇的目的,不是要說我們就只能如此努力的在職場上當個社畜而已,而是當有一天,你也遇上了這輩子再也不想遇到的爛老闆、爛主管時,不要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只能摸摸鼻子忍受下去、怎樣都可以,你一定要能辨別: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有些人你真的不必忍,塊陶啊!
#本篇獻給強者我朋友
#也寫給你
樓管面試穿著 在 廖郁賢 雲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17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恐雙日
#阿賢邀你一起來跨越~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中刪除;2009年,大會正式納入反對跨性別恐懼症;2013年,第九個國際不再恐同日有120個國家舉行了紀念活動,2015年納入反制雙性戀恐懼症,並將官網改名為: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簡稱為「國際不再恐同日」。
阿賢有跨性別的朋友,其中有男跨女、女跨男的朋友,也有一些是尚未作重置手術的,也有的是正準備進行,其中有朋友遇到手術前被家人反對的,跨性別朋友在家庭、社會、公司上仍遇到不少的困擾。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5月11日針對517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恐雙日召開記者會,特別整理了「跨性別職場六大煩惱」向大家說明:
1️⃣求職困難怕現身
許多跨性別朋友,在履歷、或求職表格上,照實填寫身份證件上的性別,卻只因為照片的樣貌與證件性別不相符,就無法得到理想的工作、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在職場上,最重要的是工作能力,而非性別――這樣的道理人盡皆知,卻並未落實在就業市場。
2️⃣空間二分難容身
以上廁所為例,儘管只是日常的生理需求,但在不夠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許多跨性別朋友並無法依照自身性別認同使用廁所空間,因此寧願選擇憋尿、或是到其他樓層遠離人群的偏僻廁間,造成許多跨性別朋友健康產生問題。
3️⃣制服二分不合身
部份的職場環境,不但要求員工穿著制服,制服樣式也依男女而異,許多跨性別朋友因此被迫穿著不符合自身認同的制服;這樣子的規定,不但可能造成當事人因違背自身認同而產生心理不適,也會對工作績效與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
4️⃣先生小姐難應聲
社會上,稱謂往往因性別而有所區隔,特別是需要接觸客戶的工作,更常被要求使用稱謂。有求職者的外貌與證件性別不符時,若一律以履歷上的證件性別稱呼先生或小姐,容易造成跨性別朋友的困窘。
5️⃣被迫出櫃尷尬窘
就算跨性別朋友順利謀得工作,有些主管會選擇事先詢問其他員工與跨性別共事的意願,或預告有跨性別員工即將加入,導致一些跨性別朋友,才一進入職場就處於已經出櫃的狀態。
6️⃣選擇手術職涯終
有不少跨性別朋友,會選擇利用醫療行為幫助性別轉換。目前台灣規定,如欲變更法定性別,除了兩張精神科醫師的診斷證明,還必須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即俗稱的變性手術)。上述種種,都需要向公司請假去醫院報到,如果公司沒有相關性別友善政策,跨性別朋友無假可請的情況下,可能就得中斷工作。
這都是現實中跨性別朋友遇到的情況,回來看雲林縣內,阿賢為什麼會在議會上不斷地向雲林縣政府要求公共建設中一定要有性別友善廁所的施設,就是希望雲林縣政府能夠帶頭做起性別友善的動作,才能進一步去要求、勸導雲林縣內的公司行號也響應性別友善,公部門自身若不重視,又如何做為民間單位的示範?
真心希望雲林縣政府及相關單位,不要只想著公共建設的施作,卻沒有性別影響評估與分析的基本概念,性別友善不是只有嘴巴說說我們沒有歧視,而是可以有更多積極、主動的作為。
今年517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恐雙日,阿賢想邀請大家一起重視跨性別的友善職場,在5/17當天穿著代表跨性別旗幟的三色服裝(粉紅、淡藍、白色),拍照並上傳臉書、Instagram,並加上「#517我挺跨」,表達對於跨性別的支持。
另外,自1983年開始,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國際愛滋燭光日,當天,請大家一起點燃愛滋燭光,紀念全球因愛滋而往生的朋友們,撫慰他的親友失去摯愛的傷痛,同時祝福仍健在的HIV感染者們,繼續堅守下去。
阿賢在此邀請朋友們一起在這一天為HIV的鬥士們點上祝福的燭火~
#517我挺跨
#國際愛滋燭光日ㄧ起點燃愛的燭光
樓管面試穿著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直到我在日本工作了幾年,自己也從面試者變成面試官,我才發現,其實當年很多的嘗試,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因為我是跟日本人一起投職缺,不是透過 #外國人專門徵才 的管道,公司根本就沒有做好收外國人的準備,因此怎麼準備都是沒用的。」赴日求職網站 #TaiwanCareer 共同創辦人 #Eddie 說。
大學剛畢業,他因為一場「被放鳥」的邀約而參觀了日本的就業博覽會,因緣際會下開始了一段奇幻求職冒險:
我在出國前一天直接選了Airbnb上面最便宜的旅宿,夏天12個人擠在一間房裡,沒有冷氣,我住的是牙膏盒矩陣的最下排,永遠照不到陽光。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寫各家公司的面試文件、考題、履歷表(日文叫做Entry,有一堆很繁瑣的問題),寫著寫著,幾週下來也寫滿了40~50頁的A4紙。
有面試時,我就穿著我在台灣買的高級西裝,直接殺進銀座、丸之內、日本橋等高級摩天大樓面試。偶爾,我會在面試前站在巨大的摩天樓外仰頭看,想著如果能在這邊工作該多好?結束面試後,縮回破敗的藏身處,繼續埋頭準備下一場面試⋯⋯
白費的努力,卻是珍貴的經驗 👉 https://bit.ly/3dhdl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