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y low-calorie ketogenic diets (VLCKD)
低熱量的生酮飲食(VLCKD)
肥胖已經被稱為是許多慢性病的母親,像是高血壓,高血脂,第2型糖尿病(T2DM),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膽囊結石,關節炎,多囊性卵巢。
如果你之前的營養策略在減肥和長期維持體重方面均無效的話,低熱量的生酮飲食(VLCKD)的確是個方法。
但這篇為大家整理出正確使用這種治療方法以減輕體重和控制副作用的建議。
1. 使用族群
a. 嚴重病態肥胖
b. 肥胖伴隨有其他問題(ex.肌少症、第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代謝症候群或有關節性疾病)
c. 對顛顯藥物有抗藥性肥胖者
d. 與顛顯相關的小兒肥胖合併胰島素阻抗且正常飲食無法改善者。
2. 不可以使用的族群 (太多,先列出常見的)
兒童和青少年、孕婦或哺乳期婦女、老年人。
有精神問題會濫用酒精者
肝、腎或呼吸功能有衰竭者。
第1型糖尿病
心絞痛、中風、心肌梗塞等有心血管疾病問題患者。
3. 使用方式
傳統比例:碳水化合物 < 30克/天(總能量13%),脂肪比例44%,蛋白質比例43%,每日總能量攝入量<800 kcal。
這篇文獻所使用的VLCKD進階調整:
蛋白質來源以高生物價蛋白質(牛奶、豌豆、大豆)為主。在會初期使用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製劑(訪間稱乳清、高蛋白粉)設計為含18 g蛋白質,4 g碳水化合物,3 g脂肪(高油酸植物油為主)。
分為下面三階段進行:Active, Re-education, and Maintenance.
Active stage 活化期(生酮期、減脂期)
低熱量飲食(600-800 kcal /天),低碳水化合物<50克(來源蔬菜)和低脂(每天攝取10克橄欖油)。蛋白質攝取為每公斤體重0.8-1.2 g(占總熱量60%左右)。
這階段在細分3階段
在第1階段,患者每天吃五次乳清以及1 kg蔬菜、10 g橄欖油。
在第2階段,將其中一次乳清替換為天然蛋白質,例如肉/蛋/魚。
在第3階段,再將其中一次乳清換成脂肪含量低的天然蛋白質(雞/魚)替代。
由於卡路里的熱量非常低,建議為患者補充微量營養素(維生素,例如B群,維生素C和E,以及礦物質,包括鉀,鈉,鎂,鈣和omega-3脂肪酸)
維持8-12周。
<不可使用超過12周!!!>
Re‐education stage 再教育階段(其實就是慢慢增加份量,學習怎麼吃比較健康)
800-1200大卡,細分4/5/6階段。
第4階段,練習開始吃水果、奶製品及低GI的食物。
第5階段,開始吃碳水化合物、豆類飲食,及中GI食物。
第6階段,可以開始吃麵包,意大利麵和穀類食品及高GI食物。
Maintenance 維持階段(也是一般減脂提到的,休息期)
接著再慢慢提升1500-2000 kcal /天,依各人所需提升到個人所需熱量,進入維持期。
4. 副作用 (14項)(不吃生酮就跳過)
a. 脫水:主要表現為口乾、頭痛、頭暈、低血壓和視力障礙,每天至少要有2 L的水份攝取,頭痛太嚴重時可給予止痛藥。
b. 電解質異常:低鈉血症和低鎂血症,症狀肌肉痙攣,睡眠困難和煩躁不安。可給予補充食鹽與鎂。
c. 短暫性低血糖:這是胰島素敏感性改善及低醣飲食的狀況,太嚴重可給予碳水化合物的飲料,例如柳橙汁。
d. 暫時性嗜睡:因為大腦平常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現在在轉為酮體過渡期,會改善,但如果持續太久,要懷疑是脫水,過度酮症和營養缺乏,嚴重則給予碳水化合物的飲料,例如柳橙汁。
e. 口臭:因為酮體生成,會造成口臭(丙酮),可給予無糖口香糖咀嚼改善。
f. 胃腸道疾病:包括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因為這時候腸胃道因食物轉換為生酮比例在產生一些抵抗與適應,腹瀉是這些症狀中最常見的症狀,可短暫使用止瀉藥改善。
g.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少見但最嚴重的並發症,因為會致命。是因為生酮高油脂攝入所引起的,如果同時使用抗癲癇藥,更容易發生。
h. 高尿酸血症:幾乎一定會發生,完成療程後會改善。但有痛風病史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加重病情。
i. 低蛋白血症:因為低醣引起大量糖質新生,消耗蛋白來維持血糖所造成。可增加蛋白質攝取改善。
j. 骨折/骨密度流失:有文獻認為,因酸產量高,會與鈣過多流失有關。而鈣尿症與酸排泄是有直接相關,並且不能通過增加腸內鈣的吸收來補償。建議要補充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以及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k. LDL增加:VLCKD會降TG但會使LDL上升,在療程結束後會慢慢回復正常,如果沒有,要給予降膽固醇藥物及飲食方針。
l. 尿結石:年齡低,有腎結石家族史及尿中Ca / Cr比> 0.2,較容易發生。一樣每日建議攝入至少2 L水份,並使用口服檸檬酸鉀鹼化尿液。
m. 膽結石:脂肪含量低或體重迅速減輕會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每天攝入7-10克脂肪是可以有效維持膽囊排空。
n. 脫髮:負氮平衡的影響,療程結束後便會改善。
5. 吉米看法
肥胖族群常有,偏愛單糖/精緻糖食物,而不是複雜/原型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原型食物永遠都是減脂首先的選擇。
Active stage階段,很明顯靠低脂肉類是很難達到站每日總熱量60%,需依賴乳清。乳清不需要買特別款,一般款乳清即可。
6. 使用經驗
我不建議使用這種副作用偏多的方法。但有醫生朋友用過,也成功瘦很多。
為什麼他可以用?用什麼乳清?
a. 他是醫師,對身體判斷比一般人快。
b. 重訓時我們都會聊他減脂狀況,確定他只減一個月後就開始回去正常飲食。
c. 他喝英國myprotein的牌子,一份平均$20左右。(一般乳清)
d. 他是搭配另一種方法的mix版,理論上副作用不會太顯著。
結論:
超懶的話你只要看中間Active stage 活化期(生酮期、減脂期)的使用方法,適合族群,及知道他有14項副作用即可。
我不推薦使用這個方法,除非你是醫生或營養師或有前二者監督你的每日狀況。
不推薦還撰寫的原因,是因為訪間書籍有網紅醫師轉寫這種方法提供減肥。沒有不好,但我希望讓大家了解這是什麼方法、適用族群、副作用,再讓大家去思考是否要執行囉!
PMID: 31665015
#低熱量生酮飲食 #VLCKD #肥胖 #Obesity #2型糖尿病 #T2DM #飲食 #Diet #營養學家 #Nutritionist #運動營養博士Jimmy #吉米健身營養 #社會責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60的網紅羅廷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果電池 像橘子含有檸檬酸等電解質,插入兩根不同金屬(線、棒或板)時,它們之間會有電壓,這就是橘子電池(1) 但是電力不夠需要多幾顆才能連結充電...
檸檬酸 電解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藥事知多D】口服補液鹽 = 藥用電解質補充飲料?
大家可能聽過、飲過電解質補充飲料。
對,這些電解質補充飲料一般會標榜自己是一種運動飲品,主要用來補充排汗所流失的水分、電解質補充體液。
在用藥上,其實同樣有一種電解質補充飲料,稱為口服補液鹽(Oral Rehydration Salts, ORS)。
口服補液鹽主要用來補充腹瀉所流失的水分、電解質,避免脫水、電解質失衡、酸鹼值失衡。
常見的成分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水分
不用問,水分當然是用來補充體內所流失的水分,避免脫水。
二、電解質
跟水分一樣,電解質同樣是用來補充體內所流失的電解質,避免電解質失衡、酸鹼值失衡。
至於常用的電解質主要是鈉(Sodium)、鉀(Potassium)、氯(Chloride)、檸檬酸鹽(Citrate)。
背後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因為水跟著鈉走,鈉在水在,鈉亡水亡,鈉多水多,鈉少水少,這就是說,大量水分流失同時可能會導致大量鈉質流失,所以便需要補充鈉質。
第二,大量水分流失往往會銳減血液的容量,便可能會刺激腎上腺皮質(Adrenal Cortex)分泌醛固酮(Aldosterone)促進鉀質(Potassium)的排泄,加劇鉀質的流失,從而可能會增加出現低血鉀症(Hypokalemia)的機會,誘發心律不正,所以便需要補充鉀質。
第三,腹瀉可能會導致大量重碳酸鹽(Bicarbonate, HCO3-)流失,便可能會降低血液的酸鹼值,偏向酸性,從而可能會誘發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1],所以便需要檸檬酸鹽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三、葡萄糖
葡萄糖一般主要有以下兩種功能:
第一,葡萄糖能夠提供熱量,幫助身體恢復體力,減少腹瀉所帶來的影響。
第二,葡萄糖還能夠促進鈉質在腸道的吸收,連帶增加水分的吸收,幫助身體補充水分、鈉質,減少腹瀉所帶來的脫水、電解質失衡。
值得一提,不論是電解質還是葡萄糖,兩者的濃度還是不宜過大,因為這可能會增加腸道裡的滲透壓,從而可能會在腸道裡形成一種高滲性(Hypertonic)的狀態而導致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補水不成反脫水,變相惡化腹瀉,加劇脫水。
既然口服補液鹽是一種藥用電解質補充飲料,既有鹽,又有糖,營養自然豐富,要是存放太久,便可能會增加細菌滋生的機會。
所以常見的劑型主要是沖劑(Sachet),目的在「即沖即服」。
在用法上,一般建議,主要如下:
一、使用清水沖調,避免使用其他飲料,例如果汁、汽水,因為裡面的糖分、鹽分可能會增加口服補液鹽溶液的滲透壓,導致滲透性腹瀉,補水不成反脫水,變相惡化腹瀉,加劇脫水。
二、使用蒸餾水、白開水沖調,避免使用自來水,減少出現細菌感染的機會,避免進一步惡化腹瀉。
三、根據說明書的指示加水沖調,避免「加鹽」、「加糖」,同時避免「DIY」,避免改變口服補液鹽溶液的濃度、滲透壓,從而可能會削弱補充水分、電解質的功效。
四、除非另有特別指示,否則一般建議調配後,要是室溫,不宜存放超過一小時;要是冷藏,不宜存放超過二十四小時。
不過基本上,除非情況嚴重,否則成年人往往未必真的需要飲用口服補液鹽溶液補充水分、電解質。
不過相較成人而言,嬰兒、兒童體內的水分比例較重,所以較容易會出現脫水的現象。至於長者則較容易會耐不住水分、電解質流失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口服補液鹽主要適用於紓緩嬰兒、兒童、長者因為腹瀉而導致的輕度至中度脫水。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Jeffrey A. Kraut and Ira Kurtz. Treatment of acute non-anion gap metabolic acidosis. Clin Kidney J. 2015;8(1):93–99.
檸檬酸 電解質 在 La Dolce Vita in Oz 澳洲微甜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到底為什麼要吃鈣片嗎?
1. 防止骨質疏鬆
2. 促進體內脂肪氧化、抑制脂肪合成,想減脂,一定要補充鈣!
3. 穩定神經,讓你心情平穩,更好睡
4. 身體補鈣,預防你的頭骨變小,臉皮鬆弛、鼻孔變大
5. 幫助治療骨關節炎,男性提高『睪丸激素』,及幫助肌肉的連結。🏇🏼
😱但是你的鈣片如果沒有以下這些成份,你就是在吃辛酸的! 甚至會越吃血管越窄,進而提高中風的風險😱
K2 : 傳導鈣質到我們的骨骼中,讓骨骼可以吸收鈣質。沒有它,鈣並不會直接到達骨骼,甚至會沉積在我們的血管當中,讓我們的血管變窄,進而可能導致中風。
Boron (硼) : 建立強壯骨骼,幫助治療骨關節炎,幫助提高『睪固酮』,及幫助肌肉的連結
鎂: 它跟鈣質一起活動,幫助血清平穩,增加骨質密度
D3: 幫助吸收鈣質,沒有D你的身體就不會吸收鈣!
💙以下這部影片,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營養師講解,為什麼這些成分這麼重要! 🔗 https://youtu.be/F-mTrRmSaS8
❤️為什麼Vita 選擇 Cabot Health 的鈣片的原因?
【購買方式】請私訊Vita 詢價。
因為上述的重要成分,它一樣都沒少! 明明都在花錢,我為什麼要買一堆沒有用的鈣片呢?🤷🏼♀️
它跟我一天都不能少的肝丸是同一個牌子Cabot Health. 由澳洲肝臟權威Dr Sandra Cabot (珊卓拉 卡博特 醫生) 研發。
🌟更重要的是:
●此產品的鈣質來源,為全世界最無汙染,最高等級的有機紐西蘭的牛隻骨骼取得,一般台灣市售的鈣質,無法保證來源是否為有機牛隻,或是有打抗生素的牛。
● 此產品不含奶、蛋、豆、酵母或是任何人工色素、防腐劑及香料
● 此產品就是沒有任何玉米油、蠟 還是ㄧ些無關緊要的成分,它就是單單純純的礦物質+維他命。但台灣的市售品裡,有很多其他的添加物。
☆每顆成份含量:
羥基磷灰石(鈣) 240 毫克
檸檬酸鹽水合物(鈣) 1.05克
總 元素鈣: 281.6 毫克
氧化鎂 227毫克
K2 - Menaquinone 7 8.25微毫克
膽鈣化醇(維生素D) 12.5 微毫克
葡萄糖酸鋅 6.7毫克
葡萄糖酸銅 3.5毫克
硼 750 微毫克
【購買方式】請私訊Vita 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