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到 MF by G.C.D.C 再翻玩什麼呢?
#mfamsterdam #MFbyGCDC #翻玩 #創意 #bootleg #潮流 #時尚 #致敬 #惡趣味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0的網紅Sex Chat 談性說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集請到好朋友仙豆冰(快去複習同志三溫暖那集~)與他的新節目! 謝謝美克與仙豆冰跟我分享了這個次文化的大小事,實在是太多名詞解釋可以學習XD 喜歡不同身材、自己是不同身材的朋友,我覺得說什麼勇敢愛自己,和主流價值抗衡太矯情自私,我希望這社會有一天,沒有人需要去抵抗,都可以快樂地成為想成為的自己。 ...
「次文化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JUKSY 街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Bigi Yang楊佩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Sex Chat 談性說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愁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Re: [閒聊] 在台灣,ACG已經變主流文化了嗎?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青少年次文化by 欣蓉田 的評價
- 關於次文化定義 在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616小教室X青少年次文化】 🔔今天的 ... 的評價
次文化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東奧特輯【22歲青年、13歲少女拿下奧運首面滑板金牌背後──狂野的叛逆與被體制馴服的辯證】
今年東京奧運新增了5項運動項目,其中相當吸睛的當數「滑板」項目。7月25日,日本隊22歲選手 #堀米雄斗 和13歲選手 #西矢椛,分別拿下男子街頭滑板和女子街頭滑板奧運史上第一面金牌,其中,西矢椛更是日本史上最年輕的奧運金牌得主,讓群眾為之瘋狂。
回頭看滑板運動發展歷史,從被認為帶有濃厚的街頭、青少年次文化色彩,如今成為成人世界認可的奧運項目,大約走了半世紀:滑板運動興起初期,被政府視為行人的「威脅」,屢加驅趕、禁止;1970年代起,嗅出商機的商人開始贊助滑板選手,並用極限運動、街頭時尚包裝,翻轉世人眼中的印象;1990年代後滑板在美國逐漸成為政府願意管理、投資場地建設的存在;2012倫敦奧運更是首次考慮要把滑板列入正式項目。
但滑板被主流文化認可,在一些資深滑板玩家眼中卻不一定是好事。東京奧運宣布納入滑板項目後,一些資深滑板族痛罵:「如果是在奧運,那就不再是滑板,而是站在有輪子的木板上的體操賽。」認為政治、商業化的規訓和象徵著「叛逆」的滑板有著本質上的衝突。
然而,時代持續變動,隨著滑板運動的改變和國際化,它也不再是僅由街頭玩家們定義,這項運動向來高舉的「叛逆精神」,也一次次質變、發展出新風貌⋯⋯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okyo-2020-olympics-skateboarding
【東京奧運滑板賽事預告】
-8/4 9:00女子公園賽預賽
-8/4 12:30女子公園賽決賽
-8/5 9:00男子公園賽預賽
-8/5 12:30男子公園賽決賽
---
晚間20:25更新
【8/2奧運賽程預告──幫台灣隊加油!】
桌球女子團體陳思羽、鄭怡靜、鄭先知(8強戰以直落3敗給日本隊,無緣晉級4強)
【明天(8/3)奧運賽程預告──幫台灣隊加油!】
桌球男子團體莊智淵、林昀儒、陳建安(13:30 8強)
田徑男子110公尺跨欄陳奎儒(18:34 第一輪)
比賽時間為台灣時間,實際比賽時間日程依東京奧運官網公布為準,體育署東奧專區於每日賽程結束後公布隔日賽程 https://reurl.cc/7rv4N1
【2020東京奧運專題】https://bit.ly/3eWqFer
#滑板 #報導者 #東京奧運 #Tokyo2020 #Olympics
次文化定義 在 Bigi Yang楊佩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atwalk聊時尚 《#時尚惡女:#庫伊拉》
.
雖然! 無法親自在戲院「感受」庫伊拉的跋扈魅力…😭
但是! 還是可以一起聊聊電影中的「#時尚」瞬間~~😎
今晚,我們邀請到 #凱渥資深秀導 Bigi Yang楊佩綺 老師! ✨✨✨
一起 Catwalk聊時尚🍷
(下次想看我們聊什麼,歡迎在 #下方留言 唷~)
.
【電影簡介】
艾絲黛拉·米勒天資聰穎,服裝設計的能力異於常人,但由於待人刻薄,外界對她的評價較差,連母親凱薩琳都給她起了綽號「庫伊拉」(Cruella)。因艾絲黛拉天性叛逆,凱薩琳決定帶她離開學校,搬到倫敦去住…。電影背景設定在20世紀70年代的倫敦朋克搖滾時代,影片裡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佈景和華麗的服裝設計…。
.
【Catwalk聊時尚】
🤓小編發問: 請問老師! 什麼是 #倫敦 的 #朋克搖滾 時尚呢?
💖老師時尚小講堂:
提到英國的 #龐克文化,熱愛時尚的你應該會立即聯想到英國的 #龐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 她的設計完全是英國龐克風格的最佳典範 !
.
她擅長利用異材質與大量誇張的顏色染布或圖紋,甚至以回收衣物、破碎的英國國旗、英國農村的紅白格窗簾布料,或帶著性變態色彩的SM皮革,搭配誇張的濃烈煙燻妝!混搭交織成充滿衝突感的 #英國街頭次文化!
.
關於龐克文化起源,是以大批的地下音樂的追隨者,極限搖滾等音樂型態為基礎,當時顯現在其穿著風格上,充滿著性暴力傾向的輪廓,容易使人聯想到犯罪的味道。劇照中的庫伊拉,看起來就是個不折不扣的「 #英倫龐克風極權專制女」!加上她那邪惡的笑容,就是在警告你:「 別擔心!等著看老娘發威!」
.
總之~英倫龐克風格,就是使自己的造型極度誇張化,展現放蕩不羈、充滿挑釁性的態度!
.
.
.
🤓小編發問: 請問老師! 真的有設計師在秀台上「#玩火」嗎?
💖老師時尚小講堂:
轟!同一件事是聖潔或邪惡?它往往就在人不同的腦海中定義著,意念往往於一念之間就被確認了!如同庫伊拉在這幕中,大膽的以火焚燒身上的白色斗篷,並狂妄地說:「#我想惹些麻煩,#你也想嗎?!」我覺得這幕真是邪惡完美到恰到好處!當然~動畫效果也是做得極好!
.
在真實世界中,哪一位服裝設計師敢於伸展台上玩真正的火? 那就非已故的天才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莫屬了!Mcqueen 於1998年那一場fashion show,到底對models 做了什麼事?
.
這位天才設計師最崇拜的女子,就是聖潔無瑕的 #聖女貞德Joan。這一年,他的靈感繆思正是#Joan,全部的女模特戴上紅色隱形眼鏡片,雙眼透露著如火光般的聖靈紅光,當最後一位模特出場時,她所身處的的同心圓舞台,突然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幸好模特兒配合情境所擺出的身軀動作優雅並高級,觀眾們確實也替她的安危捏了一把冷汗,因為這是 #實景live show! 可不是動畫…。
.
縱然這場秀被許多時尚評論家批判著:「這是火烤模特嘛~」,但我身為Mcqueen的死忠粉絲,愛他的心依然存在,至今還是對他崇拜不已!
.
.
.
🤓小編發問: 請問老師! 在秀台上,有令您最印象深刻的與 #動物 共演舞台嗎?
💖老師時尚小講堂:
什麼?跟動物們一起在舞台上演出嗎?那是一定有的啊!除了可愛的狗狗、威武的馬、調皮的猴子、會說話的鸚鵡、訓練有素的老鷹外,還有會嚇死人的蜥蜴啊!
.
超難忘的一次經驗,是有一年我還身為模特兒的時候,有一場“蒂芭蕾”絲襪的秀。90年代的服裝秀演出,走的大都是有穿叉著情境式的台步。記憶深刻當時某位學姊牽著她家心愛的的狗狗上台(是有可愛長耳朵的可卡犬),它一出場,即獲得觀眾們如雷的掌聲和口哨聲! 也許狗狗當時在伸展台上太投入、太開心了,牠的媽咪牽著牠一起走台步回到舞台底時,牠非常興奮地拉了坨巨大漂亮的便便…就落在舞台正中央,留下了一個超難忘(完美)的ending!
.
See ~ 狗狗真是天下最無敵可愛的動物了~還不忘跟媽咪一起留下一個「驚艷」眾人的畫面!
.
有動物參與演出真的非常加分~這麼多年親眼看過最灰姑娘+諾亞方舟的畫面,是於2005 #巴黎 的秀場,觀賞了當時設計師 John Galliano的Dior haute couture 。他安排了一幕馬車開場的畫面,有真人版職業馬車伕,與皇室小男孩一起和超模們演出。馬車出現了,馬即離場,一切都順利進行,這一場訂製服秀,更有著眾多使出渾身解數、台步技巧高超的超模們參與!最後珍貴的ending收場時,是由當時火紅、如日中天的John Galliano謝幕,難忘那一刻當 models於舞台上夾道歡迎設計師出場時,設計師渾身充滿榮耀光芒的畫面呀!
(參考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Wh7B-a9Jw)
.
.
.
.
#凱渥 #catwalk #時尚 #電影 #VivienneWestwood #JohnGalliano #AlexanderMcqueen
次文化定義 在 Sex Chat 談性說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集請到好朋友仙豆冰(快去複習同志三溫暖那集~)與他的新節目!
謝謝美克與仙豆冰跟我分享了這個次文化的大小事,實在是太多名詞解釋可以學習XD
喜歡不同身材、自己是不同身材的朋友,我覺得說什麼勇敢愛自己,和主流價值抗衡太矯情自私,我希望這社會有一天,沒有人需要去抵抗,都可以快樂地成為想成為的自己。
追蹤熊熊猴猴俱樂部 https://www.instagram.com/bearmonkeyclub/
😙曹美克 a.k.a 冰山美人 a.k.a同運席夢思
😚仙豆冰 a.k.a 情慾插畫家
(00:13) 熊熊猴猴俱樂部 美克 仙豆冰 自我介紹
(01:54) 熊猴是男同志次文化?
(04:05) 熊猴的定義?
(09:40) 何時認識這些名詞與此次文化
(19:25) 動物們名詞解釋、以外型來區分?背後代表的身體焦慮?
(24:30) 標籤是加深了歧視還是認同?
(29:37) 什麼是豬熊之爭?
(33:40) 定義不該成為進入圈子與否的標準、自我認同最重要
(39:35) 節目是對社群內還是社群外
(41:45) 什麼是二次出櫃?二次出櫃的必要性?
(48:20) 進入熊猴圈後還會面臨什麼困難?
(52:55) 想做這集的原因、可能可以入熊猴圈的朋友如何加入
-----
歡迎來到 Sex Chat 談性說愛。
這是一個平凡女子為了找個好藉口學習性知識同時探索自我而開的廣播節目。
收聽節目 🎙
Spotify : https://spoti.fi/2UDa6Mp
Itunes : https://apple.co/2IMYXCs
Google Podcast : http://bit.ly/2TNY8f8
Soundcloud : https://soundcloud.com/sexchatpodcast
Firstory : https://bit.ly/33ewD2W
網站:http://sexchatpodcast.home.blog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exchatpodcast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exchatpodcast3/
💰斗內我,記得留地址收謝卡
謝謝 Firstory 技術支援 ➡️ https://pay.firstory.me/user/sexchatpodcast ✨
次文化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次文化定義 在 愁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
如同《國亡之日》(The Day the Country Died)一書作者Ian Glasper於同名紀錄片中所說:「我訪問了不下數百個人關於『無政府龐克』是什麼,結果得到了數百個答案。」所以我們也無意定義龐克「是什麼」。「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蒐集來自英國、日本與印尼等地的龐克相關紀錄片,除了震耳欲聾的音樂,議題更涵蓋DIY(自己搞)、集體主義、公社、無政府、性別、環境、動物權、政治參與......。且看1970年代末期喧騰一時的無政府龐克樂團駑鈍(Crass)如何於音樂創作與日常生活貫徹「拒絕權威,自己做主」原則?日本的龐克社群在311福島核災後,又是如何以音樂與行動參與政治和社會?或者聆聽印尼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娓娓道來龐克啟蒙的經驗,並且直面場景內的性別與暴力議題。究竟龐克是一種「超越時尚與音樂、背後隱藏一種哲學」(語出《叢林裡的龐克》一片)?或者已如駑鈍樂團於40多年前所唱:「龐克淪為嬉皮,成為運動,但我們卻開始感到迷惘」(〈Punk is Dead〉)?可以確定的是,至今世界各地仍有為數眾多的龐克樂團與樂迷們,秉持DIY的精神,對此問題進行反覆辯證。
★★★★★【影片介紹】★★★★★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
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
除了性手槍(Sex Pistols)與衝擊樂團(The Clash),龐克還有駑鈍(Crass)!如果說1975年性手槍的組建與登台呻吟「沒有未來」,開啟了第一波的龐克浪潮、衝擊樂團被評論者視為龐克的良心,稍後成立的駑鈍,則為後續至今世界各地的龐克樂團與愛好者,指出一條可供實踐的道路。音樂上,駑鈍樂團對於成員加入持開放原則,並以集體方式創作生產,專輯封面標明「售價不高於...」,其視覺美學持續影響後繼者們。政治實踐方面,除了歌曲對於個人與社會的批判,樂團成員也投入街頭塗鴉,甚至偽造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關於福克蘭戰爭之對話錄音帶,一時引發媒體的軒然大波。即便樂團最終劃下句點,部分成員仍堅守艾賽克斯郡(Essex)的集體公屋「戴爾之屋」(Dial House),持續創作與實踐。
片名「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是樂團第五張專輯《Yes Sir, I Will》之最後一句歌詞,亦可濃縮樂團的政治思想。影片包括樂團成員的訪問與演出影像,除了講述駑鈍樂團的歷史,也介紹紀錄戴爾之屋的運作大小事。
片長:64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國亡之日】
The Day The Country Died
此片為作家/歷史學者/龐克音樂人Ian Glasper同名書籍對當事人的採訪與現場資料視頻,訪問Crass、Flux of Pink Indians、Subhumans、Chumbawamba與Conflict等眾多樂隊成員,追溯1980至1984年期間發生於英國的無政府主義龐克運動歷史:反種族主義、反性別歧視、反戰、反核、反同性戀歧視、反全球化,主張「DIY not EMI」;從無政府主義龐克開始,龐克不再是暴動與混亂,而是和平、自由與團結。
片長:92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叢林裡的龐克】
Punk Im Dschugel
時間回溯至2005年,跟隨德國龐克樂團Cluster Bomb Unit的腳步來到印尼,展開一段橫跨雅加達、日惹與婆羅洲的巡迴演出之旅,經歷彼時舞台下千人竄動的美好時刻。本片訪問當時印尼各地的龐克集合、活動籌畫者、樂迷以及行動者,講述印尼龐克場景如何萌發之歷史,也紀錄了當時各種蓬勃DIY的活動、刊物與行動。ㄧ如Cluster Bomb Unit團員滿意地說道:「如果這個地方有床與廁所,就是天堂了!」
片長:84分鐘
語言:印尼語、德語、英語
字幕:中文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
Ini Scene Kami Juga!
「如果你對你身邊的人或社區沒有同理心,那麼你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龐克喜愛吵雜快速的演奏音樂、乖張的服飾與嚇人的刺青,藉以宣誓拒絕主流的姿態。本片訪問參與印尼龐克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回憶接觸龐克音樂與活動的因緣際會、龐克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此外更道出場景中成員們時常拒絕直面的各種問題:對女性成員的賤斥、性騷擾、暴力...等等,觀影者藉由受訪者講述親身經驗與看法,將會意識到:次文化與所謂主流社會的距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遙遠...
片長:67分鐘
語言:印尼語
字幕:中文
【放射能行動者-福島後的日本抗爭行動】
Radioactivists – Protest in Japan since Fukushima
311福島核災後,日本面臨巨大的社會政治變動;之前,街頭抗爭在日本是罕見的畫面。就在災後的1個月,名為「素人之亂」的行動者們策劃日本自197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他們製作各種繽紛而語調活潑的標語、移動式的搖滾或電子音樂卡車,展示有別於傳統工會或運動團體動員的抗議行動之不同風貌。另一方面,一群龐克組成了名為「Human Recovery Porject」的行動團體,在音樂演出之外,共同思索各種行動的可能性...
片長:72分鐘
語言:日語、英語
字幕:中文
♫♫♫♫♫【場次】♫♫♫♫♫
◆5/5(五)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愁城
與談:何東洪(文化研究者;「地下社會」共同創辦人)
◆5/10(三)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解放之聲
◆5/13(六)7:00PM 國亡之日@愁城
◆5/17(三)8:00PM 國亡之日@解放之聲
◆5/19(五)8:00PM 放射能行動者@半路咖啡
與談:楊子瑄(半路咖啡負責人;前諾努客成員)
◆5/26(五)8:00PM 叢林裡的龐克@愁城
◆5/31(三)8:00PM 叢林裡的龐克@解放之聲
◆6/2(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愁城
與談:邱珞筑(想和大家分享經驗與觀察的一名性/別相關議題研究同好)
◆6/4(日)3:00PM 放射能行動者@愁城
◆6/9(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半路咖啡
☛☛☛☛☛【地點】☚☚☚☚☚
▨愁城
地址:台北市北安路518巷14弄17號(近捷運大直站)
低消100元附飲料
▨半路咖啡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1弄9號一樓(近捷運台電大樓站或公館站)
低消飲料1杯,觀影後啤酒優惠價1杯50元
▨解放之聲
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606號之6一樓(近捷運信義安和站)
低消100元附啤酒
⇨⇨⇨⇨⇨【主辦單位】⇦⇦⇦⇦⇦
愁城 Trapped Citizen
半路咖啡
Liberated Rhythms 解放之聲
影讀窟
☻☻☻☻☻【感謝】☻☻☻☻☻
Cluster Bomb Unit
Hungry Heart Project
吳庭寬
敵台
▨活動頁面:https://goo.gl/qJ5h1n
▨愁城粉專:https://goo.gl/MWJ8CH
▨愁城網站:https://goo.gl/0mO7Ct
次文化定義 在 青少年次文化by 欣蓉田 的推薦與評價
青少年次文化的定義. 張德聰(2005)認為:青少年為了滿足生理與心理的需要,他們應該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內涵,青少年如果是針對這方面的需要而發展或模仿了 ... ... <看更多>
次文化定義 在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616小教室X青少年次文化】 🔔今天的 ... 的推薦與評價
【616小教室X青少年次文化】 今天的小教室想帶大家認識青少年次文化! 「次文化」這個詞,並沒有任何負面的意思喲!次文化的定義不過是有別於主流, ... ... <看更多>
次文化定義 在 Re: [閒聊] 在台灣,ACG已經變主流文化了嗎?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aple2378 (有肥宅在天上飛ㄟ)》之銘言:
: 如題
: 這幾年來台灣不論是動漫展還是同人展人潮都越來越多
: 也看到很多家長帶小孩子去逛
: 甚至全家一起玩Cosplay的也大有人在
: 動畫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也賣的相當好
: 跟以前整個社會敵視ACG的風氣已經不同了
: 現在新聞報導也都是正面居多,不再像以前一直惡意攻擊宅宅了
: 這樣是否可以說在台灣ACG文化已經從次文化晉升為主流文化了?
最近我有想到一個問題台灣所謂的宅圈是什麼?
以前台灣對宅男的定義
就是來自於日本喜好特定ACG作品的人
然後還加了只喜歡美少女作品的印象
覺得宅男被污名化了
前陣子我聽一些人自稱他們宅圈一直都很亂
女生會勾心鬥角搞心機
男生也很多抓馬亂搞男女關係
原本我以為整天玩遊戲與吵架
主機大戰 遊戲粉絲大戰
追番嘴臭 看實況嘴臭
這種傳統阿宅哪有搞那麼多事的
他們的宅圈人是玩女僕咖啡廳 追COSER 跑各種展場
還有一些繪師圈與業者
各種社群帳號交友生活裡戲很多
雖然都是有重疊就是都會看日本動漫與玩遊戲
但很明顯生活型態很不同
原本這類比較沉迷的ACG族有變成主流族群嗎?
他們覺得他們宅圈人玩COSPLAY很正常
這裡都能有COSER不算ACG點
他們覺得作品夠紅就好看
這裡就會講紅了但劇情很差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
沒有攻擊宅宅的原因只是宅的定義被改寫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1.250.1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92549216.A.0E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