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新加坡聯合早報
*【白宮:川普已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白宮發聲明指,美國總統川普已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根據美國參議院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國會將要求總統每年評估華盛頓給予香港的特別貿易地位,以及審查香港的民主人權狀況,以制裁破壞香港自治和侵犯人權,包括實施“法外引渡”的香港及中國大陸高官。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47
*【中國外交部回應美簽署涉港法案:根本目的是破壞一國兩制】
對於美國將《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簽署成法,中國外交部表示堅決反對,稱此舉重干預香港事務,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78
*【抗爭中遭破壞紅磡海底隧道重開 標誌香港逐步恢復正常運作】
被喻為香港陸路交通“大動脈”的紅磡海底隧道,在抗爭運動中遭破壞而停用一個多星期後,昨天重開,標誌香港社會逐步恢復正常運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191128-1008834
*【港府對43違法公務員開展紀律或司法程式】
港府透露,43名公務員在反修例運動中,涉及參與非法集結或暴力活動,或公開發表詆毀一國兩制言論;而從6月至今的,警方一共使用了約1萬枚催淚彈;至本月中共拘捕4319人。香港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後,建制和反對派把戰場搬回立法會,針對公務員、警員、及社工在反修例運動中的角色針鋒相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191128-1008836
*【港警和消防進入理大 將處理危險品及搜證】
今天是香港理工大學被港警包圍的第12天。警方和消防今早進入校園,強調行動目的是處理危險品及進行罪案現場搜證工作。據《明報》報導,香港警方稱組成安全小組,包括員警爆炸品處理課、刑偵小隊、談判小隊,以及消防、救護、社署、心理學家等。若遇到留守者,安全小組有成員會與他們談話。港警重申警方會先考慮醫療方面,強調今日行動目的是處理如汽油彈等危險品及進行罪案現場搜證工作。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71
*【李嘉誠:已經習慣了那些莫須有的指責】
路透社發佈了獨家書面採訪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內容。談及最近幾年遭到的批評,包括6月初以來示威活動席捲香港期間所受的指責,李嘉誠以書面回應表示,“對那些莫須有的指責,我已經習慣了”。據路透社報導,現年91歲的李嘉誠受到中國大陸以及香港親北京黨派的抨擊。在他9月份促請政府及示威者保持克制後,中央政法委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其“縱容犯罪”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46
*【環時:港區選結果受承認 顯示大陸信守“一國兩制”誠意】
中國人民日報社旗下《環球時報》刊登社評,指非建制派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的結果受承認,顯示大陸信守“一國兩制”誠意,但也提醒“港人治港”不是“西人治港”,喊話非建制派勿“扮演侵蝕國家安全的負面角色”。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191128-1008839
*【港三所學府在亞洲大學排名中下跌 但社會動盪影響尚未顯見】
香港有三所學府在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佈的亞洲大學排名中躋身頭十位,但三間大學均較去年下跌一名。QS分析,香港的社會動盪對大學的長遠影響尚未顯見。據《明報》報導,躋身QS亞洲大學排名前十的香港高校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排在第三、第八和第10。但三間大學均較去年下跌一名。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73
*【借機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指蓬佩奧新疆言論充滿偏見謊言】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中共在新疆對少數民族嚴重侵權,中國外交部回應指新疆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反華勢力指手畫腳。而新疆持續保持繁榮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就是對詆毀抹黑言論最有力的回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191128-1008842
*【創2011年以來最大跌幅 中國工業企業10月利潤同比跌9.9%】
各項經濟資料不容樂觀,但受訪學者仍判斷,中國能按計劃完成今年經濟增長目標,風險在於增速下行的趨勢明年刹不住車。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10月份同比下滑9.9%,創下2011年以來最大跌幅。這也是該資料連續三個月下探,且降幅持續擴大,顯示中國內需疲弱,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191128-1008835
*【中國工業增速降至11年來最低】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中國經濟當前面臨“一上一下”的問題:“一上”是物價上漲,“一下”是經濟增速下行。從生產角度看,工業下行是中國經濟下行的重要原因。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191128-1008920
*【中國“十四五”規劃推動高品質發展 分析師:或淡化經濟增長目標】
李克強在部署“十四五”規劃的會議上評估,屆時的外部環境可能更複雜,不確定性和挑戰更多,而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191128-1008914
*【中國樓市將延續增長放緩之勢 明年房價增幅或降至五年低位】
調查顯示,隨著調控政策持續顯效,中國樓市將延續增長放緩之勢,明年房價增幅或降至近五年低位,同時成交量將同比下降,投資增速也會減慢。10家接受路透社調查的分析機構,對中國明年住宅均價的預估中值為上漲3.1%,九家對明年上半年的預估中值為上漲3%。對明年房價變動預測從負5%至8%不等,對明年上半年的預測區間在負8%到5%。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191128-1008918
*【位元組跳動旗下抖音海外版 加緊與其他中國業務切割】
受美國施壓影響,中國科技企業位元組跳動正加速將旗下社交視頻產品TikTok與公司其他的中國業務切割。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稱,位元組跳動正在設法提供證據讓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相信,TikTok所持有的個人資訊安全儲存在美國,不會被中國當局取得。目前美國國家安全當局也正在調查TikTok對客戶個人資訊的保護情況。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191128-1008919
*【美中西部嚴重暴風雪打亂交通 5500萬人感恩節行程遇阻】
週四是感恩節,美國中西部和西岸多個地區卻迎來嚴重暴風雪,導致多趟航班被迫延誤或取消。一些地區發生泥石流災害的風險也提高,雨雪交雜的天氣影響了美國民眾慶祝這個重要節日的出行安排。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191128-1008847
*【日本東北電力獲初步批准 重開宮城縣核電站反應堆】
日本東北電力公司指出,有關監管機構已初步批准該公司重開位於宮城縣女川核電站的二號反應堆,該反應堆自2011年三一一大地震引發福島核洩漏事故後,就一直停止運作。東北電力公司昨天說,它已獲得獨立監督機構原子能規制廳“亮綠燈”,但女川核電站二號反應堆仍必須經過公眾諮詢及地方政府同意,才能重新運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191128-1008851
*【俄首次展示最新高超音速導彈 據稱可突破美國反導系統】
俄羅斯國防部週二說,俄方本月24日至26日首次讓美方人員檢視其最新研製的高超音速導彈,並稱此導彈能突破美國反導系統。俄國防部表示,俄方此次展示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191128-1008853
*【英國民調:保守黨對工黨的領先優勢收窄至七個百分點】
民意調查公司Savanta ComRes為英國《每日電訊報》進行的民調顯示,在12月12日大選之前,英國首相詹森領導的保守黨相對反對黨工黨的領先優勢已下降至七個百分點。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191128-1008979
*【印尼林火今年碳排量 比亞馬遜林火高出22%】
根據歐洲聯盟的觀測,今年印尼林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亞馬遜林火來得多。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的資料顯示,截至11月15日,印尼林火釋放了相當於7.09億噸的二氧化碳,與加拿大的年排放量大致相同,並比亞馬遜林火排放的5.79億噸二氧化碳高出22%。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191128-1008830
*【英國集裝箱藏屍案 首批16具遺體運抵越南】
英國上個月發生集裝箱冷凍櫃藏屍案的39名越南籍死者中,第一批遺體昨天已運抵越南。越南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16名遇難者的遺體由一架從倫敦飛往河內的越南商業航空公司航班運抵。越南國營媒體的報導顯示,遇難者的靈柩昨天淩晨運抵河內內排國際機場,過後由在機場等候的救護車運往PPP。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191128-1008829
*【梅克爾籲提高5G安全標準 但不禁華為】
德國總理梅克爾指出,德國第五代通信系統(5G)技術的安全標準應該比前幾代的標準更高,但是她強調,諸如華為等個別供應商不應該從一開始就禁止參與5G。彭博社報導,梅克爾週三在一次商業演講中表示:“我傾向於相信我們自己能確定較高的安全標準,要比4G,3G和2G都高,但不會一開始就將供應商拒之門外。”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45
*【文在寅:盼與李顯龍總理伉儷吃炸雞啤酒、街邊美食】
韓國總統文在寅邀請李顯龍總理伉儷在下次訪問韓國時,與他和夫人一起品嘗炸雞啤酒,以及首爾的街邊美食。文在寅27日下午書面問候李總理:“李顯龍總理,您已經順利抵達新加坡了吧?”文在寅說,在釜山舉行的韓國-湄公河流域國家峰會結束後,他在回到首爾的途中閱讀了李顯龍總理與夫人何晶分享的“首爾遊記”。他也就李顯龍總理伉儷對韓國的熱愛表示非常感謝。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191128-1008962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二號衛星】
中國28日早晨7時5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二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67
*【尼泊爾一巴士翻入山谷 致至少18人遇難】
尼泊爾南部阿迦堪奇(Arghakhanchi)地區一輛巴士27日下午因故沖出道路並翻入山谷,導致至少18人遇難,11人受傷。中國新聞社報導,該地區警局負責人鮑德爾介紹說,其中有4名死者尚未確認身份。另有11名傷者送至布德沃爾(Butwal)地區進行進一步救治。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191128-1008975
*【浙江衛視表示願承擔高以翔離世的相應責任】
對於臺灣藝人高以翔在《追我吧》節目中身亡一事,中國浙江衛視發佈聲明,表示深感遺憾,願意承擔相應責任。據浙江衛視官博發佈的聲明,中國浙江衛視稱,高以翔親屬已趕至寧波,節目組正配合高以翔家屬及經濟團隊,按照家屬意願處理後續事宜。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91128-1008977
歐盟運作條約中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時頭條】英國脫歐 香港金管局派「定心丸」
英國成為史上第一個退出歐盟的國家,觸發恒指下挫,曾一度暴跌1205點,低見19662點,見逾一個月低位,收市報20259,全日下跌609點。
為了穩定市場信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今日就英國脫歐會見傳媒,並表示:「直至昨天晚上,市場參與者仍預期公投結果為留歐。然而,公投結果出乎意料,故此市場的反應都較大,相信市場波動會持續。」
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結果暫時對於市場是負面的影響,短期會為市場帶來震撼。現時投資者關注英國政府與歐盟未來的討論,因為現時仍未知道英國具體會如何處理整個程序,當中有很多條約需要重新商討。這次可說是自歐債危機以來,對於歐元區的最大挑戰。」
雖然市場反應較大,但陳德霖認為,港元匯率及利率市場仍保持穩定,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運作亦正常,未見有大幅波動。「香港銀行體系流動性高,金融體系穩健,能抵禦可能會出現的市場震盪。」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相信,即使短期的不確性仍會為香港股市帶來震盪,但英國對於香港影響力不算很大,故不會對香港股市造成很嚴重的拖累。「英鎊已即時反映了脫歐的壞消息,長遠來說,英國以前簽下的協議不會生效,所以英國會被孤立一段時間,但脫歐未必會令英國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莊太量表示。
日前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態支持英國留歐的長和(001)主席李嘉誠,其發言人回應公投結果時表示,長和在英國的業務專注為當地人提供商品與服務,有信心這些業務將會繼續蓬勃發展。
由於英國接下來將與歐盟商討脫歐的安排,陳德霖預期整個談判過程複雜,當中存在不確定性,他叮囑投資者:「金融市場將持續波動,投資者應小心管理風險。」(撰文:郭曉琳、鄧詠筠)
歐盟運作條約中文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港式雙首長制@香港革新論
//要突破困局,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民主自治」的意義—我們所追求的民主政制,必須產生一個全面代表香港人的政治首長,以最大程度地讓香港人按自治原則,自行管理香港事務。如果這種「民主自治」的定義,可以得到大多數香港人接受,那麼實踐「民主自治」的具體方法,除了全面開放的行政長官普選外,也存在探討其他「民主自治」想像的可能性。
由行政長官及政務司司長分別擔任「地區首長」及「政府首長」的角色,分權共治,以推行「港式雙首長制」。在「港式雙首長制」下,政務司司長須獲普選的立法會支持才能上台,將成為全面代表香港人的「政府首長」,政府施政亦需要以民意為依歸,「民主自治」將會得到落實;而行政長官作為「特區首長」,將不再直接負責政府日常事務,無論行政長官是按8.31人大決定的「有限制普選」產生或其他獲香港及北京共同認可的方式普選產生,行政長官都應定位為「超然領袖」(Non-partisan leader),專責平衡一國兩制、調和港陸關係—「港式雙首長制」將是香港在現行憲制地位下,能夠實現最大程度「民主自治」的政制方案。//
【#香港革新論文章】
港式雙首長制── 拉闊民主自治想像的政制方案
/ 房吉祥(《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按:政治學者方志恒與二十多位年輕人合著新書《香港革新論》,探討後政改時代的香港前途。本文為該書其中一篇主題文章。】
在一個與港視劇集《選戰》平行的時空……
建制派代表、振民黨主席宋漫山,在各種種票疑雲下,以千多票的極少數差距,壓倒代表民自黨的葉晴,勝出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但宋漫山當選後,先後爆出連串醜聞,再加上要應付由「王主任」交託的各種政治任務,宋漫山被港人視為北京傀儡,上台僅僅兩年已經民望崩盤。2024年立法會首次全面普選,建制派大敗,由葉晴領導的民自黨橫掃多區,成為立法會最大黨派,行政立法全面對抗一觸即發。有見及此,宋漫山與葉晴達成權力分配協議,由宋漫山向北京政府提名葉晴出任政務司司長,並將日常行政權力移交政務司司長及其籌組的執政內閣,實行「港式雙首長制」,為香港政治揭開的新一頁。
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香港市民要求民主普選的呼聲一直有增無減,接連出現多次全港性的政治運動。然而,香港政制發展的步伐,卻一直無法回應巿民訴求,令社會一直陷於政制發展的爭拗當中。
面對政制困局,有人說原因在於泛民主派叫價太高,有人說是北京要高壓收權、不肯兌現承諾,也有人說是港陸之間欠缺互信,令協調讓步變得不可能1。這些論點也許有其理據,但都沒有切中政改的核心問題—「單一首長、雙重負責」的政制矛盾。
【單一首長、雙重負責的政制矛盾】
主權移交後,按《基本法》的憲制安排,香港的管治權力集中在行政機關,即行政長官一人身上。行政長官兼任「特區首長」及「政府首長」兩個角色,集各種政治權力於一身,形成「單一首長」的政治制度。
《基本法》一方面將行政權力集中於行政長官,另一方面亦規定行政長官需要同時向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Dual accountability)2。然而,主權移交以來的政治實踐顯示,香港市民與北京領導人之間,在價值觀、政治認知及制度安排上,實有難以調和的差異,行政長官夾在「一國」及「兩制」之間,北京領導人的期望及700萬香港人的訴求,成為了歷任行政長官無法跨越的政治鴻溝3。這種「單一首長、雙重負責」的制度,正是造成主權移交以來的三任行政長官,都被港人視為北京傀儡,而無法取信於香港社會的原因。
事實上,「單一首長、雙重負責」的制度,亦是令香港政制發展陷入矛盾的根源4。
在北京領導人眼中,香港擁有廣泛的自治權力—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司法、獨立財政、獨立貨幣、獨立關稅,以至對外事務權力等。行政長官行使這些權力時,如果偏離北京的治國方針,便有可能會衝擊共產黨政權。北京更害怕一旦開放香港政權,「反中亂港」勢力會奪取香港管治權,令香港演變成反共基地。故此行政長官一職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出任。當然,北京理論上握有對行政長官的「實質任命權」,大可以拒絕任命並非「愛國愛港」的當選者,但奉行維穩至上的北京領導人,自然不會考慮這種可能引發憲制危機的做法—這正是北京將政改視作「政權保衛戰」,並堅持8.31人大決定中,由提名委員篩選行政長官候選人的原因。
然而,這種對行政長官普選的維穩安排,與香港的民主訴求有根本衝突。香港市民普遍希望以「普及而平等的方式」選舉行政長官,從而產生一個全面代表香港人的政府,真正落實港人的自治權利。這種民主訴求,不是要確保民主派有候選人「出閘」,而是要保障除了選民外,不會有其他力量可以操控選舉結果5。
這就是香港與北京在政制發展上的核心矛盾。當港陸雙方都把目光完全集中在行政長官一個職位上,而雙方對行政長官的期望卻是背道而馳,又怎可能得出一個合乎兩者要求的政制安排?
要突破困局,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民主自治」的意義—我們所追求的民主政制,必須產生一個全面代表香港人的政治首長,以最大程度地讓香港人按自治原則,自行管理香港事務。如果這種「民主自治」的定義,可以得到大多數香港人接受,那麼實踐「民主自治」的具體方法,除了全面開放的行政長官普選外,也存在探討其他「民主自治」想像的可能性。
香港,依目前憲制地位,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假如此一憲制地位在未來不會改變,香港要實踐「民主自治」的可行方法,是將行政長官一職高度集中的行政權力,分拆為「特區首長」及「政府首長」兩個獨立角色,實行「雙首長制」(Dual leadership system)6,以突破現時「單一首長、雙重負責」所帶來的政制矛盾。
【雙首長制的海外案例】
「雙首長制」常與「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ism)或「混合制」(Mixed system)等詞混用,指的是兼有「總統制」(Presidential system)與「議會制」(Parliamentary system)特點,由兩個行政首長分權共治的憲政制度。
按研究「半總統制」的權威、法國政治學者Duverger的定義,「半總統制」是指國家有一個由獨立普選所產生、並有相當行政權力(Considerable powers)的總統,同時又有一個以總理為首、需要依賴國會支持才能執政的內閣政府,二者共同執政、分享行政權力7。「雙首長制」則是另一法國學者Blondel由「半總統制」所引伸的概念。Blondel認為,除「半總統制」外,由君主掌握實權,而另設首相執政的「二元君主制」(Dual monarchies),如不丹、約旦等國,以及共產國家中黨領袖(主席或總書記)及政府領袖(總理)由不同人士出任的「共產主義體制」(Communist system),均由兩個行政首長共同執政,或按不同原則分擔政務,可與「半總統制」歸納為同一類別。
坊間一般以為分割國家行政權力,會容易帶來政治不穩定,但Duverger及Blondel的研究均指出,「雙首長制」或「半總統制」,因其「二元共治」的特色,在特定政治形勢下,例如社會因為階層、種族、宗教或者政治意見陷於內部分裂,可避免「單一首長」無法代表不同勢力的問題,反而有助促進政治穩定。
以法國為例,第四共和時期(1946年至1958年)採用議會制,但因為國會多黨林立,組閣時難以折衝協調,內閣時常更替,12年期間就出現24個內閣,更多次出現無政府狀態。故1958年的新憲法強化總統權力,由總統向其選民負責,總理則向國會負責,共享行政權力。在第五共和憲政運作中,總統有廣泛權力,包括:1)按國會選舉結果任免總理,並按總理建議任免內閣部長;2)主理國防與外交、任命高級軍官、批准國際條約;3)主持國務會議、與各項政策之制定與討論;4)任免主要官員;5)批核或覆議法案;6)任命憲法委員會委員(類似最高憲法或行政法院);提請釋法;7)召開臨時國會;8)將重大議案提交公民複決等。而總理則在政府日常運作上起主導角色,與總統共享行政權力,包括副署所有總統簽署之法令、提議任免閣員、支配行政機構及軍隊、提議公民複決及釋法、召開臨時國會等。新制度強化了法國行政機關的運作,令內閣倒台的情況大大減少。
法國「半總統制」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換軌」(Alternation)體制。當國會與總統職位由同一個政黨掌握時,權力便集中在總統之手,政府以「類總統制」運作;但當國會與總統由不同的政黨控制時,日常施政則由總理主導,政府運作便轉換為「類議會制」的「共治」(Cohabitation)局面。基於「換軌」特色,有不少學者認為法國是總統制與內閣制之間轉換的體制,多於一個獨立的體制8。但實際上,當總統與國會由同一個政黨控制時,總統本人的執政權力實際上來自其執政黨領袖的地位,而非總統職位,總理及內閣依然要向國會負責,運作與「總統制」仍有甚多差別;而當總統與國會由不同政黨控制時,總統仍具一定的行政權力,非「議會制」的虛位元首可比9。此外,法國憲法第23條亦規定,國會議員不得兼任內閣閣員,議員必須於接受內閣任命一個月內辭職,但其席位則由選舉時所提出的代理人出任,不需進行補選。這種機制促使行政與立法加強溝通、分享權力及協商執政,但同時又保持兩者的獨立性,值得長期面對行政立法衝突的香港借鑑。
除法國外,芬蘭在2000年採納新憲法之前,也是「雙首長制」的典範。按1917年獨立後的憲制,芬蘭有一位獨立普選產生的總統10,以及由總統任命的總理及內閣。總理及內閣負責政府的日常運作,而總統則在外交、國防、立法及人事任命享有實權。在程序上,芬蘭締結條約、宣戰等需國會同意,但面對前蘇聯的軍事威脅,在實際運作中,芬蘭總統在國防外交有極大決策權。芬蘭在冷戰期間,得以置身於大國衝突之外,實有賴數任總統善於外交,一方面與蘇聯維持良好關係,另一方面與西方國家保持經貿聯繫。而「雙首長制」正是芬蘭總統可彈性處理外交問題,不用受困於內政或內部親西方勢力限制的主因。
芬蘭總統亦和國會共享立法權,可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亦可提出新法案,或提案修改、解釋或廢止現有法律,並在有需要時解散國會。此外,在制度上,總統需要根據國會選舉結果任命總理及部長,但如沒有政黨佔優勢,總統可以主導內閣的組成,或任命由公務員組成的看守內閣,穩定政治11。在其他公職上,芬蘭總統有相當大的任命權,如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及上訴法院的法官,高級公務員,以及公立大學的校長等。
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及芬蘭95年加入歐洲聯盟,芬蘭總統在國防外交角色不再吃重,再加上歐盟政策多由總理領導,芬蘭在2000年通過新憲法,削弱總統角色,轉變為「議會制」國家12。芬蘭的經驗顯示,「雙首長制」容許「國家元首」及「政府首長」分工合作,分別處理對外及對內事務,有助應付特殊的政治形勢。
除了國家層面的制度外,「雙首長制」亦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自治地區。英國現有海外領土(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如直布羅陀(Gibraltar)、百慕達(Bermuda)和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等,大多由一位英國委任的總督負責外交、國防及治安事務,而日常管治則由直選或議會委任的總理、行政長官或首席部長負責13。
二戰之後,世界上採用「雙首長制」的國家不多,主要有法國、芬蘭、奧地利、葡萄牙及愛爾蘭等歐洲國家。但隨著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有台灣學者統計,直至2010年,全球已有五十多個國家採用「雙首長制」(見表一),印證「雙首長制」適用於經歷政治轉型的地區,對穩定政治發展有幫助。「雙首長制」的這些特性,正正可以解決香港由「單一首長、雙重負責」所引起的政制矛盾。
表一:世界上採用「半總統制」的民主及非民主國家(2010年)14
西歐 東歐 前蘇聯地區 亞洲 非洲 美洲
民主國家 奧地利(Austria)
芬蘭(Finland)
法國(France)
冰島(Iceland)
愛爾蘭(Irland)
葡萄牙(Portugal) 保加利亞(Bulgaria)
克羅地亞(Croatia)
馬其頓(Macedonia)
黑山(Montenegro)
波蘭(Poland)
羅馬尼亞(Romania)
塞爾維亞(Serbia)
斯洛伐克(Slovakia)
斯洛文尼亞(Slovenia) 亞美尼亞(Armenia)
格魯吉亞(Georgia)
立陶宛(Lithuania)
烏克蘭
(Ukraine) 東帝汶
(East Timor)
蒙古(Mongolia)
新加坡(Singapore)
斯里蘭卡
(Sri Lanka)
台灣(Taiwan) 布基納法索
(Burkina Faso)
佛德角
(Cape Verde)
中非共和國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畿內亞比紹
(Guinea-Bissau)
肯亞(Kenya)
馬里(Mali)
莫三比克(Mozambique)
納米比亞
(Namibia)
聖多美普林西比
(São Tomé and Principe)
塞內加爾(Senegal)
湯加(Togo)
坦桑尼亞(Tanzania) 海地(Haiti)
秘魯(Peru)
非民主國家 亞塞拜疆(Azerbaijan)
白俄羅斯(Belarus)
俄羅斯(Russia)
哈薩克(Kazakhstan) 也門(Yemen) 安哥拉(Angola)
阿爾及利亞(Algeria)
喀麥隆(Cameroon)
乍德(Chad)
剛果民主共和國(Dem. Rep. of Congo)
埃及(Egypt)
加蓬(Gabon)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尼日(Niger)
盧旺達(Rwanda)
突尼斯(Tunisia)
【雙首長制的本地經驗】
事實上,對香港而言,「雙首長制」亦非新鮮事物,港英時代的香港政府,也常以類似的「二元共治」模式運作。按《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港督擁有香港行政立法的最終權力,但在實際運作上,政策草擬、制定及執行與一般行政事務,都會交由整個公務員體系之首的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或後來的布政司(Chief Secretary)負責。其中,由布政司主持、各政策科首長參與的「布政司委員會」(Chief Secretary's Committee),則是港英政府日常運作的中樞。「布政司委員會」每星期召開會議,討論重要政府政策,以及事先審議所有提交上行政局的文件,實際上就是港英政府的日常內閣15。當然,由於憲制上權力實屬於港督,布政司的角色及權力,要視乎在任者的能力,以及港督是否強勢施政。
即使在主權移交前夕,這種不成文的「類雙首長制」仍在運作。彭定康在任港督時,主力處理政制改革及對外事務,而香港政府的日常運作,就幾乎全權交由時任布政司的陳方安生負責。有學者形容當時的香港政制情況,彭定康就像一個半總統制下「國家元首」,陳方安生就像一個「半總統制」下的總理或首席部長,而各司局長則彷彿是她的內閣成員16。
由於《基本法》延續了殖民地的管治制度,故這種不成文的「雙首長制」傳統,本來也是特區憲制的一部份。不過董建華上任後,為擺脫公務員系統對其施政的羈絆,毅然推行「高官問責制」,引進政治任命官員,將所有的行政權力收歸行政長官,破壞了港英時代的行政傳統。
【「港式雙首長制」的具體方案】
「雙首長制」或「半總統制」要有效運作,按美國學者Sartori的分析,「國家元首」(總統)與「政府首長」(總理)的分權需達三個標準:第一,總統應獨立於議會之外,但不應有權單獨或直接管治,其執政理念須經由內閣及總理傳達;第二,總理及內閣可由總統委任,但運作需獨立於總統,並對議會負責,總理去留端視乎議會支持;第三,總統及總理之間的權力結構、互動可有一定彈性,但二者均需有自主運作的潛能(Autonomy potential)17。
在此原則下,香港可依據主權移交前的憲政傳統,由行政長官及政務司司長分別擔任「地區首長」及「政府首長」的角色,分權共治,以推行「港式雙首長制」。
• 制度性分權:作為「特區首長」,行政長官可專門負責憲制、地區安全、港陸關係及對外事務等「高級政治」(High politics)事務,並管理監督部門(如審計署、廉政公署及申訴專員公署)。同時通過憲制安排,將行政長官作為「政府首長」的法定權力,向政務司司長作制度性分權,以滿足「雙首長制」的分權標準,由政務司司長主持政府「日常事務」(Day-to-day operation),透過立法會向香港市民負責,以實踐最大程度的「民主自治」。
• 政府組成:行政長官作為「特區首長」,可繼續行使向北京政府提名及建議免任政務司司長的權力,亦應有權按政務司司長的推薦,提名其他的主要官員;但同時亦要建立憲政慣例,行政長官提名的政務司司長,必須透過「信任投票」(Vote of confidence)得到立法會內大多數議員支持,以確保作為「政府首長」政務司司長,能夠全面代表香港的主流民意(這裡的前提是立法會所有議席,都必須全面由普選產生)。政務司司長的人選,可以是立法會議員、政黨黨魁或其他得到議會多數議員支持的人士;如被任命者為立法會議員,則可仿傚法國內閣選任安排,實行由同名單遞補機制,減少補選次數,節省議席出缺帶來的成本。(詳見表二)
• 實際操作:現有由政務司司長及各司局長組成的「政策委員會」,應該擔當日常內閣的角色,主導一般政策制定及政府日常決策,行政會議則演變成協調機構,確認由「政策委員會」作出的政策決定。如立法會改選、對政府重要法案或政務司司長本人要投不信任票,政務司司長及其內閣就得去職,由行政長官提名其他獲立法會大多數支持的人選出任。
在「港式雙首長制」下,政務司司長須獲普選的立法會支持才能上台,將成為全面代表香港人的「政府首長」,政府施政亦需要以民意為依歸,「民主自治」將會得到落實;而行政長官作為「特區首長」,將不再直接負責政府日常事務,無論行政長官是按8.31人大決定的「有限制普選」產生或其他獲香港及北京共同認可的方式普選產生,行政長官都應定位為「超然領袖」(Non-partisan leader),專責平衡一國兩制、調和港陸關係—「港式雙首長制」將是香港在現行憲制地位下,能夠實現最大程度「民主自治」的政制方案。
而要確保「港式雙首長制」有效運作,行政長官及政務司司長必須做到制度性分權,最直接的方法,莫如修改基本法相關條文。但修改基本法的門檻極高,多年來亦隱為港陸政治禁忌,故以修改基本法來推行「港式雙首長制」,相信爭議會極大。更彈性而且可行的方法,是通過修訂本地法例及發佈行政命令,將行政長官現時兼任「政府首長」的主要法定權力,明確轉授予政務司司長,並修改政府人事編制,達到分權共治的效果。(詳見表二)由於修改本地法例及人事編制需向立法會提案,並諮詢市民意見,如獲全面普選產生的立法會通過,亦可視作市民對「港式雙首長制」的認可,足以為憲制共治建立穩固基礎,令行政長官不能任意收回授權或越位行事。
要實現我城的「民主自治」,香港人需要尋求新的想像。「港式雙首長制」,將是拉闊民主自治想像的政制方案。
表二:在本地立法層面上確立「港式雙首長制」的四點建議
1.修改《釋義及通則條例》
修改香港法例第一章《釋義及通則條例》第62條及第63條,有關行政長官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的轉授權力的部份。加入自動授權的條款,除另有明文保留外,其他法例賦予行政長官的權力將自動轉授予政務司司長,而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Chief Executive in Council)授予的權力,亦會被轉授予「政務司司長會同政策委員會」(Chief Secretary in Policy Committee)。同時修改其他條款中有衝突的部份,加入保留條文,對「港式雙首長制」下需要由行政長官執行的權力(比如規管審計及廉政事務)予以保留,不作自動轉授。
2.發布行政命令向政務司司長授權
按基本法第四十八條(四),行政長官可決定政府政策和發布行政命令。習慣上,行政長官會通過行政命令,將行政權力授權相關官員執行。故要推行「港式雙首長制」,行政長官亦應發布行政命令,將主要行政權力(包括發布行政命令、訂立附屬法例、發出文告及裁決上訴等)明確授權予政務司司長。
3.修改政府人事編制
由於行政長官不再兼任「政府首長」,職責由政務司司長吸納,行政長官辦公室、政務司司長辦公室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的人事編制將有需要增減。政府需要就重新調配或增刪常額或編外的首長級職位,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及轄下的人事編制提案。
4.修改立法會遞補機制
為方便政務司司長推薦議員組閣,可修改《立法會條例》(第542章)有關立法會辭職遞補的機制。指明如地區直選議員因被委任為政府主要官員,而須按基本法第79條辭職,席位將由選舉時同一候選人名單順位遞補,如名單已盡,無人合資格或願意替補,才需要進行補選,不會由最大餘額得票名單補上。
1 阮紀宏:〈中央與香港關係惡化源於缺乏溝通〉,《亞洲週刊》,2014年8月24日 第28卷 33期。
2 基本法第43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
3 Kit Poon, The political future of Hong Kong: democracy within communist China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8), chapter 3.
4 張炳良:《管治香港的難題:回歸十年反思》(香港: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2007年),頁34。
5 馬嶽:《香港政治發展歷程與核心課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10年),頁113-116。
6 Jean Blondel, Dual Leadership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n Arend Lijphart ed., Parliamentary versus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162.
7 Maurice Duverger, A New Political System Model: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1980, 8 (2), p. 165.
8 Arend Lijphart. Patterns of Democracy: 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Raymond Aron, Alternation in Government in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1982, 17: 1, p. 3-21.
9 蘇子喬:〈哪一種半總統制?─概念界定爭議的釐清〉,《東吳政治學報》,2011,第二十九卷第四期,頁15。
10 1917年獨立後,芬蘭總統的產生方式是先由全民選出300人組成選舉團(electoral college),再由選舉團從各政黨提名的候選人中選出總統。1994年起,總統改由直選產生。
11 郭秋慶:〈芬蘭半總統制到議會民主的變遷〉,《台灣國際研究季刊》,2009,第5 卷第4 期,頁1-23。
12 同上。
13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The Overseas Territories: Security, Success and Sustainability (June 2012 ) , <https://www.gov.uk/…/attachment_d…/file/14929/ot-wp-0612.pdf> retrieved 1 May 2015; The Overseas Territorie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Government of Bermuda, <http://www.gov.bm/>,retrieved 1 May 2015; The Falkland Islands Constitution Order 2008, Falklands Island Government, <http://www.falklands.gov.fk/self-governan…/the-constitution/>, retrieved 1 May 2015; Political development, Gibraltar Government Website <https://www.gibraltar.gov.gi/new/political-development>, retrieved 1 May 2015.
14 蘇子喬,同上,頁32。
15 Miners, Norma.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 T.L. Tsim and Bernard H.K. Luk (ed.) 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 1989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1-28.
16 Ahmed Huque, Grace O. M. Lee, and Anthony Cheung, The Civil Service in Hong Kong: Continuity and Chang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152.
17 Giovanni Sartori,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An Inquiry into Structures, Incentives and Outcome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4), p.135-137.
《香港革新論》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
想睇更多香港政治新聞和評論,即LIKE《香港革新論》
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訂購《香港革新論》
內容簡介:https://goo.gl/qWqRmj
訂購表格:https://goo.gl/GRTWD0
電郵:reformhongkong@gmail.com
#香港革新論 #香港政治 #行政長官 #政府司司長 #港式雙首長制 #新書 #書展 #政改 #本土派 #本土 #香港人 #身份認同 #方志恒 #王慧麟 #田方澤 #何俊霆 #何偉倫 #吳凱宇 #李耀基 #周日東 #房吉祥 #易汶健 #林立志 #施家潤 #柯衍健 #袁彌昌 #區諾軒 #陳智傑 #黃冠能 #楊庭輝 #雷浩昌 #鄺健銘 #鄺英豪
歐盟運作條約中文 在 規範《歐洲聯盟運作條約 的相關結果
歐盟 執委會(EU Commission)2010 年12 月14 日發布之編號1218/2010 法規,. 規範《歐洲聯盟運作條約》(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第101(3) ... ... <看更多>
歐盟運作條約中文 在 歐盟對外經貿法之發展: 法律與政策變遷* 的相關結果
藉由中文文獻之回顧,釐清我國學術界對於歐盟對外經貿法或共同. 商業政策之發展,在 ... European Union;下稱TFEU 或歐盟運作條約) 第207 (1) 條之規. 定,歐盟之共同 ... ... <看更多>
歐盟運作條約中文 在 歐洲聯盟基本條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歐洲聯盟諸條約(英語:Treat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為一系列於歐盟成員國間所締結的國際條約,這些條約為歐盟中具有如同憲法地位的根本規範。依據這些條約,創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