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歸納,就是從已知的事實中總結出普遍的規律。比如看到一隻天鵝是白色的,一百隻、一千隻、一萬只天鵝都是白色的,於是就歸納總結出一個普遍命題:凡是天鵝都是白色的。但其實誰都無法保證,會不會在某一天遇到一隻黑天鵝。
這個問題其實由來已久,從哲學家休謨到羅素都質疑過歸納法的可靠性。羅素很幽默,他說,一隻每天被主人餵食的雞,怎麼也歸納不出有一天自己會被擰斷脖子。維特根斯特也曾說過,我們之所以採用歸納法,是因為它是和我們的經驗相協調的最簡單的規律,但它並「沒有邏輯基礎,只有心理學的基礎」。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歸納法不可靠,那怎麼解釋科學知識的成長機制呢?難道要把被反復驗證過的科學知識全部推翻嗎?
波普爾提出了一個解釋方案,妥善處理了這個麻煩。波普爾說,傳統觀點認為,科學發現是靠歸納,就是觀察事實-歸納理論-證實理論。其實並非如此,科學發現的邏輯應該是這樣:先提出問題,然後針對問題提出理論猜想,再用事實證據來檢測這個猜想。如果檢測和猜想相符,就保留這個猜想,如果一直沒有反面的證據,就一直維持這個猜想的暫時有效性。如果出現了反面的證據,我們就放棄這個猜想,構想新的理論,進入下一輪檢測。科學發展就是一個猜想與反駁的不斷試錯的過程。
這樣,波普爾就重新定義了科學發展的邏輯,用「可證偽性」代替「可證實性」,避免了歸納法來動搖科學邏輯的基礎。
但這也意味著,科學無法達到絕對真理。很簡單,如果一個理論始終都沒有被證偽,能不能說它就是真理了呢?不能。因為沒有人能保證未來會不會遇到反例,會不會遇到那只黑天鵝。所以,就算某個理論猜想碰巧是永恆正確的,我們也無法確認這一點,因為未來有待檢驗的案例是無限的。在這個意義上,科學永遠只能獲得暫時的正確性,這就是「不徹底的正確」的深層含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臨近公開試,眾多學生反映對卷五綜合能力仍然苦無對策。趙博教室誠邀 趙善軒博士親身講授卷五考試要訣! 1. 演講辭如何防止失分? 2. 語境意識如何掌握? 3. 整合拓展歸納法,資料抄寫比例免失衡 4. 見解論證因果推理寫作 趙博教室中文TIPS Class 熱報中,二月七日 2:00pm – 5...
歸納法 論證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聽說有一念哲學的拿磚頭書的說法(但其實只是丟書單式的寫幾句看不出來有論述的碎念)抨擊朱家安寫的不要非難抗爭者的暴力。
哲學書生之間的論爭(但我猜應該也沒有爭論,單純是幾個抖包袱的自嗨而已),我沒有能力攙和。
只是想到昨天讀書會上導讀的塔雷伯在黑天鵝效應裡說的幾個概念,不要淪為書呆子,不要當個盡信書的,不要柏拉圖化,要看現實。
理論不是最重要的,理論裡面有歸納法謬誤,理論是火雞搞出來的,可能第一千零一夜就失效了,因為一個超大的否證異例一巴掌打了下去。
更重要的是,塔雷伯說,不要信那些沒有切膚之痛的人說的話,也不要只單純看想法的對錯,而是要觀察效益歸誰?
話說回來,漢娜鄂蘭之類的我也是有讀過拉,我還讀過不少非暴力論述,但是,我並不覺得不能主張不要非議抗暴義士的暴力行為。
主張暴力就是不可以的,最厲害的就是國語教會那些人了,這次可乖巧安靜了,其他一些人也不過是坐在舒服的書房裡說話的書生而已,根本不需要甩!
不覺得香港青年在拼命,台灣一些讀哲學書的人在寫抱怨式碎念那些非暴力論,這樣對照起來很諷刺嗎?
再者,更別說哲學網紅也不是幾篇非難文章就能打得下來的!
不要當火雞,好嗎?
#附帶一說我並沒有很喜歡朱家安但我覺得他說的沒錯
#人生如果永遠把自己的好惡舉到最高而不管他人的犧牲正在發生才是最可悲的
#我覺得再偉大的理論都不及生命重要這個是我的斷言不打算附論證
歸納法 論證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反抗絕望 ◎蔣闊宇
你闔上凝滯的眼,你不肯看
當拾荒者打開手電筒
你焦慮好像一束光的盡頭
你又讀了報紙,卻不肯說
點燃菸捲同一葉焦黑的肺
掉落的灰燼
遠不似現實
退一步,回到書寫以前
回到拮据的口袋
回到一家燈火,有限的愛
來,你告訴我你不是沉默的共謀
--
◎作者簡介
蔣闊宇,1986年生,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著有詩集《我現在沒有時間了》、《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致力以詩介入社會,以文學參與社會運動。
--
◎小編泓名賞析
「我們做的這些終究是沒有意義的──」
這首詩簡潔、有力,仔細閱讀之後,會發現這首詩算是一種歸納法論證。由AAB的論證方式,A代表實際例子、B代表最終的結論。而這樣的詩雖然簡潔、意象系統不複雜,卻能確實的達到有效的社會詩的「警世性」。並且巧妙的將:詩的弱勢、人的弱勢,巧妙的疊在一種壓迫中。以下分為兩個部分論述:
1/ 主要核心:一個冷漠的人
讓我們分段來看:第一段、第二段。
「你闔上凝滯的眼,你不肯看」以及第二段的開頭「你又讀了報紙,卻不肯說」。眼睛往往代表著一個人,分變黑白、彩色的功能。但這個被述說者你,卻不願意看著、不肯說出來。
不看、不說。
是什麼東西呢?
接著看到第一段、第二段的末句。「當拾荒者打開手電筒」、「點燃菸捲同一葉焦黑的肺/掉落的灰燼/遠不似現實」。我們能感覺的到一種荒廢、破敗的意象系統。
兩段看下來,就可以得知一種很明顯的結論:
你不願意注視黑暗、發聲反抗。感覺是一個非常「冷漠的人」
但作者不僅只想要譴責這樣的人,更在第三段延伸出更多的面向。
2/ 你是什麼:所有人都是詩中的「你」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我們單看前兩段,會感覺到這樣的冷血的、無情的人,不會是我們。也就是讀者並不下意識把生命帶入「你」的論述中。但第三段,寫出「退一步,回到書寫以前/回到拮据的口袋/回到一家燈火,有限的愛」
連續三個「回到」,並且指向溫馨、安全、微小、可靠的處所。
又,這樣的處所其實是「拮据、有限的」
而整體的論述便在前三段完成了。
一個不願意注視弱勢、為弱勢發聲的人,其實只是一個弱勢而已。在詩體裡面,前兩段有種「敘述陷阱」,將你變成「一個冷漠的人」,但到了最後一段,才讓讀者發掘,其實所有人都是詩中的「沉默的共謀」。
而這個沉默的共謀,並不是代表「拾荒者、焦黑的肺」是對的,「沉默的共謀、你」是錯的。而更是指向上一個,整體的社會構成。為何令「口袋拮据、有限的愛。」,更是將「沉默的共謀」指向國家機器。
3/ 詩終究是沒有ˍˍˍˍˍˍˍ(意義)的。
這首詩對我來說有個文眼:「退一步,回到書寫以前」
而後面兩個敘述,也正巧符合一種,對於文學創作者的想像。
在拮据的日子、有限的住所、一家燈火裡。詩人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凝滯拾荒者的手電筒」呢?在這首詩裡面,詩人沒有給出答案,但只是更嚴肅、有力地對著其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夠產生幫助的創作者說:
「來,你告訴我你不是沉默的共謀」
因此,我認為這首詩,也是對於文學的某種檢討。
能不能得到更重要的力量,承載社會的意義,這是作者在乎的。
這樣是不是代表所有的詩創作都是無意義的呢?
作者在題目給了我們思考:「反抗絕望」
這個反抗絕望,仍然是用「詩」來完成的,而這個完成,承載的內容,呼籲了其他創作者、其他人民、其他的其他人,在這種壓迫螺旋以外,有個更高、更遠的對象,應該是我們要反抗的。
對,很難,所以是「絕望」
所以才需要「反抗絕望」
--
美編:竹均
圖片來源:Unsplash|Jairo Alzate
#反抗絕望 #七年級 #社會詩 #學運 #蔣闊宇 #我們做的這些終究是沒有意義的
歸納法 論證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臨近公開試,眾多學生反映對卷五綜合能力仍然苦無對策。趙博教室誠邀
趙善軒博士親身講授卷五考試要訣!
1. 演講辭如何防止失分?
2. 語境意識如何掌握?
3. 整合拓展歸納法,資料抄寫比例免失衡
4. 見解論證因果推理寫作
趙博教室中文TIPS Class 熱報中,二月七日 2:00pm – 5:00pm,尖沙咀文化中心見!
課程查詢及報名
TEL:3428 5444
WHATSAPP:5160 6464
FB/專頁:趙博教室/ 趙博教室 Dr. Chiu Education Centre
https://www.facebook.com/drchiueducation
趙博教室 Dr. Chiu Education Centr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bWkP_klOs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