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4(日)
AV帝王|武正晴
全裸監督 (2021)
「這就是日本!」這句話是山田孝之在《AV帝王》第一季宣傳期間對台灣觀眾說的宣傳詞,看完第二季後覺得這句話說得真對,這部劇確實很真實展現了日本的歷史、民族性以及他們最偉大的外銷產品——A片。
2019年,Netflix分別在日本與韓國推出原創影集,日本是《AV帝王》,韓國是《屍戰朝鮮》(原名《李屍朝鮮》),不得不說Netflix身為國際大型的影視平台,真的很懂得抓取每個國家最受歡迎又最擅長的部分,在日本拍A片,在韓國拍喪屍片,還有比這些更適合的題材嗎?
這兩部影集在亞洲地區都獲得巨大成功,但當我們在第一季為《AV帝王》的火車便當震驚、被《屍戰朝鮮》裡面的喪屍打怪嚇得半死的時候,埋藏在A片與喪屍之下的,其實活生生存在於日本與韓國的眾生相。
《屍戰朝鮮》以「喪屍」具象的「飢餓感」描繪民不聊生、社會階級無法打破、政府貪污腐敗等問題,《AV帝王》則是聚焦在日本從繁榮的80年代到90年代泡沫經濟時期,從全盛的紙醉金迷到幻滅的失魂落魄,卻仍然苟延殘喘、永不放棄的民族精神。
村西透這個人幾乎就像是日本人的縮影,從小角色發家致富,野心勃勃的他曾經打造了最強的AV帝國,但是曾經華麗的一切最終也像泡影一樣幻滅。但是村西透並沒有消失,要說是苟延殘喘也好,如今的村西透依然頑強地活著,挺過了無數的潮起潮落,最後的那句「想死的時候往下看,更底層還有我!」是來自村西透本人的原話,看了他的專訪,感覺他的狂熱人生一直還在繼續。
「即使我有我有千錯萬錯,但我現在仍然活著!」全身一絲不掛,仰天喊出這句話的山田孝之讓我真的在那一刻感受到了「這就是日本」。我們常說這個民族壓抑、有禮貌,但同時他們又能夠拍出這麼大膽的作品,看似謙虛但又有一種不服輸的傲氣,這種相互刺激的矛盾性一直存在於日本社會裡,創造出一種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第一季其實沒有很懂《AV帝王》除了A片歷史之外,還想要些傳遞什麼,直到第二季把第一季築起的泡泡統統戳破以後才理解,其實《AV帝王》是昭和到平成時代的日本縮影。我個人是蠻喜歡第二季為整部劇集做的收尾,也很欣賞小日本能夠做到見好就收這點,山田孝之、滿島真之介以及森田望智三位主演的表現也為劇集增添了很多魅力,《AV帝王》2年來短暫卻新穎的旅程,真的很有趣喔。
#AV帝王 #AV帝王2 #日劇 #Netflix
#山田孝之 #森田望智 #滿島真之介 #村西透
永不 放棄 netflix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傳媒軟實力才是真實力
文章日期:2021年6月25日
【明報專訊】今天《蘋果日報》停刊了!我無意討論蘋果的是否真的被政府逼至停業,還是別有用心的自我主動決定,但總可算是一個香港傳媒年代的過去。樂觀來看,此刻亦可以是一個回歸理性、講事實、講道理、講人性、消滅可恥自我種族歧視、團結社會、講好中國故事的契機!
首先我們不要太天真,迷信西方傳媒就是代表客觀、公平、正義,永遠追求真相,從無偏見,從無國家和種族主義,更永不受政治影響。以美國為例,表面上,左右翼媒體的確非常努力互揭共和黨與民主黨瘡疤,亦進行激烈政策辯論。但當牽涉到重要外交議題,尤其有關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他們都擁有完全一致的本能式偏見,漠視自身美國選舉制度的嚴重反民主瑕疵,但就永遠宗教式批判所有其他政治制度,對客觀事實興趣不大。
中國更是一個特殊個案,一如在2019年,時任美國國務院前政策規劃主任(Director of Policy Planning)斯金納(Kiron Skinner,黑人女士)坦言,中國崛起,是不同文化的衝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更是史上第一次非白人(non-Caucasian)對美國霸權的挑戰!所以美中之爭,何止意識形態那麼簡單?
美媒指控中國嚴重性逐步升級
2017年,哈佛教授Graham Allison出版了《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一書,提醒了美國需要提防中國的崛起,更可說驅使美國政府走向危險雙邊鬥爭,零和遊戲思維。2018年,美國國防部更首次把中國(跟俄羅斯),提升為對美國最大威脅,取代了之前十多年的所謂恐怖主義。自此,絕非偶然地,美國媒體開始鋪天蓋地,層出不窮的抹黑中國行動。從毫無證據情况下指控華為竊聽,到偏頗的2019年香港暴亂報道,到最離譜的新疆種族滅絕指控,嚴重性逐步升級。近日更開始嘗試推卸自己治疫失敗,超過60萬美國人喪命的責任,轉移視線到中國頭上。在特朗普年代,《紐約時報》、CNN等主流傳媒把COVID來自武漢實驗所意外之說列為缺乏科學證據的陰謀論,但到了今天,在毫無新證據情况下,又突然作出180度改變,不停捕風捉影,亂作故事。
美媒也很擅長玩弄煽情。早前看過一個《紐約時報》頭版的故事,講述湖南農村發生的一宗慘案。一位婦人以為丈夫因生意失敗而駕車墮崖自殺,遂起了輕生之念,帶着兩個孩子跳進池塘自殺。但原來丈夫沒自殺,只是企圖欺騙人壽保險公司,但沒有告訴太太,弄出悲劇。他後來良心發現,在電台烽煙節目剖白,然後自首,最後被判6年監禁。這固然是個人間慘劇,但中國農村是否仍是婦女的人間煉獄?事實恰恰相反,在過去20年,隨着經濟起飛,加上城市化發展,農村婦女可算最受惠的其中一群組,自殺率大幅下降90%。中國自殺率已低於全球平均,相反美國自殺率持續上升,已高於全球平均數。
近月美國傳媒當然極力渲染新疆的所謂人權狀况,甚至指控中國犯下人類最嚴重罪行──種族滅絕!全球人民都看過這些新聞,因此加深對中國的偏見。即使如此,美國不止拿不出有力證據,連殺戮維族人民的指控都沒有。沒有殺人的種族滅絕,是否有點奇怪?原來聯合國的種族滅絕定義(由西方帶頭寫的)下,不需要殺人,種族滅絕的行為包括控制生育,摧毀文化和語言,以及把兒童與父母隔離等等。在這方面,當然西方是充滿經驗的。
近月最真實的種族滅絕新聞,其實發生在加拿大。在卑詩省南部的一所天主教寄宿學校校園內,發現了最少215具兒童骸骨,挖掘工作仍未完成,相信數字將繼續上升。此學校是用來執行從1874年開始的加拿大強行隔離和所謂教育原住民兒童政策,直到1997年,即24年前才停止。除此卑詩省學校外,全國總共有約130所類似設施,老實講,這些何來是學校,其實這些是運作了過百年的恐怖集中營!據估計,曾被關進去的兒童超過15萬,離奇慘死總數目超過6000人。請記得加拿大人口少,原住民人數更少,謀殺6000名兒童,是多麼恐怖和殘忍的滔天罪行!除加拿大外,當然美國和澳洲,也曾經有類似原住民兒童隔離政策。
抹黑漸見效果 多國對中國負面印象比例升
國際新聞有報道,但篇幅跟針對新疆的誣告根本沒法比較。我公司有兩個暑期見習生,一個是本港大學生,一個美國大學生,兩個都聰明勤奮,非常留意時事新聞,大部分消息來自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他們兩個都當然聽過對新疆的各樣指控,但竟然他們兩個都從未聽過此宗加拿大進行真正長期種族滅絕的天大新聞!他們自己也非常驚訝,至此才真正明白西方傳媒的極度偏頗!圖1顯示從Google Trend可見到被洗腦的網民,對新疆的興趣遠比加拿大種族滅絕罪行高。
不幸西方傳媒的抹黑中國行動,確已達到某些危險惡毒效果。過去數年,對中國有負面印象的美國人比例大升,去年高達73%。更值得憂慮的是不少其他西方國家,亦出現類似情况(見圖2)。大部分人都明白西方接近全面操控全球主要媒體,但不少人仍危險地低估事情的嚴重性。事實上操控傳媒是維持美國霸權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甚或沒有之一),相反中國的真正短板就是傳媒(另外是金融),帶來極大傷害。
美操控全球傳媒 延續霸權
有些人誤會傳媒只屬較不重要的所謂「軟實力」,重要性始終不及軍事和經濟等所謂「硬實力」。事實上軟硬實力有不可分割的關連性,缺一不可。美國操控全球傳媒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幫助美元延續的霸權。40年前,美國GDP佔合球經濟50%,今天已跌至只約23%,若以PPP計算,更已跌至第二,只約15%。美國經濟規模,相對全球不斷縮小,但軍事支出反而瘋狂擴張,每年超過7000億美元,只是F35戰機計劃,已將花驚人的1.7萬億美元。過去20年的窮兵黷武,非法戰爭和種族滅絕,除塗炭數以百萬計生靈外,亦花了額外的6萬億美元以上。赤字本已無窮增長,但上屆政府仍堅持減稅2萬億美元,後來更遇上大疫情,百上加斤,每年財赤躍升至佔GDP的10%以上,總債務更逼近100%。如何解決此辣手難題,答案竟然是長期零利率,再加QE狂印鈔票。不少人如羅傑斯(Jim Rogers)和羅奇(Stephen Roach)等苦口婆心,警告此舉可導致美元大貶值,超級通脹,甚至如古羅馬帝國般的崩潰!
但奇怪地,美國經濟仍然強勁,美元地位更穩如泰山。美元仍是最流通貨幣,佔全球貿易超過30%,全球儲備約60%,90%以上全球外匯交易,其中一邊為美元!怎可能美國經濟佔全球比例不斷下降,但美元地位紋風不動,情况跟英鎊隨着大英帝國沒落而失去地位完全不同?
我認為答案正是美國擁有前所未見,對全球傳媒的操控,此話語權容許美國講好美國故事,簡直接近天方夜譚地步。經互聯網傳播出去的新媒體的威力,包括串流平台如Netflix,和社交媒體如facebook和Twitter等,更遠超任何傳統媒體如報紙和電視台。傳統媒體都有地域性,每個國家都有嚴厲監管和審查,大部分只容許本國人民持有牌照,嚴防外國勢力滲透(美國也有嚴謹要求)。但奇怪地,在互聯網的華麗包裝下,每個國家都受到極大「與時並進」壓力,必須放棄所有監管,讓所有美媒,包括抹黑甚至危害國家安全的內容,自由傳播到每個人的手機上!冷靜客觀來看,此放縱行為簡直瘋狂,亦不負責任,可帶來不堪想像的傷害。事實上,只有極少國家如中國般夠膽阻擋美媒的攻勢,絕大部分都大開中門,任由美媒進行洗腦,結果是全球觀點更一致化,不管事實和科學,一面倒支持美國,包括針對中國的胡說八道。
客觀事實是,美媒的軟實力,才是日常美國最厲害的真實力!下周將再分析中國在國際媒體上的嚴重弱勢,所帶來的傷害和危機。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4563324283&issue=20210625
永不 放棄 netflix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電影玩世界】《#真愛每一天》的五個重要倫敦場景 :
(1) Blind Date 的黑暗餐廳:Dans Le Noir
《真愛每一天》最近重新上架 Netflix,這是左撇子我人生最喜歡的兩部浪漫喜劇之一,不只看了好幾次,我還親自到了倫敦現場喔! 這篇就是「看電影玩世界」系列的:#看電影玩倫敦,我到了各個在倫敦拍攝的電影景點,《金牌特務》、《007》、《BBC福爾摩斯》、《真愛每一天》、《雷神索爾》、《新娘百分百》...等等。這篇就先來分享,我覺得《真愛每一天》中最重要的五個電影場景,依舊五件事!那就,開始囉。
Blind Date 的 #黑暗餐廳:Dans Le Noir
圖文完整版在這邊 (現場照)
https://link.leftymovie.com/3gvhw5
Dans Le Noir,就是法文的「在黑暗中」,電影中主角與朋友去這間「黑暗餐廳」,一片漆黑的狀況下進餐,剛好認識了同桌的女主角,成為了名符其實的「Blind date」,並相約在店外面相見,在見面之前戰戰兢兢,到底對方長什麼樣子?
這間黑暗餐廳 Dans Le Noir,真的是一片漆黑的用餐,但是這並不是噱頭,也不是省電費,是有其意義存在的。
透過一片漆黑之中,其初衷就是讓更多人的體驗「黑暗」的感覺,讓我們知道視障朋友平常的生活,去了解他們的感受。並且,也請視障朋友來擔任員工,算是一種「#社會企業」。(透過商業模式來幫助社會弱勢)
在我去倫敦的時候,當然特地去預約了這間餐廳,但是可能是因為電影的關係,而且日期又在 #情人節 當天,所以整個預約不到! 超熱門!
(恩...畢竟當時是帶前女友去,所以特地挑這個日子)
幸好,在永不放棄的精神下,我還是特地去了一趟餐廳現場,用 動之以情 + 幫忙宣傳 的雙重攻勢,讓經理點頭同意,讓我在「餐與餐」的之間進去喝一杯飲料,讓我可以體驗一下餐廳的流程。 (非常感謝啊!)
雖然叫「黑暗餐廳」,但是大廳是亮的!畢竟還是要有人在櫃檯處理事情,也才會有我去跟他們交涉的過程。
不過,其實 #大廳的現場還是很暗,因為它的光都是間接照明,似乎就是希望大家在大廳就要能慢慢適應黑暗。
這張照片拍起來很亮(請到網址去看),是因為我在現場用單眼調很久,手機拍都因為太暗所以糊糊的。(曝光很久)
在進去之前,餐廳會希望你把包包、單眼之類的東西,先放在置物櫃。
可能是 #安全考量,畢竟你也看不到,也不想讓人被你的東西給絆倒,或是遺落在黑暗的地方。
基本上,就是單獨人進去吃就對了。
所以單眼跟手機我也沒帶進去。
就算帶進去也拍不太到啦...
在確認有位子,你的個人物品也都放進置物櫃之後,你就可以進去真正的黑暗餐廳了。
這個紅色走到,就是你最後可以看到「光」的地方了,進去之後就是全黑了。
那你要怎麼在全黑的環境中,找到你的座位呢?
當然是要請 #最懂黑暗的人 來幫你帶路了。
餐廳會指派今天為你帶路的視障朋友,你就搭著他的肩膀(若有朋友同行,就請朋友再搭著你的肩膀),他會引領你到你的餐桌,並且簡單地跟你介紹一下,你前面有桌子,哪邊有餐具...之類的。
很像在玩矇眼的信任大考驗啦。
飲料上來時,他們也會跟你說你點的東西來了,位子在哪邊,引導你的手去拿杯子。
這個體驗相當有趣,進去真的是「全黑」喔,一點亮光都沒有,#眼睛開起來跟閉起來都長一樣的那種。
所以你的其他感官會放大,去聽身邊的人的一舉一動,也更能專注在你的味覺與嗅覺上。
跟朋友一起同行是好的,因為在等待上菜的過程,還可以一起聊天,並且一起分享你在全黑時的感受。
至於一個人前往會不會認識到新的朋友,這我就不知道了
有機會我再去試試看。
說到這邊,《真愛每一天》中男女主角的定情見面就在這邊,幾乎可以說是一見鐘情。(連見都還沒見就鍾情了 )
實際體驗過這過程後,我覺得是有一定機會的。
因為在黑暗餐廳中,除了視覺之外的感官會放大,你的「#不安感」也被放大了。
因為你失去了一直依賴的視覺,是一定會略帶緊張的。
根據心理學,這會有一點「#吊橋效應」的作用,所以搭訕確實可能提高了。
這也是實際走過一趟電影現場之後,才有的體驗。
文章補上餐廳資訊,與 Google Map 的定位:
https://link.leftymovie.com/3gvhw5
最後補充「附近還有什麼好吃好玩」:
如果你跟我一樣,在黑暗餐廳只喝到飲料,想在附近找地方吃東西的話!
推薦到旁邊的 Burger & Lobster
這是倫敦的連鎖 #龍蝦餐廳,龍蝦套餐不貴又好吃,特別是在美食沙漠英國時,是格外的珍貴的。
在踩雷其他餐廳太多次之後,我後來就一直到各地的這家龍蝦餐廳吃...
五天吃了四次吧
雖然才寫第一個地點,不過發現已經寫了兩千字了!
所以先在這邊「未完待續」一下,我們慢慢寫下去。
接下來要寫的,是《真愛每一天》中很關鍵、唱歌好好聽的 #車站。(這就沒什麼人去過囉!)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