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離人之第五季 🎵
「離人放逐到邊界,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潮泛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春天...。」
週末 ,又到了介紹喜愛法文歌曲的時候 (咦 ?!過去有這種習慣嗎? ^^ ),這裡是Saint-Suliac ,法國布列塔尼半島北邊濱海小鎮,離知名海盜城聖馬洛(Saint-Malo )或迪南(Dinan)不遠, 是官方認證159個「法國最美小鎮Les Plus Beaux Villages de France」成員之一, 也曾代表布列塔尼入圍全法國各區最愛小鎮票選,在地方小有名氣,但相對純樸平靜許多。
而這小鎮也是今天要分享的新歌 ,歌手Ours 《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的背景地 。「Ours 」中文直翻譯為「熊 」,是法國名歌手阿朗・蘇頌 (Alain Souchon) 二兒子 ,學的原本是平面設計, 2007年出道 ,他的嗓音不似林志炫那般清亮 ,低沈沙啞柔軟磁性甚至有點髒 ,但輕輕柔柔的聲線聽起來很溫暖舒服 ,他的作品不多,個性低調也不上電視宣傳 ,跟Lily Allen 和Vanessa Paradis合作的歌曲曾紅極一時。
Ours 的《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 跟何家文作曲,厲曼婷作詞,曾收錄在張學友專輯中,後再由林志炫翻唱成經典的《離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故事背景都在寒冬過後,心裡的春天尚未真正到來的第五季裡 , 描述一個人旅行遠方 ,在海濱回憶往事點點滴滴,兩人世界曾吵吵鬧鬧甜蜜又悽涼的感覺,歌詞都有想挽留過去 ,回到那曾經歡樂故地兩人世界的強烈意念 ,只不過《離人》歌詞東方溫柔婉約,帶有被現實隔絕消極被動牽腸掛肚的無奈, 而《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 則在輕快旋律中,有著對未來積極浪漫的期待。
從2015年起連續幾年,來過布列塔尼半島五次,都曾覺得自己是變成愛上ㄧ地後就不願更改渡假點的退休老人了...,要不是因疫情所限,本該2020年會再來一回 總有些玩不夠的fu。
2015年以前,總認為這裡又遠又冷又常下雨、布列塔尼半島曾是自己在法國歐陸本土裡最不熟悉的一塊,後來發現這半島上的高速公路不收費、開車只需計算油費省好多錢、有海、有城堡還有好吃道地的可麗餅、美味蘋果酒等等地方美食,風景又綺麗神秘俱特殊地方風情,因為亞洲移民觀光客不多,在這裡被當成寶常遇到親切友善的人...。
看MV聽歌的同時 (在留言區連結《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MV youtube網址) ,順便回憶一下布列塔尼的海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之男。 由眾人的期待所創造出的英雄性偶像。 初代法國皇帝。 全盛時甚至曾經支配過大部份歐洲,但最終凋落。 他那波瀾壯闊的生涯,並不只是建立在個人的願望和能力上的東西,人們的願望也起了引導的作用——至少,「英靈之座」將拿破崙定義為了這樣的存在。 因此,現界後的他會做為一個不斷反映「某人的期望...
法文中文字典 在 莎莉牌炸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主題三:學習語言必須建立的觀念》
雖然還在起步中,但我的目標是往精通聽說的方向走,跟大家分享觀念和方法,很受用!
跟大家分享外,也激勵自己,並跟你們一起共勉不管在學習或做什麼事我們都能戰勝的!(此篇就算非學語言,想做其他事的,但飄忽不定的,也適合閱讀!適合套用進去)
---
先建立觀念和方法後,再執行,更有效率、方向和策略、動力,就不會做到一半而放棄。
寫下來:
1.為何做?
2.怎麼做?
3.自己適合什麼方式?(方式百百種,不一定別人的方法或教學適合你,要自己思考、嘗試後才能得知)
4.多方面去參考別人怎做?(我盡量不會花過於多的時間去參考,學習的時間也很有限,把握更多的時間學習來增加效率)
5.目的要溝通?考試?還是啥?很重要!
因若是要溝通,聽說是首要;考試的話則讀寫大於聽說。
學語言,與人當面能流暢溝通還是最重要的。(後面還會提到母語學習法)
寫下後,哪天鬆懈時,拿出來看時馬上動力滿滿。
--
做任何事會想放棄的念頭很正常,跟一個人交往都有想分手的念頭了、工作也會想離職、做再熱愛的事遇到瓶頸太久跨不過去也會很想撞牆,想直接舉白旗,皆很正常,但不管怎樣心魔是行動能跨過的,因只要付出行動,通常不會毫無收穫。
我們只有勤,不斷重複再重複。
說到重複,很容易理解,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任何的技能熟練度都是從「高重複性」、「練習」而來。過程有苦有甜,當你越純熟,就再也沒阻礙你的事,將會暢通無阻。
/
例我從0舞蹈基礎,到學習印度舞,也是透過每天練習30分鐘到1小時累積到現在熟練五支舞、協調體態、舞音感,學習中常會有還未開發的身體區塊或較難舞姿而卡關,但我仍走過來了。現在真的很好。
我本也想繼續學下去,可為了專心把時間都花在學英文上,我須先將學習新印度舞碼這件事按暫停,不過我仍會繼續跳以前學過的,當運動+複習。
我知不趕快將英文學好,疫情過後沒辦法出國、手上沒有籌碼、更沒法到印度學更道地的印度舞。畢竟出國有語言能溝通很重要。
(僅此表達練習的重要+有失就有得,須釐清哪個是首先重要的,儘管再不捨)
---
上一篇有提到我英文採用「嬰兒學習法」,這是我取的,很貼切很直白。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文章,跟我想法不謀而合,他是稱「母語學習法」。
文章:「聽力→口說→閱讀(文法)→寫作。因此,我們應採用學習母語的方式熟悉外語,關鍵在於「訓練」自己,將外語運用在生活中,不再只是學來應付考試。
以下會分享三篇文章,其實跟我想得一樣,只是有人更具體的解析出來。
文章出處: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25101」
1.回想怎學母語?
從原生家庭那和不斷聽而後模仿到會說,到上學學習讀寫時,老師除了教導還會讓我們每天在聯絡簿上寫日記。我記得小時候的文字都狗屁不通到慢慢順順的,熱愛寫日記慢慢發現我對文字有耐性、很愛查字典又有天份所以文筆到現在很好。
試想:舉例我們從小聽過無數次「科技」、「目標」等等單詞,所以我們理所當然知道這個中文和隱私。但換做英文我們聽過多少次這兩個詞?我們又說過多少次?
如此,答案就不得而知了。
這就是我說的:「高重複性」的問題。
因此,把這種精神轉化來學習語言就對了。
試想一般台灣人學英文先從讀寫開始,順序和學習母語時不同。
長大後導致我們不擅長說聽是因
1.「聽」也許還有碎片記憶,「說」很少有台灣人有開口說的機會,更別說一整句,且老師也不會教連讀略讀一整句英文,須得自己練習。
2.面對外國人講不出口有三種狀況
一:文法組織架構不夠熟,造成用中式語法翻成英文。可在複習文法時,將自己的生活想法套用進去。
(閱讀文章:https://blog.amazingtalker.com/zh-tw/zh-eng/英文文法-5大英文句型和文法觀念/3832/)
二:單字量不足
三:習慣讀寫 缺乏聽說的機會
四:語感
「顯性知識」成人學習法
因環境沒法學,要用文法架構去學,他能說出為何會說出這個句子。但較需耗腦、費時的思考組織很久
「隱性知識」母語者
在環境中學習,自然而然會說,見不合理的句子會覺得怪怪的,講不出原因。
老師無法教我們隱形知識,從顯性到隱性需大量的輸入自己、練習
來源:https://youtu.be/XyvhHth6FYQ
/
Engoo官網:https://lihi1.com/31zJ7
1. #輸入專屬折扣代碼: engooxhui
2.在「首次購買前」輸入我的信箱hui9446@gmail.com,
您可獲得三張一般課程券
/
📣Engoo線上英文課程經驗分享1|學語言要遇到對的人才會充滿動力!
文章:https://shelly8346.pixnet.net/blog/post/69588984
📣英文學習經驗分享2|突破學習的方式是心魔的理論分析,即使沒語言環境也能學成!
文章:https://shelly8346.pixnet.net/blog/post/69589038
#莎莉牌炸雞 #Shirley #莎莉 #網美
#Engoo #線上英文學習 #英文家教
#1對1英文家教 #24h上課 #夜貓
#學習語言 #語言 #多益 #托福 #雅思
法文中文字典 在 莎莉牌炸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主題二:學語言這件事》
朋友總說:「妳很有語言天份」
不是的,再有天份,仍得非常努力才行。
我熱愛語言,有記憶以來就沒停止在語言的路上奮鬥。
1.中文+簡體字+各地方言
小學書法+文學天賦,喜歡說文解字,成天翻字典是我的習慣。從小喜歡聽各國的歌+唱歌。小學在家裡講台語,在學校說華語。
高中更是發了瘋讀了很多文學書、連寫作文還會作對詞或文言文。加上寫了三年完整的簡體字+看陸劇,漸不自覺了解一些方言、用詞等等。大學曾和馬來西亞人交往,然後去年開始大量交到新馬港澳朋友+學了粵語,有時我的中文不是很純台灣,摻雜很多用詞,常讓人誤會是不是大馬人(笑)。(因為還會唱馬來語+跳印度舞哈哈哈)
小學到大學畢業前也參加過一些作文比賽,有的有得獎有的沒得獎,台北文學獎我也參加過,志在經歷。還曾想當作家,體驗過一個月後,覺得作家生活太孤獨算了。結果大學時居然還是做了一年的文字記者、到後來的行銷、自媒體部落客等等😂(不是純文學作家就好)
2.英文
小學中學我一律不背單字,不看英文,那時很討厭英文,很抱歉爸爸小時候讓我補英文的錢,唉!對不起!
有記憶以來很害怕外國深邃臉孔(害怕程度大概跟蟑螂差不多),我真不知我小學中學到底怎畢業,光是英文應該會讓我畢不了業啊..
/
英文我高中才開始接觸,才開始大量背單字。
很神奇吧,無基礎的狀況要背起來+跳級學很難,但我當時真做到了,每次考單字我都80-90分左右,也練就英文草寫。高中有一年左右找在補習班教英文的表哥學習,學測前也找補習班練習英文寫作,結果學測中英文最高(?)(但總分滿低哈)、大學英文也領先同學(?)。很努力想至少高中這階段要熬過,過了之後未來有機會一定要從基礎的學回去,只是不知是何時就是了,畢竟大學又有另外的課題要完成+後來還去交換學生等等。
也因如此我爸見我這麼認真要學習英文,高中某暑假請一個加拿大老師到家裡來教我,一堂課學費超高,又外國臉孔,我常常比手畫腳的溝通;只學一個暑假是因我媽每天念叨學費太貴、家裡沒錢負擔不起,我被唸到煩+不好意思燒錢+想這個老師可能也跟我不太合適,他沒法引導我太多,也可能那個階段的我又較害羞。所以那時沒繼續跟加拿大老師學習是好事,少一筆費用+那時機不適合學,再加上當時仍需以高中階段的課題和成績為主,現在出社會不用學那麼多學科就更能專注自己想要著重的部分!
基於以上經驗,造就我沒基礎英文,聽說+組織完全不行,要我用英文跟外國人溝通常常空空卡住,「究歸高中考試著重在寫、讀....」。
---
【溝通:聽、說】
能隨時運用,以及快速溝通和交友的方式當然還是溝通!聽說太重要。
於是我開啟嬰兒式學習法,嬰兒0歲不會說話,在他開始說話前,都是在大量「聽看」周遭人言行,所以人說語言是先從「聽看」開始,但我們長大了,「說」也能並行。(讀寫我暫時不想太注重)
【2020年粵語英文之路】
這幾年一步步達成目標很不可思議,甚至這一年來,最愛的兩件志趣:1.沒停止過的跳印度舞、2.我重拾我的語言,先是20年初粵語學半年,基本聽說讀寫都會九成了(寫應該兩成XD),而後停學,轉學英文。
本來完全舞癡、聽不懂也不會說的語言,突然變成自己的那種感覺,很神奇。
常有朋友會說妳說粵語很奇怪,
我說不管啥語言,都是拿來溝通的。我非母語者,才剛學的程度已很好,語言多說就會多進步,若不說都不會進步,人皆從練習來的。會奇怪、有過渡期都是正常的,沒人天生就會任何東西。
【學習英文經驗分享】
20年尾學英文,因突然從中文和中華方言相關轉英文,多少不習慣,一開始常懷念以前聽粵語電台/粵語歌的心情,但我努力強迫自己適應英文。我學語言的方式是讓自己環境充滿該語言,歌全換英文、電台全英文、喜歡的戲劇也看英文,全都要從自己的喜歡的地方上,才會學得開心有動力。
除睡覺、與人交談、一些重要工作之外,我都是聽著英文。如有些較不用動腦時刻,嘴巴就跟著耳機發音(無意識地想也無妨)
結果聽著就回不去了,現在不慣聽中文歌,只喜聽英文歌哈哈
--
我本來有分享動態習慣,現也都加註英文,思考和生活周遭關於自己的都轉換成英文,記憶才最強!但聽說還是主要加強部分,寫讀只是輔助加深印象。
每每想到自己最終會實現英文聽說的能力,就覺得前景一片美好;這個疫情對地球來說是休息、對我來說更是充實自己實力的好時光。期待疫情過後,那時的我已經準備好面臨新的挑戰/新的國家的旅程。
/
Engoo官網:https://lihi1.com/31zJ7
1. #輸入專屬折扣代碼: engooxhui
2.在「首次購買前」輸入我的信箱hui9446@gmail.com,
您可獲得三張一般課程券
/
📣Engoo線上英文課程經驗分享1|學語言要遇到對的人才會充滿動力!
文章:https://shelly8346.pixnet.net/blog/post/69588984
📣英文學習經驗分享2|突破學習的方式是心魔的理論分析,即使沒有語言環境也能學成!
文章:https://shelly8346.pixnet.net/blog/post/69589038
#莎莉牌炸雞 #Shirley #莎莉 #網美
#Engoo #線上英文學習 #英文家教
#1對1英文家教 #24h上課 #夜貓
#學習語言 #語言 #多益 #托福 #雅思
法文中文字典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可能性之男。
由眾人的期待所創造出的英雄性偶像。
初代法國皇帝。
全盛時甚至曾經支配過大部份歐洲,但最終凋落。
他那波瀾壯闊的生涯,並不只是建立在個人的願望和能力上的東西,人們的願望也起了引導的作用——至少,「英靈之座」將拿破崙定義為了這樣的存在。
因此,現界後的他會做為一個不斷反映「某人的期望」的男人存在。
身高/體重:189cm.92kg
出處:史實、拿破崙傳說
地區:歐洲
屬性:中立.善 性別:男性
作為Rider被召喚時身高似乎會縮水。
生前的他曾是「回應期待和願望」的存在。
受到大量的支持而自立為皇帝,一度流於厄爾巴島時也回應期待皇帝的聲浪回歸,然而當人們否定皇帝時便旋即敗北。
英靈拿破崙也依然,回應期待和願望,
回應祈願,成就自身該成就之事。
他肯定所有拿破崙傳說,身為體現人(靈長)的可能性的Servant而現界。
有一說,他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三字。
有一說,他在金字塔中遇見了伊斯坎達爾。
有一說,他以砲擊破壞了吉薩的人面獅身像。
有一說,法國革命是祕密結社的陰謀,他和其有深切的關聯。
「這種事對拿破崙來說不算什麼吧。」度過了不斷回應多數的人生的男人如同傳說一般,將許多的不可能化作了可能。這種存在方式,早已踏入了某種超人的領域。
○可能性之光:B
和星之開拓者相似而不同的技能,是類似無辜的怪物的技能。
接受一切不管是確實出自自己之手的偉業,還是實際上無關的傳說的偶像便是英靈拿破崙,現界了的他會作為「期待」與「可能性」的具現行動。
「——說來,那似乎也是我說過的話」
可能性之光,有若彩虹。
和他遭遇的敵人,終會目睹那劃過天空的虹彩吧。
○皇帝特權:B
立為初代法國皇帝的他,雖然擁有皇帝特權技能——
但在本作基本不會使用。
「高唱凱旋的虹弓」
等級:A 種類:對軍寶具
範圍:1~99 最大捕捉:100人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譯註:基本上就是巴黎凱旋門的法文名。Arc,法文中有弧、弓的意思。Triomphe ,法文中的凱旋,勝利。Étoile,法文的星星。指凱旋門所在的廣場原名:星形廣場。
同時,彩虹的法文是 arc en ciel(天上的拱橋),這個寶具可能同時運用了三種意涵。)
冠有和凱旋門的法文名相同名稱的砲擊寶具。
人(靈長)擁有的可能性會化作砲彈,有如彩虹一般劃過天際。
以英靈拿破崙的存在本身為基軸,混和曾經砲擊過吉薩人面獅身像的傳說昇華而成的寶具。
外觀上是單手握持的可變型大砲。
伴隨著「破壞了人面獅身像」的砲擊傳說,有著對神祕的特攻。

法文中文字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於我講中文的弱點的問題,在討論區的討論應該放回上facebook,因為討論相當有水準,很多網友都相當有見識。但我覺得有時思維還不是很準確,要把件事分割成幾部分去看。首先﹐甚麼是中文的先天性問題,除非改成不是中文,否則是不能改變。第一,中文是全世界唯一非拼音文字。看一個抽象圖形,然後記住那個抽象圖形,然後用這個抽象圖形來思考。而拼音文字是一套密碼,由廿六個字組成不同的密碼,把它加上音,然後聯結一個意義。兩者的進路是不同。我是最近看神經科學家,才豁然大悟,影像思維是直接和快。但相反,要記住一大堆的影像,那是用多了腦內的記憶體。於是難以進入抽象思維,所以中國難以出現抽象思維很厲害的哲學家。這是中國的第一先天問題。
第二,因為中文是單音字。那把字組合而成新字,那好處是少很多字。康熙字典有四萬多字,但牛津字典有幾十萬字。因為把字組合的時候,字本身有其意義,組合成新詞的時候,也帶有舊有的意思,於是很難釐清。而其他語言,作一個新字就沒有了歷史包伏,只是純粹一個解釋,會簡單很多。中文文字是靠組合而來,這是第二個問題。
先天性問題上,是不是所有用中文的人都不能作高度抽象的思維。那又不是,自小去了外國讀書,會用英文思考,或者用數字思考。其實數學是用數字思考,那又是一種抽象思維,所以都是會有人做到,但是比較難。用中文同時可以抽象思維,加上英文去思維。所以中國偉大的科學家,大多是在美國讀書,不是完全做不到,但只是難很多。
另外,還要分開中文後天的問題。我要怎麼解釋給大家聽甚麼叫做後天的問題,剛才講的是原罪,除非不用中文,否則是不可改變,把中文改成拼音,那當然可以吧。但中文改做拼音,就要標聲調,否則讀不準確,於是又要作一個標聲系統去鑑別字的讀音是哪一個調,否則意義就不準確。中文字如果沒有調,意思就不太準確。這是中文不能拼音的理由。
第二,文字很長時間是要來做甚麼功能,因為做了某功能而向那方向發展,於是發展向那功能更仔細。舉例,阿拉斯加長期見到雪,所以他們對雪也有十多種名詞,但我們看雪就只是雪。中國人二千年來,用中文想最多的是想食,所以我們對食很講究,對煮法等都十分精巧。第二個東西是道德。由儒家思想到現在,大家都深研道德,所以我們的道德很複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幾乎在英文找不到相對的字出來,孝,英文會用Filial piety,但其實都有點出入。孝有多層次,中文發展兩千年,主要來講道德和作詩。為何話中文沒可能話很準確和客觀,因為中文沒用來做兩件事。自大憲章以來,英文用來寫法律,寫法律之後,大家會爭論,之後會決定當中的意思,一直發展了七百年,這有齊釋義,每個字的解釋。同一本法律,基本法的中文和英文來看,就會看到分別。英文就是準確。因為法律是要爭辯,之後大家會理清當中的意思,自然愈來愈準確。而準確性又影響回日常的英語。第二,是科學。科學力求客觀,不能帶感性語言。而文就是全部都是感性語言。所以一用中文講道理便吵架,變了傷害和侮辱。科學討論不可以吵架,完全是講道理。這寫科學訓練,由牛頓到現在已四百多年,別人用四百多年來發展。不只是中文,法文意大利文寫科學上來,也比英文差很遠。英文就是客觀很多,因為那科學的基礎,而且也會影回日常生活之中。這是互相影響。這是後天的東西,若去抄人當然會容易一點。因為現在不認真行法治,若大家搞清楚所有東西,減少法律的歧義,過多百年,中文也可以達到英文的水平。這不是不可能,這是後天的問題,而現在的狀況就是不夠客觀,和太感性了,所以不準確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法文中文字典 在 Uncle Si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hk.myblog.yahoo.com/siu82english
本篇載於新假期專欄《飲食字典》
甜品有三個近義字:dessert,sweet 和 pudding。三個字的中譯皆為「甜品」,但用法稍有不同。Sweet 和 pudding 都是英國人的說法,常用於口語;兩字意思相同,但隱含階級的分別。
自古以來,英國階級觀念極重,不同階層的人,行為舉止固然有別,連說話用字都不一樣;英國人類學家 Kate Fox 於其著作《Watching the English》中說,上層階級的人堅持稱餐後甜點為 pudding,而非中下階層所說的 sweet 或 afters,稍有說錯,隨時遭同儕白眼。
但對美國人來說,sweet 只是形容詞,pudding 只是布丁,餐後甜點只稱 dessert,也泛指餐中最後一道菜,包括芝士和水果。Dessert 是從法文借來的字,根據 Kate Fox 所說,dessert 用法無階級之別,人人可用。
眾多西方甜品中,我最愛巧克力甜品,而且巧克力愈濃愈好。「濃」 英文叫 rich,是個形容詞,亦解「有錢」, 所以英文裡有句語帶雙關的說話:Chocolate and men, the richer the better. 這句譯做中文就不好玩了。
很濃的巧克力蛋糕,可說 a very rich chocolate cake。有餐聽叫自己的蛋糕做 sinfully rich chocolate cake,甚至叫 chocolate sin。濃得讓你每一口都充滿罪惡感,夠吸引吧? 說到誇張的命名法,不得不提這個:death by chocolate,那次在某餐廳的餐牌上看到就立刻叫了, 可惜不外如是,虛有其名。
想誇張的形容超好吃的甜點,可用 orgasmic 一字。Orgasm 是性高潮,形容詞 orgasmic 則描述像性高潮一樣令人興奮的東西。例子:an almost orgasmic chocolate cake。
我自己最愛的巧克力甜品可不是 cake,而是 chocolate fondue(巧克力火鍋)。這道菜帶女朋友吃最好,見她偶爾輕甜沾到唇邊的巧克力,雙眼瞇成一線的甜笑著,只覺人生如此,夫復可求。與麻甩豬朋狗友嘛,還是去找譚仔三哥吧。
蕭愷一
Dessert 一字讀音
Dessert 重音在第二音節,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較少人留意的,是中間的 /z/ 音。沒錯,那是 /z/ 而非 /s/,所以在發音過程中,聲帶要持續震動。第二音節的元音 /ɜ:/,近似廣東話「鋸」,「唾」的元音,卻不絕對相同,尤其英國人讀它時,嘴唇不會突出,保持在平常呼吸時的形狀即可。字母 R 要讀出來嗎? 美式英文要讀,英式英文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