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長期痠痛嗎? 舉手時肩膀又卡又痛嗎? 改善『圓肩姿勢』除了放鬆你有更聰明的選擇】
舉手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舉凡晾衣服、梳頭髮、刷背等等都需要將手高舉過頭,看似輕鬆簡單的動作卻是很多人的夢魘。
簡單小測試:
試著將雙手打開到與身體平行,慢慢地高舉過頭,是不是感覺在舉手過程中,肩膀卡卡的或是肩膀出現劈哩啪啦的彈響聲,甚至出現疼痛呢?
在這個小測試中,如果妳有感覺到疼痛或是肩膀卡卡的,則可能妳有 #肩夾擠症侯群 的問題。
顧名思義,肩膀在舉手的過程中,產生夾擠的症狀,理想狀況下,我們舉手是可以從大腿外側到手臂貼到耳朵的高度,也就是180度的動作幅度,其中有60度由肩胛骨提供,剩下120度由肩關節提供。
雖然在抬手時,肩胛骨只提供60度的向上旋轉角度,但卻在舉手動作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舉手時,肩胛骨除了做出向上旋轉60度之外,也會做出其他平面上的旋轉動作,包括前後平面上的後傾和水平面上的外轉,這個旋轉上的微調動作可以進一步避免舉手時的夾擠現象。
「我有一個個案,走進治療所的時候,可以明顯地看出兩側的肩膀下沉、前傾、下旋,外觀上典型 #圓肩的姿勢,並同時抱怨長期的 #肩頸緊繃、痠痛,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放鬆方式(滾筒、按摩球、拉伸運動)都無法舒緩肩頸的緊繃感,甚至緊繃感越來越強烈,近期甚至影響舉手的動作。」
【為什麼緊繃的肩頸怎麼都放不鬆?】
我們知道造成肌肉緊繃的原因有很多種,沒有經過專業的評估就做放鬆可能使症狀更惡化。
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測試: 將你的肩膀下沉,是不是感覺到肩頸緊緊酸酸的,而這酸緊的感覺和你平常肩頸不舒服的症狀是不是很類似呢?
再來將肩膀擺回原來位置時,是不是緊繃感就消失了?
「代表你緊繃的肩頸肌肉需要的是訓練如何有力地支撐住你的肩膀,而不是用放鬆的方式去減少肌肉的張力」。
這些緊繃的肌肉就像拉緊的繩索一樣辛苦的懸吊著你沉重的肩膀,去按壓或是去伸展這條緊繃的繩索聽起來都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對吧?
而這緊繃的繩索就是常被誤放鬆的苦主—上斜方肌!!
當它辛苦地支撐住脖子之外,還要力挽狂瀾地拉住整個手臂的重量,就像繃緊的橡皮筋一樣,這時它需要的是更強的肌力或是去減少手臂的向下的拉力(闊背肌、胸小肌、肱二頭肌),而不是去伸展或是放鬆它,導致肩膀更向下沉。
另外,上斜方肌無力的患者常常也會有肩膀下沉、下旋和前傾的「#圓肩姿勢」。
【怎麼知道我的斜方肌是不是無力呢?】
在文章的前段我們做過舉手的小測試,這次我們將手從與身體平行的位置,改成往前45度左右的平面做舉手的動作,如果在原先的測試中,肩膀出現彈響聲和疼痛,但在這個平面上舉手變得輕鬆許多也沒有疼痛卡卡的感覺,代表斜方肌可能是無力而產生舉手的障礙。
【為什麼「圓肩姿勢」會導致手臂不舉呢?】
這位圓肩的個案除了肩膀下沉之外,還有肩胛骨前傾、下旋造成的「圓肩姿勢」,這樣的姿勢容易造成:
1.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和棘上肌肌腱長期被牽拉且變得無力,影響抬手時肩關節上方的穩定度,也容易產生旋轉肌肌腱的病變。
2. 肩胛骨下旋肌群易變得緊繃而影響抬手時肩胛骨的上旋、外轉和後傾動作。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如果舉手時,肩胛骨沒有產生足夠的後傾和外轉動作,便容易產生「#肩夾擠的症狀」。
到這邊我們可以發現,『長期的「圓肩姿勢」不只影響到抬手時肩胛骨的動作,也讓肩關節在舉手時變得不穩定。』
【這邊我們做個小總結】
1. 在有頸部神經根壓迫或是上斜方肌緊繃無力的病人身上,常見肩膀下沉、下旋和前傾的「圓肩姿勢」。
2. 針對「圓肩姿勢」的肩頸緊繃,上斜方肌的放鬆可能導致圓肩姿勢的惡化。
3. 長期的「圓肩姿勢」又容易導致旋轉肌肌腱的病變和肩夾擠症侯群的發生。
『姿勢沒有好壞,固定不動的姿勢才可能產生問題。』
千萬不能忽略長期的圓肩姿勢和肩頸的痠痛,不只影響脖子的活動度,也可能產生「肩夾擠症侯群」,影響日常生活的功能,甚至不能再從事你最愛的運動項目。
定期去按摩和用滾筒放鬆或許可以暫時舒緩疼痛,但洞悉疼痛的根源去訓練去提升身體的基礎能力才是擺脫疼痛的關鍵!
#圓肩姿勢 #肩夾擠症侯群 #肩胛肱骨節律
#洞悉疼痛的根源
#你的姿勢沒問題
#長期不動的姿勢才有事
洞悉疼痛的根源 在 動身指南 Getting Starte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緊繃的不只是肌肉!?】
大家常常覺得動作不順的時候,常會說: 「肌肉緊緊地或是關節卡卡的。」
但你知道嗎? 影響關節角度的遠不止這些原因喔。
今天一位日常需久坐的學生個案抱怨說: 「左側大腿某個地方在坐著上課時和睡覺時都會有深層的牽拉很緊繃的感覺,這個症狀在這個禮拜越來越嚴重,這兩天的不舒服的頻率甚至一整天都會有,走路也會覺得不舒服。」
既然走路會有症狀,來檢查看看步態吧!!
【步態分析】
在走路的時候,兩隻腳的站立期明顯不對稱(左腳站立期短),且左腳在站立中期(單腳站的姿勢)時,足部旋前。
從這邊可以發現左腳站立期短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疼痛或是左腳減重期(deloading phase)的能力弱,走路過程中,個案並沒有抱怨疼痛,只覺得無力。所以從左腳減重期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功能性動作檢查】
#左腳單腳站測試: 無法站立超過10秒,骨盆後傾、足弓塌陷。且微蹲測試時,也無法完成。進一步做左腳的理學檢查和肌力測試,屬於多肌節的無力,但關節活動度都正常。
#站姿前彎測試: 胸腰椎弧度正常,但髖關節彎曲角度明顯受限。
#站姿後仰測試: 骨盆前移受限
#站姿骨盆前傾/ #後傾測試: 角度明顯受限。
【結論】
到這邊可以發現,#這位個案左側腳緊繃的感覺不是來自於關節本身,而從左下肢的無力,並有左側腿深層的牽拉感可以推測出,#這個緊繃感的來源可能來自神經的張力,#可能來自上臀神經或是坐骨神經。
上臀神經的症狀通常不會過膝蓋以下,故推測是坐骨神經的張力。進一步做神經張力檢查也證實有很強的神經張力。
進一步利用CAK的下肢CKC動作檢測發現,左側的梨狀肌lock short,觸診也有明顯的高張和壓痛。
【治療】
放鬆梨狀肌後做左下肢的神經鬆動術,最後訓練髖關節CKC的動作,患者的牽拉感就下降到剩下一分,站姿前彎測試,髖關節彎曲角度也有明顯的進步。
#緊繃的地方可能不需要放鬆
#抽絲剝繭找緊繃的源頭
#洞悉疼痛的根源
#動晰物理治療所
#偷偷置入
洞悉疼痛的根源 在 YOGA JOURNEY瑜珈旅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起的中軸,蘊藏著一種生命力(Shakti) 維繫身體內在能量轉化為外在力量的根源 ... 身體、觀照內在進而控制身體的力量、思緒和能量 生活中所經歷的疼痛、恐懼、 ... ... <看更多>
洞悉疼痛的根源 在 過往的傷痛是人生的禮物,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等等原因,如果你找到根源,下一次你就不會再挑選這樣的人跟他談戀愛了。 ... 過去,追悔那些沒有實現的美好,還是把焦點放在洞悉自己的性格盲點,去修正自己的慣性,. ... <看更多>
洞悉疼痛的根源 在 #洞悉您疼痛的根源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肩頸痠痛#肩頸僵硬#運動治療#洞悉您疼痛的根源| 【向寶寶學習如何「趴」,救救你的肩頸僵硬 】 李先生是個電腦工程師平常一天的工作時間會長達9-10個小時就與大多數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