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心理師推薦
「愛是讓對方在合理的範圍裡面做自己,即使那範圍比我們想要的還大。」-取自<#誰沒有內心戲>一書
洪仲清老師的文字,總是溫暖又扎實地把愛這件事情,說到心坎裡面去。就像作者 #許嬰寧心理師 在書裡說到:「最後需要原諒的其實是那個人在你心中的形象,#需要和解的是我們心中和對方的關係。」
#和好,不只是跟對方,也要跟自己。
這就是「#初和」的由來,取自「#和好如初」。
對大部分的父母而言,在兒女面前承認自己的失職或忽略,是非常困難的。有些傷害是無意的,他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的作為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傷痕,或者父母當時自身難保、父母還沒準備好要當父母等,父母發現得晚了,孩子開始出現抗拒和怨恨的時候,這對父母是種自我懷疑的打擊,好像自己不小心毀了另一個個體一樣,難堪又難受。
最後需要原諒的其實是那個人在你心中的形象,需要和解的是我們心中和對方的關係。
愛是讓對方在合理的範圍裡面做自己,即使那範圍比我們想要的還大。
取自《誰沒有內心戲?》
*************************
對心理工作者的工作實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誰沒有內心戲?》這本書。
其中,親密關係中的遺憾與傷痛,常被我們掩蓋。有時候掩蓋得太成功,只留下委屈與痛苦,但又不清楚緣由。
心理工作有時候是追著蛛絲馬跡,一層一層深入內裡,最後在我們自己跟自己的關係裡駐足,重新整理。
大部分人常卡在表層,也就是期待對方改變,但對方沒改變,或不想改變,所以我們失望或失落的情緒一再膨脹,干擾了生活,又找不到出口。也許藉著這本書,那些看似心理工作者與當事人之間的互動,化成了我們的自言自語,由我們試著療癒自己。
祝福您!
*************************
【許嬰寧】
不是每段親子之間的傷害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得到互相的坦誠揭露,然後原諒釋懷,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面對自己做不好、沒有辦法做好的部分。尤其是父母。
對大部分的父母而言,在兒女面前承認自己的失職或忽略,是非常困難的。有些傷害是無意的,他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的作為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傷痕,或者父母當時自身難保、父母還沒準備好要當父母等,父母發現得晚了,孩子開始出現抗拒和怨恨的時候,這對父母是種自我懷疑的打擊,好像自己不小心毀了另一個個體一樣,難堪又難受。
而感覺嚴重被虧待或被忽略的孩子感到受傷和怨恨是本能,即使明知道父母提供了衣食溫飽,但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是分開的。生理上的滿足反而凸顯了心理的缺憾,累積成為不滿,卻始終得不到一個可以接受的解釋。
很多事情來不及問清楚,更談不上什麼原諒和解,越談越火爆,雙方的立場總是不一樣。當我們發現無法改變父母的想法,無法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失職時,和解變得遙不可及,而自己總是困在渴望得到道歉的想法裡。最後需要原諒的其實是那個人在你心中的形象,需要和解的是我們心中和對方的關係。
**************
「我這麼愛你,你竟然騙我!」
人類在幼年透過和照顧者的相處,學習細膩的「信任關係」。幼兒被動地接受了父母的照顧,也在學習家庭中的遊戲規則,當父母使用獎賞制度、交換條件或是高壓指導等方式教養孩子時,孩子會默默將父母的愛和做法連結在一起,進而影響未來親密關係當中呈現出的樣貌。這些樣貌很多時候都是無意識地呈現,並不是故意複製幼年經驗,卻可能隱含當事人本身內化的被愛模式。
許多華人社會下的父母,認為自己對孩子的安排都是最好的,而兒女無論到了幾歲,永遠都是孩子。父母在孩子開始出現自主意志後,過度擔心孩子自己的決策的話,就有可能開始反覆出現檢查確認、要求誠實回報的互動模式。孩子沒有學會正確的溝通表達方式,以為提出自己的需求是不可以的,於是開始作出表面配合的樣子。孩子在還沒有學會如何說謊以前,就先學會了如何隱瞞,接著就把說謊變成了一種應對方式,只要在他能夠隱瞞得住的前提下,說謊就變得沒有那麼嚴重了。
當孩子過度懼怕被拆穿以後的處罰,就會更加努力去隱瞞,而當隱瞞成功得到了正向滿足感,會讓機靈的孩子不辦是非的狀況下,養成說謊的習慣,像是「只要我瞞得住,有什麼不可以」。為此,孩子將會非常敏銳於父母的喜好,若是不被父母接受或喜歡的事物,孩子就會想辦法不讓父母知道,一旦脫離父母的掌握範圍,孩子則不一定仍遵行同樣要求。
例如,對於成績非常在意且讓孩子產生高度焦慮的父母,可能發現孩子將會隱瞞成績、修改成績單、攔截成績單;對於金錢使用控制嚴格、且害怕給予零用錢會造成孩子胡亂消費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虛報某些費用然後挪用、變賣部分物品或和同儕以物易物,去換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嚴禁孩子某些休閒娛樂或社交活動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擅自向補習班請假,回家的路線不固定,謊稱要去念書結果跑去和朋友聚會等。
除此之外,若孩子不斷收到「這些要求都是為你好,而你必須接受」的訊息時,孩子也會對於不自由的感覺開始漸漸習慣,進而將這種要求合理化為愛,即使他自己內心抗拒,但仍深信這是父母對他的愛。
長大成年的我們,回頭想起父母當時的種種要求,無論我們聽進去多少,又隱瞞了多少,聰明又肯反思的我們最終如果認同了父母的要求管理,可能會不自覺延續這樣的愛到另一半和自己的孩子身上,以愛之名約束,並且不允許違背或欺騙。
愛是讓對方在合理的範圍裡面做自己,即使那範圍比我們想要的還大。
.
以上文字取自
誰沒有內心戲? 正視心中起伏的劇情,挖掘真正的情緒來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2184
洪仲清心理師推薦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的推薦與評價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429704 個讚· 7974 人正在談論這個· 18 個打卡次。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心理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郵件聯繫以公務為主。 ... <看更多>
洪仲清心理師推薦 在 美國就是歐巴馬的應許之地!臨床心理師洪仲清推薦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就是歐巴馬的應許之地!臨床 心理師洪仲清推薦 《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商業周刊出版|好書 推薦. 662 views · 2 years ago #Obama #歐巴馬 ... ... <看更多>
洪仲清心理師推薦 在 [推薦] 心理學相關的粉絲專業-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趁還沒實習前推薦幾個不錯的心理學相關粉絲專業或網誌,提供給大家。
1.心理誌 PsychoLife:https://clinicpsy-tw.blogspot.tw/
FB:https://goo.gl/nfSWCo
這是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的刊物,
原本是以臨床心理師內部專業分享及訊息交流為主要目的,2016年起,
將刊物對外發行,期待讓更多的人能認識臨床心理師,也分享很多有趣有用的
心理學知識給一般大眾讀者,讓大家更能親近心理學。
推薦給想要更了解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人閱讀。
2.挖賽心理學:https://www.facebook.com/onyourpsy/
不斷更新分享心理學相關最新的研究新知給大家,
偶而還會開體驗工作坊,推薦給喜歡科學研究的人追蹤這個粉絲專業。
3.海苔熊:https://www.facebook.com/Haitaibear/?ref=py_c
討論兩性、愛情相關議題的粉絲專業,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
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
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4.關於那些看不到與說不出的:心理治療的箇中三昧:
https://psycyhuang.pixnet.net/blog
這是由黃君瑜臨床心理師撰寫的一些文章,裡面也有提及新手治療師常見的問題,
很適合給新手治療師看,還有「心理治療的Q&A」為大家解惑。
5.洪仲清臨床心理師:https://goo.gl/bwfsQf
出過多本著作、上過許多談話性節目的一位臨床心理師,
內容分享比較多親子教養、兒童心理相關議題的文章。
6.心理師的心裡話-方格正的工作隨筆:https://goo.gl/MSEjVe
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學博士。 分享比較多與時事相關的看法,
以及各式各樣的議題都會在fb上討論。推薦給喜歡時事議題類的人。
7.心理師想跟你說: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fref=ts
是丁郁芙、蘇益賢臨床心理師經營的粉絲團。
會用很可愛的圖文解釋心理學相關知識。
以不會太複雜又簡單的方式了解心理學。
8.王意中:https://www.facebook.com/WYCClinicalPsychologist/
臨床心理師,會分享一些ADHD、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資訊
與日常生活的平台。對兒童心理議題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追蹤。
9.心理師的旅行手札: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psy/?fref=ts
跟著心理師一起在生活中旅行,從旅行中體驗到心理治療裡的療癒經驗,
更認識自己。喜歡文青類,又不想閱讀太專業的文章,可以選擇這個粉絲專頁,
從簡單小品細細品味自己生活中的趣味。
以上推薦給大家,如果有不錯的推薦歡迎大家一起推文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36.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467260865.A.BA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