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前傾的時機?比賽時需要一直保持前傾嗎?】
每次講完跑步技術的課之後,總有不少人在課後會來信(或用臉書傳訊息)來問:前傾的時機是什麼時候?跑一場比賽下來需要一直保持相同的前傾角度嗎?這次安平夜跑的太榮再提出來後,就有股衝動想再用文字整理與分享出來……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用」。
若是在400公尺的操場上進行比賽(或是在完全平坦的道路上進行馬拉松),技術優秀的菁英跑者真正需要加大的前傾角度就只有在開賽的前幾秒而已。從物理上來看:
●mа=mg × sin α
●消去人的體重m,
●因此 а=g × sin α
也就是說,水平加速度(а)跟前傾角度(α)成正比,前傾角度愈大,加速度愈大。但在比賽時我們不可能一直加速,所以也就不用一直前傾那麼多。
試想一下,如果有兩位跑者的5公里最佳成績都是20分,也就是平均步速是4:00/km (時速15km/hr)。起跑是速度是0,要「加速」到時速15公里,就是要靠前傾(當然推蹬也可以,只是比較費力)。加到你所能維持的速度後,接著就只要「維持等速」→保持慣性。
那此時還要前傾嗎?
要的。但已經不用再像起跑加速時一樣向前傾那麼多,此時前傾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保持慣性時所產生的阻力」,這些阻力有三種:
●風阻:慢跑時當然不用考慮風阻,但從流體力學的公式來看,風阻=1/2×空氣密度×移動速度的平方×風阻係數×身體橫斷面積。速度加快一倍,風阻會成平方倍數成長。所以當你跑到時速15公里以上(四分速)時,風阻可是很可觀的。
●腳掌落地時所產生的磨擦力
●腳掌跨到身體前方時所形成的剎車效應。
在維持速度時,除了風阻是你無法減少的之外,磨擦力和剎車效應都可藉由跑步技巧來減低。所以在判斷兩位5公里PB都是20分的跑者誰的技巧比較好,可以看他們在跑步的過程中誰的前傾角度比較小。前傾角愈小,代表他的跑步技巧比較好,因此產生的額外阻力比較少。反之,另一位5公里PB也是20分但平均前傾角度較大的跑者,則代表他的技術較差,但體能較好。
不管技巧好壞,人體的結構在跑步過程中(起跑時的動作不算)所能維持的最大前傾角度極限是22.5度,目前量測出最大的前傾角度是百米的世界紀錄保持人博爾特(Usain Bolt),他在打破世界紀錄時,最後60~100公尺的平均前傾角度是21.4度。
我們再來看看長距離選手:目前10公里的世界紀錄是由衣索比亞的凱內尼薩.貝克勒(Kenenisa Bekele )於2005年8月2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所創下,時間是26分17秒53 (時速為22.83 km/hr,步速為2:38/km)。他在這個速度下的平均前傾角度是17.3度。當我知道這個數據,也開始使用影像分析來研究其他菁英跑者的跑姿時,發現不少長距離跑者的平均前傾角度也是17度,但他們的步速也才每公里3分多,離2:38/km還有一大段差距,為什麼呢?這是一開始困惑我的地方。
後來才知道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跑者的動作產生太多額外的阻力,也就是落地時的磨擦力與剎車效應太大。當然,若他們的技巧(與腿長)都跟貝克勒一樣,理論上在17.3度的前傾角度下都可以跑出每公里2分38秒才是,但能否維持就跟體能與肌耐力有關了。
但因為大部分的跑者技巧都沒那麼完美,具體來說就是:
●腳掌觸地時間較長,因此落地的磨擦力較大
●腳掌向前跨得離臀部(重心)較遠,因此剎車效應較大
在相同的前傾角度下,卻只能跑出更慢的速度,正是代表「每一步都一直減速再重新加速的結果」。
對於技術優良的長跑者而言,在跑馬拉松時,需要加大前傾角度時間只有:在起跑時(取得最初的加速度)加速達到自己的M配速(Marathon Pace)、進補給點有停頓重新啓動與上坡時。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要確定自己是不是有前傾的動作,需要拍攝與錄影,自己的感覺是不會準確,而且大部分的人會誤以為前傾是肩膀往前,但真正的前傾部位應該是臀部才是,肩膀和臀部應該盡量保持在同一鉛直線上。透過攝影,你才能確定實際的跑姿是否與臀部前傾(上身挺直)的感覺一樣。
PS:此圖為2015/08/02中壢西園路河堤旁訓練剪影
流體力學 公式 整理 在 流體力學公式整理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ML. -1. T. -1.[PDF] Fluid Mechanics 流體機械流體力學(fluid dynamics). – 流體連續性(continuity):流量或流率(flow rate )與流速的關係... gL. Oil 比重0 750. ... <看更多>
流體力學 公式 整理 在 閱讀文章- 看板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1.前言: 我的背景是國立大學研究所固力控制組畢業,退伍後進入竹科的科技業,
去年四月離職,其中考了6次考試,包含去年台灣菸酒,高普考,國營企業,
地方特考,今年鐵路特考,高考;終於在1年半之後高考增額錄取,
其中去年高考和地方特考都是差了7名,大概都是差了2分,今年很幸運
終於增額錄取。
2.成績:
國文: 53(申45測8)
法英: 48
熱力學: 84
機械設計: 76
工程力學: 76
流體力學: 54
自動控制: 85
機械製造: 49
平均: 66.63
錄取分數: 66.53
3.參考書籍:
國文和法英:
這兩門共同科目我沒有看,主要是背公文而已,作文只有背一些成語,考前會
練習寫作文,我在作答的時候會先寫公文再寫作文,公文從第五頁開始寫;
憲法和法緒是考試前兩天看補習班的講義,是同學借我的,基本上也等於沒有看。
工程力學: 材料力學(黃鈺),動力學(黃鈺),靜力學(HIBBELER)
只要有在大碩補研究所的同學都知道,力學的王道,黃鈺老師,他的書很適合
加強基礎觀念的時候來讀,我是讀這些書讀完之後,再去彷間找有解答的例題
來計算。靜力學要注意的章節是桁架,摩擦,虛功原理,材力要注意應力應變,
扭轉,拉伸,彎曲應力,剪力彎矩圖,力矩面積法,之後要多算組合應力的部份,
還有物體表面的應力分布和最大剪應力及安全係數,動力學要注意剛體運動公式,
動力只要是公式的部分都需要背,最常考平面剛體和功能原理;衝量動量和振動
好像比較少出現,我是衝量動量部分只有看基礎題,振動沒有看,也由於本身是
固力組出身,因此這門科目算是有把握的一科,只是今年的題目怎麼會是考76分,
這是個謎XD
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陳浩),非旋大大的筆記(irrotation)
這門科目是要先讀完材料力學之後再來讀,比較能夠了解基礎的公式和理論,
幾乎是每個章節都很重要,所以公式有非常多要記,幸好有非旋大的筆記,
可以讓我考前快速複習公式,看完書後有很多習題可以寫,主要是看有解答的部份,
之後再看沒有詳細解答的習題,如果有些答案有疑問可以看他前面的例題,
主要注意的章節是:破壞理論,疲勞,軸,螺絲和鉚釘偏心問題,鎔接偏心,
輪系值,組合應力問題;這幾年似乎比較少見齒輪的考古題,不過多少還是需要
看一下;這門科目很多都是代公式,因此考試前需要默寫公式來確認是否有記熟。
熱力學: 熱力學必勝秘笈(王立宏),非旋大大的筆記(irrotation)
我只有看熱力學的部份,之後熱工學就沒有看,主要注意的是熱力第一、二定律,
s,h,等商效率,熱力循環,冷凍循環,氣體混合,熱化學;非旋大的筆記寫的很清楚,
很適合背公式還有複習用,主要注意的是第一第二定律類題很多,要多算題目,
等商效率和熱力循環也很常考,再生器和再熱器也要看,還有第二定律也要搞懂;
熱力一般式好像高考比較少考,國營企業考試比較會出現,我是只背熱力一般式
八卦圖,當中就包含全部的16條公式,我是在八卦圖左上角和右上角加一個正號,
左下角和右下角加一個負號,這樣Basic Relations和Maxwell Relations比較容易
判定正副號,有些物理意義也必須注意,例如露點溫度,乾球溼度,濕球溼度等,
最重要的是熱力循環,必考題,一定要多做這類型的題目。考前複習的時候.
我會看非旋大的筆記,記清楚公式,把自己做過覺得重要的例題也寫下來貼上去,
最後我的筆記變很厚XD
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必勝秘笈(王立宏)
這門科目對我來說實在是天書,去年高考只考了15分,今年總算有進步,主要是注意
流體靜力學,流體動力學,流線函數,速度位勢,因次分析,不可壓縮之內部流場,
邊界層厚度,理想流體;要注意的是不可壓縮內部流場,這幾年都會出一題,
平板和圓管還有薄層都要會,至於理想流體的部份我是硬背下來的,可以請教
其他版友讀流力的方法,這科我不是很熟XD
自動控制: 自動控制系統(張碩)
自動控制有關大章節都需要看,根軌跡,波德圖,奈式圖,一定要會畫。PM,GM,
梅森公式,羅斯表,暫態響應,穩態響應,穩態誤差,時域和頻域的相關公式也要背,
現代的部份,控制性和觀察性很重要,控制器也要會,大致上能掌握這些部份就ok,
只是內容有點多,要多花一些時間來讀。這門科目考生應該都會,因此需要完全
理解才好,書上有些部分的答案好像有錯,要多加注意,觀念都是相同的。考前我會
拿三大圖來畫,因為幾乎一定會考一題畫圖,或是GM,PM,這是古典控制重要的部份。
機械製造: 機械製造(簡文通)
對於背的科目我不太擅長,因此我每天都會花兩小時背機械製造,這門科目範圍
很大,主要注意的是機械材料,TTT圖,CCT圖,熱處理,塑性加工,鑄造,鍛造,焊接
車削,刀具材料,刀具角度,特殊加工;今年考試考材料結構,剛好有背到,因此算是
考滿細的,我還會拿其他參考資料來讀,我有買考友社的函授,16000元,雖然我覺得
沒什麼用到,只有他的模擬試題和機械材料和機械製造我會多少參考一下,
有些加工法要看圖比較容易記憶,找一本有圖的參考書另外來加強印象,
我是覺得剛好有考出來就是賺到,雖然cp值低,考前就默寫大章節的部份,
還有做考古題,不僅是看高考的考古題也可以看地方特考的考題,這樣應該就有
一定的基礎了。
4.作息時間:
我都去圖書館讀書,在家看書我會想睡,而且圖書館有免費冷氣吹,看著別人
認真讀書也能激勵自己,決心很重要,並且要持之以恆,累的時候我會拿圖書館
的漫畫來看,然後休息一下再繼續讀,效率很重要,有時候若不想讀書,
那就好好的放鬆一下,接下來要更努力才行,精神萎靡時最好是先不要讀,
很有可能會越讀越混亂,休息一下,起來活動筋骨,看個報紙之類,精神好一點後
再繼續讀,這樣記憶力也會比較好。
我是早上10點~12點看一科,14點到18點看兩科,20點到22點再看機械製造,
基本上扣掉休息的部份可能是6小時多一點,假設有科目看不完就先看完,
最後一個月再加強機械製造的部份。
5.心得:
很感謝家人的支持,讓我可以專心當全職考生,還有感謝非旋大的筆記,機械設計
和熱力學在最後複習的時候很有用,基本上我是考試比較屬於需要靠運氣的類型,
都是差幾分。我在讀書的時候會把弱科看懂,強科繼續保持,最後都會把弱科和其他
不會的部份來版上找答案或是去祝裕老師的網站詢問,也就是弱科必須要把基礎題
都弄懂才行;接下來就是看考試時的細心度了,我是考試寫完答案之後會再檢查,
通常都會找到自己計算錯的部份,然後等到最後鈴響才交券,這段時間就是重複檢查
很有可能差幾分就差很多分了,要多注意。
之前都是在國考版潛水看資訊,現在因為在國考版有很多資訊都很有用,因此我覺得
取之於國考版,用之於國考版,這篇文章希望對於考生會有幫助,最後還有感謝
kai0401的流力考古題解答,對於我的流力很有幫助,也祝福大家最後能夠金榜題名。
※ 編輯: zip34 來自: 114.47.170.142 (09/24 02: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