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
【興達電廠駁運舊棧橋開放觀光可行性評估】
#興達電廠舊棧橋安全性評估
#土木技師公會建議拆除
#台電需評估修繕經費
永安區民眾針對興達電廠已經廢棄不用的駁運碼頭舊棧橋,希望能爭取電廠開放地方使用,促進地方觀光發展,3月間我也到現場會勘,並在立法院提案要求台電針對舊棧橋的安全性進行評估。今天評估報告出爐,土木技師公會評定舊棧橋年久失修、安全性堪慮,建議拆除。
興達電廠駁運碼頭舊棧橋深入海中1公里,啟用至今已經將近40年,棧橋在12年前停用後就不再維修,原本共有26跨,陸域側的3跨已經先行拆除。我向台電強調,興達電廠是永安在地事業體龐大的國營企業,一定要與地方共存共榮,舊棧橋可以先評估修復第一跨的經費,修復至可以乘載觀光客、安全無虞的條件下,提供給地方發展觀光,讓永安推展石斑魚養殖特色的觀光,加上舊棧橋的景點介紹能增加觀光賣點,形塑地方特色,電廠也能介紹舊棧橋在海上卸煤的重要角色。
土木技師公會經過橋面、橋墩及海下的結構勘查後,認定棧橋構建損害嚴重,建議可以在3年內拆除,並增加海事浮燈安全警戒防護區域,禁止船隻靠近。另外由於興達電廠是屬於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單位,開放棧橋將會對電廠門禁管制不易,影響發電機組運轉及設施安全,甚至會衍生走私、偷渡等治安問題,維護不當也有可能發生遊客落海等意外。
在地 新港里長何應成 則強調希望台電先評估修繕費用,不能一味的只往拆除的方向評估,另外棧橋在電廠的最南側,要做好棧橋與電廠的隔絕並不困難,開放觀光不會對於電廠發電有影響。
會中我也強調其實如果評估修復,並不需要全部的棧橋都完整修繕,遊客登上棧橋登高望遠,最多就在第一跨活動,舊有設施可以為地方旅遊增加賣點,台電應該要審慎評估。會中台電強調各單位意見都將會納入綜合評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縱橫四海:船長‧引水人的築夢傳奇」介紹 專訪作者: 黃玉輝 內容簡介: ★本書為臺灣航海人追夢的傳奇經典《縱橫四海---船長‧引水人的築夢傳奇》,作者將歲月的軌跡,藉由文字與照片作成記錄,描繪出半個世紀臺灣航海人的心路歷程。看他們如何在汪洋上縱橫,看生命海圖,如何自白燈塔出發...
海事 公會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安全,就是絕不妥協!!!
這是一段一年半前發生在台灣的實況錄影(珍貴!),但是不知眾家兄弟有沒有從中學到一些教訓?
領港的學理,大部分可以從中外書中學到;但是,每位領港登船/離船之要領傳承,除了手把手的教導之外,別無他法,我舉辦過兩屆的”領港學前講習”,其中的課程,有些是國際引航協會歷年中雙年會之議題;如: 各國引航制度在法律上的保障;發生海事後心理上的恢復;如何克服執業中的疲勞;國際引航業最新法規與裝備;各國引航立法趨勢之現況…..也有一些屬於我們獨自創建的實用課程,譬如:請代理公會來講述”客戶的感覺與要求”;大風浪中的登輪法(無書,無網上可查詢);中國引航史;各港主任之培訓….整整五天的課程讓新生們了解歷史,法規,上/下船,國際趨勢,各國比較與截長補短.
這段影片中,其實在一開始就已說明了一件大事: 不可嘗試接近與攀爬!領港在攀爬時,要觀測波峯位置之所在及握把之位置,如影片中所見,幾次的波峯都已接近主甲板(最佳的登輪時機,爬上去後會有”無處可抓”的致命危機),爬船的大環境是自己要求向船長要求的! 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現況,是左右橫搖過大,應立即要求船長向右轉30度,以製造出Rolling與Pitching平衡的環境,如果前方水域受限時應果斷的要求轉出去重新來過,絕不可冒險將就!(如果是攀爬中落海,則要想想船長已無足夠距離調頭時,船/港之安全危機.
領港的字典中要求的是200%以上的成功,100%的把握與估算都列入”不可行的危險!”只因為你肩膀上所擔負及影響的不只是你個人,家庭,還有船舶,港口與國家!
海事 公會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台灣始終有系統性的問題,迄待解決。
台灣的兩種未來:一位離岸風電工程師的建言(06/15/2021 獨立評論@天下雜誌)
作者 Kim Asher / 擁有超過2,500天在世界各地參與離岸風電建設專案的經驗,10年以上深厚的商業分析背景,國際關係與水下聲學的雙學位。她現在在台灣從事再生能源專案。
在離岸風電專案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談到「經驗傳承」,意味著在每次的專案執行後,我們一起討論需要被改善的地方、更有效率的做法,與可能的潛藏風險。這些經驗在整理過後,會回饋給公司以便後續持續進步。經驗傳承是一種好的基礎,目的是增加安全與效率,根據的則是科學方法:執行、檢視,然後記錄與學習。
我曾經在世界各地的專案中負責過不同的部門,從設計、安裝到輔導改善,共計超過美金2千億的能源建設案,因此累積了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已經內化成為我的一部份。
我知道,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的問題,例如澳洲與巴西無效的勞動法與公會,損及了產業的動能;物流運輸的問題,也可能損失大量成本;甚至是自然環境的海洋湧浪、風、潮汐水流、能見度,等都可能延誤專案進度。影響專案的因素還有很多,地理環境特性、未爆彈、規章制度、經驗不足的員工、資源不足、不合算的節約、微觀管理、組裝技能的嚴重流失……
而這些問題,台灣通通都有。
複雜的規定,讓在台灣做事變得沒效率
過時無效率的海事規定、麻煩冗長的行政流程、模糊不清的當地需求、強勁的海流、複雜且挑戰性很高的氣候環境、使人筋疲力盡的進口限制、不近人情的人員調度機制、大部分開發商的合約擬定得不夠仔細,導致產品規格無法適用到完整的期限……比起其他我工作過的國家,在台灣做事更為複雜與困難。
例如在非洲的奈及利亞、安哥拉、剛果等國家,我可以在48小時內讓任何一位有緊急需求的組員搭上飛機返家,在歐洲更只需要12小時。但去年以我在台灣的親身經驗,即使不考慮疫情,光是申請人員異動就需要9天。再加上疫情因素,至少需要兩週的時間,才能送一個組員回家。這還沒算到必要的隔離要求或PCR檢驗的問題,光是文書作業流程就要這麼長時間。
台灣的每個港口都有不同的進出規定,沒有一套現代、簡單、一致性的規範,方便船隻進出港口。舉例來說,運送食物這件事本來就不容易。食物要先裝在貨櫃透過支援船再運送到風機安裝船,船上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好幾百人要被餵飽。而在台灣,因為對貨櫃運送的管制,食物運送流程更是我前所未見的複雜,每個貨櫃、每件東西都要詳列來源,以及運送地的清單明細。
在我的經驗中,在台灣申請航行路線時,目的地不能是離岸風機安裝船,只能申請港口對港口。這意味著大型、昂貴、緩慢的風機安裝船必須打包、栓緊艙面上的器械,駛回港口、停泊港區、 然後再出發。這個過程約需3~4週。另外還需要額外1週的時間將所有器械重新歸位,整個過程往往耗損約20%~25%的生產力。
雖然台灣海峽因氣候條件只有半年期間能施工,特殊的船械、設備與工法還是可以多爭取一些作業時間。但現行進出台灣的限制加上特殊船械的問題,讓這樣的解決方案也難以實行。 如果再加上當地其他限制、強勁海流、設備運送的延遲、得尋求當地外援、本地未成熟的技術,再加總其他的挑戰,計算後根本很難執行。
在挪威、英國、荷蘭間的北海海域內,一年約有300天可以運作,約5~10%的耗損來自效率、延宕或其他延誤,運行順利的話,故障不會超過1%的作業時間。若我們粗略用約 70%效能計算,原本在完美環境下估計100萬成本的專案,在北海約需花費約150萬來執行。而在台灣,因為船隻、人員、特殊設備的調度,即使在無氣候干擾的模型下,一年期的專案估算會需要額外的6個月,也就是說共18個月來運作。再加上氣候、運輸延遲、其他規範的限制與實際運作的情形,保守估計效能僅剩20~30%。所以一樣一個100萬的投資案,在台灣約需花費400或500萬來執行。
無可避免的,還有產出結果不合規、有爭議的合約、膨脹的預算、嚴重的故障、資源短缺、技術落差、攀升的風險與時間、物資等等問題。也許有些人認為大型公司在一些專案上賠些錢不是大問題。但,這絕對是大問題。
台灣的隱憂在於政策、技術與社會問題
我知道有些大型工程總承包商已經在討論,是否在現行專案結束後就離開台灣。這不是恐嚇,而是個正在被業界內廣泛、熱烈討論的熱門議題。
地區性的問題層出不窮,例如澳洲工會代表因為冰淇淋口味不對(絕對不是誇張)在一天數百萬成本的專案罷工,巴西有賄賂問題,但以全球的角度來看,這些並不重要。台灣面對的風險更高。這是政治的風險。
假如台灣政府能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組成一個跨單位的團隊,與企業合作簡化流程,專注改善問題,台灣的情況有機會可以逆轉。但如果台灣拖延,不與開發商、承包商、外包商開誠布公、有條理的互相討論出合理的流程,這些公司將會離開。屆時動能蒸發,能源短缺,水電基礎建設發展的風險增加,品質比較差的公司也將趁虛而入。
台灣正處於一個重大的抉擇時刻。一條路指向現代化、永續經營,成為與國際接軌的共同體,另一條路則往相反的絕望的方向發展。
我愛台灣。台灣人可愛、友善、大方、樂於分享。以我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旅行的經驗來說,台灣幾乎是我最愛的地方。我想在台灣落地生根,支持台灣,與你們並肩作戰。而且,我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讓我們有機會參與,跟大家一起解決問題。
以我在世界上參與很多大型專案的經驗,從工程的觀點看來,這些問題都不複雜。我們可以解決缺水的問題,提供清潔的能源,培養當地人才,發展現代化的建設,這些都將有利於經濟發展。不全然限於困難的技術,更多問題在於缺乏政策上的決心,財務模型上的想像力,還有分歧的遠見。
所以,台灣,我們對你的選擇拭目以待。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5/article/11003
♡
海事 公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縱橫四海:船長‧引水人的築夢傳奇」介紹
專訪作者: 黃玉輝
內容簡介:
★本書為臺灣航海人追夢的傳奇經典《縱橫四海---船長‧引水人的築夢傳奇》,作者將歲月的軌跡,藉由文字與照片作成記錄,描繪出半個世紀臺灣航海人的心路歷程。看他們如何在汪洋上縱橫,看生命海圖,如何自白燈塔出發,看不眠的燈塔,如何啟發碧海掣鯨手,如何建構出生命壯遊的海圖。
★本書共分上下兩編,上編係屬報導文學形式,將訪談紀錄轉化為五篇海上傳奇故事與側寫;下編則係收錄個人書寫的航海見聞與感受,無論詩歌、散文、手札,甚或些許斷片,均收錄其中,除添增值得珍藏的記憶,也可一睹鐵漢柔情的一面。
作者簡介:
徐國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海系65年畢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博士候選人、大連海事大學工學博士。曾任安平港引水人、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理事長。現任中華民國船長公會理事長、大連海事大學客座教授、集美大學客座教授、高雄港引水人。
黃玉輝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海系65年畢業。曾任航海預官、駐埠船長。現任台中港引水人辦事處主任。
劉煒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海系65年畢業。曾任航海預官、駐埠船長、海務監督。現任花蓮和平港引水人辦事處主任。
李蓬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海系65年畢業。曾任駐埠船長,現任中華民國船長公會祕書長、巴拿馬年度檢查員。
李東誠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海系65年畢業。曾任台中港中油一號船長。
陳俞杏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四年級學生。
海事 公會 在 協助打撈F-16V戰機高雄海事工程公會:提供儀器隨時支援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快新聞】F-16V戰機墜海,軍方持續搜救失聯的飛行官陳奕,也陸續打撈出軍機殘骸鑑定,高雄 海事 工程 公會 目前正在布袋海域打撈漁船,表示願提供磁力 ... ... <看更多>
海事 公會 在 高雄巿海事工程商業同業公會-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巿海事工程商業同業公會, 高雄市. 719 likes · 3 talking about this. Labor Uni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