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卦] 有沒有塔綠班宇宙的八卦? (系列整理文) https://disp.cc/b/163-e0fx 『#系列整理文
零、#簡介
聖地 :邁家
英許之地:菸路撒冷
現任哈里發 : 蘇貞丹
貨幣 : 五倍卷
(貞丹說五倍就是五倍)
共同語言 : 蔡英文
首都 : CLOCK布爾
國家 : 阿富燦酋長共和國
人口 : 817萬
人均收入 : 1450美金
主流媒體 : 大家說英文
一、#產業
主要糧食作物 : 爐渣米、芒果
主要肉類食物 : 萊豬
主要出口商品 : 芒果乾
主要礦產資源 : 乾淨的煤
主要發電方式 : 用愛
註:是一個仰賴原料出口、食品輕工業、以及愛的國家
二、#宗教
宗教 :英撕藍教
主神 :菸和華
經典 :堵藍經、舊菸聖經、新菸聖經
先吱 :穆罕清德
宗教場所 : 親貞寺
所屬宗派 : 時葉派
口號 : 阿拉花媽、貞昌(主)至大
天堂福利 : 七十二支高端
流著牛肉與糖之地 : 台南
宗教儀式 :
一、 每日的中午與午夜,朝聖地邁家方向禮拜
二、 每個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邁家禮拜
三、 進入邁家禮拜,順時鐘參拜,切勿逆時鐘
註:聽說逆時鐘就會發生難以言喻的事情,請千萬注意。
三、#職業
一轉 :神覺士
二轉 :聖蟑士
(技能 : 造謠製圖之術)
(轉職條件 :蟑力覺醒 )
三轉職業 :高端聖蟑士
(技能 : 造謠製圖之術)
(技能 : 主動賣玻璃之術)
(技能 : 我有打高端之術)
(轉職條件: 二轉職業是聖蟑士且持有高端小黃卡即滿足轉職條件)
三轉隱藏職業 :騙神學士
(技能:時空背景不同之術)
(言靈:是他自己有病)
(轉職條件: 在神覺士階段欺騙一位異教神明)
.
四、#經文
1-1:神說,色是綠的,原諒他。
1-2:因貞主犧牲的人,在天堂有七十二支高端等他。
1-3:鄰邦淹水,砸抽水機,邁家淹水,惦惦不語。
1-4:
豬是不潔的,萊豬是潔的
你們應當多食萊豬
米是不潔的,爐渣是潔的
你們應當多食爐渣米
鴨是不潔的,雞肉是潔的
太粗暴的話,duck不必食用
---
還有其他的嗎
有沒有 #塔綠班宇宙 的八卦?』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中山 繁樹 Shigeki Nakayam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集應廟 116台北市文山区保儀路76號 No. 76號, Baoyi Road, Wen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16 0229394498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是來自福建省...
清德宗 在 睹物斯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寻访台湾】已有多年没到台湾了,去年九月从香港飞台北三天,但我不喜欢购物逛街,于是就想不如找寻一下在台北和清史有关的古迹,其中一处就是位于万华区的艋舺清水岩(俗称“艋舺祖师庙”),因为那里有一块光绪皇帝御笔——“功资拯济”匾额。
其实新加坡也有两块光绪皇帝的墨宝,就是天福宫的“波靖南溟”和粤海清庙的“曙海祥云”,但根据记载,艋舺清水岩始建于乾隆年间,这比天福宫和粤海清庙还早,因此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到实地去看看的。
艋舺清水岩是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它与艋舺龙山寺和大龙峒保安宫合称为“台北三大庙门”,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师,也配祀天上圣母妈祖、关帝君等道教神祇。
清水祖师在福建安溪人心中有重要位置,祂被安溪人奉为守护神,而随着安溪移民来台,清水祖师的信仰在台湾也蓬勃发展,更有人说台北成为了清水祖师信仰最盛之地。庙内更有一座宋代的蓬莱老祖神像,相传是从一块巨大的沉香木所雕刻而成,后来由一僧人带到台湾,尔后留在当地奉祀。
更传奇的是,1884年发生中法战争时,法国远东舰队侵犯淡水,危及台北城,淡水乡勇迎接了“蓬莱老祖”神像开赴战场,居然击退了法军,取得了难得的胜利。清德宗光绪皇帝因中法战争淡水告捷,赐予敕额“功资拯济”。自此神迹,艋舺祖师庙香火更为鼎盛,而这块御赐之匾至今仍悬挂在大殿内。
我来到艋舺清水岩这天阴雨绵绵,除了见到三五位金发碧眼的洋游客在此参观之外,并没有见到有太多人。庙祝笑着告诉我,说到庙里来需要靠缘分的,缘分成熟了后,香客自然会来,不然这间庙也不会存在三四百年,然后话锋一转对我说:“像你一样,有缘千里来相会嘛!”。
嗯,缘分。
我不禁望向清水祖师,默默地向祂拜了拜,心里也没特别想求什么,此时只听到雨水轻落在古庙屋檐的滴答声。
没过多久,天空放晴了,露出了蔚蓝的天空。
清德宗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周末一早前往台北植物園賞荷,可惜去的日期太晚,池中盛開的荷花所剩無幾,但也因此讓我逛了植物園中從未造訪的其它部份,包括了各主題植物園區、欽差行臺及台北植物園腊葉館,雖然今年因為疫情影響,這些國定或市定古蹟有的至今封館,有的則是因為缺乏義工照護,顯得有些凌亂,但真的讓人驚喜連連。
其中這處建於清德宗光緒18年(1892年)的建築《欽差行臺》,原是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抵臺灣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而興建的行館,鄰近於臺灣巡撫衙門。
臺灣民主國(1895年)大總統唐景崧在任時,將其改為「籌防局」,到了日治時期(1895 ~ 1945)前期,則被日本人充作「臺灣總督府」,歷任七任總督。
大正8年(1919年),臺灣總督府(今中華民國總統府)新廈完工啟用後,舊廳舍便成了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
昭和6年(1931年)10月,以紀念裕仁天皇登基為由,決定在舊臺灣總督府廳舍前廣場興建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
多方考量下,將部分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建築移入圓山動物園(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昨日世界舊址)、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及臺北植物園內保存,附近其餘房舍則於1932年8月予以拆除。
可惜的是經過了歷史的更迭,動物園內的建築部分因颱風損毀,臺北別院內的建築部分也已拆除,只有台北植物園內的欽差行臺建築部份,包括了頭門、儀門、大堂與部分廂房,至今被完好地保存,之後又改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轄下的「熱帶植物標本陳列室」,現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林業文物館」。
原址位於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設有「清布政使司衙門舊址」紀念石碑一座,部分建築於1932年遷至中正區南海路臺北植物園內西側,是全臺灣僅存的衙門建築,現為國定古蹟。
從今年一月底開始閉館進行展示更新,預定2020年8月1日將重新對外開放,屆時一定要再次造訪,看看《欽差行臺》內的古風建築。
清德宗 在 中山 繁樹 Shigeki Nakayam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集應廟
116台北市文山区保儀路76號
No. 76號, Baoyi Road, Wen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16
0229394498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是來自福建省安溪縣大坪鄉的張姓先民創建的廟宇,分香自福建泉州安溪縣大坪集應廟。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簡史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大坪有高、林、張三姓移民,前往臺灣臺北,由大坪集應廟奉請尪公(保儀尊王)聖像、夫人媽(保儀尊王的配偶,封「申國夫人」,又稱尪媽或尪娘)聖像與香爐,隨行護佑,議定三姓輪流奉祀,而後三姓人士各自開墾,分別遷居北投、淡水、景美、木柵、大安、新店、深坑、石碇各地。
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事件,臺北情勢嚴峻,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拈鬮分配,高姓人士拈得尪公聖像(今日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拈得夫人媽聖像(今日萬隆集應廟),張姓人士拈得香爐(今日木柵集應廟)。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清德宗光緒甲午年(西元1894年)張姓人士建廟,1978年重修,建造二樓廟宇。
祀神
主祀
主祀雙忠,即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因其忠烈可風,幾乎全中國都有香火奉祀,在安溪暱稱為尪公。宋時尊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另有「尊號互易」之說,許遠為睢陽太守,官位較高,是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安溪的雙忠信仰,以大臺北一帶最盛。
雙忠公
景美集應廟
萬隆集應廟
汐止忠順廟
木柵忠順廟
深坑集順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rmg402hNkk/hqdefault.jpg)
清德宗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現是木柵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分香自福建安溪大坪集應廟。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大坪有高、林、張三姓移民,前往臺灣臺北,由大坪集應廟奉請尪公(保儀尊王)聖像、夫人媽(保儀尊王的配偶,封「申國夫人」,又稱尪媽或尪娘)聖像與香爐,隨行護佑,議定三姓輪流奉祀,而後三姓人士各自開墾,分別遷居北投、淡水、景美、木柵、大安、新店、深坑、石碇各地。
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事件,臺北情勢嚴峻,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拈鬮分配,高姓人士拈得尪公聖像(今日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拈得夫人媽聖像(今日萬隆集應廟),張姓人士拈得香爐(今日木柵集應廟)。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清德宗光緒甲午年(西元1894年)張姓人士建廟,1978年重修,建造二樓廟宇。
主祀雙忠,即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因其忠烈可風,幾乎全中國都有香火奉祀,在安溪暱稱為尪公。宋時尊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另有「尊號互易」之說,許遠為睢陽太守,官位較高,是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據說安溪的雙忠信仰,是由河南光州供奉尪公的高、張、林三姓族人傳入,而後他們亦把此信仰帶入臺灣,以大臺北一帶最盛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p8JqKKGrlc/hqdefault.jpg)
清德宗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現是木柵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分香自福建安溪大坪集應廟。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大坪有高、林、張三姓移民,前往臺灣臺北,由大坪集應廟奉請尪公(保儀尊王)聖像、夫人媽(保儀尊王的配偶,封「申國夫人」,又稱尪媽或尪娘)聖像與香爐,隨行護佑,議定三姓輪流奉祀,而後三姓人士各自開墾,分別遷居北投、淡水、景美、木柵、大安、新店、深坑、石碇各地。
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事件,臺北情勢嚴峻,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拈鬮分配,高姓人士拈得尪公聖像(今日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拈得夫人媽聖像(今日萬隆集應廟),張姓人士拈得香爐(今日木柵集應廟)。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清德宗光緒甲午年(西元1894年)張姓人士建廟,1978年重修,建造二樓廟宇。
主祀雙忠,即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因其忠烈可風,幾乎全中國都有香火奉祀,在安溪暱稱為尪公。宋時尊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另有「尊號互易」之說,許遠為睢陽太守,官位較高,是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據說安溪的雙忠信仰,是由河南光州供奉尪公的高、張、林三姓族人傳入,而後他們亦把此信仰帶入臺灣,以大臺北一帶最盛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l9lblkwpL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