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
「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請益] 清大機械考試跟推甄差在哪? -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清大動機庚組正備取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清華大學動機系高中生專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代po] [問題] 成大電機VS清大動機 的評價
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要跟你談「合作」這件事,你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性,它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它是與生俱來,我們人類的天性;還是要透過很多、很多後天的學習,跟社會化的過程,我們才會知道,怎麼樣跟別人合作良好、互動平順?
事實上呢,在心理學跟演化裡面,關於「合作性」這件事喔,也有很多很多的討論。在多數的演化研究裡告訴我們,我們跟他人的「合作性」,事實上是一個「先天」的取向。
因為呢,在人類裡面喔,沒有這樣的先天的傾向,那基本上我們的基因、我們的族群,是很難以延續的。
人類不像是很多動物,有非常強壯的肌肉,有非常鋒利的牙齒跟爪子;所以呢,我們自然而然是必須要透過「團體合作」的狀態底下,我們的種族才能夠延續下去。
可是我知道你可能聽到這裡,你覺得說服力是不夠的。所以呢,我就來跟你分享一下,在德國萊比錫市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
裡面有兩位學者,叫做海利葉.歐佛跟馬林坦.卡本特,他們做的一個研究。他們集合了60個,大概是一歲半左右的幼兒。
他們給這些幼兒,看8張一組的日常生活的彩色照片。比如說,鮮紅色的塑膠玩具茶壺、一隻鞋子、一本書…等等的。
每一張圖片的右上角,都有一個比較小的物品,而這比較小的物品,它不會佔據整張照片的重點,它只是在角落小小的呈現。
這個實驗的設計,就是要用圖片的這一小角落,來看看有沒有辦法,去誘發這些一歲半左右的小朋友,那種在潛意識、無意識的合作性。
所以呢,有一組小朋友,他們看的圖片右上角都有兩個玩偶。而這兩個玩偶,面對面靠的很近,這表示著這兩個玩偶之間有友情。
而另外幾組的兒童,看到的圖片右上角會有各種不同的圖案。而這些圖案裡面,也有些是兩個玩偶;然而他們看到的兩個玩偶,卻是各自偏向別的地方,他們的視線沒有交集,身體也沒有靠近。
這些學者他們就預測,當小朋友看到兩個友善的玩偶,靠近面對面的,他們就會比看到其他圖片的孩子,更容易的跟人合作。
因為這些玩偶小圖,是誘發了我們跟他人合作,那種所謂的內建的,屬於我們「先天特性」的這些動機。
所以呢,在研究者給這些兒童,看了8張彩色的圖片之後,有一個女性的實驗人員,就進來陪一個孩子玩耍。這個人呢,帶了一些木棍,而還假裝失手掉了幾根。
然後呢,她等10秒鐘,看看孩子會不會自動自發的,幫她把木棍撿起來,而不需要她開口請求幫忙。
這個結果顯而易見喔,那些被「友善玩偶」觸發的孩子,有60%會自動的站起來,幫忙施測人員把棍子撿起來;而其它沒有被這樣子暗示的孩子,只有20%的機率,會做同樣的事情。
這個實驗反映了幾個要點喔,第一個就是,就算是一歲半的小朋友,也會自動自發的幫忙,不需要他人的求助或者是命令。
這蠻符合從達爾文一路以來的主張,我們確實天生就是懂得「合作」的一種物種。但是比較有趣的是第二個發現。
第二個發現,就是這些孩子並不是誰都會幫忙,這些孩子只有在他們心裡,產生了對眼前的這個人,有「信任感」的時候,才會做這樣的協助。
而第三個研究,發現就是這些關於友情的暗示,跟合作的目標,其實都是在無意識之中運作的。
因為呢,這些暗示只出現在圖片的一個小角落,並不是在圖片最大、最重要的位置上。而這樣子就足以觸發出,這些一歲半的小朋友,他們跟他人合作的具體行為。
所以呢,這三個研究的重點,當你瞭解到這邊;我猜有一些人心裡可能就想,糟了!「合作性」是先天的特質,但是為什麼我跟別人合作,怎麼樣合作,怎麼樣不順呢?
可能當我們眼睛,去看別人的問題的時候都是蠻快的。但是呢,這三個研究的重點,其中第二項告訴我們,我們並不是跟每個人都會合作,前提是這一個人讓我們產生「信任感」。
所以呢,你不妨再深思一下,所謂「合作」與否的關鍵,到底是什麼?是你先天不足,而後天失調嗎?還是你有沒有去創造出彼此的「信任感」?
如果你聽到這邊,你還一直停留在「對呀!就是那傢伙讓我不信任」,那可能有一點可惜。
因為我蠻期待你反過來想,那在我身上,有沒有可能創造出一些,讓別人無法信任的訊號呢?
特別是那些我們不自覺的行為表現,或者是我們習以為常、不覺得有怎樣,但是一張口,就讓人有負面感受的那些語言表達。
那更不要說,跟我們長期相處之後,發現了我們一些處事的態度、做事的方法跟習慣,是不是會造成別人認為我們無法信任?
要看清楚自己,本來就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然而這個功課,我也承認它不容易。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分享,當做是一個開頭。
我們不妨在跟他人合作、互動的時候,有遇到任何的問題、困難,或者是挫折;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我們的眼光,先投向自己身上,看看自己身上,到底有沒有一些讓別人無法合作的訊號?
那當然了,如果你在觀察自己的過程當中,你赫然發現,有太多自己不自覺的部分;甚至於看不出個所以然,那麼我很鼓勵你,學習永遠是一個最好的投資。
熟悉我們課程的朋友都知道,我們所開的課程,都可以幫助你朝向這個目標前進;特別是「CIA通達力」這一門課。
它會幫助你真正的認識自己,包含自己外顯行為的習慣,還有我們內在思維的慣性傾向。透過這樣的認識,找到適合你自己的調整模式,或許「合作」就沒有那麼困難。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我都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或許我們可以開始把關注的焦點,從別人的問題,轉向自己。並不是你我有什麼問題,而是我們還真得花點心思,瞭解自己到底是怎麼呈現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做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像今天所談到的「CIA通達力」課程,我們最近的一期,是在8月21號開課。
這一門課呢,是用「小班互動」跟「個別教練」交織前進,所以一班只有12個名額。在你聽到這一段內容的同時,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估計很快就會額滿。
所以如果你想要透過這樣的途徑,好好的認識自己,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21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田。尚未搬到那喧鬧的台北前,她的生活被大自然的環境所環繞著,無論是下課時撿取松果,在經常有昆蟲出沒的遊樂器材區玩耍、去學校後山探險、幫忙家裡農務等。
每逢週末假日,陳妍臻與姐姐們常花約3個鐘頭的路程,到十公里遠的外公家遊玩,從田野小徑直到水泥砌成的道路,常一路望著天空唱歌、聊天,閱覽大自然的景色,因而養成這不經意時顯現的習慣:她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得,找尋週遭自然環境間的細微變化。
陳妍臻就讀高職時,主修數位媒體動畫,當時因緣際會下進入了畫室,而開始了純藝術的學習。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陶藝的地方,因為在畫室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日後進入大學時,便更加對陶藝及雕塑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的創作主題,陳妍臻皆以自己為中心發展,來感受家人、朋友及外在,給予她內心的想法,作為起初創作的養份。直到升上研究所後,她漸漸從過往的創作脈絡裡,挖掘到自己潛意識裡一直關注的題材。
喜歡攝影的陳妍臻,以拍照的方式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捕捉起來,將鏡頭作為她的眼睛,把雙眼所看到的事物紀錄下來。但對於當下所產生的心情與情感,往往難以呈現在一個畫面中,內心的想像更是無法用影像的方式保存。創作,能夠使她心中所有想像具體化呈現,而陶瓷這媒材擁有可保存千年的特性,讓一瞬即逝的風景、甚至是記憶的消退,不會再因為時間而消逝。
親手捏塑的真實感 豐盈了自己
陶土是陳妍臻人生轉折的初始點,代表著新生。初次接觸陶藝時,她感受到這媒材竟充滿了能量,無論是土本身的韌性,或是她本身的力量,在施做的過程的捏塑、堆砌、刮土的動作,都讓她在其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每一次的創作都代表著對自己新的認識,也包含著生活中所帶給陳妍臻的感動、體悟,還有挑戰。
「我不喜歡重複,而我的生活和創作中卻充滿了重複性。」陳妍臻每日從住家到學校之間往返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卓別林在《摩登時代 》中飾演的角色般,重複又乏味。即使不是在創作,她也常常輪播著同一首歌、同一齣電視劇,就像上了癮般的,即便她聽過、看過無數遍,還是得要撥放著甚麼,才能夠使她的內心感到安定,常常因為循環多次培養了慣性,如果一天沒有聽、沒有看,便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她跟重複不斷糾結著,於是她便開始從看似充滿重複性的生活裡,尋求微小的差異性。就如同安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頭》,是生活中常見的罐頭食品,也是經常在電視廣告中、大賣場出現的大眾商品,即便看似重複,其實仔細地檢視,當中必然發現有些微的差異。
習以為常的事情 未必如此
陳妍臻的創作動機,來自於某次與父親一起除草時的事件,當中對一種植物所產生的好奇,使她開始注意到:原來習以為常的自然生態象,都是以人為的角度,將它合理、想像化了,察覺了現實上與想像中的差異,當下的打擊也觸動了她,終於明瞭到自然之於她的意義。
當時她在山谷間看到許多樹木被藤蔓覆蓋著,好似自然編織而成的綠色地毯般,便慣性的將大自然的「美景」視為理所當然。陳妍臻描述了當下的情景,那時父親教她如何將野櫻花樹上的爬藤植物除去,她才驚覺一棵樹長得再好,若只要被爬藤植物纏住,爬藤植物會為了生存攀爬至樹木的頂端,包覆並阻礙樹木的生長,使樹木被攔腰折斷、或是見不到太陽慢慢枯死,無法長久存活。原來這爬藤植物名為「小花蔓澤蘭」,導致其它植物難以生存,影響了自然的生態。
關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
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有許多細微渺小的自然生態,也許大家都曾和陳妍臻一樣,不自覺地用人為的慣性將自然的視覺表象加以合理化,將自然美景當作為生活娛樂的一部分,而遺忘其存在的根本價值與意義。陳妍臻也希望透過她的作品,能使觀者重新認識生活當中,對生態、對人們而言,最重要的小事。
陳妍臻簡歷:
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研究所 (碩三)
長榮大學 美術系-立體組 畢業
復興商工 美工科-電腦繪圖組 畢業
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繪畫展 #陳昱凱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陳昱凱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企劃林肯華來介紹。
▲在精緻完美的畫作中,找到一點破壞的刺激。
▲描繪記憶中的探索經驗,創造出奇幻而鮮明的宇宙觀。
▲當形式成為形狀 藝術探險家陳昱凱挑戰平面繪畫的可能
藝術家陳昱凱幼時因家庭影響,開始接受美術教育的學習,從國小美術班一路的念上來,多年來的術科練習也讓他學會了一技之長,進而擔任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也讓陳昱凱體認到台灣術科環境的侷限,使得美術學習相當的定型。由於從小就在術科體制下成長,陳昱凱也培養出紮實的繪畫基礎,「這時,就會容易沉醉在這種“畫的很不錯”的狀態裡。」他很快地發現到,自己的創作無法到達一個極限。「會畫畫的人太多了!你會想知道跟這麼多人競爭,自己追求的是甚麼?」如此的疑惑一直到升上研究所時,終於出現一絲曙光。
▲經歷過車禍的繪畫作品 意外造成不可思議的美感
陳昱凱的創作動機來自生活中的發現,在他就讀國北教研究所時,曾於某一次的創作評鑑前出了車禍,他的畫作被數輛汽車輾壓過,因造成畫面中多處的破損,原本以絕對輪廓線展現的木支架,變成一種破裂而不完整的狀態。當時,評鑑的徐文瑞教授曾對他說:這組畫作遭遇到一些破壞,我們因此可以得知;「作品是可以像人一樣去經驗事情的!」,意外造成另一種美感的展現,那樣不明確的邊界,也在視覺上提供了一種曖昧、模糊不清的語法。
「我是一個喜歡探險的人!」熱愛台灣土地的陳昱凱,時常經由旅行激發創作靈感,從陳昱凱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相當奇幻色彩的構圖搭上鮮豔的色調,最獨特的是;每一件作品都有著大膽又奇妙的拼接造型;彷彿讓他的創作賦予了鮮明的生命力!就如同藝術家本人一樣;十分具有冒險犯難精神的陳昱凱,不僅熱愛大自然、經常與朋友上山下海,更對神秘的古老文明有著濃厚的興趣。
▲熱愛神秘古老文明 創作出奇幻冒險色彩的獨特畫風
從《成為形式的形狀》系列作中,你會發現;放射性光線構圖頻繁出現,源自於陳昱凱就讀文化大學時期,曾探訪過鮮為人知的凱達格蘭遺跡,該遺跡呈現人為堆疊的金字塔造型,不禁讓他想起;古早原住民的壁畫中出現的光環,這讓他的更加地心神嚮往!但並不是每個歷史悠久的神秘古蹟都令他感興趣,陳昱凱也表示:過去曾遊歷擁有豐富故事性的吳哥窟,「只有再揭開神秘面紗的那一瞬間,最迷人。」,因為湧入大量的觀光群,古蹟被當地觀光業包裝好,也遺失了原來純粹的面貌。
「過去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都在畫好一個畫面。」一次的意外經驗;讓陳昱凱下了一個決定:將推翻以往的模式—創作重啟!「藝術家要重頭開始創作;根源就要自己去選擇,決定要使用甚麼樣的媒材。」他認真的說道:假設今天畫一張50號的畫布,在這個50號之前,都是幕後的人幫你處理好的;購買了那畫布,只有畫面是你自己能決定的,即使訂製不同的畫布尺寸,也還是在別人限制的規格之下進行創作。
在回想創作之中,陳昱凱曾受過國北教姚瑞中教授的影響,也讓他漸漸對自己在創作上有所期許。從形式上開始嘗試不同的呈現,他使用方便取得的木材拾獲物,木材因其便於切割與造型的特性,是相當適合的媒材。他嘗試混合、再創造的手法來表現材質架構。拾獲物本身有其必然的造成因素,因此具有物品不可選擇的獨特性,經過再造之後,使其成為三度空間的實存狀態,探討材質架構、空間之間的對話。
▲以拾獲物拼組作品 渾然天成的特異造型
此次的作品架構上,陳昱凱拼裝出特異的具體造型,來表現不完整的外型,這樣的不規則型體;有別於一般平面繪畫的方框支架,能製造出空間的缺口;作為一種視覺上的填空效果。他也保留物品本身的不完整,這種不完整的狀態指示著過去,同時刺激著視覺的強度。技法上他堅持以手工性的方式,表達出人的氣息以及留存個人的感情痕跡,如刮除、壓平、與重疊等手法,結合個人美感經驗與幻想空間的融合。展出時將作品本身置於展場、甚至是倚牆而置,他也試圖挑戰觀者慣性的觀看方式。
作品圖像之間不求連續性的發展,陳昱凱在創作時去創造出來,這些是特定的產物,無需去回溯自身或任何規則之上,當下反應就已經確立,在創作過程中「只要求自己」的實踐當下。他也希望:能讓大眾觀看的當下,感受到視網膜震撼,任憑身體體驗、經驗;「從這麼多精緻完美的作品中,找到一點破壞的刺激。」
▲十分熱愛探索的陳昱凱,與其創作般;有著奇幻冒險的色彩。
陳昱凱簡歷:
學歷-
2014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 畢業
2014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 研究所
經歷:
2016年 桃源創作獎 首獎 桃園展演中心
2016年《仙渡莊計畫II:想像的地理中心》 大舟造船廠
2016年 台灣當代一年展 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
2015年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
2015年 台灣國展油畫比賽得獎作品展 台灣藝術研究院
2014年 第七屆金車青年油畫獎暨歷屆首獎者創作聯展 金車文藝中心
2014年 【Archetype開箱進廠】聯展 Archetype Factory 原行廠域
2013年 POLYPHONIC五人創作展 優米胡椒 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6/09/03-2017/01/08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清大動機庚組正備取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清大動機 庚組正備取. 研究所. 2021年1月5日12:54. 各位好!! 小弟在動機官網看教授剩餘名額發現庚組推甄的還有10名尚未確認教授不知道前面是否有幾位確定沒有要就讀的 ... ... <看更多>
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清華大學動機系高中生專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各大組別介紹甲組:熱流與能源組乙組:電機控制組丙組:固體與奈微米力學組丁組: ... 研究所似乎離高中還非常遙遠,你可能好不容易決定好大學想讀科系,現在就要你 ... ... <看更多>
清 大 動機 研究所組 別 在 [請益] 清大機械考試跟推甄差在哪? -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看了簡章考試科目幾乎只有英文
備審資料比重佔超高
有的組別甚至沒考專業科目
還要看歷年成績和在校專題報告
這麼一來考試跟推甄差在哪?
大學成績不好想考試逆轉人生的人不就要吃屎了
不考專業科目真的很誇張而且乾脆讓推甄名額佔100%就好了不是嗎
不懂清大到底在想什麼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0.197.1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416576248.A.31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