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我家養的十五歲的狗死了。照看牠因為老衰而死去的模樣,我內在創作欲望的小小細胞,也發生了些微的變化。湧起了好想畫這隻狗的生與死的心情。」
日本國寶級漫畫家谷口治郎,在《先養狗,然後……養了貓》這本書裡,講他畫第一篇〈養狗〉的背景。
谷口治郎相當愛狗,筆下經常出現以「狗」為主角的作品。〈養狗〉就是透過日記般的筆法,敘述主角夫妻照顧年近15歲的愛犬「湯姆」,終老臨走前最後一年的過程。
在這篇作品裡,谷口治郎帶出高齡寵物的長照課題,細膩摹寫飼主心境轉折,從悉心呵護、焦慮不耐到痛心放手,樸實的圖文灌注了強烈的情感。實際速寫愛犬的臨終模樣,更是令人鼻酸。即使距1991年發表至今已近30年,作品中緻密的描寫、滿溢的情感,仍令人感動不已。
書裡第二篇是〈然後……,養了貓〉。記錄愛犬湯姆死後,夫妻因緣際會接收了一隻被棄養的奇怪波斯貓「小破布」。
不同於第一篇散發出濃濃的哀傷,此篇以詼諧的調性細數在小破布身上觀察到的趣味,如:像海獺一樣仰睡、屁股毛沾到大號、走路滑倒……等等,讓有養貓經驗的人都能會心一笑。乍看之下,似乎是這對夫妻拯救了貓咪,但貓咪的出現,卻也救贖了因愛犬離世而深陷在哀傷裡的夫妻,使他們重獲新生。
「寵物們如果不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我們,也許就會活不下去。所以,牠們會原諒我們的任性。然後,靜靜地顯現出那些,我們早已遺忘的純粹。那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事物,我們的心卻因此變得柔軟。」谷口治郎這麼寫。
此外,書裡的〈庭院風景〉與〈三人時光〉,則講述了「離別」與「相遇」。透過人與人、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彼此陪伴而得到的歡樂與治癒,賦予「家人」新的定義。
谷口治郎說:「這部作品是讓我打開狹窄的漫畫表現的代表性作品,也成為我開展新領域的確實線索。」
這個版本是谷口治郎去世後的紀念新版,全書重新製版,原始彩稿全部四色印刷。除了四篇〈養狗〉的系列漫畫之外,特別收錄一篇以二戰軍犬為題材的時代劇漫畫〈百年系譜〉,以及谷口治郎親自撰寫的兩篇文章——包含全文超過一萬六千字的長篇散文〈Sasuke和治郎〉,還有原版單行本的後記〈回想〉——在畫格之外,透過誠懇的文字,還原漫畫家本人養狗養貓的真實歷程。
在一個疫情即小解封的星期六的晚上讀這本書,很有感觸。
愛狗愛貓的朋友,請不要錯過。
湯姆貓 去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焦慮 #內向 #閉俗 #書迷 #好故事本身就有療癒力
#用故事來重新了解焦慮 #重新定義焦慮與內向特質
妮娜.希爾:一位年輕女子,在自己的……小舒適圈裡過著如魚得水的完美生活。
妮娜是單親母親的獨生女,過著自己夢想的生活:她在書店工作、參加問答比賽、是位世界級的生活安排專家,還有一隻叫菲爾的貓。就算她有時候懷疑生活或許比閱讀一本書還來得重要,但她依舊只會聳聳肩然後又拿起一本新書。
當她從未謀面的父親突然去世,留下無數的姊妹,兄弟,侄女和侄子給她時,妮娜感到非常震驚。而且他們全都跟她一樣住在洛杉磯!那些突然冒出來的親戚幾乎都很興奮能見到妮娜這位突然冒出來的家人!
這讓妮娜感到非常焦慮,這表示她必須跟陌生人打交道,對怕生有社交恐懼症的她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這似乎還不夠,她的問答比賽剋星湯姆似乎對她非常有興趣。難道他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可怕的主意嗎?
面對這威脅舒適圈的情況,妮娜考慮了幾個選擇:
1⃣️徹底改變她的名字和外表。(太過頭了,再加上她很喜歡自己的頭髮。)
2⃣️逃到一個荒島。(太困難了,那裡沒有咖啡)。
3⃣️躲在她公寓的角落。(已經這樣做了。)
是時候讓妮娜走出她的舒適圈了,但是她不相信現實生活能夠像小說一樣那麼精彩。她的生活將有一個嶄新的家庭、一個執著的追求者……妮娜的生活即將邁入全新篇章。
--
心理師想跟你說的夥伴們應該不陌生,我們之前曾介紹過許多焦慮、內向相關的書籍,只是這類書籍大多是比較科普或工具書的類型。這次,我們很高興能向大家推薦另外一種形式的書:小說!
不意外,你會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感受到主角本人的焦慮、社交恐懼與內向特質。但選擇勇敢走出舒適圈的她,是怎麼做的?在過程中,她利用了什麼方法來應對自己內心的焦慮呢?
或許,透過一篇完整而有趣的小說,我們身為讀者,也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需要的工具與方法。會不會,這就是一種書目或閱讀治療期待能達到的目的呢?
翻翻這本小說 ➡️ https://tinyurl.com/y45es6kr
本書由 高寶書版 出版,作者艾比.渥克斯曼(Abbi Waxman)為暢銷書作者,熱愛巧克力和狗,從事廣告業多年,跟三個女兒、三隻貓、三隻狗、一個極有耐心的老公定居洛杉磯。
湯姆貓 去世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只是個識字的大人,你看不懂繪本!》
曾經開過書店,負責童書部門。我至少讀過上千本繪本,家裡則蒐藏了五百本。
我們這些1980年之前出生的大人,因為從小沒有接觸繪本的經驗,頂多只有白雪公主、睡美人、101忠狗...,這類童書可看,對繪本非常陌生。尤其長大之後,「看圖說故事」的能力快速萎縮,我們只習於從文字了解事物。
偏偏繪本是一種需要透過大量圖畫來進入作者心思的讀物,是失去童心的成人所難以親近的,但是,對腦袋充滿畫面的孩子,卻輕而易舉,因為圖畫本是屬於孩子的語言。
繪本,往往跳脫大人期待書本教導小孩成為乖孩子的使命,習慣禮義廉恥忠孝節義二十四孝文本的大人,無法讀懂蘊含於繪本中的創意、幽默、趣味與奇思幻想,而那些才是更接近孩子思維的特質。
有的繪本更是少少文字卻勇於挑戰權威、顛覆傳統,傳遞更進步、更趨近文明、更具理想情操、更宏觀的理念。而讓墨守成規,保守不前的大人不知所措。
「國王與國王」十足就是這樣一本繪本,讓一群只是識字,但是看不懂繪本的大人呼天搶地張皇亂舞。
熟悉繪本的人,都會認識一位獲獎無數的英國繪本作家,名叫巴貝柯爾,她的繪本是不顛覆死不休。
她寫畫的繪本,如果讓台灣這群不懂繪本的大人讀了,大概要臉色發青,雙唇慘白了。
「好事成雙」,豈不是在鼓吹夫妻來離婚?!「頑皮公主不出嫁」,那是鼓勵女孩都單身不要結婚!?「灰王子」,更糟糕,還毀了婚約!「精彩過一生」,教小孩年輕時荒唐過,去世之後變瘦巴巴的雞?
有太多獲獎無數的繪本更是在帶壞小孩:「奧莉薇」、「野獸國」都在教小孩要搗蛋不要聽大人的話;瑞典童書國寶林格倫寫的「長襪皮皮」,依這些教條大人的標準,不僅不能陳列在書架上,根本就是禁書,不准孩子翻閱。
馬克吐溫的名著「湯姆歷險記」,怎麼還能好端端地陳列在圖書館呢?教條大人們應該趕緊把它下架啊!小孩讀了這本書之後,如果學湯姆依樣作亂怎麼辦?
童書繪本不是公民與道德的讀本。一本圖文並茂的繪本,述說的可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王與國王」。
繪本,當然有年齡的區別。從作者與繪者的著墨,我們可以輕易區別。
標上注音符號的,必然是給中年級以下的孩子閱讀。圖越多文字越少,尤其圖畫既大又鮮豔,筆觸充滿童趣,則比較鎖定低年級的孩子。「國王與國王」便是這樣一本從圖畫中,孩子就能感受歡愉雀躍的繪本。
「國王與國王」是2000年,荷蘭同婚合法化之前一年,以荷蘭文出版的繪本童書,英文版於2002出版。之後,有許多國家陸續翻譯出版,台灣則遲至2018年才出版中文版本。
「國王與國王」不僅談性別平權,它更是打破階級,打破許多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的傳統婚姻觀。讓婚姻情愛關係不是建立在門當戶對上,而是建立在兩情相悅,不能勉強任一方;它同時也在說著輕輕放下不屬於你的情愛,歡喜給予對方祝福。女王本人就結過兩次婚,又如何!一樣是女王啊!
書裡的繪圖,是水彩與剪貼並行,甚至運用了窗花的剪紙藝術,有著可供美術賞析的繪畫。單單看著這些圖畫,便已飽滿富足。
繪本一開始,女王叫醒王子起床,一手拉開窗簾,另一手緊握桿麵桿,便已趣味十足。女王與桿麵桿怎麼會扯上關係呢?但是,女王不只是女王,她還是母親,母親與桿麵桿就連上線了。
當女王一面吃飯一面嘮叨唸著王子時,我們看到圖畫上,王子偷偷把魚遞給躲在餐桌下的貓咪。這時候,孩子看到了一定會指著圖大笑。
然後,各國的公主來應徵王妃。透過圖畫,孩子看到不同國家的地理人文風情。例如:有著駱駝的埃及,有長頸鹿的中南非,有東正教教堂的俄羅斯,唱歌劇的奧地利,穿馬靴的美國德州...。
王子的侍從看上了格陵蘭的公主,一點也不奇怪,當王子和另一位王子一見鍾情時,圖畫上兩人的神情,逗趣極了。
兩人舉行婚禮時,來應徵王妃不成的各國公主都歡喜來參加,甚至表演絕活。最後,女王終於卸下大任,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了,圖畫上的女王,穿著泳裝在曬太陽呢!而侍從與格陵蘭公主正談著戀愛。
孩子讀著這樣一本充滿趣味,結局皆大歡喜的繪本,能享受其中的輕鬆,而呵呵笑。
書裡的人物,在台灣今日的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困頓艱難:離過婚再婚的女性(女王),同性戀的男子(王子),高攀的愛情追求(侍從愛上公主),一群在追求愛情中挫敗的高貴女性(各國公主們)。但是,繪本給了他們自在與寬容的生命態度,而這樣的生命態度,在現實生活中,不是不可得,而是得靠週遭的群眾,也能有這樣的胸襟與視野。
這樣的胸襟與視野,不是一日可形塑,那是從開始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便開始的學習。
湯姆貓 去世 在 【都市傳說】你不知道的湯姆貓與傑利鼠|消失的22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都市傳說】你不知道的彼得潘|當孩子長大他會殺掉他們 · 【都市傳說】紫苑鎮音調殺人事件!內有死亡名單! · 【恐怖故事】累積上億瀏覽量的恐怖漫畫裡,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