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8月分剛發布的《IPCC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與台灣氣候變遷評報告》,台灣年平均氣溫在過去110年上升了約1.6℃,近3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且推估未來氣溫仍將持續上升;此外,年最大1日暴雨強度也有增加的趨勢,因此,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影響正快速增強中,若還堅持「2025 #非核家園」計畫,蔡政府就是毀台甚至滅台的罪人!>
日本經產省在7月21日提出《第6次能源基本計畫》,大幅修正了安倍晉三政府《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中,2030年電力配比中的火力發電占比。《第5次》中,燃氣發電占比為27%、燃煤26%、油氣3%,火力發電占比為56%,《第6次》分別調降為20%、19%及1%,火力發電占比減少為41%,減幅達27%;東京電力公司更承諾在2030年之前,將所有低效能的燃煤廠除役或關閉,不再提供發電;此外,核能發電占比不變,為20%~22%,再生能發電占比則由22%~24%大幅提高為36%~38%。
歐盟執委會在7月14日公布有關氣候法的相關修法提案,承諾將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減少量,由原先承諾的40%大幅提高為55%;這項被稱為「Fit for 55」專案將被列入《歐盟氣候法》,顯示歐盟實踐的決心。
中國大陸的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於7月16日正式開始在線交易,這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這也使得被納入市場管控的全球碳排放量比率因此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全球能源監測組織曾在2020年批判一帶一路對燃煤相關設施的投資,「有違《巴黎氣候協議》的減碳要求」,大陸旋即宣布,自2014年到2020年發布的52個燃煤電廠投資項目中,25個被擱置、8個被取消;而為實現氣候目標,大陸更已決定全面停止為涉及燃煤項目的投資提供資金,今年上半年的相關融資金額為零。
民進黨蔡政府在第一任執政之初的2016年,即提出了「2025非核家園」計畫,經過了5年多的執行,已明顯看出該項計畫的不切實際,除了幾次重大 #停電、#跳電 事件之外,#綠電 配比完全無法落實。按照規畫,2025年的綠電比是20%,但是2020年僅有5.4%,嚴重落後。
在飽受氣候變遷之苦下,各國紛紛決定加速「#脫碳」速度,因此陸續提出新的 #能源配比計畫,或新的碳管制措施。#燃氣 加 #燃煤 #發電 比高達80%的「2025非核家園」計畫,是極為糟糕的 #電力配比,不可能得到國際認同;這個世界的變化極快,蔡政府在2016年提出的能源配比計畫,如今看來已不符合趨勢,繼續堅持下去,根本不具正當性。其他國家都能調整他們的電力配比,為什麼 #蔡政府 的「#2025非核家園」就非是鐵板一塊不可?
非核家園毀台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24000497-260109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7)】 #每日確實監測大潭火力發電廠空污排放 大潭電廠將在112年6月完成第9號機組,智翔就未來將增加的PM2.5排放量及空污影響進行瞭解。環保局長回應,根據環評報告,目前大潭電廠1至6號機組PM2.5排放量,約佔桃園市總量的4-5%,未來7-9號機組完成後,大概會...
「火力發電 效能」的推薦目錄: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Re: [請益] 核能與火力發電效率比較- 看板Mechanical 的評價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效率低落的火力發電廠。這些電廠若能早日汰換 - فيسبوك 的評價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N1- 07- 08 【核子發電優點】核能優於火力發電的效能很多啊 的評價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火力發電優缺點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火力發電 效能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火力發電優缺點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能源轉型大勢所趨,掌握碳中和儲能商機!一次搞懂什麼是碳中和、鋰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07/12/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
作者 姚 惠茹
聯合國在 1997 年 12 月通過京都議定書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護地球的生態系統。從那之後,碳排量就逐漸成為評估環境成本的一項重要指標。2015 年 12 月,各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在 2050~2100 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
什麼是碳中和呢?
碳中和是「從環境中消除的碳排超過所排放的碳」。通常透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來達到相對「零排放」。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超過 50 個國家宣告在本世紀中葉達到碳中和,超過 100 個國家在政策中提及,2050 年是大部分國家設定的目標年。
分析碳中和商機,首先要來了解主要碳排產業,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產業是電力產業,其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量比重高達四成,而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近幾年來雖然持續增加,也約略佔三成左右,如扣除水力發電、地熱發電等,以風電及太陽能為主的再生能源佔比又僅有一成,富邦證券表示,未來持續增加風電與太陽能發電仍將是主要的發展趨勢。
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佔全球碳排放量比重超過二成,因此未來電動車取代內燃機汽車的趨勢,將會加快進行,另外包含製造業的工廠與建築業等佔全球碳排放量也達到二成,因此將被迫更新其生產設備,降低排放量,中國及其他第三世界等地區,必須要淘汰高汙染高排碳的產能,建置更具效能且符合環保碳排規範的產能取代,否則其出口將會被先進國家課以碳稅。
從前面分析主要碳排來源,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再生能源和電動車會成為近年來的重要產業發展趨勢,然而電動車雖然不排放 CO2,但若使用的電力是火力發電,則會增加發電廠的碳排量,因此電力來源由火力發電轉為再生能源,再使用電動車才能真正達到減碳的效果。
富邦證券表示,由於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與風電都是屬於間歇性發電,受到日照時間與季節性風力強弱的影響,必須透過儲能系統,將再生能源發電做妥適的儲存應用,故儲能系統將在碳中和發展趨勢中,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
近年來光電、風電產業快速崛起,因綠能發電具間歇性特質,尚需儲能系統搭配,才能避免再生能源受到天氣因素的波動影響供電,確保長期供電穩定,儲能系統市場規模因此快速成長,2018年全球儲能系統放電量 5,971 百萬瓦時,預估至 2024 年,全球儲能系統規模年複合成長率超過七成。
富邦證券指出,現階段全球儲能系統主要可分為三大類,機械能儲能、電化學儲能(鋰離子電池)及化學儲能(燃料電池)三大類,其中以電化學儲能為目前的市場主流,而化學儲能為近年備受市場期待的另一種儲能系統。
鋰離子電池
目前全世界車廠所生產的電動車,其儲能電池的應用種類,以「鋰離子電池」為市場應用主流,而再生能源儲能系統方面,也大部分同樣採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協助電網進行電力調節的輔助設備,例如特斯拉在各地建置超級充電站,就會利用到鋰電池儲能系統。
鋰電池材料中以正極材料最為重要,一般都是以鋰合金氧化物所構成,也是常聽到的三元鋰電池就是以鎳鈷錳等三種材料組成正極的鋰電池,另外常聽到的磷酸鋰鐵,也是正極材料的一種。負極材料目前多以石墨為主,未來會往矽負極來發展電解質現階段都是液態(膠狀),目前業界正積極開發固態電解質的鋰電池,作為下一世代鋰電池的發展方向。
固態電池
鋰電池為「液態電池」,其電解液為膠狀電解質,而液態電池性能容易受溫度高低影響,並有電解液外漏爆炸的風險,當前普遍使用的有機電解液存在爆炸等安全隱憂,已成為限制鋰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而固態電解質的重量較輕,只有液態鋰電池的一半、充電速度比鋰離子電池快,只要 10~15 分鐘,而且沒有腐蝕性的問題,壽命較長。
目前日本豐田、南韓三星、中國寧德時代、美國的 Quantum Scape(QS),德國的 Solid Power 與台灣輝能等公司業已開啟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目前預估最快 2023~2025 年間,有可能量產車用固態電池。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為一種將燃料(通常是氫氣)與氧化劑產生的化學能通過化學反應轉換成電能的儲能系統,通常又稱為氫能源,利用氫燃料的氧化作用,產生電力,沒有排碳,只有排水,若是將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的電力來產製氫氣,產製後的氫氣可做為燃料電池的燃料來源。
藉由氫能載體整合各式再生能源,能平衡各類再生能源供電缺口或不穩定。富邦證券表示,現階段包含美國、日本、南韓、歐盟、澳洲及中國都積極發展燃料電池,企業界與日韓車廠也都努力開發各式產品應用。
富邦證券表示,2050 年是大部分國家設定的碳中和的目標年,降低碳排放量的碳中和商機,已經成為未來十年的重大商機,因此使用何種電池能達到安全又具效能的綠能發電儲能系統,將會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也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1/07/12/carbon-neutral/
♡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拜登在這天邀請38個國家的領導人與各國際組織、環保團體領袖,參與這場氣候高峰會,尋求在全球氣候問題中,重新樹立美國的領導地位。
拜登在這場峰會上發表新的減排承諾,到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05年的水準上
減少50%至52%,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且有明確的路線圖,即發展與投資可再生能原、電動車、50萬個充電站、智慧電網等基建項目,來達成目標。拜登把減排目標包裹在他2.25兆美金的基建法案裡,並以綠能創造就業、帶動經濟,看似合理且一舉數得的邏輯,但凱因斯主義的投資,在美國國內有不少疑慮。
只是,美國現在有一種氛圍,害怕中國超越美國。布林肯稍早在馬里蘭州的演說,就指美國在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車,都落後了中國,而害怕中國超越美國,是華府兩黨政客的普遍情緒,白宮正以此凝聚政策向心力。
習近平在峰會上,拒絕了西方國家要求加大減排力度的壓力,提出中國30/60的減排目標。中國中科院的報告顯示,要達到2030年的碳達峰,整體電力行業要比當前減排65.6%,而即便到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也需要新的溫室氣體捕捉與儲存技術,如習近平在峰會上所說,這確實是任務艱鉅。然而,中國承諾用3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美國則是花了43年,歐盟71年,這顯然讓西方閉上了嘴,也力保中國能持續發展。
而拜登為了重塑全球氣候領導地位,發布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氣候融資計劃,彭博報導,這筆錢是57億美元,以支助全球零排放建設。但許多開發中國家都對此存疑,畢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2009年已開發國家允諾為貧窮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以達到氣候目標,而這個承諾卻從未實現;且小布希放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川普也退出巴黎協定,這都讓與會各國對美國的氣候承諾與政策的連續性,持懷疑的態度。
兩天的氣候高峰會結束,與會的38個國家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超過8成,也都公布更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但歷史經驗表明,即便面對更惡化的氣候變遷,人類要有所改變的決心,往往還是會被動搖,而這一次呢?
{內文}
白宮氣候峰會宣傳片:「我們的星球正在改變,自19世紀以來,地球已經變暖了至少一攝氏度,我們看到了毀滅性的影響,更惡劣的天氣,災難性事件,並挑戰我們的生活與生計。我們的星球變暖了多少?影響將會有多嚴重?這取決於我們!匯集世界各國,提高抱負來面對這一刻,這是世界共同成功的唯一途徑,這就是我們解決氣候危機的方法,團結一致。」
4月22日,第52個世界地球日,拜登在這天邀請38個國家的領導人,與各國際組織、環保團體領袖,參與這場氣候高峰會,尋求在全球氣候問題中,重新樹立美國的領導地位。
美國總統 拜登:「這是決定性的10年,這10年裡我們必須決擇,避免氣候危機更嚴重的後果,我們必須設法保持地球溫度,升溫在1.5攝氏度。」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德國總理 梅克爾:「我們面臨著全球性的艱鉅任務,這對所有主要排放國家,尤其是工業化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法國總統 馬克洪:「未來幾周和幾個月裡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更快地行動。」
英國首相 強森:「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做更多,我們正在立法實現到2035年需要減排78%的目標,作為COP 26的東道國,我們希望在世界範圍內,看到相同的雄心壯志。」
美國總統 拜登:「美國準備減溫室氣體排放一半,在這十年之內減排一半,這些步驟將推進美國,在零排放經濟的道路上,且不遲於2050年實現。」
拜登在這場峰會上,發表新的減排承諾,到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05年的水準上減少50%至52%,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這更新了歐巴馬時期,到2025年減排26%到28%的目標,且有明確的路線圖。
CBS新聞:「白宮說,實現這目標的一部份,是到2035年,消除發電產生的所有碳排放,並通過減少能耗,即建築物能源效能提升的新投資。」
美國總統 拜登:「我看到創造創造數百萬個有不錯薪水的中產階級工作機會,我看到線路工人鋪設了,數千英里的輸電線路,以獲得清潔、現代化、適應力更強的電網;我看到汽車工人,建造下一代電動汽車,而電工在全國範圍內,安裝了50萬個充電站,就沿著我們的高速公路。」
拜登把減排目標,包裹在他2.25兆美金的基建法案裡,以綠能創造就業、帶動經濟,看似合理且一舉數得的邏輯,但凱因斯主義的投資,在美國國內有不少疑慮,拜登也因此另闢蹊徑,利用美國當前普遍的反華心理。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很難想像美國能贏得,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如果我們不能領導可再生能源革命,現在我們落後了,中國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車的最大生產和出口國。如果我們不追趕,美國將錯過以反映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的方式,塑造世界氣候未來的機會,我們也將因此失去無數個美國人的工作崗位。」
這算是一種恐嚇,布林肯稍早在馬里蘭州的演說,發揮的是淋漓盡致。害怕中國超越美國,是華府兩黨政客的普遍情緒,白宮正以此凝聚政策向心力。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我們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
而習近平在峰會上的談話,重申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求發展與減排承諾上的平衡,也拒絕了西方國家,要求加大減排力度的壓力,提出中國30/60的減排目標。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對於美方指責,過去5年持續增長的火力發電,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減煤路線圖。但中國中科院的報告顯示,要達到2030年的碳達峰,整體電力行業要比當前減排65.6%,而即便到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也需要新的溫室氣體捕捉與儲存技術,這確實是任務艱鉅。然而中國承諾用3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美國則是花了43年,歐盟71年,這顯然讓西方閉上了嘴,也力保中國能持續發展。
馬紹爾群島總統 David Kabua:「我們今天的行動,直接關係到我國的未來和安全,還有其他太平洋島國,我們是一個低窪區的國家,海拔僅有一米。」
而受邀與會的,馬紹爾群島總統柯布亞,恐怕是對氣候變遷最有危機感的人。歷經美軍67次核試爆都沒沉的馬紹爾,卻要面對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即將在21世紀末消失。柯布亞呼籲全球要有所行動。
美國總統 拜登:「今天,我們要發布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氣候融資計劃,這計劃代表了我們的願景,以協調的方式,為全球氣候變化籌集資金。」
這是美國展現,重新領導氣候議題的方式,拜登並未明說要挹注多少資金,而彭博報導是57億美元,以此翹動全球零排放建設。
但許多開發中國家都對此存疑,畢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2009年已開發國家允諾為貧窮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以達到氣候目標,而這個承諾卻從未實現;且小布希放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川普也退出巴黎協定,這都讓與會各國,對美國的氣候承諾與政策的連續性,持懷疑的態度。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而中國也在行動,在稍早的博鰲論壇上,就有多場基於一帶一路,加大沿線各國綠能投資的討論,主要融資機構亞投行,也更新了投資與融資的條件。
亞投行行長 金立群:「我們想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促進他們向淨零排放的過渡。最近批准的合作戰略中,我們決定推動碳減排,為氣候變化和減緩籌集資金,到2025年要達到50%。」
美國總統 拜登:「這次峰會是一個開始,是一條道路的起點,將帶我們前往格拉斯哥,參加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我們將兌現這些承諾。」
兩天的氣候高峰會結束,與會的38個國家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超過8成,也都公布更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但歷史經驗表明,即便面對更惡化的氣候變遷,人類要有所改變的決心,往往還是會被動搖,而這一次呢?
https://m.youtube.com/watch?v=BpbSETu0ke8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7)】
#每日確實監測大潭火力發電廠空污排放
大潭電廠將在112年6月完成第9號機組,智翔就未來將增加的PM2.5排放量及空污影響進行瞭解。環保局長回應,根據環評報告,目前大潭電廠1至6號機組PM2.5排放量,約佔桃園市總量的4-5%,未來7-9號機組完成後,大概會提高到8%。
然而智翔認為,未來電廠機組折舊、燃燒效能降低,可能造成排放量超過環評預期,其次,由於第7號機組開始採「單循環」機組,氮氧化物污染排放量會較高,實際排放量應進行嚴密的監測。環保局回應,目前大潭電廠有裝設24小時自動偵測,每15分鐘有1筆資料,一天將近100筆的資料。智翔希望環保局能站在民眾健康的立場,持續做好把關。
#焚化爐飛灰穩定化委外處理
過去桃園市的焚化爐飛灰是送到高雄處理,後來由於該掩埋場容量不足,今年環保局預計改送到基隆市政府委託的廠商。智翔也向局長確認,固化飛灰有沒有用於公共工程或海洋棄置,局長回應焚化爐底渣可以,但是飛灰含重金屬污染物,不會再利用。
#桃園市囤積的垃圾量處理時程
由於桃園每年產生41萬噸垃圾,唯一的欣榮垃圾焚化爐只能處理37萬噸,因此目前桃園市約有18萬噸的垃圾囤積。2021年7月桃園預計會有第二座焚化爐榮鼎生質能源中心,桃園可獲得每年7萬公噸的處理量,不過考量廠商可能以獲利為主,而採價格較高的事業廢棄物優先處理,一般垃圾為次。因此,智翔希望環保局能評估時程,讓我們桃園市囤積的垃圾量可以盡快處理完。
#汽車噪音檢測科技執法試辦成效
今天智翔也持續關注汽機車噪音科技執法的問題,環保局回應相關修法需要再半年到一年,智翔建議未來能注意設備偵測的準確率,並普及到各里由里長評估適當位置,讓噪音防制能夠更有效率。
#汰除消防水帶處理問題
按內政部消防法規,一般社區大樓超過10年或經檢測耐水壓不足而需汰換的消防水帶,若由消防安檢公司回收即屬於事業廢棄物。現況都是廠商收回後自行處理,或是自行裁剪當成一般廢棄物交由垃圾車處理。智翔希望說,環保局能夠強力介入這一塊,將汰除的消防水帶由政府來回收,以避免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污染,同時防止不肖業者違法進行二次使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RYuaQZ6Iz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XZmS8iuKmpm3TqH6wdl3dLFxUQ)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轉給你看:開啟臺灣能源轉型」新書介紹
專訪:徐健銘、林怡均(臺大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書特色:
電價補貼政策,幫了經濟,壞了空氣?
臺灣用電最多的是臺北還是新竹?首都與竹科大車拼!
澎湖除了開發賭場,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綠金的可能?
臺北的下一步可望循鹿特丹模式,轉型為低碳智慧城?
水泥廠本應解決的空污問題,竟然是透過高雄小學生的自發行動才得以改善?
臺中的火力發電廠很重要嗎?讓我們用能源地圖解開臺中的用電密碼!
關於能源,我們實在需要知道更多!本書特邀十餘位跨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十三篇專文向讀者介紹「什麼是能源轉型?」「能源政策如何推展?」「綠電該怎麼做?」「公民可以怎麼樣參與能源轉型?」這四大議題。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特別推薦:「世界經濟論壇指出氣候變遷為當前社會最急迫因應的風險,因此臺灣須加速建構高效能低碳社會體系,以深度減碳為願景,擘畫長期轉型路徑。本書分別從『治理體制改革』、『政策工具推動』、『公民行動串連』三大視角,系統性地檢視臺灣能源轉型的挑戰,並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言,可作為臺灣邁向碳中性社會的行動指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36B50YpdiY/hqdefault.jpg)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太陽光這個取之不竭,乾淨又安全的能源,讓很多人對它的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想像。不過,在成為主要能源之前,還有幾個問題要克服。
以效能最高的單晶矽太陽電池來說,發電轉換效率平均在15%左右,遠低於傳統核能電廠的30%,以及火力發電廠的37%。
誰能掌握到提升效能的關鍵技術,就能開闢這個產業的新藍海。
薄膜太陽電池被認為是太陽能產業的下一個明日之星。未來的應用也將更為廣泛。
連水養建議,台灣應該在前端的研發,投入大量的經費,掌握關鍵技術和設備,才有可能在這個產業裡頭發光發熱。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bIFrP1ppfY/hqdefault.jpg)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效率低落的火力發電廠。這些電廠若能早日汰換 - فيسبوك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台電火力發電廠的機組,大致上可區分為燃煤機組、燃油機組與燃氣機組,其平均熱效率分別為35.7%、31.9%與43.9%。不但遠低於全球效率最佳的國家,甚至還在全球平均數之 ... ... <看更多>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N1- 07- 08 【核子發電優點】核能優於火力發電的效能很多啊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聖工坊】:核能優於 火力發電 的 效能 很多啊. ... <看更多>
火力發電 效能 在 Re: [請益] 核能與火力發電效率比較- 看板Mechanical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johnwuwu ()》之銘言:
: 回gamer大大,若連同機組情況
:
: 再假設以要產出1千焦耳的能量為前提之下,是擁有熱效率較高的火力機組勝出呢?
:
: 還是核能勝出?若像MYSTERY大所言,考慮進去的話,是不是核能比較有效率?
熱力學講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輸入的能量有多少能轉
換成可利用的功,以燒開水做例子,現在有電熱水器和瓦斯爐
兩種狀況,電熱水器外層有絕熱材包覆,加上電能轉成熱能幾
乎不會有能量損耗,所以輸入的電可以說全都用在加熱水上面,
效率可能有80%;那瓦斯爐加熱開水是開放空間,火的熱量有一
大部分散失到環境,然後瓦斯燃燒化學能轉換成熱能又有部分
損耗,所以輸入瓦斯的化學能只有一小部分用在加熱水,效率
就很低,可能只有30%不到。這是所謂的「效率」。
那核電廠和火力電廠的原理其實差不了很多,都是用熱燒
開水,用水蒸汽來發電,只是火力電廠因為沒有放射性污染和反
應爐過載的問題,所以可以透過一些複合式機組把廢熱做再利
用,使得其熱效率遠比核電廠高得多。
但是效率是一回事,實際上能夠輸出的功又是另一回事,
一樣是燒東西,你燒同樣的質量的瓦斯和汽油得到的熱能就是
不一樣多;更不用說核分裂(E=mc^2應該知道吧)能產生的能量
比燃燒多不知道多少,所以就算效率比較差,也不過是同一個
數量級的差距,可是輸入的能量卻是3~4個數量級之遠,相乘下
來輸出功一樣是差十萬八千里。
所以說這完全是看你站在什麼角度去看兩者,沒講清楚的
話,只是在玩弄數字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52.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