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餐:「MU:」。
長年欣賞關注的調酒師 Nick 的新開店,邀請好友夫妻檔、來自新加坡的知名主廚與調酒師 Tryson 與 Bannie 齊來攜手,可說是他多年來持續鑽研、挑戰的餐酒佐搭主題的落實之作,向來對此深感興趣的我當然定得一試。
雖謙稱還在調整階段,但已能充分感受到這強強聯手的優越表現:Tryson 的菜,一如去年一月短期在台客座所嚐,精細多工、創意紛呈,卻明顯篤定圓熟、飽滿自信許多;相信假以時日,對台灣在地季節食材再多熟悉後,定然更見光熱。
喜歡開胃小點的水果玉米塔,略燒烤過的水果玉米佐 Ricotta 起司和夾入楓糖醬的塔皮,甜脆芳潤噴香,從口感到滋味都出色;麵疙瘩也好,揉入高比例馬鈴薯成綿柔質地,配上多種不同處理的菇類和脆炸越南米餅,溫暖濃郁,對味入心。
但最引人入勝當屬和 Nick 的調酒所撞擊出的火花。以佐餐為出發,一套五杯 Cocktail Pairing,與過往 Nick 的作品略有差異,同樣是一貫配方組成、工序工法無比繁複,然最終呈現酒體卻一致極剔透清澈、洗練多芳,且在份量與酒精度上也經過審慎拿捏,不生負擔。
其中幾組配對尤其拍案叫絕:比方首道開胃菜,鮭魚、鮭魚鬆、鮭魚卵、檸檬醬與海苔馬鈴薯片,佐搭的是以煙燻龍舌蘭、番茄水、香葉萬壽菊與蒔蘿調成的澄清 Bloody Mary,所激盪出的明媚奔放森林氣息,讓人一開場就嘖嘖稱奇。
裹以韭蔥醬和鴨肝的焦糖千層派,佐搭的是澄清版 Pina Colada;歐陸頂級之食與南美歡樂之飲出人意表送做堆,鳳梨的果味果香和鴨肝的濃腴深邃、酥皮的迷人焦糖氣相碰撞繼而唱和,隨之嘩地湧現的習習椰香令人無比陶醉。
甜點則是讓我最意外的一道,九種巧克力甜點總匯,佐酒則以奶蒸花椰菜和帕馬森起司調成(當然同樣也經過重重水洗澄清程序……),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奇妙地綻放出近似巧克力的深沈複雜韻致,雙雙無間交織共鳴。
和 Nick 聊起,是如何達致這般看似天外飛來、卻能水乳交融之配;他說,與其說有什麼明確的方法思維,其實更多出乎直覺,常常就是品過菜後,腦中便油然浮現畫面……
我懂。這並非故弄玄虛或留一手之言 ── 事實上,我在最近一回飲與食的搭配工作裡,也才和合作團隊解釋了類似的概念:是立基於足夠扎實的、對酒對食的全盤理解與豐富品嚐+操作經驗,理論智識與感官覺知緊密結合後,答案遂能自然而然湧現。
餐後,當然一定續攤的是藏於餐廳內、由 Bannie 主持的調酒吧。所點兩杯酒,風味紛呈可口中流露鮮明的結構和線條,同樣印象深刻。
※ 更多外食與品飲分享 https://goo.gl/UJJNUf
無間道2 mary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利志達值得擁有專屬《蟾宮事變》的多篇文章。
亦值得擁有一張 Fan Art。
「實驗終歸實驗。你們活得怎樣?」
技藝終歸技藝。故事在說什麼?這才是我想寫的。
-----------------
「實驗終歸實驗。」
Rainer和Werner辭掉為政權服務的科研人員一職,成為真正的科學家。
兩人透過姬絲汀計劃,一探「自由意志」個究竟。
本打算抽離地觀測實驗結果的Rainer和Werner,
發現自由意志產生了生活意志。
本是行屍走肉的樣本,成為他們會關心的人。
「你們活得怎樣?」
無法預設實驗結果的、不受控的實驗,才是真正的實驗。
賦予了自由意志,又會活成什麼模樣?
五個樣本,覺醒的自由意志透過不同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
有的強硬反撲帶來動盪,亦有的隱居深思,最終平凡地活下去。
這些都是實驗者不曾估量過的事情。
自由的力量本就不是輕易估量的事情。
更何況,五個樣本是帶著過去不曾自由的記憶,突如其來地接下沉重的自由。
嗯。「自由」嘛。在現在的語境下,我甚至要擔心這篇文章的存亡了。讓我壯壯膽,好好說說我從《蟾宮事變》一書看到的自由是什麼。
自由難求。對於曾習慣在鳥籠外自由飛翔的我們而言,自由當然是要時刻擁抱的美好事物。但對複製人而言,它卻不是一個當他們有幸能全盤擁有,就能好好接住的東西。自由的貴重,甚至可以重得壓挎不曾擁有自由意志的他們。更何況是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硬接自由。
這份硬接的自由,帶給他們的是無間斷的折磨。習慣惰於思考的他們,被自由一下子拋進一個不得不開始思考的獨立環境。這裏沒人告訴你要怎麼做,也沒有人否定你。他們永不能再踏足從前令人安心的舒適帶。停止思考,等同否定自己的存在。
複製人習慣聽命於人。失去了上頭的指令,像是失去了人生的指引般。一直為上頭而活的他們,一旦被上頭捨棄,活著便不再有價值。失去習以為常的指引,失去生命意義,不知所措。但肉體卻還是活得好好的。活著卻無所事事,流離失所,只好流浪天涯,自行尋找活著的理由。嘗試由自己的人生體驗自定義的「指引」,嘗試從現在起,真正擁有人生。
對不曾思考的人而言,思考是種折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失去身邊人這個參考系,這一切均自定義。如何肯定或否定這個定義,也是自定義。思考帶來不安感。思考未能直接帶來真正的自由,而是恐懼。或說,要達成真正的自由,必須克服恐懼。
他們像是失去輔助輪的單車新手般,學習不依賴輔助輪之前,總得經歷跌跌撞撞,流血流淚的時光。這些畫面我們不曾從漫畫得知,就像故事中的Mary一開始就單純平凡地活在我們觀眾的眼內。但我們卻不難想像Mary在漫畫故事外的歷煉。因為即使我們天生是活生生的人,在高壓社會的洗禮下,我們總被上輩賦予高度卻也狹窄的期望。而我們亦滿足在一一達成期望這件事上。我們滿足於一項一項完成期望指標,考第一,升名牌大學,做社會認為最正當的工作。活了大半人生,臨近死亡,才開始反思人生。
最終學懂生活的,真的就只有Mary嗎?
黑影,是曾嘗試領悟自由,努力生活卻搞砸了一切的失敗作嗎?
利志達的漫畫生涯比我的生命活了更久。他真的說不上是我會自然地認識的作者。這又得從三年前說起。三年前的安古蘭衝擊我就不多說了。當時回港後,孤陋寡聞的我開始找我會覺得更有趣的作品看。那時我才知道利志達的漫畫,可說是相逢恨晚啊。
雖然我還年輕得很。
「好厲害」。這是我當時的感受。即使我不曾聽見身邊人冠以「大師」的稱號,以自己的眼光亦能領略。作品就是這樣。名聲是後期賦予的,作品的水準和內涵卻是一直存在的。作品誕生後,只是等待著這些價值被人發現。而作品的價值,我對自己的鑑賞力一直具這種自信:不需要名聲的輔助也能看得到。認識這個作者三年,看他的書不算多。至少《同門少年》對我而言,是傳說。讀過的也只有《刻毒》、《日蝕》、《蟾宮事變》。就是這三年的事了吧。
認識了這作者三年,也認識了一下他的人生故事。從此開始對他抱持不平。嗯。關於這方面感覺又是另一篇文章的長度。而且應該會涉及我對本地漫畫的看法。下次再說。
引用一句紙本分格的話:
請不要再在自己喜歡的漫畫家或漫畫作品消失後,才輕輕的說句:「可惜了。」
我真的真的很想繼續看利志達的漫畫。我希望他不要太快變老。真的。
Li Chi Tak 利志達 紙本分格
無間道2 mary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以前都係做一部份功課,之後去參加辯論隊,再抄埋餘下功課。
正如Dr Tong Shiu Sing話齋Yr 1/2攞個B- 其實唔難。不過去到Yr3/4,個底打唔好就好難追上。小弟啲Quantum mechanics同CF Lo的Mathematical Physics 麻麻地都係因為細細個連本Mary Boas都少掂。
#物理系真係四大Chur系
#大個咗讀到教育學讀博士課程都無物理本科第一年咁辛苦
#宇宙定律都識世界真係無嘢難到物理學生 #除咗識女仔
【學是學非:面對海量功課,不如試下做少啲、明多啲?】
【學業壓力專題:訪問湯兆昇博士】
人稱四大chur科之一嘅物理系,每個course平均一個禮拜一份功課,一個禮拜分分鐘要做三四份。啱啱做完一份,新一份又殺到嚟,日夜無間直到考完試先可以鬆一口氣。同學做到嘔,大學教授又會點睇呢?我哋訪問咗湯兆昇博士,湯博士係中大物理系任教多年,見證中大物換星移。有物理系同學覺得功課量太多,湯博士就話其實功課量咁多年黎都冇太大轉變,因為數理科目就係靠「做」先可以掌握箇中原理。
同學覺得功課太多,或者係因為唔慣個制度。大學物理課程緊密,又唔會規管同學,同中學完全唔同。同學一旦跟唔上,但又唔習慣即時處理,一段時間鬆懈咗,就好難追得返。之後更加難嘅內容就會湧埋黎,冇之前嘅基礎就更加學唔識,形成惡性循環。
更差嘅係,中學教育下嘅物理科唔單只比較淺白,重可以靠死記硬背,搞到同學做壞手勢。應付低年級頭幾個學期可能重行得通,但基礎打唔好,到咗後尾講求了解嘅時候就會兵敗如山倒。
【做唔晒,就不如做少啲,但嘗試明多啲?】
湯博士話好多同學為咗交功課,唔明都要係咁砌個答案出黎,日日死磨爛磨每一題,或者嘥時間「搵source」,做到通頂搞到第二日上堂又追唔上進度。上堂連最簡單嗰幾個概念都get唔到,之後返屋企又唔識做。
其實功課太多唔一定要做晒,但如果功課個答案係你寫出黎嘅,就要確保自己明咗點解,同埋真係自己做嘅。湯博士話:「如果我係物理系同學,如果我想搵時間做多啲其他嘢嘅話,咁我咪剩係做一部分功課囉。但我會要求自己諗清楚點解咁做,有唔明就搞通佢,考試出返都做到。」與其要求自己將份 Notes 頁頁都讀晒,不如上堂嗰陣專心聽書get 多幾個重點,例如知道條方程有咩意思、有邊幾個標準方法應用,剩係做好一半甚至三成嘅功課,考試做晒最基本嗰幾 part,要攞個 B- 其實唔難。
之後係到再次多謝湯博士接受訪問。湯博士的物理空間
#學是學非 #明辨是非 #湯博士 #其實唔難 #學業壓力 #倡議型媒體 #搜證 #追訪 #校政倡議 #動員社群 #2號 #螢 #中大學生報 #2號候選內閣
───────
螢 Glow
第四十七屆中大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
民選委員二號候選內閣
上堂瞓教可能唔係你嘅錯? 👉 👉 https://goo.gl/17nFT4
想宣傳活動? 👉 👉 https://goo.gl/agyQqp
敬can血淚史 👉 👉 https://goo.gl/cw3BqV
政綱傳送門 👉 👉 https://goo.gl/qkdA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