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Batch+ 手作陶盤_大家等了很久的第二團來了 ❤️ |
✓ 下單網址:https://www.liqform.com/v/66uy54vt
✓ 開團時間:8/18 (三) ~ 8/24 (二) 23:59
✓ 現貨數量限定
✓ 追加困難,本團售完即止「不會加開預購喔」!
✓ 下單前請務必詳讀訂購單上方的購買規則接受再下單喔
___
📌📌📌 這裡有緊急狀況公告!
因為一開始下單系統出現了一些問題(目前已修復好),
要麻煩 12:35 分之前下單的朋友們,
請主動與廠商聯繫確認訂單,
造成不便萬分抱歉~ 🙇♀️
請直接私訊廠商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YH-580354142656914/
___
先來說明一下這次開團熱門品項&新品,
另外顏色選擇上,除了我個人最愛的 #墨水藍 與 #藻清白,
這回也為了喜歡純白感的朋友新增 #白色 選項;
三者的顏色請參考照片喔。
[ 大碗盤區 ]
#起司圓版 (Ø30cm x H1cm) ➔ 新品推薦!
#農人大碗 (Ø23.5cm x H7cm) ➔ 實用熱賣款!
#經典大碗盤 (Ø27cm x H5cm) ➔ 實用熱賣款!
#超級大碗盤 (Ø31cm x H6cm)
#橢圓蛋分享碗 (L24cm x W18cm x H7cm)
[ 小碟皿區 ]
#球弧盤 (Ø15cm x H3cm) ➔ 新品推薦!
#大口杯 (Ø8.5cm x H9cm) ➔ 新品推薦!
#經典前菜盤 (L23cm x W15cm x H2cm)
#肥皂小碟 (L14.5cm x W11.5cm x H2cm)
#圓形小碟 (Ø11.5cm x H2cm)
#橢圓蛋小碟 (L10cm x W8cm x H3cm)
___
#使用澳洲當地陶土手作充滿大地生命力
#看似厚實卻輕盈的穩定手拿感最適合日常
#可進洗碗機微波爐
年初開團幾乎首日就售罄的 「澳洲Batch# 手工陶盤系列」,
一結團就有朋友不停來問何時可以再開團...
因為真的很難訂,在耐心等待半年多之後,
終於能有一些數量再次分享給大家了~(呼)
來歷有點意思的 Batch#,
是一位澳洲的女陶藝藝術家 Joy Smithers 創立的;
同時她也是當地有名的女演員,
除了演員的身份,大學主修藝術、從少年時代便開始作陶的 Joy,
仍然持續的進行創作,透過作陶這樣療癒而緩心的手作,
也把她的創作能量在她的作品裡充分表達。
圓潤、大方、手感的線條,厚實的碗型帶來穩定自在感,
是我把 Batch# 拿在手上時最直接的感受。
使用澳洲當地的陶土製作,每一件都是手工製作。
因為陶土的特性,Batch# 的碗盤線條圓潤卻出乎意料的輕盈,
即使是大尺寸的深盤也非常好拿,主婦不需要天天練臂力。
而且可以進洗碗機清洗,讓每天餐後的收拾更加輕鬆,
作為日常使用再好不過。
#一見鐘情的深邃墨水藍
#表情多變又清爽的藻青白
#這回新增白色選項
最開始是去年夏天,入手了一套「墨水藍」。
我的餐具選擇除了黑白與大地色,最喜歡的就是藍色,
覺得好看的藍可以把食物襯托得更加美麗有食慾。
Batch# 的墨水藍是我看過最喜歡的藍色了,
深邃的底色+微微透出的乳白線條、霧面微亮的表面質感,
因為是手工上釉,每一只碗盤的手刷釉色都有不同,
都是獨一無二的表情。
後來又入手了一套Batch# 去年秋天推出的新色「藻青白」,
非常特別有質感的顏色!
以暖暖的乳白色為底,刷上海藻般的墨綠色,
同樣因為是手工刷色上釉,每一件都是特別不重複的模樣,
藻青白有著白色系餐具的乾淨感,但比起純白更加活潑有生命力,
淡淡的墨綠藻色也很有質感,基本上是很百搭的一個色系。
低調又有特色,非常能襯托食物。
另外因為對「白色」情有獨鍾的人蠻多的,
所以雖然我自己沒有收白色的 Batch#,
這回也安排上架給你們選擇。
白色是很乾淨的純白偏冷色系,優雅俐落;
而藻青白則是偏暖色調的乳白感,溫暖柔和。
特別要說一下: Batch# 的餐具們都是「全上釉」,
整件碗盤上下面全部上釉,底部不會有粗糙的陶土感,
所以不傷桌面、清潔保養簡單、可進洗碗機。
#好看多功能又百搭的器型
#不論中西式料理都好搭配
我自己愛用Batch# 的餐盤們,到現在已經一年;
真的是很常很常使用它們啊,
最喜歡拿 Batch# 的大碗盤來吃西式早午餐,
一人一份的擺盤,怎麼擺都很美~
義大利麵、炒菜、沙拉、牛排... 各種西式料理都能搭配得宜;
它也好適合中式料理,當作一般的餐盤來上菜也毫不違和,
與家裡其他的餐盤一起上桌也不突兀。
這就是 Batch# 的創作理念:
「設計出最適合用餐、好看自然又多功能的餐盤」。
非常好搭配也很能襯托食物,
加上好看、好拿、可進洗碗機,
我經常不加思索的就拿起 Batch# 的碗盤盛菜上桌,
就是這麼好用啊 ❤️
___
這次有新品。
#起司圓版 (Ø30cm x H1cm)
它是我這一回合最愛的品項之一,擺什麼食物都好看 ❤️
起司火腿的前菜盤、燒烤主菜的呈現、
或是甜點小食,都很適合啊~
而且這種全平面的陶板很難製作,
這個起司圓板是 Batch# 試驗非常多次才完成的美品,
非常推薦 ❤️
#球弧盤 (Ø15cm x H3cm)
大小非常適合個人當作個人小盛盤使用、
或是裝小菜、一人份甜食水果、火鍋水餃的醬料碟...
非常實用的一個款式,很適合為家人一人準備一個~
#大口杯 (Ø8.5cm x H9cm)
這次終於為大家訂到杯子了 ❤️
新款的Batch# 大口杯容量適中、好拿好握,
厚實圓潤的杯壁,裝熱飲也不會太燙手,
容量很適合喝美式或拿鐵,熱茶當然也適合。
覺得它和經典大碗盤放在一起好 match 喔,
週末早午餐就交給它們了 ❤️
還有上回最熱賣的幾個品項,
我們這次也努力的多訂到一些些數量讓大家好買。
最熱賣的 #農人大碗 上回秒殺。
因為它的尺寸和實用度是 No.1啊!
一人份的燉飯、義大利麵裝起來非常好看,
用來當共享的盛菜盤也是合適的大小,
不論是中式料理或西式沙拉燴菜都適合。
另外 #經典大碗盤 和 #超級大碗盤 也非常受歡迎,
大尺寸的深盤,是我們家早午餐的常客。
也很適合用來承裝菜餚,尤其聚會的大菜用它們來裝非常好看。
超級大碗盤和經典大碗盤相比更大一些,底部也更平緩,
承裝菜餚時周圍多一點留白更好看。
BTW 這兩位是 Batch# 裡我最喜歡的款式,推薦!
#橢圓蛋分享碗 我特別愛它的橢圓球狀造型,
容量適中,跟農人大碗一樣裝一人份麵食、咖喱飯、
也恨適合上菜使用。也是百搭款喔!
#經典前菜盤 是好看的長橢圓型小淺盤,
是我家一人份的熱壓三明治早餐最好的搭擋。
當做點心盤、聚餐時作為一人份取餐盤也很可以。
#肥皂小碟 、 #圓形小碟 ,
兩位很適合當作小甜點盤、醬料盤、
吃日式料理或點心時的個人小盛盤...
還有 #橢圓蛋小碟 ,放置醬料和小菜都實用又好看。
___
小提醒:
因為 Batch# 碗盤都是使用天然陶土素材,
所以表面偶而會出現一些很細小的斑點,
那是陶土裡天然的礦物質透出而成;
因為是手作成型上釉,
每一件都會有些微造型尺寸差距,
同時上釉時也偶會有一些釉色的流動感呈現、小氣泡,
這些都不算是瑕疵喔~
請理解天然手作陶的模樣。
擺脫大量製造的呆板單調,每一個起伏線條都充滿生命力,
每一件都有不同的深淺表情,這就是手作的魅力 ❤️
___
Batch# 很受澳洲當地高級餐廳、食材生活選物店的青睞及選用,
也是當地生活居家美食雜誌介紹的常客;
加上每一個都是手工製作,
我們陸陸續續等了半年多,才收了這一些數量可以分享~
訂購困難、所以請讓我再次強調:
「本回現貨售完即止不會開預購喔!」
有喜歡的款式,請快。
#澳洲Batch手工陶盤系列
#質感又溫潤的餐桌風景
#凱倫愛用品
「燙麵食意思」的推薦目錄:
燙麵食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代品種繁多的糕點,有些吃過,有些不曾聽過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今天吃什麼?是中國人每天必須經歷的靈魂拷問,這是對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只要在吃貨面前,擺上一盤可口的點心,這個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要想撥撩吃貨的心,就得抓住他們的胃,點心恰好做到了這一點。
歷史上最早的點心應該是茶食。
先秦時期,民間用茶葉原汁煮羹為食。漢晉的茶食略有變化,文人喜歡在茶湯放點佐料調味。唐宋時期,百姓以茶為媒介,開始製作各色食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食成為點心的一部分。
此外,東晉干寶在《搜神記》中,出現了小食一詞,這詞原意是指早餐,後來有了點心的意思。南宋文人吳曾撰寫的《能改齋漫錄》中,認為「世俗例以早餐小食為點心,自唐代之時,已有此語。」說明從唐朝開始有「點心」這個詞了。
伴隨著茶食和小食的融入,中式點心品種多樣,口味豐富。按種類分,點心分為包、餃、糕、團、卷、餅、酥等,在古代,特色的飯、粥、面等主食,也是屬於點心的範疇。從外形上看,點心有幾何、象形和自然三種形態。在口味上,點心偏重於咸、鮮、甜等味道,有些點心復合了幾種味道。
豚皮餅
北魏賈思勰編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一種的麵食。「湯溲粉,令如薄粥。大鐺中煮湯,以小勺子挹粉,著銅缽內,頓缽著沸湯中,以指急旋缽,令粉悉著缽中四畔。餅既成,仍挹缽傾餅著湯中,煮熟。令漉出,著冷水中。酷似豚皮。澆麻酪,任意,滑而且美。」
具體做法是開水和米粉,調成粥狀米漿。燒開一鍋水,把米漿舀入漂在開水上的銅盤內,銅盤快速旋轉,米漿貼滿銅盤後,餅燙熟後,倒入開水,煮熟撈出,放進冷水。餅的口感韌性十足,與豬皮類似,因此得名「豚皮餅」。
巨勝奴
燒尾宴是盛唐上流社會流行的宴會,共有五十八道,包括冷菜、熱炒、燒烤、湯羹、甜品、面點等品種。巨勝奴是其中的一道點心。北宋學者陶谷認為巨勝奴是「酥蜜寒具」,意思是用酥蜜製成的寒食節特色食品。
巨勝奴的名字,很霸氣,也很神秘。《神農本草經》記載:「胡麻一名巨勝。」原來巨勝是芝麻的代稱。奴,和小麥有關。唐朝人把小麥的黑色衍生物叫做麥奴。《本草拾遺》記載:「(麥奴)即麥穗將熟時,上有黑黴者也。」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寒具有了明確定義:「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油煎食之。」由此可以推斷,寒具是油炸食品。巨勝奴是用黑芝麻混合奶酪做成環釧狀的小面點,油炸之後,淋上蜂蜜即成。簡單來說,它就是如今常見的蜂蜜小麻花。
酥黃獨
南宋詞人林洪同樣也是個吃貨,他的《山家清供》記錄了一種點心:「雪夜芋正熟,有仇子曰從簡載酒來,扣門,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數法,獨酥黃獨世罕得之。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醬拖面,煎之且白侈為甚妙。詩云:雪翻夜缽裁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
把香榧和杏仁碎用鹽醬調味,拌入粉漿,用熟芋頭片拖面油炸,炸熟食用。油炸的焦香,配合濃郁的醬香,口味豐富,欲罷不能。焦脆的外殼,包裹著軟糯的熟芋,層次分明,美味可口。南宋人給這道點心形象地取名為「酥黃獨」。
古剌赤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元朝無名氏編撰的家庭日用百科全書。這本書記載:「雞清、豆粉、酪攪勻,攤煎餅。一層白糖末、松仁、胡桃仁,一層餅。如此三四層。上用回回豆油調蜜澆食之。」 這是古代面點古剌赤的做法。
古剌赤的做法是用雞清、豆粉和奶酪調成糊狀,攤成餅狀,再以白糖、松仁和胡桃仁作為第二層,如此層疊三四層,最後用回回豆油或酥油澆汁。回回豆原產裡海,公元一世紀傳入中國,在南方地區多有種植,民間將回回豆列入了食譜,用來製作粉絲、涼粉、面條、豆餡等。其實,回回豆有個很洋氣的名字,它叫鷹嘴豆。
翠縷面
還有一種麵食,也記錄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裡。這種面「采槐葉嫩者,研自然汁,依常法搜和,扞切極細,滾湯下。候熟過水供,汁葷素任意,加蘑尤妙,味甘色翠。」面的特殊之處在於,麵糰加入了槐葉汁,和勻之後,搟平切條,面條極細,色澤翠綠,賞心悅目,這道面因此叫做翠縷面。
唐朝時,就出現了翠縷面。詩人杜甫有詩專門讚歎翠縷面,詩曰:「輕輕高槐葉,採集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碧鮮俱照著,經齒冷於雪,君王納晚涼,此味亦時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槐葉「味甘性平」,對於邪氣、難產、尿血、便血、痔瘡等病症,有不錯的療效。
帶骨鮑螺
明朝有一種點心,被當時的文人譽為「天下至味」。散文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蘇州當地有人把乳酪與蔗糖霜一起和面,「熬之濾之漉之掇之印之,為帶骨鮑螺,天下稱為至味。」這種點心的關鍵原料是乳酪,將其與蜂蜜、蔗糖拌勻,凝結之後,擠在盤子上,邊擠邊轉,形成底圓上尖、紋理清晰的小點心。由於當時製作乳酪的人很少,加上帶骨鮑螺入口即化,味道鮮美,深得吃貨歡心。說實在的,帶骨鮑螺和現在的酥皮奶酪十分類似。
小說《金瓶梅》中,李瓶兒會做帶骨鮑螺,溫秀才品評道:「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應伯爵形象地描述:「上頭紋溜就像螺螄兒一般,粉紅、純白兩樣兒。」李瓶兒死後,西門慶也沒了這口福。當他再次看到帶骨鮑螺,睹物思人,徒增傷感。
水粉湯圓
若論文人吃貨,清朝文學家袁枚堪稱資深美食家。他的《隨園食單》收錄了326道不同菜餚飯點。有一道「水粉湯圓」的做法十分特別。「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帶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細粉曬乾用。」
水粉湯圓的重點在於水粉。把糯米浸水24小時,帶水磨粉,經過去渣和曬乾處理,得到細膩的糯米粉。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糯米粉,就是常見的水磨粉。用它包裹松仁、核桃、白糖、豬油、豬肉等不同餡料,包成湯圓,滑爽彈牙,咸甜適中,著實好吃。不得不說,袁枚就是吃貨中的戰鬥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糕點 #點心 #茶點 #豚皮餅 #酥黃獨 #古剌赤 #翠縷面 #帶骨鮑螺 #水粉湯圓
燙麵食意思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潤餅
#春捲
#不用酵母的麵食
昨天晚上把麵糰混合,今天早上吃完早餐後就動工, 把婆婆唬得很大...她問我不會燙嗎?
我還是喜歡這種用手抹皮的潤餅,非常 Q 彈,照一般吃法這樣捲一捲大口咬最好吃! 但給我不會用筷子當然也沒看過她用手拿這種食物吃的婆婆時,我就不在意餅皮厚一點,用一點油來煎。這種皮拿來炸會很酥脆,因為皮有加鹽,單片去煎或炸都很有味道。當蛋餅皮也好吃!
一邊煎的同時一邊偷偷包起一捲大口咬!
這才是我們吃潤餅的方式啊啊啊啊啊!
.
婆婆坐定以後問我怎麼只吃菜
只好不好意思地回答我提前有試吃看看 😅😅😅
好久沒寫食譜覺得連結起來有點心虛 ( 覺得自己太懶) 又安心 ( 還好我食譜都很詳細,所以縱使一年一次抹餅皮,還是有好的結果!
食譜連結: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15/03/fruhlingsrollen.html?m=1
燙麵食意思 在 发面烫面死面的区别和用途面食基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发面烫面死面掌握了这三种最基本面团的特性,可以自己调节各种面团搭配和比例,做出各类美食。 我今天用同样的面粉和水的比例,通过酵母和水温的控制 ... ... <看更多>
燙麵食意思 在 湯種=燙麵老麵團(麵包做法13) in 2023 的推薦與評價
Mar 23, 2023 - 日本漢字“湯”的意思是指“熱水”,所以“湯種”的意思是說用“熱水”把麵粉燙熟而成為乾“槳糊”般的麵團,小麥麵粉和大量澱粉,經過非常熱的開水燙過, ... ... <看更多>
燙麵食意思 在 Re: [問題] 水餃皮是不是要用高筋或中筋的麵粉? - 看板cookclu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chizShia (小衰人)》之銘言:
: ※ 引述《Nimizu (想撒嬌)》之銘言:
: : 標題: [問題] 水餃皮是不是要用高筋或中筋的麵粉?
: : 時間: Thu Jan 10 18:35:23 2008
: : → Nimizu:我直接用打好的紅蘿蔔泥或麵粉= = 01/10 18:38
: : → Nimizu:所以要用熱水才對? 01/10 18:38
: 水餃皮我也是看家人做...
: 印象中家裡做麵食都是用熱水和麵粉...
在以前製粉技術很粗糙的時代來說,為了改變口感,只好去想一些燙麵 冷水麵的
方法出來,可以讓口感有從50分跳到60分的效果....
在現在製粉技術很純熟的時代,以水餃皮來說,為了改變口感而去用燙麵頂多是讓
口感從80分躍升到82 83分左右(僅是為了突顯出影響的比例懸殊)現在的麵粉即使不
用燙麵做出來口感依然比以前好上很多。
以現在的學理來看,決定要用冷水麵或是燙麵是要看最後麵團熟製食用哪種加熱方
法去熟製,因為
筋性 口感 含水量
冷水麵 高(麵筋沒有被燙熟) 硬Q(筋性強) 較低 (未糊化的澱粉吸水量少)
燙麵 低(麵筋被燙熟) 軟不太Q(筋燙熟) 較高 (糊化澱粉吸水量高)
以水餃來說,整顆丟到水裡去煮,用最簡單的擴散原理來解釋,除非皮的水含量
會比鍋子裡的水還多,不然鍋子裡的水都會被水餃皮吸進去吧....而且水餃皮一
般都是要求要Q是吧~~ 那就更不應該用燙麵.....
相對來講適合用燙麵的,像水煎包 鍋貼 烙餅 這種用煎 烙來熟成的,水分很容易
散失,所以才需要用到燙麵..
那為啥人家都說用燙麵的水餃皮比較Q....有可能幾種原因...
a.說的人根本沒吃過冷水麵.所以無從比較
b.做燙麵的人根本沒有做完全.可能有燙沒有到...
c.會比較Q是因為加了其他東西,而不是因為燙麵...等等一堆原因
當然 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依然從遵循古法去做...我也不知道要說啥...
只是在原物料製作技術一直在進步的現在,屬於將原物料做二次加工的我們應該
是要配合新一代的原物料還有更新的知識去改變製程...而不是一味守舊
當然,你要用燙麵去做水餃皮並不是不行,而是說你要求的"口感"是如何
在做出你要的口感之前先想想你的方法是否有可行性...有才去試...
重要的是做出你要的口感...而不是照著別人的方法做
總之有太多的學理數據可以去證實燙麵比起冷水面是更沒Q性的....
: : 推 ssminko:囧 改作包子會不會比較快 01/10 18:39
: : → Nimizu:那我剩下的麵團該怎麼辦= = 直接丟了嗎 01/10 18:40
: : → ssminko:加酵母粉跟糖 揉勻 放著膨脹 就變包子皮了@_@| 01/10 18:42
: : → ssminko:其實很多做失敗的麵團都可以另外變身 麵包 餅乾...etc @@| 01/10 18:44
: : → Nimizu:那要加多少阿?酵母粉跟糖 我家只有大同電鍋可以蒸嗎@@ 01/10 18:45
: 我覺得不見得要用酵母....麵粉醒一醒就夠了...
: 加了酵母粉可能會變成"白"吐司 o_O
: 話說..饅頭好像也要用燙麵吧@@~
饅頭要用燙麵不是不行。就像用湯種麵包的做法就好了。
不用酵母也不是不行,用B.P.就好了..
但是這樣出來的口感普遍不好...接受性很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9.140.210
文中說的改變做法,在此只針對水餃皮並沒有一定要用燙麵...
製粉技術如何改變,我很難去具體說明。因為我不是做麵粉的,也不是種小麥的
但是我可以知道,現在的小麥比起以前一定有經品種改良改良成更適合做麵粉...
順便提供一個數據,以前人磨麵粉 製粉率近乎100% (整顆小麥磨光光)
但是現在的麵粉廠 製粉率6成算很高的 (意思是剩下四成捨去)
剩下的4成不外乎小麥外層吸水性差的澱粉 還有接近中心的部分
我看過一家算不錯的麵粉廠,他們小麥磨成粉後,粉流最少有40道...
這40道再去針對需要調配成各種麵粉...他們不叫高 中 低 粉...
而是叫 蛋糕粉 包子粉 饅頭粉 油條粉..等等。麵粉現在可以做到針對產品去調配
有買過整袋麵粉的...看一下外包裝上面應該都有標示 還會打編號....
後來同業的去吐這家麵粉廠的槽...說他們是幾十年的老廠了..早就跟不上時代...
參考看看...
這學理並沒有新舊之分,只是以前人不知道去測澱粉糊化程度 麵筋筋性 ...
所以只知道師傅怎教就怎做...現在開始科學化去實驗後,結論就是上面講的那個表
那個表也是針對實驗結果所導出來的
要找這些資料..碩博士論文網吧..YAHOO現在好像可以找到..關鍵字打麵粉
或是在學校用學網 上SDOS 打FLOOR...就一堆了
這邊就不清楚所謂的口感是...針對哪種口感...
※ 編輯: dotcloud 來自: 211.79.140.210 (01/11 16: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