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台灣女兒!——小六越南美食店老闆娘阮阿姨的故事〉
#臺灣街頭越南美食店的老闆娘們#
晴朗的月夜抬頭望天,不知不覺又是月圓之時,距在廣東和家人共度中秋已過去了三個月。說到離開家鄉,臺灣有一群異鄉女子,隻身前來,在臺定居並開始全新的生活,她們是越南籍配偶。
內政部統計,2019年臺灣的外籍配偶數達55萬,其中越南籍佔比人數逐漸上升。街頭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越南美食店,訴說著臺灣的多元與多姿,店內勤勤懇懇操持生活的越南籍「媽媽」們,更增添讓這片土地的生機和活力。
陸生在臺灣感受到的多是溫暖和感動,但我們只是「短暫過客」,而她們,不是路過,而是下定決心在此安頓,感受又有什麼不同呢?一起走進她們的故事。
#爽快地答應採訪#
這裡是熟悉的景美夜市,小雨淅瀝,我們駐足在小六越南小吃店門前,透明櫥櫃裏豆芽菜、洋蔥、九層塔等各色材料塞得滿滿的,澎湃而隆重,蒸汽不斷從鍋裏湧出,順滑白膩的河粉在其間齊刷刷地浮起,正值晚飯時間,兩個越南姐姐忙得不可開交。
前一個約訪對象的臨時拒絕,我們受了不少打擊,玻璃架內懸掛著好幾只長脖子鴨,看著它們垂頭喪氣的樣子,我的太陽穴更腫脹了。
搓著雙手試探著:「你好,我們是世新大學的學生,我們想要瞭解...」其中一個姐姐轉過身來,「吃什麼?」順手把菜單遞給我,看來,她們大概是沒有聽懂...
正準備放棄,「怎麼了?」一位陌生阿姨說話了,她前額發絲上霧滿了雨星,穿著雨衣停在門口好久了。直覺告訴我們,老闆娘!趕緊介紹自己的來歷,沒想到阿姨一下子就答應了採訪,甚至都不等我們解釋採訪目的,「我知道,你們是那個大學(世新)...」太好了!我們很快決定了採訪的時間和地點,後天見!
#客人很多,阿姨一個人招架#
第二次來就是正式採訪,當時同時有接近十位客人,其中三桌是前腳接後腳進來的,今天一位員工臨時請假,阿姨只好一個人招架,「太忙了!你們等我一下!」
從前經過這家店,我就對總是塞滿一整櫃子的菜末印象深刻,阿姨告訴我們,準備這些要花好幾個小時呢,提前切好,不然忙起來沒空細細地切菜。菜末壘得高高的,像電影院外的機子裏爆開的米香,多得要炸出來。「阿姨這些可以用多久?」「一天就可以用完!」看來不需要擔心阿姨的生意⋯
#人力碎冰#
因好奇,我們點了一杯越南風味的「煉乳咖啡」,不久後聽到後廚傳來砰砰的聲音,只見阿姨手捏一個灰色的布袋,不停地往桌上敲,還用小錘子砸。咖啡送來,看到一整杯碎冰時,才明白怎麼一回事。店裏沒有碎冰機,而餐廳不主打賣咖啡,沒必要額外購置。阿姨只好每次都「人力碎冰」。
阿姨做越式河粉很拿手,「之前我經營的是越南小吃,在前面那家。」景美商圈越南小吃很多,經過考慮後決定主打鴨肉,「牛肉河粉每一家都有,賣不一樣,特別。」
兩個臺灣客人結賬的時候還特別跟阿姨比贊:「好吃!」阿姨笑得很燦爛。那笑容裏不僅僅是做成了生意,而是有著其他的內容,但我們暫時還勾勒不出來。
#賣花生的師父#
採訪間,來了一位著灰袍的師父,師父走到客人身邊開始展示手上的香菇和花生,客人擺擺手,阿姨立馬過去,大概是不想客人為難。她問師父花生多少錢,師父說一罐200,是賣三碗河粉的錢,阿姨沒有考慮太久,從師父手中接過來,便走向櫃檯。
#改變生命的跨國姻緣#
送走了師父,阿姨按照我們的指示,坐在攝影機前面,今天她沒有特別打扮,如往日樸素,沒塗抹脂粉,彎彎的眉毛下,眼睛亮晶晶,笑起來臉上會有兩顆小蘋果。
她主動向攝影機打招呼:「你們好!我姓阮!我的名字是子怡。」經瞭解,原來阿姨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透過仲介嫁來臺灣,而是有一段綿長的相熟相知相愛的故事,她和先生在越南的一間工廠認識,相處五年後,他們決定結婚,阿姨也就隨先生來臺生活。
當問到會不會不捨得家的時候,阿姨的眼眶紅了,「會啊,剛來的時候一直哭。」一個年輕女子,背井離鄉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認識字,不會講中文,其中的困難和心酸可想而知。
#相信緣份的阿姨#
那為什麼有勇氣嫁給先生呢?阿姨莞爾一笑,像個羞澀小女孩,「緣分嘛,他那麼遠來越南,怎麼會認識他,那麼多人怎麼會都沒有(認識)就找到他?佛家說有緣才能在一起。人就是有這樣的緣分,今天你們跟我也是有緣分,所以你們這樣說我就馬上接受(採訪)。」
冬至前夕聽到這樣的話,
真是比吃一大碗湯圓還甜還暖啊!
#為台灣客人調整高湯味道#
阿姨曾經有在別的餐廳幫忙,幾個朋友聚在一起,有人說這麼好吃的東西,為什麼景美沒有呢?她就下定決心要自己開一家。
為了適應臺灣人的口味,阿姨做了一些調整,例如減輕辣味,增加臺灣特有的調料如九層塔等。「我們來臺灣賣越南的河粉,也要有所調整,不能說全部都是越南的。」
阿姨說最重要是高湯,「如果是客人介紹的話那就百分之百人家喜歡吃,喝湯的話(她)會問:「這個湯可以嗎?」然後客人就會說「很好吃」,這樣子。」
#開餐廳的意義#
開越南餐廳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是例行公事一提,沒想到得到了一個最可愛的答案。
「因為大家吃飽,吃得開心,可以有力氣幹活,我覺得這樣很開心。」
真好。
阿姨的中文雖然流暢,但畢竟不是母語,辭彙量有限,但是跟她交談的過程中,我們總是被她的智慧和真誠打動,她用最簡單的話說出了世間最深的道理。「讓人吃飽,有力氣幹活。」
沒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說為生活為養家,而是說讓來的人吃飽可以幹活,多麼坦誠和懇切啊,思考問題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不正是佛家「為眾生」精神的體現嗎?我忽然了明白剛才臺灣客人比贊時阿姨的心情。
#做人不會失敗#
當問到店名「小六」時,阿姨坦言這是姐姐的名字,這家越南小吃是剛接手不久的,「我本來經營的那邊是子怡,不想同樣,不然大家走錯,那好吧就叫小六。」 之前那一家已經開了八年了,但是因為一些不得已,轉讓了,雖然如此,有很多客人因為懷念阿姨的廚藝,發現她不在原來的店裏後,也追隨到現在的小六越南小吃。
「還是很開心,之前經營牛肉河粉,我沒有在那邊大家也不去,發現我在這邊馬上就來。我就覺得很感謝很感謝,人要有福報才能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是有做人的道理才會這樣,心裡覺得很開心,表示做人不會失敗。」
我們說阿姨你這家一定能再開八年以上!
阿姨被我們逗笑了。
#對臺灣一顆感恩的心#
我們提到剛才那位師父,問為什麼要買那一罐花生呢?阿姨說師父們化緣非常辛苦,雖然這間店並不是賺很多錢,但是能幫就幫,「師父來,我們本來是要供養,(既然)沒有供養,可以幫助就幫助,有買就是我的心意,讓師父提早回家。」
阿姨從前在越南就是虔誠的佛弟子,來到佛光興旺的臺灣,一定有冥冥中的機緣。「我有去學打坐,去中臺禪寺禪修,已經一學期,我覺得還不錯。很多那邊(的人)都很關心我,會打電話(過來),我覺得很不錯。」
阿姨說自己對臺灣真的很感恩,生活中要辦手續,她看不懂中文,會有人耐心地教她。「每件事不知道都會問,我看不懂檔,會有志工服務,遇到什麼事情大家都很幫助我。」「因為阿姨,你,現在也是臺灣人了啊!」「是啊!我也是臺灣人了!」
人的溫暖可以補制度和現實的缺,所有硬邦邦的條條框框,都因為在臺灣遇到的人,變得不再那麼冰冷了。
「一開始不習慣,國語啊什麼都不會,什麼事情都忍受下來。沒有朋友,一個女孩子才二十歲出頭,什麼話也不太會。會但是不敢講,怕人家聽不懂,就是很不愉快,很想家,很想家。」過去的時光歷歷在目,阿姨忍不住流下眼淚。
「除夕那天我會哭,想到大家都是回家,但是我要回婆婆那邊。我覺得還是自己的家比較好。」
阿姨擦乾眼淚,「但也是慢慢來,交朋友,出來工作,認識臺灣人,(他們)就帶我出去,介紹我這個、這個,慢慢才懂。(後來)國語比較敢講,比較會講。
現在(國語)比較不好,因為常跟越南人講話,講越南話比較多,我女兒說媽媽,你國語越來越不好了餒!哈哈哈哈哈!」說起女兒,阿姨爽朗大笑,幸福藏不住。
「來臺灣做生意也有困難,也有堅持不下去。每次遇到事情我就覺得這是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教我懂得外面的生活。」阿姨在臺灣並不是一路順遂,張羅自己的餐飲事業對當時的阿姨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人的路不會一直都這麼順利,會有很多...」「很多挫折?」阿姨笑著點頭。「路不可能那麼平給你走,也有洞給你掉下去,你掉下去你爬上去,你才知道這個路是怎麼樣的。現在在臺灣已經二十幾年了,我覺得懂很多,我也很感謝那個人討厭我,讓我成長,讓我懂得怎麼做事。也感謝有好人來幫我,貴人一直幫我。」
阿姨的語氣很平靜,面對逆境和「冤家」,選擇圓融和坦然,是這樣柔軟慈悲的心,使她前行得更篤定、堅強。
#阿姨和她的臺灣女兒#
阿姨來臺已經二十多年了,甚至比兩個土生土長的組員在臺的時間還久!阿姨有兩個女兒,大的那個都上高中了。談到學業,阿姨說不會給孩子們壓力,因為那是她們的人生,「我不認識中文,不會寫!不能逼她,她好是她的,不好我也不曉得怎麼辦,因為我不懂怎麼教。」
我們問是否會去開家長會,阿姨說一般是爸爸去開。「學校拿的單子我也看不懂,就是靠爸爸比較多。」
如果可以跟女兒說說話,會想對她們說什麼?阿姨深呼吸,「希望她要健康,不要學壞,就不會讓我心那麼疼。」
這一番話,其實是天底下所有母親的心聲。工作很忙,總覺得對孩子關心不夠,想到這,她眼眶再次泛紅。
阿姨開店請了一位工讀生妹妹,「我就把我的工讀生像(當作)女兒一樣,以後我女兒去上班,人家也能對她好,對人家好,人家就對我們好,希望我的女兒會遇到好人。」
「我們的心如果善良的話就不會遇到困難。」當初接受我們採訪,也是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女兒未來也有可能因為功課需要幫忙,希望她在求助的時候不會被拒絕。
「如果我女兒跟你們一樣,要做功課(怎麼辦),我一定會讓你們做好,我就想說你們好像我的女兒一樣,在外面遇到功課想,阿姨就盡量能幫助你們。」
阿姨的世界原來那麼簡單,
「好人有好報」。
我不得不佩服眼前這個說自己沒有文化、不懂教小孩的人,她的內心世界遠比我想像中豐富得多。在她看來,善良的心念是一個無遠弗屆的循環。現代社會,不就是需要這樣的循環。需要彼此包容互相關愛嗎?
小六越南美食店的阮阿姨,用最拿手的越南小吃,為來往的每一位不分國籍和身份的客人帶去溫飽,幸福和快樂,善待生命中每一個人,或許沒能改變全世界,但她確實改變了每一個如我們一樣無意間闖入「小六」並認識她的人。
#天空#
阿姨在臺灣有自己的「越南朋友圈」,保留原有的飲食習慣和語言文化,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很高興見到她在臺灣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生根發芽,靠雙手創造全新的生活。
女兒們一定會為此感到驕傲,自己的媽媽有著野草般的蠻勁和耐力,勇敢堅毅地在異鄉闖出一片天。
臺灣並不完美,但是這裏的人們張開雙臂擁抱每一位「異鄉人」,島嶼不大,每個人或深或淺地有著某種關聯,彼此珍惜,彼此善待,彼此愛護,臺灣美,大概是因為如此吧。
2019.12.28
景美夜市
廖小花
Search
爽快地答應採訪 在 小草書屋∞青草職能學苑- 「阿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採訪 書屋阿嬤的那個5分鐘獨立特派員小愷這天學校的功課是"採訪身邊的人的消費習慣" 那要 ... 嬤吧~ 我們先詢問阿嬤能否在匆忙的煮飯時間接受我們的訪問,阿嬤爽快地答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