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久沒發文了,匯流一下最近的日記。
我喜歡作為一個聆聽者與觀察者,匍匐在社會的暗潮中,看見光未君臨之處存在的騷動。
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權威,有光、有筆、有鏡頭,才有歷史產製並保留。
作為一個人,就是一道光。
/
我之所以那麼愛新聞,對我而言是各個偶遇,事件連結起素昧平生的人們,也更傾向將他們還原為立體且具有肉之軀的個體,端詳他們過往的生命歷程。
我習慣晨起打掃、配著國際新聞背景音播送,認知世界在流動中的衝突與融合,大部分的聲音是槍響,從愈加劇烈的緬甸內戰,到加薩走廊的哀鴻遍野。
今早,一個稚嫩的十歲加薩女孩話音讓我放下手邊工作,擦乾手坐回螢幕前聆聽她故作堅強的顫抖,那是個本該在鞦韆上只需要記得天空的年紀,她從廢瓦殘堆中拖出一個書包,裡頭盡是種種緊急逃難用品,擁著弟弟吻了他的額頭說愛他。
他們說好,一有任合動靜就立刻到客廳集合,即便要死,也要死在一起。
手足之情深,是我最刻骨銘心的愛的樣態,而這句震耳欲聾的愛,壓過了隆隆砲火、穿過了半個地球,另一個處在承平盛世的我潸然淚下。
/
戰爭恐懼,是台灣人心中未發的芽,或無從選擇的聽天由命、或因恐懼而生的責備彼此。
線性史觀中,普遍認為迎來和平或民主化後,就像童話故事結尾般的從此過著幸福和平的生活。
其實綜觀歷史,戰爭與離散才是常態,並不是不動聽的威嚇或目的性鬥爭,那就是個逃不了的事實,所有事情都在看似不動時變動,像冰河奔湧大地,在緩慢無法察覺中破壞一切如常。
我們與南韓都是未終戰的國度,硝煙味仍在前線瀰漫,沒有一方擁全掌控權,都受制於世界各方傾軋之中,外部環境決定一切。
『《浪潮》用一個1967年發生在美國加州中學的真實社會實驗告訴我們:一旦外部環境嬗變,政治文明的退潮,可以很快。』
「世界離極權只有五天。」
民主國家對極權的想像遙遠、承平時期也對戰爭無知,哪個會先來到、對台灣而言,真的說不準。
整套機制緩緩捲動,牽引出些微徵兆,小的不起眼不受普遍重視,通常驚覺之時已為時已晚,能力挽狂瀾的關鍵時刻已被集體無意識而貽誤。
這些徵兆體現在一個個新聞上的標題、社群下的留言、一次次集體的盲從和過度的狂熱與深信、或對於改變現況的過度迫切,甚至樂觀,都可能將集體社會推向深淵。
如二戰前的世人孤注一擲相信狂人將領他們邁向新生脫胎換骨、如文革時的紅衛兵相信有為青年將破除舊陋習並創造新中國,那種充滿希望的嚮往未來,一片廢墟裡的內在興榮假象,以及在大鳴大放與六四前波瀾壯闊的討論新可能的思潮,人們相信著變得柔軟的社會可以包容言論並激盪出更自由而開放的走向,換來的卻是以時代為單位的腥風血雨。
在我這並不長的廿四年歲,已經遇過幾位從這種心態巨變走出來的人,對我生命造成的震撼,無以言表。
速度感是比較而來,人們無法從單一此刻的座標發現位移,因此需要接觸外在、需要新聞、需要記者,協助我們在日復一日的平常之中定位自己與外在的動態變化,並保持看待事件的批判和懷疑。
一個國家最脆弱的時刻,是在一個瞬間的事件發生、所有人驚愕且未知之時的言論爆炸,也炸開銳實力侵蝕的巨大破口,會瞬間凝聚一大票社會內的自體攻擊能量,穿鑿附會的陰謀論更會成為主調、無以擺脫。
(若要舉例,最近一次就是大停電當下的社群現象。)
/
憶起國安法前潔平的一段話:
「惡是一整套的機制,無聲運行於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
每個人的動作只要在這機制中適應一點點,或者扭曲一點點,捲入所有人的深淵就形成了。
擺脫它的成本會越來越高,高到遠超普通人可以承受,甚至就算離開,與這機制互動出的默契依然留存在你的身體習慣上。
而這時,從外看來,無論內裡多少抵抗與掙扎,所有人已逐漸固化成同一個惡的符號。
難題在於,你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身處其中」,什麼時候可以「置身事外」。
疫情之後、走向冷戰的世界,民主國家的諸多應對決策,暴政的因子,早已潛藏其中。
若把政治的場域縮小,即使在自由法治的社會,家庭、學校、職場、教會等各類大小組織中,暴政運作的因子,更是無處不在。」
亂世落重典,香港的墜落僅僅一瞬,快得令人反應不來。
我曾說過,之所以想學政治,是想知道我與我的國家是如何死去,一個悲壯淒美而無用的原因,將歷史與世界的終點視為一場毀滅、將自己置於四維座標系之中,知古今、談中外;也將自己本身的終點視為一場消亡,要怎麼在自我煙滅之前,將自己狀態調整到能從容就義、並為所愛鋪好後路。
這個所愛的範圍,小至家人、大至民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
狂人日記背景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者曹長青:中國病毒源頭找到了
(轉載自:《看》雜誌)
武漢病毒重創中國,現已蔓延成全球流行病,危及整個世界。在人們防治武漢病毒之際,也在追究病毒到底怎麼來的?源頭在哪裡?
最早被質疑的武漢海鮮市場(野生動物傳染)、後被外國專家質疑的中共軍方背景的武漢P4病毒實驗室、武漢市疾控中心實驗室等,都可能是病毒源頭。這與2003年的薩斯有相似之處,該病毒傳染初始也被說成是源自野生動物,但2004年中國有北京、安徽兩處的官方實驗室有薩斯病毒泄出,中共曾處分相關負責官員等。
病毒蔓延責任在中共當局
無論最後確定是哪種情況,責任則是確定無疑的,它是人為制度的惡果:如果是野生市場,那就是管理問題。中國早就制定野生動物管理法規,為什麼武漢政府不檢查、不制止、不取締「野生動物市場」?如是病毒研究所「洩露」,之前已有薩斯「殺死」全球七百多人,為什麼再次發生「外洩」?這不更是中共管理的問題嗎?
更嚴重的是,既然很早(2019年12月初)就發現了疫情,中共當局卻一直隱瞞,甚至把最早發出警告的八位吹哨人醫生當作造謠者追究。直到1月23日武漢封城,這中間足足耽誤了近兩個月。武漢市長說,這期間有500萬人離開武漢,成為傳染源,蔓延到中國各省,波及世界多國。
誰下令隱瞞?現已確定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中共官媒說習在1月7日主持過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討論疫情。武漢市長說他們對疫情已上報,但沒得到上級批准不能公開。這個「上級」清清楚楚就是習近平。因中國自2003年薩斯之後就建立了疫情直接上報中央的制度。習近平在第一時間就知道疫情,卻有意隱瞞。甚至在武漢封城之際習近平還做指示,要把政治穩定、社會穩定,即維穩,作為主要考慮。在如此緊急的疫情爆發之際,他想到的不是人命關天,而首先是自己權力的穩定、共產黨統治的穩固。此舉典型地展示了共產政權的核心:專制統治高於一切,人命在獨裁統治面前不過是一個數字。
在僅中國官方承認就有八萬多病毒感染者、三千多死亡(實際數字肯定遠大於此)、疫情完全沒有控制住的情況下,習近平政權仍然一次再次堅拒美國一流專家進入救援。多少本可以挽救的生命就因此喪失!從隱瞞疫情近兩個月,到拒絕美國專家救援,習近平手上的人命已難以計數,他已經犯下了應送紐倫堡審判的反人類罪!習近平把毛死後共產黨的集體領導制改成了獨尊他自己,獨攬大權,而且永不退休,所以這次疫情的最大責任者、最大罪魁就是習近平。
這場疫情再次清晰地展示出黨天下制度的嚴重危害。從病毒源頭(管理制度問題),到隱瞞疫情(黨國利益超過保護百姓生命)都證實,極權制度不僅沒有能力避免災禍,而是製造災難、人禍不斷。
疫情成了中國醜陋的大展示
除制度層面一覽無餘的弊端之外,武漢疫情也暴露出各階層中國人劣行、劣跡。首先是惡警、國保和那些帶上紅袖章的所謂疫情防控人員(很多原只是普通的街道閒雜人員等),他們強制人們隔離時粗暴、辱駡,甚至大打出手,像納粹蓋世太保一樣野蠻兇殘;那種對普通民眾的施暴、毫無人道,令人髮指。
而民間自發的隔離行為中,也暴露出很多人的極端自私、毫無公德,甚至毫無做人的基本概念。在不少城鎮鄉村,居民自發地封路、建牆、拆道;對外來的武漢人圍堵、歧視、甚至毆打,視他們為「瘟神」。人性、人道、人心,不見了;憐憫、同情、慈悲,沒有了。疫情成了中國醜陋的大展示。
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專制靠愚民維持。這種劣質中國人的背後,是共產黨獨尊的文化,文化塑造人。而力挺這種文化的是政治制度。在中國已形成三者惡性循環:專制制度,落後文化,劣質人。獨裁制度獨尊黨文化,這種劣質文化則塑造了皇民/暴民/刁民(就是沒有公民),而這種劣質人,就默認著、支持著邪惡的制度。
怎樣打破制度、文化、人這三個扼死中國的鏈條?不少知識份子一直在思考。早在民國初期、剛結束帝制的中國,梁啟超到美國考察,就發現中國人的素質問題。他在舊金山看到那裡的華人勾心鬥角、一盤散沙,也不參政問政。他痛心疾首地總結:如果中國人的素質不改變,不塑造出新人的話,什麼制度(民主)到了中國都沒用。他看到了人的問題,提出「新民說」。後來毛澤東想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可能就從他崇拜的梁公那裡得到靈感。
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則看到了文化問題。他在代表作《狂人日記》中寫道,中國文化的本質是吃人,線裝書的字縫中寫著兩個字:吃人。吃掉人的尊嚴、人的個性、人的自由靈魂。所以魯迅一輩子大聲疾呼「救救孩子」(未來),痛批封建禮教吃人的舊文化。
梁啟超看到人的問題,魯迅看到文化問題,同時代的另一文化人胡適則不僅疾呼改造傳統文化,更提出「全盤西化」,要學習西方,全盤民主化、自由化,引入西方憲政制度。
三個惡性鏈條,要先打破制度
今天的中國疫情更凸顯制度、文化、人這三位一體扼殺生命、泯滅人性的鏈條。怎麼解決這個惡性循環?當然,根本在於文化,只有新的文化、人性的文化,才可能塑造出看重生命、尊嚴、自由價值的新人。但要有這種文化,前提是結束黨天下,因為極權制度是黨文化的保護傘。制度不改變,黨文化的獨尊地位不可能撼動,而文化土壤不改變,就不會有新人。所以改變制度不僅是當務之急,更是一切改變的前提。
另外從時效和速度來看,改變文化、塑造新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文化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兼收並蓄、百花齊放、相互競爭,最後優勝劣敗,包括保存中國文化中好的部分,改變泯滅人性、限制個體權利的部分。文化不能像法國大革命、中國文革那樣,通過政治權力(甚至暴力)來翻天覆地,而只能是一個漸進、選擇、融會貫通的過程,它需要時間。
而制度則不同,專制統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推翻、終結。像有70多年歷史的蘇共政權,俄羅斯人民起來抗爭後,三天就垮了。原東歐國家的共產政權幾乎都是這種模式被終結。黨天下被剷除,才能為西方憲政制度和文化的進入提供條件。所以,無論是時間性還是前提性,結束共產制度都必須、只能是第一優先、首要目標。
中國疫情再次對中國人,以及全世界對中共獨裁政權仍抱幻想的人,重錘猛砸、當頭棒喝:病毒的源頭不是野生海鮮市場,主因也不是病毒實驗室,而是中南海,是制度導致的惡果!只有結束黨天下,從制度層面根本改變,建立憲政民主,確保新聞和言論自由,才不會再有劣質管理導致薩斯、武漢病毒等外洩、蔓延,才可能不再產生隱瞞疫情的獨裁者習近平,中國人才可能活得有自由、有健康、有尊嚴。
這場疫情大災難,到底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專制中國,首先取決於中國人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覺醒。沒有覺醒,就沒有推翻專制的勇敢。災難只有成為契機、帶來轉機,生命的喪失才不會是白流的血。
狂人日記背景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者曹長青:中國病毒源頭找到了
(轉載自:《看》雜誌)
武漢病毒重創中國,現已蔓延成全球流行病,危及整個世界。在人們防治武漢病毒之際,也在追究病毒到底怎麼來的?源頭在哪裡?
最早被質疑的武漢海鮮市場(野生動物傳染)、後被外國專家質疑的中共軍方背景的武漢P4病毒實驗室、武漢市疾控中心實驗室等,都可能是病毒源頭。這與2003年的薩斯有相似之處,該病毒傳染初始也被說成是源自野生動物,但2004年中國有北京、安徽兩處的官方實驗室有薩斯病毒泄出,中共曾處分相關負責官員等。
病毒蔓延責任在中共當局
無論最後確定是哪種情況,責任則是確定無疑的,它是人為制度的惡果:如果是野生市場,那就是管理問題。中國早就制定野生動物管理法規,為什麼武漢政府不檢查、不制止、不取締「野生動物市場」?如是病毒研究所「洩露」,之前已有薩斯「殺死」全球七百多人,為什麼再次發生「外洩」?這不更是中共管理的問題嗎?
更嚴重的是,既然很早(2019年12月初)就發現了疫情,中共當局卻一直隱瞞,甚至把最早發出警告的八位吹哨人醫生當作造謠者追究。直到1月23日武漢封城,這中間足足耽誤了近兩個月。武漢市長說,這期間有500萬人離開武漢,成為傳染源,蔓延到中國各省,波及世界多國。
誰下令隱瞞?現已確定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中共官媒說習在1月7日主持過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討論疫情。武漢市長說他們對疫情已上報,但沒得到上級批准不能公開。這個「上級」清清楚楚就是習近平。因中國自2003年薩斯之後就建立了疫情直接上報中央的制度。習近平在第一時間就知道疫情,卻有意隱瞞。甚至在武漢封城之際習近平還做指示,要把政治穩定、社會穩定,即維穩,作為主要考慮。在如此緊急的疫情爆發之際,他想到的不是人命關天,而首先是自己權力的穩定、共產黨統治的穩固。此舉典型地展示了共產政權的核心:專制統治高於一切,人命在獨裁統治面前不過是一個數字。
在僅中國官方承認就有八萬多病毒感染者、三千多死亡(實際數字肯定遠大於此)、疫情完全沒有控制住的情況下,習近平政權仍然一次再次堅拒美國一流專家進入救援。多少本可以挽救的生命就因此喪失!從隱瞞疫情近兩個月,到拒絕美國專家救援,習近平手上的人命已難以計數,他已經犯下了應送紐倫堡審判的反人類罪!習近平把毛死後共產黨的集體領導制改成了獨尊他自己,獨攬大權,而且永不退休,所以這次疫情的最大責任者、最大罪魁就是習近平。
這場疫情再次清晰地展示出黨天下制度的嚴重危害。從病毒源頭(管理制度問題),到隱瞞疫情(黨國利益超過保護百姓生命)都證實,極權制度不僅沒有能力避免災禍,而是製造災難、人禍不斷。
疫情成了中國醜陋的大展示
除制度層面一覽無餘的弊端之外,武漢疫情也暴露出各階層中國人劣行、劣跡。首先是惡警、國保和那些帶上紅袖章的所謂疫情防控人員(很多原只是普通的街道閒雜人員等),他們強制人們隔離時粗暴、辱駡,甚至大打出手,像納粹蓋世太保一樣野蠻兇殘;那種對普通民眾的施暴、毫無人道,令人髮指。
而民間自發的隔離行為中,也暴露出很多人的極端自私、毫無公德,甚至毫無做人的基本概念。在不少城鎮鄉村,居民自發地封路、建牆、拆道;對外來的武漢人圍堵、歧視、甚至毆打,視他們為「瘟神」。人性、人道、人心,不見了;憐憫、同情、慈悲,沒有了。疫情成了中國醜陋的大展示。
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專制靠愚民維持。這種劣質中國人的背後,是共產黨獨尊的文化,文化塑造人。而力挺這種文化的是政治制度。在中國已形成三者惡性循環:專制制度,落後文化,劣質人。獨裁制度獨尊黨文化,這種劣質文化則塑造了皇民/暴民/刁民(就是沒有公民),而這種劣質人,就默認著、支持著邪惡的制度。
怎樣打破制度、文化、人這三個扼死中國的鏈條?不少知識份子一直在思考。早在民國初期、剛結束帝制的中國,梁啟超到美國考察,就發現中國人的素質問題。他在舊金山看到那裡的華人勾心鬥角、一盤散沙,也不參政問政。他痛心疾首地總結:如果中國人的素質不改變,不塑造出新人的話,什麼制度(民主)到了中國都沒用。他看到了人的問題,提出「新民說」。後來毛澤東想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可能就從他崇拜的梁公那裡得到靈感。
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則看到了文化問題。他在代表作《狂人日記》中寫道,中國文化的本質是吃人,線裝書的字縫中寫著兩個字:吃人。吃掉人的尊嚴、人的個性、人的自由靈魂。所以魯迅一輩子大聲疾呼「救救孩子」(未來),痛批封建禮教吃人的舊文化。
梁啟超看到人的問題,魯迅看到文化問題,同時代的另一文化人胡適則不僅疾呼改造傳統文化,更提出「全盤西化」,要學習西方,全盤民主化、自由化,引入西方憲政制度。
三個惡性鏈條,要先打破制度
今天的中國疫情更凸顯制度、文化、人這三位一體扼殺生命、泯滅人性的鏈條。怎麼解決這個惡性循環?當然,根本在於文化,只有新的文化、人性的文化,才可能塑造出看重生命、尊嚴、自由價值的新人。但要有這種文化,前提是結束黨天下,因為極權制度是黨文化的保護傘。制度不改變,黨文化的獨尊地位不可能撼動,而文化土壤不改變,就不會有新人。所以改變制度不僅是當務之急,更是一切改變的前提。
另外從時效和速度來看,改變文化、塑造新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文化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兼收並蓄、百花齊放、相互競爭,最後優勝劣敗,包括保存中國文化中好的部分,改變泯滅人性、限制個體權利的部分。文化不能像法國大革命、中國文革那樣,通過政治權力(甚至暴力)來翻天覆地,而只能是一個漸進、選擇、融會貫通的過程,它需要時間。
而制度則不同,專制統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推翻、終結。像有70多年歷史的蘇共政權,俄羅斯人民起來抗爭後,三天就垮了。原東歐國家的共產政權幾乎都是這種模式被終結。黨天下被剷除,才能為西方憲政制度和文化的進入提供條件。所以,無論是時間性還是前提性,結束共產制度都必須、只能是第一優先、首要目標。
中國疫情再次對中國人,以及全世界對中共獨裁政權仍抱幻想的人,重錘猛砸、當頭棒喝:病毒的源頭不是野生海鮮市場,主因也不是病毒實驗室,而是中南海,是制度導致的惡果!只有結束黨天下,從制度層面根本改變,建立憲政民主,確保新聞和言論自由,才不會再有劣質管理導致薩斯、武漢病毒等外洩、蔓延,才可能不再產生隱瞞疫情的獨裁者習近平,中國人才可能活得有自由、有健康、有尊嚴。
這場疫情大災難,到底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專制中國,首先取決於中國人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覺醒。沒有覺醒,就沒有推翻專制的勇敢。災難只有成為契機、帶來轉機,生命的喪失才不會是白流的血。
狂人日記背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一隊港產天團MIRROR,成功令港女們由追韓星變回追港星,一批有心有力的「迷媽」,更成立媽媽專屬的鏡粉後援會,帶埋仔女齊齊追活動,買周邊,排隊十小時只見偶像一面,香港人,很久未笑得如此開懷,壞時代裏追星,彷彿成了集體的情緒出口。
「臨時收到消息,MIRROR今天下午在旺角有扭蛋活動,我們現在趕去,你在哪?」4月某個早上,收到媽媽鏡粉群組管理員、32歲的Catherine來電,立即更衣拎相機出發,跟這位素未謀面的受訪者追星。打開她們今年年頭新開的粉絲Telegram群組,未讀訊息幾千個,原來昨夜已在熱烈討論今天追MIRROR的策略,如何內應外合,先拔頭籌見到12子。
早上11時,烈日下在旺角某商場外已圍了百多人,外表細細粒、打扮年輕的Catherine特別易認,她說9時排隊頭的成員霸了好幾個位,有剛湊完仔女上學的,有趁lunch time瞞着老闆趕來的,也有剛被老公以電單車送過來的幸福師奶。媽媽們一呼百應,比同場少女更狂熱。這邊廂,年輕時追開星的迷媽忙着給意見,研究MIRROR從哪個出口現身,追蹤着12子的IG猜測到場時間;那邊廂忙着交換剛花了兩天搜刮的MIRROR封面雜誌,順道投訴一下,如果阿仔默書再退步就不帶他看演唱會。
現場又熱又吵鬧,我只覺暈眩,但偶像出場時,即使距離千百丈遠,卻莫名地欣喜若狂。記者在一遍尖叫聲中完成了第一次追星體驗。為何只見到幾分鐘甚至只是背影,都已覺值得?「看見喜歡的事物,就能釋放某種壓力,而且能影相畀阿仔阿女睇。」矮小的Catherine應該很難看到甚麼,卻瞇眼滿意地笑了,媽媽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着剛拍的直播影片。
孩子想追星 「努力考好呈分試」
「她追起上來很瘋狂,是黐線的!有一次在房中看Chill Club頒獎禮,我在房中做功課,她突然尖叫,MIRROR拿組合獎時又叫,見到Jer和教主又叫。」提起媽媽的瘋狂程度,子女不禁捧腹大笑,直指她迷妹指數有10粒星。
港媽Catherine在追看全民造星時已留意MIRROR,正式「落坑」變成忠粉,卻是受8歲的兒子迦諾和11歲的女兒迦稀所感染,「其實是女兒『荼毒』我,本來我對MIRROR一無所知,但前陣子工傷放假,身邊的朋友和仔女都叫我看《男排女將》,又說《全民造星》好正,於是就開始翻看ViuTV的節目。」無限斜棟有限公司、考有feel、 晚吹、Chill Club……一家人對ViuTV節目如數家珍,連原本沒興趣的爸爸,跟老婆馬拉松式看過《全民造星1》後都喜歡上MIRROR,雖不至於陪跑追星,但至少不會投訴。
Catherine笑言開始時只陪仔女追星,「我女兒很想入MIRROR fans club,她最喜歡Jeremy,一直想知道他的最新消息,我怕她年紀太細亂入group會說錯話,就陪她一起加入後援會。」 對TG、IG一竅不通的Catherine入齊12子的fans club收集偶像情報,MIRROR演唱會飛一票難求,Catherine除了準備好幾部iPad、電腦和電話搶飛,也特別在fans club為女兒抽飛,「抽到飛那天我們都開心到尖叫。不過我跟仔女約法三章,例如要努力考呈分試才能去,最後除非嚴重失手,否則我都會讓他們去看。」
我們小時候總會喜歡一些明星,聽情歌喊濕一個枕頭才叫青春過。Catherine的少女時代卻一片狼藉。母親在她4歲時自殺離世,父親忙工作,自小她得倚賴親戚照顧,寄人籬下,爸爸亦在她15歲時因末期肝癌離開了,她孑然一身,搬離從沒有愛的家,心卻一直空洞,「那時我開始半工讀,識了班朋友,早上返工,夜晚就落disco蒲。」飲酒、吸毒、尋開心,過了一段天花亂墜的日子,「身邊有些朋友因為吸毒後不願返工,甚至因為玩毒品而出事,有一刻覺得不能繼續墮落,惟有自救,就找些事寄託。」那年側田的歌陪她度過了艱難的階段,「側田真的救了我,那時我很喜歡他,但我基層家庭出生,拎綜援,平日生活已拮据,我有畀錢加入側田歌迷會,但沒閒錢追活動。」
曾是蒲妹染毒癮 追星夢未圓
「二百年後在一起,應該不怕旁人不服氣。」側田的《命硬》是Catherine跟前夫的愛情寫照,「我家庭背景比較複雜,前夫是獨子,成長於小康之家,他家人難免覺得我不是好的媳婦。」本想歷劫還是在一起,然而婚姻生活波濤洶湧,二人最終分開,子女跟Catherine一起生活。
「我本身已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到最後也未能為仔女提供一個跟親生爸爸一起生活的完整家庭,但想讓他們知道我愛他們,小時候我缺乏關顧,不想他們因為缺乏愛而行差踏錯。」一起追星成為親子活動,圓夢之餘也想讓他們明白,追星也是種身教和學習過程,同時在偶像奮鬥故事中彌補自己過去的空白,「跟他們一起追,一起瘋,希望關係親密一點,長大後他們有甚麼都跟你說。」
Catherine學舞十多年,鍾情跳Jazz,更考過CSTD(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在舞蹈學校教過跳舞。她天生一把好嗓子,學校、教會合唱團總有她身影,然而只得146cm高的她常被笑像小儀,「中學比賽時很緊張,唱歌時常反白眼,就給人恥笑拿你來做笑話,自此不敢再參加比賽,因為沒人真正欣賞我把聲,由小到大我都自卑,覺得明明有才能,但永遠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所以Catherine鼓勵子女發展自己興趣,迦稀由小喜歡跳舞,就讓她學舞。
迦稀和迦諾以前愛韓星K-pop,但文化語言成為追星障礙;直至MIRROR出現,除了外表與才華,也迷上全民造星參賽者的追夢歷程,一班素人經歷無數次失敗才成功踏上舞台,「姜濤說自己沒朋友,因為以前是個胖子,可能都觸動到我兒子,因為他也是個小肥仔,但努力總會成功。所以他想學跳舞,之後會去偶像AK(Anson Kong)開的學校試堂。」迦諾擺出AK的招牌手勢,笑嘻嘻話要參加第18屆全民造星。
媽媽組粉絲團 照顧小鏡粉
今年1月,Catherine加入由一班媽媽組成的粉絲群組MIRROR HK Mama Fans Club,每天交流偶像情報甚至親子資訊,因為正職是CS公關姐姐,她擅長跟別人溝通,在群組中活躍度高,很快成為副會長,協助舉辦應援活動,例如到《男排女將》拍攝場地「瑜家廚房」用餐;到Jer《狂人日記》拍MV的雲吞麵店朝聖,近期大家密鑼緊鼓為MIRROR演唱會製作應援物品。除了相約買偶像周邊產品,媽媽們會分工合作走勻各區尋找有MIRROR訪問的報章雜誌,跟一般追星族最大的分別是,很多場合她們也帶同孩子,年紀4歲至十多歲的大小鏡粉,形成了一個特別的親子活動群組,互相照應。
過程中Catherine看見很多小朋友獨個追星,有工人姐姐帶同8、9歲女童出活動,也有些小學生獨個兒街上蹓躂,有時Catherine不忍心就會主動照顧小鏡粉,跟小朋友和少女打成一片,「重要的是識到一班朋友,大家都是有經歷的母親。雖然已不是妹妹仔般年輕,但現在可告訴別人,做媽媽也可以有鍾意的偶像,也可去追星。」問迦稀有個跟自己一起瘋狂的媽媽,會感到幸福嗎?內斂女孩想推搪了一會,才娓娓道出:「我覺得她很厲害 ,很少媽媽會這樣做,多謝你這樣不尋常地跟我們一起追星,不尋常得非常好。」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Mirror #姜濤 #全民造星 #AnsonKong #男排女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狂人日記背景 在 《狂人日记》| 鲁迅- 有声书| 经典诵读| 阿沁的声音书房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狂人日记 》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 ... 创作 背景 -----------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这被视为新文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