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高級職員宿舍(沒有評級)
之前主教山配水庫事件得到社會關注,政府停止拆卸工程並確定將其保育。其實一處歷史建築的壽命與該地段發展壓力有很大關係,一些地方如果並非私人物業, 保留的時間也長一些。
香港大學於1910年成立,校園內保留了不少歷史建築。當中帶有殖民地色彩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柱式搭配紅磚外牆別具書卷氣息。但大家未必有留意到校園內有一幢前高級職員宿舍,她代表的正是較少受人注意的戰後初期現代主義建築。
前高級職員宿舍建於1952年,樓高四層,仍屬於依山而建,發展與天然環境趨於平衡的規模,屹立至今接近70年。平面呈T字型,主翼正面朝北,可飽覽維港西部以至昂船洲一帶的海景,屬於高級職員住宅;而副翼則指向山邊,是服務職員的僕役居所。T字型的建築物留下了左右兩塊空地,左邊種了一棵標誌性的木棉樹。
簡潔方正的外型正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特點。宿舍每層的正面及側面勻建有懸出的大小露台,屋頂亦懸出水泥樓板,可以遮擋雨水及陽光和突出線條美。而地面空間則留空給行人及車輛使用。外牆的立體方格圖案也很吸引,方格由水泥百葉片構成,有通風及遮雨用途。
現代主義建築雖然主張減少裝飾,但選料亦不會馬虎,而且有些物料及細部於現今的建築亦趨少見。例如地面層以麻石鋪砌牆身及地面,增加厚重感。建築物亦採用不少木製及鐵製構件,現今建築物不會再於外牆使用木構件,窗門亦早已用輕身鋁料代替。
有氣派的宿舍
詳細看她的平面圖,T字型平面圖中間為電梯大堂及走火梯,每層只分為兩伙。每伙分開了主人起居區域和僕役區域:主人經電梯大堂出入, 首先進入玄關位置,客人來訪,可使用和會客的書房和客廁,不需進入私人地方。往內進是偌大的客廳及飯廳、向海一面有超過五米寬的落地大玻璃趟摺門,外邊是一個足以架設兩枱燒烤爐也不覺擠擁的海景大露台,向山一面也有露台,增加室內對流空氣。客飯廳再進入便是睡房、主人房及雜物房(分為dry room/box/linen)。
僕役區域主要是廚房及洗衣房,與主人惟一的聯繫就是廚房和洗衣房(相信當時仍未使用洗衣機呢),僕役可於牆上的送餐口傳菜到飯廳。僕役也有獨立的睡房、廁所、廚房及「露台」,副翼未端設後樓梯給僕役上落。
方格水泥片外牆正是「露台」的外牆,可通風掠乾衣服和僕人煮食用。似乎僕人的窗口都需要被遮醜。但根據現行的建築物條例,這裡的室內位置根本不能算是露台,這個「露台」只能算是歷史的遺物。
初代建築師
翻查資料,原來這幢平實的建築物正是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教授Raymond Gordon Brown所設計。 布朗教授於1950年獲委任為department head,帶領第一批本港出產的建築學生,包括1955年畢業的王澤生建築師及伍振民建築師(先後創立現稱Wong & Ouyang 及 DLN 的建築師樓,於此不贅)。 布朗教授工作直到1957年換任。
無獨有偶,未來高級職員宿舍重建項目正是由 Wong & Ouyang 擔任建築師及工程總顧問。
(Professor R. Gordon Brown 曾擔任英國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principal 及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建築系主任。五十年代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布朗教授建設了一些著名建築,包括中環大會堂的早期設計,及華仁書院等。 而布朗教授孕育出來的第一批本地建築師,也對香港作出不少貢獻。)
高級職員宿舍大部份室內地方早已改裝成學系的研究中心/辦公室,現時亦是建築工人的辦公室,於未來數年將會重建成科技及工程實驗室大樓。根據香港大學網站,該發展項目規模 宏大, 新建築物將跨過大學道,一端座落在高級職員宿舍原址,另一端座落在登上龍虎山的熱門行山徑的山彼上。相信宿舍旁木綿樹的恬靜風景也不能長期延續下去了。
Search
玻璃電梯平面圖 在 天井加裝透明電梯有什麼壞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如果蓋房子的時候留了一個天井然後裝上透明電梯的話會有什麼缺點? 除了價錢貴了點之外= = .(恕刪). 怎會貴,電梯的框架放強化玻璃不見得比鏡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