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 專訪
【管理學潛移默化,成就杜書伍通路帝國】
1970年代初識管理學,杜書伍就深受吸引,更成為他日後打造聯強集團的軟實力基礎。然而,工程師出生的杜書伍,為何選擇通路一行?又如何帶領企業走向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榮光之路?
1970年,聯強總裁杜書伍成為大學新鮮人,進入國立交通大學(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工程系就讀。五十年後,他成為交大在台復校後的第八十位名譽博士。
今年1月25日交大舉辦的頒授典禮上,雖因疫情,並未廣邀貴賓,但仍聚集了多位產業界大佬,包括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光寶集團前總裁林行憲、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人親往,見證光榮時刻。
近幾個月來,杜書伍可說「喜事連連」。在交大頒發名譽博士前兩個月,2020年10月27日,他才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等共七人,獲頒第九屆工研院院士。
而稍早之前,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0月號發布「台灣CEO 100強」評比,杜書伍榮獲第四名,於10月8日才剛參加贈獎典禮。
三個月內連得三大殊榮,讓他的團隊也忙得不可開交,開玩笑說,「短期內應該不要再得了吧。」
在《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評比中,杜書伍擔任聯強國際領導人期間,繳出3924%的總股東報酬率及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傲人成績。此項評比進行三屆以來,杜書伍每屆上榜,且全在十名內,經營功力可見一斑。
在領取名譽博士時,杜書伍以幽默且感性的口吻表示,這個博士,他念了五十年。事實上,在大學時期,杜書伍就展現不同於一般科技人的遠見和企圖心。
#管理素養為成功奠基
1970年代,國內資訊科技還在萌芽,一部電腦主機價值上百萬美元,可望而不可及,全台灣電腦數量更是屈指可數。「那時很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杜書伍笑說。他不斷思考,如何補強未來職涯發展能力?
隔年,交大管理科學系成立,讓杜書伍想到,企業營運不但要靠電腦,更要了解管理的內涵。因此他從大二就開始選修許多管理課,愈讀愈感興趣,畢業時一共修了超過二十個學分。
服兵役前,已對管理學深深著迷的杜書伍,還買了一本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任務、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把這本超過八十萬字的大部頭書,帶到部隊「練功」。這本書至今他仍保留,裡面有當時他逐一劃重點、做眉批的珍貴紀錄。
台灣管理學先驅許士軍教授是這本書的三位譯者之一,而去年杜書伍在台灣CEO 100強的贈獎典禮上,也是從許士軍手中接過這項榮耀,不但巧合,更讓杜書伍感覺意義非凡。
杜書伍回憶,當時還沒有工作經驗,對管理學雖難深刻體會,但產生潛移默化效果,成為深植於內心的管理素養,所以他常說,這是他的「隱藏版學歷」。
#懷抱解決問題的心
這個隱藏版學歷帶給杜書伍最大的收獲,是後來他在經營企業時,非常強調要建立管理機制。有了管理機制才能不斷複製、成長,這也是他帶領聯強成為亞太第一及世界第二大資通訊產品通路集團的重要關鍵。
另外,面對工作的心態,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不挑工作,只想解決問題,」杜書伍強調,從退伍後進入神通集團擔任研發工程師開始,他一直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工作,有什麼需要,他就接什麼工作。
24歲進入神通集團,32歲升任副總經理,1988年聯強國際成立,杜書伍接任總經理時也才36歲,外人看起來似乎是坐著直達車升官,但其實,是他把每一份工作,都當成是自我磨鍊和拓展視野的機會。
杜書伍進入神通集團後,歷經了許多不同於一般研發人員的職涯,一路從研發、業務,到負責行政管理、蓋廠房,甚至還創辦過一本雜誌《微電腦時代》,更難得的是這本雜誌還得過金鼎獎。
杜書伍說,要接行政事務前,有人勸他三思:「你做業務,業績好,大家都拍手,為什麼要去做常捱罵的行政?」但杜書伍想,研發和業務他都歷練過了,但對後面的行政支援不熟悉,而且自己也常覺得行政部門效率不佳,為什麼不自己去做做看?
所以,他去做了一年的行政,「又練了很多功力出來,」晚上11點下班是常態,但他不以為苦。
聯華神通集團大家長苗豐強,跟杜書伍共事超過四十年,很早就發現杜書伍總是公司最晚走的人。苗豐強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可看出杜書伍堅持的性格:當年公司交由杜書伍負責籌建神達電腦第一座竹科廠時,杜書伍只要不滿意品質,就是打掉重做,「我也接到不少廠商的抱怨電話。」
杜書伍總說,進入職場的前十年,「就已經把經營企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經歷過了。」
#開創高科技整合服務
聯強國際的成立,把杜書伍的生涯推上顛峰,多年來,他也成為聯強的代表性人物。
聯強國際在三十多年前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經營模式,從專業通路商概念出發,將過往各自獨立的銷售、配送、維修等項目整合起來,讓高科技產品從生產到配銷成為一條龍的整合型服務。發展至今,聯強營運據點遍及全球38個國家與地區。
但杜書伍本人是工程師背景,為何投入通路行業?
杜書伍表示,他一路歷練下來,體會到資訊產品要普及,必定要靠通路,但通路的布建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投入研發製造,我就去開發通路,比別人早一步布局。」從這個事業的選擇就顯示了杜書伍差異化策略的本領。
杜書伍在交大的同班同學,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曾說,當年他們的同學大多選擇從事高科技產業,唯有杜書伍選擇了「通路」這個競爭激烈,又要管理龐大物資的辛苦產業。
為何選「辛苦產業」,還一做超過三十年?杜書伍認為,通路事業永遠都有新的挑戰和機會,雖然一方面覺得永遠做不完,但也不必擔心同樣的事情做到想打瞌睡。
除了具備策略思維與工作熱誠外,做為一個經營者,杜書伍非常重視可以快速複製的內部管理機制。深知企業經營要可長可久,不能靠「人治」,還得靠「機制」。
認識杜書伍的人都了解他是個「制度狂」。聯強剛成立時規模不大,幹部有限,很多事都要自己挽起袖子來做。杜書伍深知,公司制度設計不能從教科書或別人的經驗抄過來;再加上聯強是一個創新模式,也無從抄起,只好由自己扛起責任。「前面幾年好辛苦,白天上班,下班後晚上就回家設計制度,」杜書伍難得皺起眉頭說,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把公司帶上軌道。
#杜書伍夢想中的新家
聯強國際近期最令外界矚目的動態,是2019年9月以50.87億元,購入南港輪胎舊廠區改建案其中一棟商辦的部分樓層,未來會將總部從已承租超過三十年的民生東路辦公室遷至南港。
聯強在海外布局已久,在全球許多城市蓋過運籌中心和辦公大樓,但位在台灣的總部反而都是租的,直到八年前,現在的總部用地傳出都更消息,才讓杜書伍驚覺,是該在台灣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在杜書伍的職涯中,一共蓋了超過三十棟廠辦,所以他對「蓋房子」很有自信。新大樓設計不假手他人,因為這不僅是聯強未來的家,也是他未來的夢想。
硬體固然重要,更傷神的是軟體。「(新大樓)這個決策,我的壓力很大!」杜書伍認為,企業總部應該要思考百年傳承,必須考量長期的環境變化和使用需求。
新大樓在物聯網的機制和核心軟體,是他花最多心思的地方。軟體必須是開放系統,未來只要升級軟體,就不怕建築功能過時。舉例來說,辦公大樓在上下班和中午休息時間,電梯很容易堵塞,如何讓電梯順暢運作,是大樓相當重要的一環。
為了創造最高的使用效率,杜書伍甚至親自拜訪電梯公司,了解他們的軟體如何設計,未來修改調整的空間如何……連這類小細節都要親力親為。
新大樓預計在2024年完工,由老闆親自量身打造的總部將以何種面貌出現?令人期待。
從大學時代醉心管理,到後來建立制度,杜書伍還有一項與眾不同的嗜好——透過文字傳播新觀念。
從2000年起,他把自己多年經營企業的心得,撰寫成一篇篇管理文章,已累積二百餘篇,超過五十萬字,部分還集結成書,十分長銷。
即使到今天,杜書伍都還在不斷思考有什麼東西可以做為寫作題材,即使在開會時,靈感一來,他就會馬上在手機上寫下標題,有空時再把文字整理出來,「有時興緻一來一個禮拜寫二篇,有時候偷懶就二個月沒寫,」杜書伍笑著說。
#數位轉型收穫成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聯強國際全年營收預計微幅衰退1.66%,不過下半年業績已回升,12月甚至還創下單月營收374.6億元的歷史次高。這要歸功於推動多年的數位轉型,發揮了巨大功效。
其實聯強在成立初期就推動資訊化,所有制度都要靠資訊化平台來執行。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生諸多新應用後,杜書伍又發現資訊系統若只做內部管理絕對不夠,幾年前就在公司內部推動數位優化,甚至發展數位轉型。去年疫情,不但剛巧成為驗收成果的機會,更確定這是對的方向。
目前聯強內部資訊已廣泛串連,並利用APP讓員工隨時協同作業,因此去年3月大陸雖突然封閉,但聯強在大陸二十多個據點,連同香港、台灣在內,還是可以維持遠距作業。
聯強推動數位轉型有四項重點。第一是工作模式轉型。就是把一些制式化、勞力密集,像資料輸入這類工作數位化,改由電腦執行,一方面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效率也大幅提升。
第二項重點是管理轉型。以往有許多制式化工作,要花很多時間查核,交給電腦後,只要源頭資料正確,就一定可以產出正確結果,促成內部分工及管理方式改變。
第三項重點是商業模式改變。由於所有資訊數位化,不但可以做到橫向內部連結,甚至縱向與客戶連結。在透明和即時資訊流下,不需要再跟客戶曠日費時地核對資料,使得溝通模式、交易方式等等也跟著改變。
第四項,也是最重要的數位轉型重點,是創造新的商業機會。聯強有一個新的發展重點,就是「營運管理服務平台」,產品的製造商或品牌商,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取得協助。
在這個概念下,2016年新成立「通達智能運籌」公司,提供到宅服務、專業配送、智慧倉儲、快速維修和技術服務等五大類業務,至今在台灣已提供超過一百萬戶各類家電用品、淨水器、按摩椅等到宅安裝和維修,如同「家用產品的最後一哩(last mile)」,成長潛力無窮。
從創立初期挑燈夜戰擬定公司制度,杜書伍投注了一生心力,使聯強長成今日規模。外界看他總是意氣風發,但他說每天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沒有挫折,就沒有克服困難後的欣慰和充實,「所以有時候要學會憋氣往前走,制度對了才能走得遠。」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 作者:張彥文 / 攝影:池孟諭
#連結閱讀:
1.聯強總裁:制度是我們的信仰
http://bit.ly/34HVdsY
2.我的隱藏版學歷
http://bit.ly/3mZTyHC
3.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9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5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家用 透明 電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台灣正處於疫情最嚴重的二三月,此文收錄在《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事隔253天後,昨天出現一例本土病例,現在回頭看,有很多觀察,或許在台灣已經事過境遷,但是,在和台灣處於平行世界的其他國家,仍然是他們的日常~
【武漢肺炎的社會觀察紀錄】
2020年初爆發武漢肺炎疫情,身為醫療人員,我試著以不一樣的角度,以稍為正向、輕鬆的方式來分享我的觀察。有些項目即使沒有疫情,也很適合留意的。當然,有些可能因為事過境遷,而不能夠完全理解,那大可直接跳過,不必執著於每一個項目都要看懂。……
#這一場疫情_讓我們學到什麼?
1.勤洗手、感冒或有呼吸道症狀要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公共或密閉的場所。這個是全國上下、不分職業、不論年紀,都應該要身體力行的習慣。保護自己、保護別人,無論是否有疫情大流行。
2.沒事不要逛醫院。醫院不是家庭聚會、朋友相見的地方,就算平日也應該要管制出入,留下最少的家屬陪伴患者就好,科技進步,多多採用「視訊探病」。即使武漢肺炎疫情過後,也要持續推動才好。
3.一個自由、民主、公開透明、有執行力、横向溝通良好的政府,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疫的事,請交給專業,而且要相信專業。心存感激,感謝費盡心力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各行各業。
4.名嘴、藝人、各式代理人等公眾人物,如果真的逼不得已,非得公開表態與示好的話,也應該要盡量採取低調與平和的方式,謹慎評估其可能的反彈力道,否則很有可能適得其反。還有,人的記憶有時不太可靠,捐款收據建議都要留下來。
5.關懷、信任、正向面對,遠勝過謾罵、負面的情緒宣洩。假新聞、假消息、謠言無所不在,在發生重大事件的非常時期,很容易引起對立、造成恐慌。不要轉傳未經可靠單位證實的消息,平日即應留意追蹤可靠的消息來源。
#終結恐慌_從疫情中學正向思考
1.知道勤洗手的重要,也知道步驟是「內外夾弓大立腕」,而不是「沖脫泡蓋送」(這是燒傷急救5步驟啦)。本來的「溼搓沖捧擦」是幼幼班基本功,「內外夾弓大立腕」才是高段武功。邊洗手邊唱歌(〈兩隻老虎〉或〈生日快樂歌〉唱2遍),洗滿20秒才算數。
2.醫院門口使用熱感應攝影觀測體溫,連手上拿著熱飲或熱食進出,機器就會嗶嗶叫,儀器準確度值得信賴。額溫槍測量方便,賣到缺貨。一夜之間,大家都和〈無間道〉的劉德華一樣,不再害怕被人家用「槍」指著額頭。
3.總算知道口罩有很多種,而且知道哪一種防飛沫最有效,也知道哪一種人需要排隊買口罩。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戴口罩與脫口罩,及2個口罩可以用7天、2條內褲不能穿7天這件事。
4.全臺灣人民都會區分偶數和奇數了,而且知道「0是偶數」。另外,也知道從健保卡資料就可以查出持卡人曾經到過中國哪一個省分(無法再裝傻)。醫療人員則對陌生的中國地理,有再次複習的機會。
5.認識世界衛生組織(WHO)這個機構,也知道世衛祕書長是非洲裔的譚德塞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世界各國看見臺灣醫療與防疫的努力,紛紛表態聲援臺灣加入WHO/WHA。也總算知道衛福部長是陳時中(不是陳時鐘),雖然他一直滴答滴答不停歇(有人可以把他抓去睡嗎?)
6.衛生紙與口罩的原物料不同、產地不同、臺灣的產量與庫存量都不同。至於,人類能否以嗅覺聞出消毒水的比例,目前則尚無定論。雖然曾經有人因為假消息而做蠢事,還好專業人士即時澄清,免除更大的危害。
7.為了順利買到口罩,大家都知道社區或住家周圍的健保藥局在哪裡了。還知道有人這麼厲害,可以馬上做出藥局查詢地圖(還可以查口罩剩餘數量)。最重要的是,藥局都是義務服務大家的,要彼此體諒、耐心排隊、不要再對藥局員工大小聲了。
8.終於分得清楚「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差別,也懂得感謝被隔離的人,他們的不便,保護了大家。此外,對「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木馬屠城記」「一索得難」(中國麻將現在沒有一索)等說法,有更具體、更深刻的體認。
9.習慣天天看或關心及管署的疫情說明,免去接收假消息的危機,對「檢查」「陰性」「陽性」的手語也有初步認識(辛苦手語姐姐了)。當然,每天追蹤「ICU醫生陳志金」也是杜絕假消息必要的(有人不認同的話,等再刷時刪除)。
#武漢肺炎的阿金30大觀察紀錄
1.讓人耐心排隊的,不只高價iPhone,5元口罩也可以
2.很多會議可以說取消就取消,根本也不必再補開
3.醫院出入口管制到剩下一個,也還夠用啊
4.探病,其實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
5.即使寒假多放2周,寒假作業還是沒辦法寫完
6.大賣場人潮銳減,才發現本來有很多是專程去試吃的
7.很多人沒發現自己這麼漂亮,直到戴上口罩以後
8.大部分人不相信自己肺活量差到講話也喘,直到戴上口罩以後
9.體會追劇者心情。每天固定時間、等待同一個人在電視上出現
10.不能喝的酒精比能喝的珍貴,原來也有這麼一天
11.這是一個「撿到一包口罩」卻不知道要不要送去派出所的年代
12.不用評鑑督考,醫院也會主動把感染控制做好
13.洗手不必稽核,但是很有學問
14.妝少化一半,原來可以多睡半小時是如此美好
15.手上拿著錢和口罩,被搶的竟然是口罩
16.這是個衛生紙都有人想偷的年代
17.連續假日,花東線車票都買得到,還可以包廂
18.在電梯放屁,比在電梯咳嗽,更能讓人接受
19.適時「咳」一下,是結束談話的最好提示
20.原來,自己會煮的菜比想像中的多更多
21.健保卡比信用卡更有存在感
22.醫院評鑑以後也可以改成5年做1次
23.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手這麼髒過(洗手次數暴增)
24.在廁所裡排隊的人,原來不是為了上廁所(是洗手!)
25.不熟朋友突然來電,不是借錢,是要問「你有多的口罩嗎?」
26.原來順著「時中」走,這麼令人安心
27.進銀行不必脫口罩,警衛還會提醒「把口罩戴好!」
28.家中遭小偷光顧,首先要查看口罩還在不在
29.不能隨意、盡情的摳鼻孔,居然是這麼痛苦的事
30.口罩成為最重要的角色,必要時刻竟是通行證
疫情爆發後,擔心害怕是必然的,也會經歷許多不便。但非常時期的轉變與不便,讓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來檢視「有沒有什麼事情明明不合理,卻又日復一日進行著?」或許有些是需要被改變,卻沒有勇氣或機會去改變的。或許有些是應該珍惜的,卻又不斷錯過的。轉念看待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將為我們帶來正向的變化。
#歡迎分享~
請關注阿金的IG
https://reurl.cc/bR9EVX
家用 透明 電梯 在 我們這一家-貝貝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防疫兩三事 #貝媽說 #不怕被罵說
現在全民進入小孩延後開學、展開全面性的防疫,我想大家都是緊繃著神經。
搶口罩、搶次氯酸,還有各種天然的、化學的抗菌產品全部缺貨,許多現在趁勢才推出的產品更是眼花撩亂。
可以理解大家擔心,希望能徹底防疫的那份決心,但希望大家可以冷靜一點,理性的消費,市面上的產品亂象其實也是很令人擔憂的😕
今天來介紹這個最近很夯的所謂的抗菌卡,幫大家整理出一些基本跟個人觀點給大家參考。
這張抗菌卡是日本製造,這個牌子是這陣子才出的新產品(但其實其他日本品牌早出過這種卡狀的產品),所以此牌算是2020年的新製品。
這支的成分日文標示為👇
素材・成分:主な成分:二酸化塩素発生剤(亜塩素酸ナトリウム、天然ゼオライト。
這個產品在原廠提供的SDS(國際慣用的化學安全資料表)上的化學式為NaClO,含量是5%。
但產品上市標示寫為二酸化塩素 ( 中文譯音為二氧化氯 ) 化學式為: ClO₂。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不想懂,那就跳過吧!😜
請記得這句話就好👇
‼️ #萬物皆有毒 #劑量是關鍵‼️
(來,講三遍)
化學物質在合理且安全範圍內的劑量,會是很多生活環境中使用上的好幫手。
🙏拜託不要貼一堆什麼化學成份多毒或致癌的文章看到就很驚悚,#無知還誤以為的去擴散危言聳聽才是最可怕的,人家文章常常都會寫達到多少的劑量、濃度會產生危害 #請看清楚國字 不要看標題就哇哇叫啦
接著回歸探討 #二氧化氯安不安全?
我查到,在美國FDA(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中資料顯示它被列為食品添加劑和醫療消毒劑,也獲得厚生勞動省的批准,可用於日本的自來水消毒和泳池消毒,對多種細菌,黴菌和病毒有效。
而低濃度下的功效經過測試→在2.5分鐘的滅菌測試中,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MRSA在枯草芽孢桿菌(孢子)的100 ppm和黑黴菌的10 ppm的濃度為1 ppm。108 CFU / mL細菌數* 7),所以它的抗菌效果是存在的,作用時間自己算一下。
👆這段是給看得懂的人看的,看不懂的也是正常人~
不過大家可以簡單學習的是,#在台灣衛福部的規範中,二氧化氯(CAS10049- 04-4)#總有效氯濃度1ppm以下在用於食品消毒上是可行的。但有備註使用後須再經飲用水充 分清洗、殺菁、加熱或其他適當處理, 以使最終食品之殘留濃度符合規。#次氯酸一樣
簡單說,這張卡片對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上有不具傷害性的氯濃度氣味之外,也因為卡片吊卡設計,比較不受到pH接觸值影響(因為它沒有直接接觸皮膚。)
#使用上要注意的是:
•氯酸和鹽酸容易被紫外線分解。
•有類似氯的氣味。
•即使在溶解有10 ppm(100 mg / L)二氧化氯的水溶液中,也會感覺到刺激性氣味。
以我自己實測來說,它的觸感有點像乾燥劑,靠近聞會有漂白水的消毒味。
繩帶對於皮膚過敏體質的我家老大,的確戴一下有過敏啦。(也可能她現在抵抗力問題,她的過敏原因總是三不等,不是說這產品繩帶一定會過敏)
總之建議皮膚敏感的還有想給小朋友用的,可能改個別針比較好。#不要放在什麼平安袋或透明袋 ,因為會擋住產品的氣孔,只會讓你看起來像沒事掛了什麼奇怪的識別證,還浪費你的錢OK?
還有,🈲️ #小小孩拜託不要給我用繩帶喔警告你們
最後,你們冷靜一點,不要看到缺貨難搶就一窩蜂的屯,這不知道是什麼飢餓行銷❓
這個從我拿到市面上真正第一批(10天前)拿到至今,我在日本的對應上,在供貨其實都算穩定,我已經陸續進很多批回來了。
而且日本原廠知道你們台灣(或大陸人)那麼渴望😂生產線已經慢慢趕上,產能開始趨於穩定,我認為之後不會那麼難買。甚至會有其他品牌或類似的低價品上市。#所以理智購買啊冰友
再來,這張卡片開封後可用一個月,然後有效範圍是1米❗️一米是100公分而已大家都學過吧
你們知道100公分範圍有多小嗎?😂#而且這是掛在身上,在開放空間使用的耶
結論:
我真心相信這成份是安全的、報告呈現確實有效抗菌的,但這樣的東西真的對於在外在開放空間的實際效用,我個人態度非常保留。因為開放空間的不定因素、環境、人等實在太難測。
隔壁的人噴嚏飛沫噴在你臉上,戴這張卡也不能百分百確定能保護你呀呀呀⋯
#還有這類成分現在不能上飛機
我覺得二氧化氯的製品,#適合的範圍真的比較屬於空間擺放。比較足的容量,放教室、辦公室、房間,效果是好過於開放空間使用。
有品牌出筆型的我沒研究劑量,但應該比這張卡還高一點吧。
如果要說 #特別推薦使用對象:我認為公車、計程車司機駕駛、醫師,那種要不斷在小空間接觸多人的;還有適合放在獨立辦公室、辦公桌、電梯間環境。
小孩班上使用的話~可能全班都買比較有用,不過照你們這樣瘋,開學應該一半以上的小孩都掛著這張卡了😂
————————————————————
總之以上論點,如果看了以後還是想跟風買這張平安卡的,歡迎給小的機會我賞口飯吃貼補家用。
沒買的,就多認識一個商品知識。
⭐️購買網址👉 https://bit.ly/37EFE6b
預購也是一週到貨一次,目前無缺貨問題
✅單片$260,運費$70,十片以上免運
✅單點發貨200片以上,一片$240
———————————————————
另外,還有太多人問我什麼可以買嗎?
可以幫忙看一下XX嗎?
我真的快忙死沒時間一一回。
#目前都沒有要賣以下商品不用問
#但就這波疫情搶爆商品我個人的認知分享:
(1)我不買任何隨身清淨機、項鍊,理由同上概念,出門去還想靠個電子小產品保護周圍跟淨化空氣⋯我真的無法認同這個概念😂
外面世界那麼大、空氣那麼大(還是多?)你是要淨化到什麼時候啦⋯有的品牌還賣到六七千。
我真心建議你花兩三千買個高階版樂高,可以困住你小孩在家好一段時間,直接減少去外面,而且故意踢壞組裝好的樂高,小鬼們又要再組一次,可以困更久~但這種產品放車上的室內空間我覺得還可以。
(2)新品牌做的布口罩跟替換內襯的口罩是一時現象,是在口罩缺貨情況存在下的一個替代品。
如果一時之間會擔心,可以買基本量就好。我相信政府跟郭董都介入生產的時候,台灣的口罩供應會趨於穩定。除非你是想戴了躲狗仔的跟造型的,不然口罩還是買真正有效的吧!
而台灣在這波疫情之前,有幾個好品牌本身就專業的做這種替換口罩,所有的布料跟內襯都有很好的專業程度跟水準(可惜現在都缺)。
不過我個人比較推薦想要環保的買這種真正本身就是布口罩的品牌比較好。
(3)市面上的次氯酸缺貨嚴重,如果你買的是那種「現在才出現」的品牌,真心建議買19元的漂白水去稀釋,注意使用安全就好,非常時期就這樣做沒有不行。
還有濃度20ppm以下免費的那種一週用完比較好。號稱可稀釋用的次氯酸,以目前台灣品牌來說,我算沒有一個看過資料可認同的。我認為次氯酸水稀釋的有效穩定性,在台灣廠商的技術目前做不到。
#人家日本製的次氯酸好多品牌都非常不建議稀釋使用,他們的稀釋最多只建議使用在聲波型霧化器(加濕器)。而台灣一堆號稱日本技術指導或日本專利的,卻能在那邊出很便宜的然後可稀釋的,我真的好想知道為什麼😂
#還有次氯酸怕曬跟高溫要用不透明瓶器喔
(4)我「個人」不喜愛長效型抗菌。
長效就是停留,這好像臉上擦了臉霜就可以保濕七天的感覺好像,我會懷疑是什麼東西可以這樣。
還有,這類產品的實驗影片基本上是在固定空間裡,甚至在無風無雨無的室內空間!
但試想如果你是噴手好了,噴完你就關在家嗎?😅你的手從出門開始,在外每天會接觸多少的可能?
#尤其小孩有多欠扁你知道嗎
東摸西摸挖鼻孔吃鼻屎、摳屁股沒洗手什麼的~真的不是你能掌握的啦🤷♀️
這樣長效抗菌真的能維持多久?
尤其長效抗菌如果賣的價格跟一般抗菌品差不多,我覺得還行,很貴那種賣兩三倍的⋯真的覺得沒必要性。
現階段
#請多洗手、少出門,適當的時候使用口罩。
然後看疾管局的資料、看新聞,#然後試著相信台灣我們可以一起渡過。
#一定要有防疫觀念但不要過度恐慌跟渲染不實消息
雖然台灣很多因應措施還不是那麼便民,但真的我覺得這次很多政策反應的很快,而且機動性很棒了!#再次為了因為疫情辛苦的每個人致敬跟感謝🙇🏻♀️媽媽也是,小孩延後開學我累慘了🤣
#下篇你們還想聽什麼
久久沒打字,一打說不完🤪
——————————
🔍我們這一家-貝貝媽社團
https://bit.ly/2LQJVg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