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珠峰英文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年回望]原來剛剛好八年,咁順手講下。
1. 本身一早識我嘅當然知亦都見過。但就是咁的,八年前今日,我就在烏克蘭。其實係出完差去倫敦再去烏克蘭。當時未結婚但都有循例同囡囡講下,咁反正都有共識唔生仔(*)
2. 呢個,就係登登登登,大名鼎鼎,惡名昭彰嘅,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四號反應堆。只此一家。
3. 當年已經有得跟local tour,而家更加係阿豬阿狗都識去。當年都要千幾蚊港紙,正宗貼錢買難受,搵命搏,吸收輻射為禍下一代。
4. 出發前送輻射錶一個,仲要簽生死狀(!),講明各安天命,唔保證你,同埋你電子器材嘅安全。果然去完我部相機就死咗,個變焦真係蕉咗,而SD卡都死埋。不過後來修復返部份,所以你先有呢張相睇!
5. 講返四號反應堆,最近只可以去到呢度。唔好諗住癲到入去影石棺。有冇人會試走入去?總有的,但有軍人隨團(**),應該會射低你。你下次可以試下。亦都有閉路電視,唔好諗住整古做怪。
6. 呢張影冇,但都話隨行有個輻射錶,去到呢度就真係你外圍(三十公里禁區)嘅幾十倍了。外圍係12,嚟到呢度係400以上,係咁跳。但唔好驚,咁先正常。如果唔跳幾十倍就證明個錶壞。呢度只能停留幾分鐘。專家話停留一陣對健康冇影響嘅。咁梗係啦,又唔係專家去。
7. 又同意,其實去到四號反應堆前面,個錶都未係最勁。你如果放落地下啲泥土先最勁,所以千叮萬囑叫你唔好掂啲泥更加唔好拎返去玩。我返酒店都即時洗咗對鞋,返到香港好似掉咗。
8. 可惜當年只有Facebook,但流動上網好似未係好盛行,我都係返酒店先整相,所以冇得直播。果然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冇Facebook Instagram微信邊有咁多人跑馬拉松上珠峰?
9. 呀仲有,臨走呢,仲有部機畀你玩。就係度下你輻射有冇超標,都有啲緊張架。江湖傳聞話咁多年得一條友爆標(即係,部嘢流的?),即時就送去醫院。有冇出返嚟就唔知了。定佢係超人個friend核能人(又,超人大戰核能人,套戲真係爛到九彩)
10. 不過,當年我作為去切爾諾貝爾嘅少數香港人(Netflix 當年寄緊DVD咋親),都引起咗啲鬨動,有報紙嚟訪問我添。但我後來發現係綠色和平嘅,咁就No thanks啦。擺明配合佢地講「核電好危險」嘅主旗律。咁又唔係有錢收,睬你有味啦,我好得閒咩。
11. 打後幾年,直到而家,都仲有啲輻射後遺症。主要係成日發火啦,朝早唔多想起身啦,日頭冇乜精神啦,鍾意食煎炸嘢食甜嘢啦,夜晚唔願訓啦,成日都好累啦咁。不過多數星期六日症狀就冇咁明顯。
12. 又,我前後去咗三次烏克蘭。可談之處甚多。但真的,啲女真係好靚。
13. 所以啦喎,我係一個財演,但我係一個去過切爾諾貝爾嘅財演,仲係一個去過瓦努阿圖嘅財演。人都係一根蘆葦啫
(*)我好奇怪啲人可以結咗婚先話「一個想一個唔想」。唔係溝通好晒先結婚?結婚前唔講呢啲,唔通討論西多士落奶定落糖漿?不過又,好多嘢有人會反口,況且講真人會變,never say never,反正又唔係「合約精神」
(**)其實入去禁區一定要軍方批文,所以我懷疑啲團根本都係軍方啲友搞的。你去之嘛,又唔係佢去。況且人地條命邊有你咁值錢。又,有午餐添喎,都OK好食(天寒地凍乜都好食啦),保證食材嚟自區外—佢話。唔鍾意嘅拎個康師傅去都得嘅,我估—但咪又係輻射水。咁真係你唔食嘢都得嘅,但我冇見有人咁老土,反正成團都係鬼,得我一個亞洲人
(***)無法唔講,其實最震憾係,有架私家車,將我地由基輔市中心車去切爾諾貝爾(你以為係幾十人嘅團?)。最正係個司機用啲極重口音嘅英文問我地,Video?English?但其實根本冇人答佢都照播,就係播 切爾諾貝爾事故嘅紀錄片!包你未出發先興奮。而家我估係播Netflix了,你去過可以話我知。不過而家你應該可以自己望電話睇TVB,當年我地就真係睇記錄片的(你鍾恴訓覺都得嘅)。可能係為咗嚇走你,最好未去到目的地全部落晒車走人,咁就提早收工。
珠峰英文 在 詹喬愉 - 三條魚Tri Fis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 高銘和 前輩遠從山東來的祝福!
今天就要再度出發,面對登頂行程了…
現在尼泊爾是早上八點半~正在收拾行李!
有好消息會通知~~
《送祝福上世界之巔---【高銘和】前輩的提點》
「很意外、高興接到妳要登聖母峰和馬卡魯的信息。喬愉要順利登上去,但更重要的是,順利下來!🙏」---高銘和對三條魚遠方的祝福
➡️1996年,珠穆朗瑪峰(聖母峰)那場暴風雪,是尼泊爾大地震之前,最重大的珠峰山難。當時隊受困於海拔8000米以上的共有9人,最後只有一人生還。他就是“台灣 珠峰遠征隊”的 #高銘和,英文名 #MAKALU。
➡️高銘和出生新北市,從小就常上山下海,常和同事利用假期爬山健行。上世紀80年代,進行嚴酷冰雪環境下的登山訓練,並陸續挑戰了南美、北美、歐洲及印度等地的高山。 1996年5月10日15:15,高銘和終於成功登頂珠峰。下山時,暴風雪卻阻擋了他和其他幾支登山隊的歸途,夏爾巴人為救他放棄救援登山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費舍爾等人,寫下現代登山史上哀痛的一頁,而高銘和也遭遇了人生大喜之後的大悲。
在珠峰毫無遮蔽的冰壁上,高銘和度過了攸關生死、人生最漫長的一夜。獲救時,他的手、腳和鼻子被嚴重凍傷,最後不得不將它們全部切除。
二十幾個年頭過去了,而今,這位台灣登山英雄正在用殘缺的雙手,用相機記錄與表達百座中國山岳之美。🏔
🙋小編:「請問前輩英文名字是Makalu有背後特殊意義嗎?」
👤高銘和:「1985年我們一群想到國外登山的人,知道出去要講英文,於是集體請台大外文系學生來教英文,第一次上課就要我們每個人要有一個英文名字,家教說我們志在喜馬拉雅山,就找山峰的名字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當時覺得“Makalu”好唸又好記,就選了它一直用到現在。」
🙎小編:「針對現在看似發展蓬勃的登山活動,前輩有什麼看法或建議?」
👤高銘和:「現在登山的方式很多元化,所以依照自己的興趣、目標和能力去規劃,都可以找到最合適的專家、單位、團體去參與,之後,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就可以往更上一層樓的登山方式去探索、實踐。」
💁小編:「前輩有沒有要給這些嚮往海外遠征的年輕人建議和提點?」
👤高銘和:「行前做最充足的準備、攀登時盡最大力量往上爬,但需明白自己的能耐力度極限在那裡。要切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登山時,登頂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全回家!」
❤️謝謝高銘和前輩接受訪問&給予祝福❤️
▎follow us
✔︎Instagram: task8000m
✔︎Twitter: twitter.com/T8K19
#送祝福上世界之巔
#短腿魚爬高峰
#T8K #Task8000 #Be_tough
#T8K戶外專業服飾
#八千米任務
#馬卡魯遠征 #Makalu
#聖母峰遠征 #Everest
(圖片來源:高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