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書活動】--《在未知境界中遇見自己》
人生所有經歷都是為了成就自我
#世茂出版
。
書商希望推書,非業配,有♨ 2 本☺公關書贈書活動。
@5/4 恭喜抽中:葉月、傅瑀筑。請私訊收件人姓名、地址及手機,由出版社幫您寄出。
。
。
讀這本書時,讓我想起了一件簡單的事。
『我們讀心理學,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喜歡心理學是為了它的分析,例如性格分類、心理分析,解釋某個人為什麼是這樣,掌握人際、職場的相處大原則以更順遂交易。以為知道了箇中秘密,抓住了某個行為模式,就能無往不利,這樣的思維,很容易讓人們最後追求的是「實務技巧」。
其實,這只是非常小的部分。
讀心理學,是為了讓我們能「獨立思考」。
在我的粉絲頁裡那些概念文及活動設計,都是獨立思考,結合實務經驗並組合發想的結果。這些創意(姑且不論應用是否廣泛)都非心理學教科書所有,當案主千千萬萬,方法就會千千萬萬,能獨立思考,就會嘗試錯誤,理出千千萬萬的策略,最終,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實務現場也是,就能臨場發揮,或者,誠實地告知案主「給我一點時間下週再來」。
獨立思考的背後知識,來自我們要對「自己」進行思考(「反思」),然物自身不可知、當局者迷,無非得多增加關於「人」的知識與視野才能看見自己。社會心理學領域從個體、群體與情境的角度出發;人格心理學從特質與性格的角度解析;發展心理學加入了「時間軸向」,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累積而來,又要往哪裡去;認知心理學將人的思維比喻為一部機器運轉,有可預測的理性與不可預測的個人性;變態心理學,包括後來的心理諮商,則從人性論與基本需求來看,哪裡出現狀況,又要怎麼協助個體回到常軌…這些不同的領域,綜合而成「人,究竟是什麼」,讀心理學的人,把那些當基礎,然後1.產生自己的一套人性論2.視生活實際狀況衍生出相對的生活智慧。
心理學由哲學轉型,自然該是讓求道者都成為蘇格拉底的思想家才對,而不是診斷分析的字典學者而已。
從此角度出發,推薦的這本書,作者將心理學知識當成背景,傳播一種心態,讓人們可以自在的對生活進行禪修的歷練與領悟,一邊讀一邊自我觀照,很多觀念有了,以多元文化視角來解讀生活,改變一種觀察方式或許就不會有問題。那麼如何重新解讀問題、重新定義問題呢?讀者可跟隨此書慢慢去熟悉這些方式。
摘錄幾個句子:
#人不可能客觀地評價「曾經的我」。原因是「今天的我」和「曾經的我」不是同一個人。P80
#現代心理學更接受一種非線性的態度,它認為人的成長是一個逐步選擇與適應的過程,童年事件給人帶來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不單是一種簡單的原因,而是一種可選或者可多重賦義的資源。p67
#想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需要訓練兩個能力:一是內心邏輯,語言邏輯是內心邏輯的一種再現;二是不能太在意別人的認同,要有忍耐誤解、孤立的心理能力。p160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
博客來的連結:目前 9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371?loc=M_0005_001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讀心理學,是為了讓我們能獨立思考。」
🤤🤤
。
活動日期:109/5/1 (五)18:00~5/4(一)12:00截止喔,5/4(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Search
現代心理學更接受一種非線性的態度 在 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心理學更接受一種非線性的態度 ,它認為人的成長是一個逐步選擇與適應的過程,童年事件給人帶來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不單是一種簡單的原因,而是一種可選或者可多重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