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魔鬼對決》Deliver us from Evil | ★★★★
拯救我們脫離罪惡
.
早在《魔鬼對決》尚未公佈中文片名以前,「Deliver Us From Evil」這個英文片名就讓我十分好奇片商會怎麼翻譯。
.
這句取自聖經《馬太福音》6:13「And bring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the evil one.」意思是「不要讓我們深陷試探,拯救我們脫離罪惡」;Deliver,可以是「不負所托」,也可以同時解釋為「拯救」,而並非只是侷限於我們所熟知的「運送」之意。電影的故事主軸,也圍繞在嘗試擺脫過往,可望獲得心靈上的救贖,洗淨自己的罪惡感上;看得出如此取名所隱含的宗教育意,十分有韻味。
.
《魔鬼對決》的故事,描述一位身心俱疲的特務殺手「仁南」,在完成上級指派暗殺日本黑幫老大是枝的最後任務後,打算退休到巴拿馬與世無爭地過完一生,豈料在此同時意外得知自己可能有血緣關係的女兒,在泰國被綁架而失蹤;他隻身前往泰國進行調查,卻又遭到是枝的弟弟「雷」尋線追殺。四面楚歌,身處異鄉,又必須面對正義不彰的仁南,必須殺出一條生存血路,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所愛的一切。
.
劇情架構乍看之下有著過去好萊塢黑色電影,或是典型殺手故事的即視感;在融入大量的動作元素後,《魔鬼對決》卻讓我想起近期在NETFLIX播出的《驚天救援》(特別是東南亞那種黃沙灰灰舊舊的顆粒畫面)場景;而劇本的目標明確,劇情收斂,鎖定在「解救人質」上,也逐漸帶領觀眾進入電影設定的世界觀之中,體會主角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與壓迫感。換句話說,《魔鬼對決》的故事、角色、事件鋪陳皆簡單明確,節奏掌握得宜,讓我們對於劇中角色有所共鳴和認同,進而看到故事所想傳達有關「信仰」和「愛 / 奉獻」的主題。
.
為了「愛」,我們能夠不顧一切地自我犧牲,毫無理由也非常不理性;但當我們堅定一個生存目標,勇敢朝著目標邁進,這不正是生命的意義嗎?我們能夠看到電影開頭的仁南,縱使身手矯健,完成暗殺任務毫不費工,但對比到傷痕累累、心靈有所寄託的紮實感;這個角色的心境變化,顯而易見且令人感動。
.
當然,《魔鬼對決》在動作設計也十分驚人,呈現衝突場面上的張力感,再再展現了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實力,以及對藝術創作者對細節的態度,成功地為韓國電影在「類型電影」的領域上再添一筆精彩作品,開出了一條屬於韓國特色的路;毫無冷場的編排,同時又能夠刻劃角色的深度,不得不佩服編劇的細膩與用心。
.
而除了男主角仁南之外,我相當喜愛片中特別穿插了一位在精通泰語的韓國變性舞孃,能夠適時加入笑料,同時也能夠與男主角產生強烈對比,最後甚至傳承意志,將「愛 / 奉獻」能夠延續,我想這正是這部片「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核心價值吧!
.
每個人都有陰影、都有不為人知的過往;而那些在基層打滾的人們,也都各自有不同的故事;而我們又怎麼能夠忍心去忽略他們呢?或許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也或許這個社會本來就是資源有限,需要淘汰被規則淘汰的人們;但人和動物之間的差異,我想應該就是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做出感性面的抉擇,並且向傻子一樣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視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去守護、去拼命才是。
.
《魔鬼對決》要戰勝的並非是拿著刀槍襲來的敵人,而是對抗自己的心魔,讓自己變成更美好的人;我想,電影想表達的是「正面迎戰」「不畏恐懼」,在是人之所以為人,最難能可貴之處。
.
最後也不得不說,黃晸玟過去在《軍艦島》裡的形象讓我在觀賞本片前期有些不習慣;再加上李政宰過去演出不少正面角色,在本片中飾演大反派逞兇鬥狠,實在是讓人驚豔且新鮮。兩人之間的對手戲十分搶眼,雙方的衝突從醞釀到正面交鋒的過程也讓人看得十分過癮;推薦給喜愛動作電影的朋友,《魔鬼對決》真的足以讓人對韓國電影工業實力佩服地心服口服。
.
.
《魔鬼對決》Deliver us from Evil
台灣上映日期:2020-08-12
采昌國際多媒體
.
.
.
#魔鬼對決 #deliverusfromevil #韓國 #電影 #影評 #黃晸玟 #李政宰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理性戰勝感性英文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90520.肥胖與大腦
早安,我是顏純左醫師,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本診所附有減重門診,諮詢預約聯絡電話066892269
今天是520.是總統副總統就職日,恭喜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就任,責任的承擔。
@純醫的分享第54篇
肥胖第15篇
肥胖和大腦的關係
@1090520A篇
本文
減重的人常常遇到瓶頸,我實在忍不住看到美味的食物就想吃,管不住自己的胃口,我們常常說嘴閉住,邁開腳,就能控制體重,其實減重這個議題為什麼知易行難就是大腦的關係,我們就來探討這一個議題。
我們經由化石了解人類的老祖母露西在250萬年前腦只有400公克容量,現在我們是1400公克,老祖母身上只有原始大腦,掌管生命的重要事項,而生命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延續自己的下一代,所以原始大腦控制我們的性慾與食慾。
現在許多的低等動物一生只有三件事情就是覓食,覓偶及睡覺。
早期人類的生活物質貧乏,能取得能量來源自然就是取得繁殖下一代的機會,所以我們的腦部基因看到有能量的東西就會啟動原始本能,食物到身體理,人類產生胰島素,把這些多餘的能量轉化為在肌肉及肝臟的肝醣,總數有限大約400公克,約為1600卡,大約是平常一個女性一天的消耗能量,其餘的就存在皮下脂肪,臟器脂肪及內臟脂肪,以備有一天食物來源不足時,可以燃燒脂肪供身體所需。
我們把原始舊大腦定為感性大腦,把後來演化出來的新大腦定為理性大腦,新舊大腦常常在交戰,所以才成為天人交戰。
人類的歷史開始有物質剩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至今大約70年的時間,如果我們把250萬年當做一天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70年大約不到三秒的時間。
我要說的是物質充裕的時間太短了,我們的腦尚未進化到理性大腦控制感性大腦的時刻。
當一個肥胖的人看到美味佳餚,理性告訴他不能吃,如果吃糖尿病,心肌梗塞,癌症在等
但感性大腦原始本能找盡各種理由說沒有關係,已經減了五公斤,給自己犒賞一下,明天再開始減重。
在這個天人交戰的時刻,大部分的時刻都是感性戰勝了理性,於是我們拋棄了當時的山盟海誓,再一次淪為在大腦裏的肥胖駭客的禁臠,讓自己減重又多了一次失敗的經驗。
史帝芬,基文納特在他的著作大腦的肥胖駭客一書中第十節這樣描述。
人類在大腦裏對於飢餓大腦的處理有三大系統
1.在基底核裏的獎勵系統,它在歷史求生歲月中教會我們如何謀取奇妙的食物,如油脂,糖,鹽及澱粉。過去的辛苦歲月中要取得這些東西非常困難,我們的大腦會出於本能要我們做成感性的抉擇,大量進食。
第二以眼眶額葉皮質和腹內側前額葉皮質為中心的經濟抉擇系統,以熱量為思考的主軸,為我們算出報酬率,CP值最高的決定。
第三脂肪恆定系統,它主要位於下視丘,它的目標只有一個,不能讓體脂肪下降,對於女性而言,體脂肪下降無法生育下一代,也就是這個系統,讓我們在感性一直要進取脂肪,也造成減重失敗的原因。
當然大腦不只有這些系統,包刮在腦幹的飽足系統,以及位於下視丘,腦幹和其他大腦區塊的睡眠和晝夜節律系統也可以影響前三個系統。
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明天我們來談國家公共政策的釐定及個人的處置之道。
理性戰勝感性英文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是寰宇出版的新書,感謝出版社的贈書,讓我可以提早看到這本精彩的好書😍
👉在這本書中,作者完整描述了心理因素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投資決策,包括提出問題、解答問題,並提供對抗這些問題的方法。包括《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與《Value Investing》(價值投資)的作者Bruce Greenwald也都有推薦,讀者可以藉由本書了解人類天性是如何與市場互動,而我們又要如何做才能戰勝市場呢❓
大家很喜歡拿星際爭霸戰中史巴克(Spock)💁🏻♂️來做為理性人的代表,我們在投資時,該如何招喚心中的史巴克❓老實說,當史巴克真的很難啊🤦♂️畢竟在星際爭霸戰-闇黑無界這部電影當中,最後面對瀕死的寇克艦長,史巴克心中的感性反而被召喚出來,也無法克制的哭哭了,可見情緒和群體的力量有多大❗️
👉本書作者詹姆斯·蒙蒂爾(James Montier)是資產管理公司GMO資產配置小組的成員,也寫過好幾本關於投資心理學的書籍。媒體曾經形容詹姆斯·蒙蒂爾是一位直言不諱的獨行俠,也是一位反對偶像崇拜者,我認為這就是一位專業投資人所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
獨行俠代表我們必須具備獨立思考,不隨市場情緒而更改我們投資決策的能力;而不盲從任何一位投資大師,我認為更是每一位投資人持續進步的關鍵。當然,許多偉大的投資人都有值得讓我們學習之處,但是,即便我們真的完全仿照他們的方法,也不可能會複製出第二個一模一樣的偉大投資者。可是,我們可以藉由學習與經驗的累積,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投資原則,當市場中多數人採取與你相反的做法,反而是你可以獲得超額報酬的機會。
我常在文章中說,沒有一個投資方法是完美的。一個方法之所以有用,是因為他不是一直有用❗️在這本書中,也提到了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曾說:「你如果相信價值投資方法基本上合理,就堅持採用,不要因為市場流行、假象或追求迅速致富而屈服。容我重複強調,想要成為成功的價值分析者,你不必是個天才,所需要的首先是具備合理程度的智慧,其次是健全的操作原則,最重要者,則是要有堅毅的個性。」
👉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成功投資人的養成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1️⃣首先,學習從模仿開始。
閱讀與汲取大師的智慧,是你建立投資市場知識,奠定基礎的必經之路。再者,當你累積了一定的知識量,你可以整合並加以變化,轉化為自身的投資原則。
2️⃣第二個階段是「建立程序」。
這部分作者在書中也不斷強調,將投資的流程標準化作業,將我們原本用來衡量公司內在價值的標準建立一套「投資檢查表」,可以幫助我們在擬定投資決策時對抗人性本身的心理偏誤。這些偏誤包括:
1. 過度樂觀:人們總是太過於相信自己。
2. 控制錯覺:人們總是相信自己可以影響那些不可控制事件的發展結果。
3. 自利偏差:基於自身利益考量而解釋資訊,並做出相關反應行為的天性。
4. 短視:蓄意強調短期。要知道任何日子所做的決策,發生錯誤的機率事明天決策錯誤的二十六萬倍。
5. 不注意視盲:我們不期待看得到,自然就會因為忽略而看不到。
3️⃣最後,我認為也是投資中的決勝關鍵:「認識自己」。
正如這本書英文書名中”How Not to Be Your Own Worst Enemy”如何不做自己最大的敵人❗️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肯承錯誤,不願意正視自己的錯誤,又要怎麼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呢❓檢視自己的投資流程,記下每筆投資決策的動機與結果,是發現錯誤與防止重蹈覆轍的最佳方式。也唯有面對不完美的自己,才會發現持續進步的空間。
👉在看過《這才是價值投資》之後,我一直很推崇詹姆斯·蒙蒂爾在書中所提的諸多觀念,許多觀念甚至是與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聲音相違背,但是本質上絕對符合所謂價值投資的中心思想。雖然原文版的《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出版日期稍晚,但是兩本書都看完後,我推薦讀者應該從《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先看,因為這本書的內容編排更為流暢,先建立清晰又完整的觀念後,再去深究相關主題,更有連貫性。
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藉由作者在許多章節一開始提出的問題,不斷的思考與檢視自己的交易心態。要知道市場賺錢的方法眾多,原則的建立是相對簡單的一件事,但是人的情緒與行為卻很難控制,這才是走向聖盃🏆的最後一哩路啊❗️
當個頂尖投資人沒那麼簡單❗️許多人雖然都知道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賺錢,卻還是做不到。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答案其實不是因為你讀的書不夠,也可能不是因為你的方法有問題,而是因為你所擁有的知識並沒有辦法順利轉換為理想中的行為,變成只是「我都知道卻決定忽略的事情」,藉由這本書,你會更了解如何調整心態,做好準備。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連結⬇️⬇️
🔗 https://www.ipci.com.tw/books_in.php?book_id=809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7046
#讀書心得 #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 #James_Montier #這才是價值投資 #行為投資學 #心理偏誤
理性戰勝感性英文 在 深思文化創意科技有限公司- 《理性與感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理性與感性》 小說刻劃在18世紀的英國社會下,戴西伍姊妹如何面對愛情婚姻, ... 婚姻」來保障生活,故面對人生選擇,理性須戰勝感性,金錢實力成了主要的擇偶標準。 ... <看更多>
理性戰勝感性英文 在 世界小姐首次“空降”職場,老板亢奮理性戰勝感性#非妳莫屬 ... 的推薦與評價
《非你莫属》职场性和娱乐性兼具,为受众树立健康的求职观,引导正确价值观,并在节目中制造较好的良性精彩冲突!每期12名企业高管组成波士团现场招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