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藝會 #現象書寫 #視覺藝評專案 #論壇側記
#當代藝術評論 從90年代走進學院以降,生產與社群網絡關係已有了長足的發展,而愈發可見不同的書寫視野與史觀。國藝會自2018年起開辦的「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鼓勵 #專題企畫 導向的藝評書寫,而非僅限於對個別展覽與作品的即時評析,可說是更加肯認了藝術評論的「#創作」主體與能動性。四位歷屆獲補助者——#陳定良、印卡、#陳寬育 與 #張紋瑄,透過 #技術史 與 #跨學科知識系統 的統整,以及 #評論主體 以及 #與評論對象關係 的再議,示範了此一專案補助策略下多元化的書寫方式,對藝術評論定義與疆界的擴展。
#補助便利貼
2021年「表演藝術評論人×現象書寫—視覺藝評」補助專案
收件日期|2021.05.01 - 2021.05.17
補助詳情|https://bit.ly/3n0Xt8M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
「當代藝術評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Critical and Curatorial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Art at NTUE's ... 的評價
- 關於當代藝術評論 在 藝術大白話| 為什麽看不懂當代藝術 - YouTube 的評價
當代藝術評論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像文件與(不)可加速的生命:從行為展演的兩種身體機器談起🎉
講者|王聖閎
時間|2021/4/16(五)19: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入場|19:00 開始自由入場
這場講座源於Lightbox邀請我分享博士論文的部分研究內容。因為它牽涉「影像」、「身體」、「科層機器」、「加速 ∕ 減速」等幾個可連結當前現況的主題,以及一位關鍵藝術家:謝德慶。
2020上半年正是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所有人都被迫拖入一個無限延長的「在事件之中」的等待經驗:靜待疫情趨緩、疫苗開發、各國解封。彼時,許多藝文活動被迫暫停或取消,彷彿「謝德慶式的一年」即將降臨,人們也開始對生活的速度與人際連結有所省思。
據此,我的某位藝術圈友人曾在社群媒體上感嘆,其大意是:「此刻,我們都在重新經驗謝德慶。」此話不假。但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重新經驗謝德慶的什麼呢?假使我們仍困囿於以往過度英雄化、巨碑化、崇高化的舊有身體性論述,那麼關於謝德慶的討論根本無法從80年代更新至2021年,更不會對「加速度政治」無所不在的今天帶來新的思想刺激。
由於防疫得當,2020下半年許多藝文場館多已恢復營運,且因為計畫執行與核銷的問題,許多展演活動期程變得更為壓縮,彷彿亟欲恢復「既有產能」一般。以至於,在經歷全面減速(之幻象)的同時,許多人也都感受到另一股加速生產的癲狂,正在步步進逼。我們甚至能預期,一旦疫情結束之後,屬於藝術創作的「大企劃書時代」年代恐怕不會有太大改變,而「謝德慶式的一年」也不會發生。
是什麼迎來了加速度文化,並驅逐了「不事生產」的可能性?這是本場講座的思考起點。對此,我們或許仍有必要重返謝德慶所打造的身體機器。因為其作品不只蘊含去做 ∕ 不做什麼的例外生產狀態,更牽涉一種關於「速差政治」的基進想像。
由此出發,本講座一方面會觸及時延表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在當代環境所面臨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思考:是什麼誘使我們選擇擁抱加速度(及其所帶來的強度聚合與感覺重塑)?與之相對的,什麼又是藝術實踐裡的「不可加速之物」?
---
講者介紹|
王聖閎
藝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
1980年生於臺灣臺北。曾任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2017-18)。自2004年起參與臺灣當代藝術評論的寫作與討論,曾獲得第九屆數位藝術評論獎首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評台「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特別獎。文章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藝術家》、《藝術觀點ACT》、《現代美術》等專業藝術雜誌及美術館出版刊物。
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當代錄像、行為表演及身體性創作;關注當代加速度政治下的生命政治課題,聚焦於科層機器對身體行動和耗費模式之影響,並且在此基礎之上,持續反思在地藝術理論的生產與擴延。相信藝評人在當代不變的角色,是作為藝術家的長期陪伴者與對話者,以及作為一位梳理在地藝術論述的掘土者。同時也深信,臺灣當代藝術可以從自己的展演成果裡,發展出具有獨到觀點、可與各國藝術世界分享的藝術理論,而藝評寫作可以為此事作出貢獻。
---
*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捐款200元以上可得到啤酒一瓶)
*因疫情因素,本場講座人數上限為70人,歡迎準時到場!
備註|
1.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
2. 防疫期間,參加講座請 #配戴口罩、#填寫基本資料 再入場
3. 場地位處巷弄,循門牌而來可能會迷路。歡迎參考網路地圖,或官網的「位置」頁面: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當代藝術評論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當代藝術評論 #南方熱
台灣的當代藝術圈,近年吹起了一股「南方熱」。在當下對南方與藝術的熱度中,評論能扮演什麼積極的角色,進而去深化「南方」概念下所能展開的種種潛力?對於南方的相關實踐,在評論上是否亦能有不同的方法論?甚至能在交流平台的創造與規劃下,使複數的南方(Souths)視野得以異聲共鳴?回應上述反思,可參考「 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 Taiwan Visual Art Archive 舉辦「論述之後─在地書寫與平台實踐」論壇。
當代藝術評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當代藝術評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介紹
訪問作者: 王振愷
內容簡介:
臺南全美戲院是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
顏振發師傅手繪看板的保存地,
「兩片同映,一票價」在地影迷流連的二輪戲院,
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老戲院。
說到全美戲院,許多人都會想到手繪看板師顏振發師傅,以古早的手工方式繪製電影海報;還有國際導演李安,在青少年時期背著父親,偷偷到全美戲院觀摩西方電影製作拍攝的技巧。
故事從1950年臺南富商與政要歐雲明先生在永福路投資興建的「全成第一戲院」說起,這間戲院與其他兩間「大全成、小全成戲院」結合為三家全成戲院系統,見證了「電影時代」的興起。之後由吳家接手經營,在1969年4月12日改名為「全美戲院」,從此進入全美的時代。
為求生存,當時全美戲院採取「插片」的運作方式,後來因無法取得首輪電影的配額,而改為「二輪電影院」,甚至採「兩片同映、不加票價」的策略,開始邁向全然迥異於同業倒閉的命運,1970年代中後期是全美收入最豐厚的時期。到了1983年,吳家接手原小全成戲院,改名為「今日戲院」。於是「今日.全美戲院」成為臺南二輪戲院的代表。
歷經1980年代彩色電視的普及,1990年代第四台、錄影帶、VCD、DVD、盜版光碟的猖獗及網際網路的崛起,2000年前後「影城」進駐百貨公司,2010年初電影放映機全面從膠捲汰換成數位,2020年全美戲院邁入古稀之年,七十年來全美戲院孕育了李安導演和顏振發師傅,也在每個階段絕處逢生。全美戲院距離大井頭不到十公尺,如果說大井頭帶給臺南庶民的水源與商業的興盛繁榮,那麼全美戲院就是帶給臺南人電影劇場的文化養分。
這間擁有獨棟戲院配置、保存相當多電影文物的大戲院,在臺灣已所剩無幾。本書以近兩年的時間製作,以過去今日.全美戲院所累積的資料、及經營者對於戲院歷史的詮釋作為基礎,然後透過大量口述訪談及作者在文創、藝術與電影評論的專業訓練,以嶄新的觀點爬梳今日.全美戲院的歷史。
當全美戲院老闆和員工述說七十年來如波浪般起伏的辛酸歷史時,我們從書中看到的不只是全美戲院史或臺南市的戲院史,也是整個戰後臺灣的戲院史。
作者簡介: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當代藝術評論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V_Touch展覽 #檔案與復刻 #張世倫X孫松榮
#臺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一展中,面對大量的 #檔案文獻 與 #手稿,觀者可以從何掌握與理解?多件「2020年重製」的 #復刻 作品,又嘗試拉開甚麼樣的時間距離,從中重新測量與詮釋 #黃華成 呢? 而展覽近期更隆重推出厚達三冊的專書,究竟將相關研究視覺化、空間化為展覽的必要性為何?
黃華成曾言,半熟的蘋果比全熟的好吃,因為全熟的蘋果只剩下一個命運,就是爛掉。「V-Touch展覽:檔案與復刻」從「未完成,黃華成」出發,邀請本展策展人 #張世倫,及曾參與策劃「#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等展,以及《藝術觀點ACT》41期《劇場》雜誌專題的 #孫松榮 教授,共同對話梳理臺灣近年 #研究型檔案策展,如何在前人所面臨之延遲轉譯、政治壓抑及後人所面臨之原作失落、檔案散逸等條件限制下,複訪臺灣藝術史中特定的個人、群體或事件,#因陋就簡 地藉由檔案與復刻 的「#場面調度」,勾勒各自對象跨媒介藝術實踐的前衛與局限。而當其嘗試跳脫回顧展或文件展的框架,尋覓 #原作的回聲 或 #來世,為藝術家所屬的時代精神,賦予當代新意時,此般對線性藝術史史觀的蒙太奇式重省,又如何同時反抗視覺藝術正統的策展方法?從中進而探問研究型檔案策展之於在地藝術史的空缺、前衛或戰鬥精神的閃現與佚失,以及當代策展與展覽機制等面向的積極回應。
👉記得訂閱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張玉音 Chang Yu-Yin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張世倫 Chang Shih-Lun、孫松榮 Sing Song-Yong、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uem
---
👀相關閱讀|
👉〈認識這位台灣文化界的先知:「未完成.黃華成」,以「設計」作為時代的評論〉:https://bit.ly/3k6Ys4i
👉〈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https://bit.ly/32fKtTy
👉〈【影形力專欄】境外移入的動力銀幕(或想像黃華成《實驗002》)〉:https://bit.ly/2TVqlle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https://bit.ly/38iaq9c
---
未完成,黃華成
展期|2020.05.09 – 2020.11.0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F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當代藝術評論 在 藝術大白話| 為什麽看不懂當代藝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藝術大白話| 為什麽看不懂當代藝術| 為什麽某些 當代藝術評論 不說人話Why Can't You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Art? ... <看更多>
當代藝術評論 在 Critical and Curatorial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Art at NTUE's ... 的推薦與評價
當代藝術評論 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增加4名台灣學生名額,報名日期2019年9月25日至10月9日。http://exam.ntue.edu.tw/index_E.html ◇ 以策展、藝評、亞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