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北太平洋的心臟】
#世界上升溫最快的海域帶來的連鎖效應
#發明生魚片的國家必須進口鮭魚
▋摘錄這篇報導的原因:
在研究氣候變遷對人類與生物圈的影響時,我們經常發現:一個區塊的升溫,其影響的範圍,遠超過該區域覆蓋的面積,也就是說,氣候變遷對生物的影響是一種連鎖效應,華盛頓郵報這篇關於鄂霍次克海升溫的專題報導:《威脅太平洋之心的氣候連鎖效應》,就是這樣的案例,很值得一讀。
▋關鍵物種
先介紹「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個區域生態系中,某一物種對其他所有生物體的生存,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如果「關鍵物種」消失,整塊生態群落的結構就可能崩解。例如卑詩省西北岸的溫帶雨林生態系,關鍵物種是鮭魚,鮭魚每年返回西海岸產卵後死亡的過程,對該生態區內動植物的滋養與維生,是一條不可或缺的循環;而肯亞的塞倫蓋提(Serengeti)草原生態系,則是以牛羚(Wildebeest)為控制大草原生態平衡的關鍵物種。
這次專題的焦點—鄂霍次克海域的鮭魚群與海冰(sea ice),也扮演類似的角色(雖然海冰並不是一個物種)。
▋世界上升溫最快的海域之一
日本北端與西伯利亞之間的鄂霍次克海,根據非營利科學組織的數據分析,是世界上升溫最快的海域之一,自工業化以來,海域某些地方已升溫攝氏3度,幾乎是全球升溫平均水平的三倍。海水暖化造成的影響有二:1. 由於鮭魚對溫度變化高度敏感,使牠們離開原來的遷徙路線,前往白令海與阿拉斯加,因而影響了北海道鮭魚的捕獲量,在過去15年內下降約7成。2. 由於升溫,海冰面積大量減少。
▋海冰與鮭魚的減少影響北太平洋的心臟
北海道大學低溫科學的極地海洋學家Kay Ohshima,稱鄂霍次克海「北太平洋的心臟」,驅動整個北太平洋的生態平衡,而鮭魚與海冰同時減少帶來的雙重效應,使北太平洋的心搏減弱,且效應是骨牌式的,遠超出對當地漁獲的影響,還威脅知床半島(Schretoko Peninsula)的海陸生態系。
原因是:對海洋浮游生物至關重要的營養素(例如鐵和氧氣),會從黑龍江流入鄂霍次克海,海流將這些營養物帶入北太平洋,在冰面以下會形成一片中間水層,春季時海冰融化,浮游生物便可以靠這些營養物大量繁衍,而浮游生物正是海洋食物網絡的基礎,使鄂霍次克海成為鯨魚、海豚、海豹、扇貝、海鳥及數百種魚類的棲息地,甚至棲息著世界最大的貓頭鷹。
失去海冰,靠著冰層鎖住的養分流就無法被浮游生物攝取,浮游生物消失,將會危及海洋生態結構。
再來看鮭魚。北海道北端突出鄂霍次克海的知床半島,拜鮭魚潮之賜,是世上孕育最多棕熊的地方之一。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說法,鮭魚除了可養育棕熊,被熊丟棄的殘餘,其養分與礦物質,也滋養了當地的鳥類、土壤與植物,因此創造了世上最豐富的綜合生態系統。
當地人說:「日本人將鮭魚視為食物的來源,可事實上,鮭魚還是我們生活與生態系的基礎。」鮭魚的減少,會衝擊知床半島的動植物生態系統。
▋發明生魚片的國家必須進口鮭魚
除了生態圈,人類活動受到的影響,反應在鮭魚漁貨量減少上。對日本人而言,沒有什麼比鮭魚更能成為北海道的代名詞,甚至沒有什麼能比鮭魚對日本的文化更具代表性,這種關係可以追溯到人類開始在此定居的時代。北海道的鮭魚數量減少,迫使發明生魚片料理的國家,開始依賴從挪威、智利、俄國和阿拉斯加進口的漁獲。
對當地人來說,這不但是一種生計的挑戰,更衝擊著日本人的文化傳統。
▋參考資料
華盛頓郵報專題:https://reurl.cc/Ob6Rpr
註1 :除了文字解說,華盛頓郵報拍下的照片,特別引人入勝。
註2.:為何顎霍次克海域的升溫全球最快,原因仍不清楚。
發明生魚片的國家必須進口鮭魚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氣候變遷與北太平洋的心臟】
#世界上升溫最快的海域帶來的連鎖效應
#發明生魚片的國家必須進口鮭魚
▋摘錄這篇報導的原因:
在研究氣候變遷對人類與生物圈的影響時,我們經常發現:一個區塊的升溫,其影響的範圍,遠超過該區域覆蓋的面積,也就是說,氣候變遷對生物的影響是一種連鎖效應,華盛頓郵報這篇關於鄂霍次克海升溫的專題報導:《威脅太平洋之心的氣候連鎖效應》,就是這樣的案例,很值得一讀。
▋關鍵物種
先介紹「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個區域生態系中,某一物種對其他所有生物體的生存,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如果「關鍵物種」消失,整塊生態群落的結構就可能崩解。例如卑詩省西北岸的溫帶雨林生態系,關鍵物種是鮭魚,鮭魚每年返回西海岸產卵後死亡的過程,對該生態區內動植物的滋養與維生,是一條不可或缺的循環;而肯亞的塞倫蓋提(Serengeti)草原生態系,則是以牛羚(Wildebeest)為控制大草原生態平衡的關鍵物種。
這次專題的焦點—鄂霍次克海域的鮭魚群與海冰(sea ice),也扮演類似的角色(雖然海冰並不是一個物種)。
▋世界上升溫最快的海域之一
日本北端與西伯利亞之間的鄂霍次克海,根據非營利科學組織的數據分析,是世界上升溫最快的海域之一,自工業化以來,海域某些地方已升溫攝氏3度,幾乎是全球升溫平均水平的三倍。海水暖化造成的影響有二:1. 由於鮭魚對溫度變化高度敏感,使牠們離開原來的遷徙路線,前往白令海與阿拉斯加,因而影響了北海道鮭魚的捕獲量,在過去15年內下降約7成。2. 由於升溫,海冰面積大量減少。
▋海冰與鮭魚的減少影響北太平洋的心臟
北海道大學低溫科學的極地海洋學家Kay Ohshima,稱鄂霍次克海「北太平洋的心臟」,驅動整個北太平洋的生態平衡,而鮭魚與海冰同時減少帶來的雙重效應,使北太平洋的心搏減弱,且效應是骨牌式的,遠超出對當地漁獲的影響,還威脅知床半島(Schretoko Peninsula)的海陸生態系。
原因是:對海洋浮游生物至關重要的營養素(例如鐵和氧氣),會從黑龍江流入鄂霍次克海,海流將這些營養物帶入北太平洋,在冰面以下會形成一片中間水層,春季時海冰融化,浮游生物便可以靠這些營養物大量繁衍,而浮游生物正是海洋食物網絡的基礎,使鄂霍次克海成為鯨魚、海豚、海豹、扇貝、海鳥及數百種魚類的棲息地,甚至棲息著世界最大的貓頭鷹。
失去海冰,靠著冰層鎖住的養分流就無法被浮游生物攝取,浮游生物消失,將會危及海洋生態結構。
再來看鮭魚。北海道北端突出鄂霍次克海的知床半島,拜鮭魚潮之賜,是世上孕育最多棕熊的地方之一。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說法,鮭魚除了可養育棕熊,被熊丟棄的殘餘,其養分與礦物質,也滋養了當地的鳥類、土壤與植物,因此創造了世上最豐富的綜合生態系統。
當地人說:「日本人將鮭魚視為食物的來源,可事實上,鮭魚還是我們生活與生態系的基礎。」鮭魚的減少,會衝擊知床半島的動植物生態系統。
▋發明生魚片的國家必須進口鮭魚
除了生態圈,人類活動受到的影響,反應在鮭魚漁貨量減少上。對日本人而言,沒有什麼比鮭魚更能成為北海道的代名詞,甚至沒有什麼能比鮭魚對日本的文化更具代表性,這種關係可以追溯到人類開始在此定居的時代。北海道的鮭魚數量減少,迫使發明生魚片料理的國家,開始依賴從挪威、智利、俄國和阿拉斯加進口的漁獲。
對當地人來說,這不但是一種生計的挑戰,更衝擊著日本人的文化傳統。
▋參考資料
華盛頓郵報專題:https://reurl.cc/Ob6Rpr
註1 :除了文字解說,華盛頓郵報拍下的照片,特別引人入勝。
註2.:為何顎霍次克海域的升溫全球最快,原因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