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格外受到關切,包括「跌倒」、「骨質疏鬆」、「肌少症」、「失智」以及「三高」,都是常見的問題或疾病。有醫師表示,其中以「跌倒」最需要注意,若長輩不幸跌倒,恢復以及照顧問題,恐會形成兩代人的負擔[1]。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禁不起摔,提到預防跌倒,大眾往往想到補充鈣質、強化骨骼,然而,人之所以能活動,必須倚靠著骨骼、關節和肌肉三者相互牽動才能完成。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肌肉更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若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還可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進而降低兩者退化機會[2]。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醫:致死率50%
「聯新國際診所」林頌凱院長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1位80歲的陳老爹在清晨運動時,因站立時間太久,突然跌坐地上,摔斷了髖關節,緊急送醫手術、手術順利。
但從此他害怕行走,如今已臥床一年多,讓陳老爹和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極大改變,子女也奔波在醫院的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陪伴父母候診。」
林頌凱院長表示,若罹患高血壓40年,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不會死;但若因為跌倒、髖部骨折,致死率卻相當高,甚至可達50%,特別是老人家常有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等問題,導致不是死於骨折,而是因為摔倒後不能正常行走、或長期臥床,導致後遺症,或是因感染而致死。
■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特別是半夜時分
因此,如何避免長輩跌倒,是為人子女或照顧者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林頌凱院長也提醒,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一半以上的長輩是在家裡跌倒,特別是半夜時分。
長輩常有失眠問題,常因半夜上廁所、光線昏暗、神智不清,踢到障礙物等原因,導致跌倒,一旦長輩不慎跌倒,動髖關節手術、住院期間及術後恢復期造成的照顧問題,對父母與子女兩代都會帶來負擔[1]。
■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
6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發表在《生理前線》(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研究指出,全身肌肉質量每十年以男性4.7%、女性3.6%的速度減少,且在60歲後加速。
一篇發表在《年齡與老化》(Age & Ageing)期刊的系統性分析,60歲以後每20個老人就有一名被診斷為肌少症,更是1/3老人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裡,衰弱占13.8%,僅次於失智和腦中風,但如果加上第4名的骨骼和跌倒12.5%,已經超越排名第一的失智症(18.7%)。
■肌肉衰弱、流失,身體各功能退化
中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全身肌肉退化萎縮,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步崩跌,尤其手腳最明顯,不只是你走路愈來愈慢,吞嚥也愈來愈困難、呼吸不再順暢、心臟跳動不再有力,全都是被肌少症拖累,甚至開始認不得路了、心情憂鬱低落,認知能力下降、憂鬱情緒等都被發現和肌少有關[3]。
■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吳俊鋒主治醫師指出我國預估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常見的肌少症會對老人健康與死亡率的增加構成大威脅,建議老人家可適度曬太陽、多補充維生素D、每週定時有氧運動,可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吳俊鋒醫師指出,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之間的長者約為5%-13%、80歲以上約為11%-50%;台灣的研究則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罹患「肌少症」因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較差,人顯得無力、疲倦、步態不穩,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得老人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吳俊鋒醫師說,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D可預防、改善肌少症,體重60公斤的老人家1天應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約10份肉類),富含白胺酸的蛋白質對合成肌肉有益,可多選擇牛奶、黃豆、雞肉、魚、瘦肉、花生等食物。
適度曬太陽,讓皮膚合成天然維生素D;食物部分可吃魚、蛋奶類、蕈菇類與五穀類是維生素D來源。此外,可適度運動,1週3至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騎單車,1次30分鐘)、每週兩次重量訓練,1次10至15下,舉啞鈴、彈力繩、毛巾操均可[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
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以坐站為基礎訓練長者肌力、平衡感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原地踏步不馬虎
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的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二、深蹲如廁自己來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要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三、爬梯雙腿要提高
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踮腳站立練平衡
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
五、弓箭跨步練腿力
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5]。
■適當營養與運動,預防肌少症
在身體逐漸老化的過程中,生理、心理與病理交互作用下,加速肌少症的形成,肌少症是引發老年人身體開始衰老並產生許多延伸問題的根本,也是老年人發病率和失能的有利預測指標。
預防是避免肌少症所產生之問題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補充適當的營養」及「規律的運動訓練」,改善肌肉量和身體功能,就能有效預防因為身體機能老化所導致的虛弱與失能。
非常鼓勵大家從現在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參加活動或是運動訓練,適度的規律運動,可以協助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這改善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功能與獨立性,還有往後餘生的生活品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 醫:致死率50%」: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28803
[2]( 新光人壽互動網 )「長照你我他》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https://care.skl.com.tw/articledetail.aspx?id=107
[3]( 健康2.0 )「老年人當心!「這種病」比失智症更可怕 從頭到腳都退化」: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7261
[4](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 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34272
[5](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8582
[6](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請你一起這樣做!肌不可失-預防肌少症」: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934
➤➤照片
[5]
長者在家運動,除先注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以及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症 #補充適當的營養 #規律的運動訓練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練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練健康動作資料庫-橋式|練健康】 臀肌明明肉眼可見,可是你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像極了愛情。 想改善臀肌無力,增加你們彼此的關係 橋式就是你的好選擇! / 動作步驟: 1.身體躺平在地面上。 2.雙膝彎曲讓腳底踩在地面上,與肩同寬。 3.須注意骨盆維持在中立位置。 4.雙手自然伸直,手掌掌心朝上,...
「眼肌無力訓練」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吱吱復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練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Peliev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討論] 提眼肌怎麼練......... -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張至德醫師平凡の日常生活- 【提眼肌運動練習】 ... 的評價
- 關於眼肌無力訓練 在 有人在做提眼肌訓練嗎? - 女孩板 的評價
眼肌無力訓練 在 吱吱復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活即復健的幾點迷思
很多風友看著自己無力的手腳,很急迫希望自己動作趕快好起來,很積極的復健訓練,但卻忽略了生活的復健,動作練熟了這些自然就會了,很可惜,並不會。
✅生活也是訓練的一環
很多風友看著自己無力的手腳,很急迫希望自己動作趕快好起來,很積極的復健訓練,但卻忽略了生活的復健,以為手抬的越高這些事情自然就會了,很可惜,並不會。
就拿套疊杯為例,很多風友在醫院以為一次多拿幾個就是進步(當然就也是進步的一種值得肯定),但即便這樣,卻仍拿不好一杯水?
這是因為套疊杯不用在意有沒有拿歪,也沒有練習把疊杯靠近嘴巴,這其中所需要的穩定度、肌肉協調程度、肌耐力都不同,所以只在醫院練習是不夠的。
✅循序漸進,慢慢進步
每個人狀況不同,當然不是要每一個人直接練習拿筷子,治療師會根據每個人狀況建議適合的生活訓練方式,例如吃飯就會是
✔️扶放在桌上的碗
✔️吃飯時把碗拿起來
✔️拿杯子起來喝水
✔️使用叉子
✔️使用湯匙
✔️使用筷子
詳細的訓練可以參考這篇:
https://relive.tw/stroke-eating/
✅代償真的萬惡不赦嗎?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卻時常跟風友講,不要做出代償動作,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不要做出不好的代償動作,代償本身就只是一個替代方案,我們因為視力退化所以會戴眼鏡,因為雙腳走不遠所以才會開車,如果代償都是不好的,那就請把眼鏡丟掉、車子賣掉吧...
風友剛開始練走路可能會用拐杖幫助平衡,手指無力可以用輔具先固定餐具來練習使用,手臂無力可以用枕頭稍微墊高,只要有用,動作自然會越來越熟練。
重點:
生活確實不能取代復健,但應該是復健的一環,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眼肌無力訓練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陪父親走失智的路】-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
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The Father),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
《父親》講述一名失智老人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每天醒來,記憶就自動歸零,固執的他不相信自己已經得了失智症,將女兒的付出拒之門外,甚至還懷疑女兒想害他,隨著病情惡化之際,他漸漸將時間、空間都搞混,漸漸忘記自己是誰[1]…
「老化本來就會讓人恐懼,不平順又帶著疾病,讓人更恐懼。從父親的眼神中,我都可以感到他的恐懼,但作為子女,我們也只能盡量安慰他」,談起父親失智症發病的過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幾度哽咽,紅了眼眶。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父親在2007年左右、剛滿70歲時,先後罹患「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伴隨著數次中風,病況快速惡化。短短幾年,全家人都備受煎熬。
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自知記憶力、反應越來越差,家人也都看得出他的恐懼,但也只能婉言安慰。父母親的關係也隨著病況,越來越緊張。母親無法理解「失智症」,一直以正常人眼光來要求父親,怪他變得不可理喻;知道他病了,但無法接受惡化的過程。
■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
回憶父親剛發病時,講話時手會輕微抖動,穿鞋沒有辦法精準套入,但家人並未特別在意,總認為人年紀大了,走路慢、步伐蹣跚都是正常的。直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就醫發現已是帕金森氏症中期,腦部已有病變。
漸漸地,父親記憶力日差,剛發生的事情也馬上忘記。連鄰居、多年老友也逐漸認不得,「這不是突然從一變成零,是慢慢的。」但家人仍不確知,父親究竟是失智還是老化。
回憶起那天,至今仍清楚記得,他帶著父親到台大醫院就診的那一天,心裡有多麼震驚。醫生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今年幾歲、有幾個兄弟姊妹、42加3是多少,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但父親10題頂多只能答對兩、三題。他陪在一旁看著非常害怕,從來沒想過父親已如此嚴重。
到了失智晚期,父親尿失禁的頻率,一天可以多達五六次,還會當眾便溺。此時全家人已束手無策,儘管媽媽、弟弟、姐姐輪流照顧,也無能為力。雖然後來聘雇了外傭全天候照顧,但父親依然持續惡化。那時父親願意親近的,只剩下少數幾個家人、朋友。但江宜樺知道,父親已經記不得自己是他的孩子,只是覺得江宜樺是個臉龐很熟悉、可以放心的人。
■因為了解父親的狀況,也就調整了心態
他分享說,只要把失智症的家人看成逐漸退化的小孩,再隨著他反映出的年齡越來越幼化,陪他玩適合年紀孩子的遊戲,父親較放鬆,他也較能調適照顧者的心情。
一開始是寫名字,畫圓、畫一朵花,訓練父親手的抓握,玩磁鐵釣魚遊戲。直到他手抖動釣不到魚、不想玩為止。接著教他跟著唸句,讓他活動手腳運動四肢。那段日子把過去孩子長大過程中用過的玩具,全都搬出來了,就像帶小孩一樣去哄父親。
他會開車載父親出去兜風,父親總是特別開心;父親好甜食,買紅豆餅給他吃,他雙手捧餅,吃得像小孩一樣津津有味,吃完還會伸手再要。那時期照顧父親,就像照顧孩子。他也要求當時還在念高中、國中的兒女,要把爺爺當成小朋友。
後來,一次又一次的中風,讓父親的手腳越來越不靈活,最後連外傭也無力照顧,家人決定將父親送到安養機構。一開始先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卻仍不斷生病,總是感染、發燒;最後再轉送到署立醫院附設的養護中心。可能護理人員每天勤於翻床、拍背、按摩,父親從原本幾乎每周在發燒,到平均兩、三個月生病一次,氣色紅潤了,頭髮還慢慢黑了回來,才讓家人稍稍寬心,知道這決定是對的[2]。
■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醫師指出:「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需要工作,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普遍,如果兩人的身體都不太好,就會讓人不放心。」
失智症的診斷,大多由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需要做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簡易智能測驗(MMSE)、智能篩檢測驗(CASI)、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關渡醫院」王柏山醫師補充說明:「現在還可以自費做失智的風險基因檢測,或失智風險的蛋白質檢測,透過抽血檢查某些蛋白質的濃度計算未來失智的機率。」
接受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醫師便能根據失智症的原因及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可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3]。
■如何診斷失智症?
▶問診
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神經學檢查
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抽血檢查
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腦部影像學檢查
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認知功能評估
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
另外會跟家屬面談,由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角度提供病患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情況,經由綜合評估後,用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來評量病患的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
▶其他
必要時會視個案狀況安排腦波、核子醫學檢查、腦脊髓液及基因檢查等。特別若是年輕型失智,或家族中有多人失智,會建議安排基因檢測,如帶有脂蛋白4(Apolipoprotein E4)基因,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
▶良好的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主要的精髓為多攝取未精緻穀類(維生素C、E及B群)、蔬果(特別是莓果)、堅果或豆類,以魚類(富含脂肪酸的魚類)、海鮮、家禽作為蛋白質來源,減少紅肉攝取。用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少量紅酒。避免糕點與精緻甜食、奶油、炸物,若飲食不均者可適時補充營養素。
▶規律運動、維持體重
維持每週規律運動三次以上,可下降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可依個人體能做漸進式規劃。過胖或過瘦也都會使失智風險增加,應維持適當體重。
▶多參與社會互動、多動腦
如同存款一樣,存款愈多,能提領愈久。多動腦多互動就像「存腦本」,研究顯示能下降失智症風險。而且和社會連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較不孤單,而孤單的生活也會使認知功能退化較快。
▶三高的追蹤及控制
定期健檢,追蹤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若有要配合服藥及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整。因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避免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會增加失智症風險,避免腦部受傷如騎車應配戴安全帽。
▶戒菸
抽菸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及治療失智症?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課題,治療照顧的重點也不同。失智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無法被根治,卻可以使用藥物控制病情,延緩惡化,改善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4]。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我們常常在呼籲,如果還沒有失智,要預防失智,如果有輕度失智,就要預防變成中度、重度失智。」孫瑜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請做到三個『動』,分別是「腦筋多動」、「參加活動」、「規律運動」。
▶「腦筋多動」
包括閱讀、畫畫、打牌、園藝、下棋、編織、玩遊戲等,多鍛鍊腦力,可以預防失智,也可以延緩失智惡化。
▶「參加活動」
可以到廟會、教會、老人會、志工等各種團體,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並維持社交生活,盡量不要待在家裡。
▶「規律運動」
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減緩腦部退化速度,甚至可能進步。不要只有走路,建議可以到公園跟著大家健身跳舞或打太極拳等。運動請盡量多元,並搭配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維持體能[3]。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在還沒發病時,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病率[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風傳媒)「奧斯卡《父親》揭失智症最無能為力心境,比死亡更駭人的是毫無意義的生活」: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42276?page=1
∎[2](揚生慈善基金會:從自癒力許個尊嚴與優雅的老後)陪父親走失智的路 ∼行政院長江宜樺:http://www.ysfoundation.org.tw/post.aspx?Id=205
∎[3](照護線上)「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醫師圖文詳解」: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1/05/dementia.html
∎[4](長安醫院)「失智症(Dementia)」:http://www.everanhospital.com.tw/neuro/treatment-items/item/206.html
➤➤照片
∎[1]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民國109年8月公告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民國130年失智人口逾66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民國140年失智人口逾80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4位失智者;民國150年失智人口逾85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民國159年失智人口逾84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腦筋多動 #參加活動 #規律運動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眼肌無力訓練 在 練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練健康動作資料庫-橋式|練健康】
臀肌明明肉眼可見,可是你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像極了愛情。
想改善臀肌無力,增加你們彼此的關係
橋式就是你的好選擇!
/
動作步驟:
1.身體躺平在地面上。
2.雙膝彎曲讓腳底踩在地面上,與肩同寬。
3.須注意骨盆維持在中立位置。
4.雙手自然伸直,手掌掌心朝上,肩膀放鬆。
5.配合呼吸。雙腳用力往地板踩,抬起屁股。
6.讓身體、膝蓋、骨盆和肩膀連成一線。
常見錯誤:
1.骨盆沒有維持在中立位置,過度前傾導致腰部不適。
2.腳掌沒有踩穩,需平均分散主體壓力。
3.髖膝踝沒有在中立位置。
4.沒有挺胸,胸椎是鬆的貼在地上。
.
#練健康 #動作資料庫 #橋式 #臀部訓練 #中山區健身房 #台北健身房 #銀髮族 #燃脂 #私人教練 #飲食紀錄 #徒手深蹲 #健身房 #增肌減脂 #教練 #增肌 #減脂 #健身#thebridge #weightlifting #squats #gymlife #bodybuilding #workout #fitness #splitsquats
眼肌無力訓練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這幾天做的收心操,
讓我們一起面對啊!
冷颼颼還有病毒在外肆虐,
我們就在家裡自娛娛貓!
三個動作,我會設定40秒休息10秒,
一直循環一直循環!!
深蹲最的一開始,
我就是練併腿蹲,
併腿蹲可以避免掉我腿肌無力,
膝蓋內夾的疑慮,
蹲得夠下去,臀肌啟動更有感,
但是不要下蹲到背變圓翻轉骨盆的位置,
用腹部的肌肉去固定骨盆,
難怪聽說深蹲也可以練出腹肌。
腹部真的超酸的啦!
如果還沒有練習深蹲這個基本動作,
可以搜尋Butt Wink「屁股眨眼」
我是用手拿重量(高腳杯深蹲),
或是在腳跟放槓片,
(戶外會尋找大約兩三公分的台階的高度)
來練習克服骨盆翻轉的問題,
還有要放鬆腿後腱(股二頭)跟胸肌,
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這個問題,
練完深蹲經常會伴隨著腰痛下背痛,
總之多練習沒事,沒事多練習,
一陣子沒蹲都要再次叮囑自己,
找屁股很重要,找屁眼一樣重要!!
--------------------------------------------------------------------------
關於更多地方媽媽A力的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ocal_mom_elli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llielocalmom/?modal=admin_todo_tour
攝影-自拍 or /火野攝影 周琨瑾
配樂-Music: Cha Cappella - Jimmy Fontanez, Media Right Productions https://youtu.be/5gj2WkkEcIE
剪輯-彭佳琳
眼肌無力訓練 在 Peliev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媽咪生產完後容易有虎背熊腰的感覺?有駝背姿勢不良的習慣?久坐?3C低頭族?常常背痛?
你的背部「岡下肌(Infraspinatus)」沈睡已久,你必須將它喚醒!
姿勢不良容易造成身體某部分肌肉因為長期沒有被使用而變弱,同時容易囤積脂肪。同時,在做重量訓練的動作時,本應該訓練較弱的肌肉群,但是因為它們沒有被適度喚醒、啟動,身體會自然用比較強的輔助肌肉去完成動作,久而久之,不然重量上不去,不然運動造成運動傷害。
今天P分享一個隨處可以練習啟動背肌(岡下肌),甚至可以當作復健矯正運動、重量訓練前的啟動暖身運動(Priming),叫做Prone Cobra.(很難找中文,硬要翻的話應該是「不動的眼鏡蛇」)
岡下肌,它主要功能為手臂外旋及穩定肩關節。若圓肩、肩膀內旋的狀況下,肩胛骨背後的肌肉群會處於拉長的狀況,長時間的話,會變得虛弱無力的狀況。
Prone Cobra藉由雙手長外轉,將肩膀「外旋」,練習啟動岡下肌、穩定肩關節,讓鍛鍊上半身時更穩定、更能持重。
每次練習三分鐘,次數不限。
想擺脫背後兩坨肉肉,就從Prone Cobra開始練習吧!
同場加映:P是穿好友自創品牌Beautifly的運動褲,自從穿了以後,我就愛上它了。質感有如Lululemon透氣、高彈性、修飾線條又提臀。這不是業配,純粹覺得好的產品應該要多介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讚Pelieving臉書: www.facebook.com/pelieving
追蹤Pelieving IG: www.instagram.com/pelieving
眼肌無力訓練 在 張至德醫師平凡の日常生活- 【提眼肌運動練習】 ... 的推薦與評價
【提眼肌運動練習】 沒事多做這個運動,可改善且訓練到提眼肌的力量,大家不妨試試看吧! 步驟:用手壓住額頭、用力張眼睛5秒,然後用力閉眼睛5秒。 ... <看更多>
眼肌無力訓練 在 有人在做提眼肌訓練嗎? - 女孩板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好像沒查到相關訊息,連如何做提眼肌訓練的資料感覺都不多,目前查到的方式大概就是,不動額頭眼睛用力睜大,不動額頭眼睛用力往上看(翻白眼 ... ... <看更多>
眼肌無力訓練 在 [討論] 提眼肌怎麼練......... -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提眼肌不夠力,眼皮下垂
眼睛變小,很慘的
但既然是一塊肌肉,不論多小
理論上都可以練對吧?
請問有人對鍛鍊提眼肌有心得的嗎?
希望自己眼睛再大點,鍛鍊方法怎麼做呢?能負重嗎?需要分組次?
請大神賜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40.88.2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58214606.A.AE9.html
※ 編輯: sea130281 (114.140.88.250 臺灣), 07/19/2022 15:11:51
我是真的認真在問,拜託了
已經去過了,雙眼皮也縫了,目前就是叫我一直翻白眼
下次回診前想先來問大家還有什麼方式鍛鍊,我不太想動提眼肌手術
※ 編輯: sea130281 (114.140.88.250 臺灣), 07/19/2022 15:44:58
謝謝各位,有解答了
※ 編輯: sea130281 (114.140.88.250 臺灣), 07/19/2022 17:21: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