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灣幼兒教育
幾個月前,在家附近看到一個媽媽,靠在美語補習社的窗前,看著女兒上英文課。牽著兒子的我,停下來陪她看了一會兒。有位外國老師和8位孩子玩遊戲。那位媽媽指著一位可愛的女孩,跟我説:「這個最小的是我女兒,女兒讀公幼,公幼就是幫你帶孩子的意思,但我覺得英文很重要,所以給她來上課。」
一聽到補習社,給自己的女兒額外上課,大家都以為,她一定是虎媽了。相反,我看她非常仁慈,看著女孩在教室和外語老師互動,一直在微笑。
最近,開始為兒子入讀幼稚園,有做一些功課。台灣公幼、即是政府的學校,每次只能選一間,需要抽籤,每天約4點準時放學、有寒暑假,規定禁止學校教注音、英文,之前甚至不給用筆寫字(現在我不確定),課程內容不太透明,都是由校方老師去安排。相信原本理念是仿效西方文化,希望透過互動方式,讓幼兒學習。學費約NT$1500.
台灣亦有非營利幼稚園,準公幼、私幼。
非營利幼稚園內容和公幼大致相同,但有延托服務,非營利學費約NT$3500.
準公幼前身就是私幼,需報名抽籤,以每間幼兒園都有不同的課程、理念,特式。學費約NT$4500
私幼需自行報名,有雙語、全美語,每間幼兒園都有不同的課程、理念,特式。學費約NT$10000-30000起。
身邊較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都認為抽到念公幼、非營利就好。身邊有經濟壓力的家長,寧願省一點,有能力的話,都想孩子讀私幼。怕他們到小學追不上學業之餘,私幼托管時間較晚,他們下班後才可接送。
那些比較放鬆的父母,都是有經濟能力,送到什麼學校都不用緊張,事實孩子的未來如何,他們都有時間能力支援。十分有錢的,更沒有煩惱,直接就從小到大讀貴族學校。
我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快樂就好,但快樂的孩子,應該在一個教育資源分配平均的社會。父母不應因教育問題花大錢,怕孩子失去與別的孩子的能力。家長自己有要求、孩子追不上進度、幾種才藝班的另當別論。
目前看到的是,幼兒教育體系,導致大部分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假設,政府學校能提供與私校參不多的課程內容;或控管大部分私校授課內容,導師標準等與公幼規則一致。就讓家長的憂慮變細了。還促使凡只要有英文安親班、補習班、私立學校、就貴到爆炸。不合符人民收入水平。
一份調查指出過香港的語言教育,是亞洲第三、新加坡第一。我不敢說現在的香港,但過去在香港教育,讀不讀書,多數與自己和家庭背景比較有關。看見不少同學,憑知識改變命運。
很多家長,聽到別人額外花錢、聽到別人有經濟壓力都送孩子到私幼,然後隨便怪責一句: 「現在是家長的思維要轉變,孩子應該童年開心就好?」如果這位母親,只想孩子有語言力,等不等於就是一個虎媽?她只求孩子在學習語言時,啟發孩子的興趣。孩子日後能運用這種語言快樂地與人溝通,認識國際世界。可能日後在人生路上,多個工作選擇機會。這個問題就值得深思了。
沒有得選擇的人,自然接受現實,有得選亦可有自己的觀點。但指責別人應要給孩子開心的人,沒有想過代價,可能會換來,讓本身沒有優勢的家庭,繼續犠牲那些孩子。未來父母花大錢給孩子去英文安親班;放棄不管,就可能在低薪惡性循環。我知十個人,總有幾個例外。只是用普通,最實際的思維去分析,教育是不是,應該先讓大部分孩子接受同樣、差不多的根基,路怎麼行,再任由他們選擇呢!
#我不是想吵架 #我想大家思考 #台灣很好
#但仍有不足 #因為有愛 #才肉緊 #台灣 #幼兒園 #幼兒教育 #移民台灣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達文西鑄造的人造英靈。 總之她很精神!而且很成熟! 她穿著四輪滑冰鞋在戰場上奔馳, 從萬能背包裡展開終極機械臂(Utimo manipulator)戰鬥,是一個純真可憐的混合從者。 “啥,所以說我究竟是誰? 我當然是萬能天才李安納度・達・文西為了第二次Grand Order而預先鑄造好的分身,是支...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住在台灣桃園香港人妻Kinkifis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天下文化-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唯有學習,會讓你的 ... 的評價
-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知识改变命运 - YouTube 的評價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所有的事情,你一定要透過努力去做改變」,這句話乍聽之下平凡無奇、甚至有些老套,但假如這句話是來自一個資深的占星、命理學家口中呢?就很有意思了,對吧?
⠀⠀
因為這後面就潛藏了一個人看待「命運」的角度。
⠀⠀
「命運」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人會想算命、渴望預先知道前方的路途呢?很多時候,大抵都是為了能求得一個內心的安定感。
⠀⠀
我身邊也有不少接觸命理的朋友、甚至有很多是專家級的,有些人說的懸乎,但有些人所說的道理和心理學也是十分靠攏。而這些研究占星、命理、塔羅的朋友,也常分享:不少客人到他們面前,內心早有一個隱藏的答案,只是想透過他們的解析,來加強一層篤定。
⠀⠀
人的一生中,有非常多事情是遭遇、是我們無法決定的。
⠀⠀
但正如「命」這個字裡有「人」的存在,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輕忽自己的力量。一個人總有能力可以決定對於遭遇,他要如何應對與行動。
⠀⠀
而文章開頭的那句話,就來自我明天上架的Podcast節目來賓、也是我多年的好友——占星專家 星星王子。
⠀⠀
在節目中他就分享到多年來為人占星的經驗,他說過去他會為人指點說:「前面有個坑你別踩、繞過去」,但後來他不一定會這樣說了,因為那個坑踩過了、人就成長了。但他會建議你可以多做哪方面的努力,因為自己努力過後,即便沒有避開那個坑,你也會更能接受那樣的結果。
⠀⠀
星星王子可以說是華人占星界的先鋒,他多年累積下來的不只是占星的厚實知識,更多的還有人生智慧。歡迎大家收聽明天的節目,聽他怎麼解讀命運這件事。
⠀⠀
而假如你對於一個人可以怎樣「努力」、調整自己的身心環境,我的新課程《我的運氣,我決定》就會是非常適合你的心理練習。相信你在學會這些心理訣竅,並透過練習之後,也能讓自己展開更幸運的人生!
這堂課到7/31(六)前,都享有早鳥優惠 $999(原價 $2000),歡迎試聽👉https://lihi1.com/FmGUZ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分鐘閱讀
女性主義思想家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生於1908年,1986年逝世。
西蒙波娃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知識分子、社會運動行動主義分子及社會理論家。她著有一本暢銷全世界、被奉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她投身法國女權運動;更被世人關注的,是她與當時最著名的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的開放式戀情,他們堅定忠誠,又各享自由,有人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沙特為存在主義下的定義是「存在先於本質」。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樣,有人說品性是「天生」的,人的本質天注定。「存在先於本質」的意思是,人的本質不是天生的。「人首先存在著,面對自己,然後界定自己」。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規條。道德和規條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出生,我們存在。我們用行動來界定自我,每個人的本質,是由存在之後的言行所創造所決定的。
西蒙波娃於1949年寫下的經典著作《第二性》,為當時的女性地位,提出存在主義思辨的名言:「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也就是說,女人憑性徵生為女人,只是存在,而女性的本質、地位,則是後天被「定義」的。「不是因為有什麼神秘的本能在直接註定她的本質是被動的、愛撒嬌的、富於母性的,而是他人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要素。於是她從小就受到灌輸,要完成女性的使命。」
有一本最新出版的書,《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 A Life),以「成為」(Becoming)做書名,是對波娃的思想同人生的最佳概括。
《成為西蒙波娃》
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
西蒙波娃撰寫了許多哲學、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小說、隨筆、傳記、專著,其中她生前的自傳也有四部。她晚年,在沙特逝世後寫的作品《告別儀式》也帶自傳成分。她編輯出版過沙特給她的書信。加上幾十年許多寫作者對她的分析與評論,關注女性主義及存在主義的讀者,西蒙波娃她已經甚有認識了。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以及會涉及他人,所以她豐富人生中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思未公開透露。
最近幾年,她的日記和私人信件陸續曝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講師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鑽研哲學、女性主義和宗教,寫有幾本關於沙特、存在主義的著作,2020年8月出版了《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中譯本上月在台灣出版。作者全盤檢視了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近幾年曝光的資料,補足了未曾被看見的細節,看到了波娃立體、真實而細微的面貌,澄清了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
「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自古希臘哲學以來,西方哲學家都討論「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是人類知識的兩大分類。蘇格拉底認為,人必須認識自己才稱得上睿智。尼采說,人生在世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Become who you are)。但波娃在哲學上卻這樣反問:如果女性真實的自我根本就被禁止存在呢?如果你在成為自己的同時,人們卻因你沒有能夠成為你理應該成為的人——好女人、好情人、好母親——而視你為失敗者呢?如果成為自己令你蒙受揶揄、蔑視或羞辱呢?
在波娃在世的那些年,即1908-1986年,女性所擁有的可能性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學開始以招收男性相同的條件招收女性;女性取得投票權,也能合法離婚與墮胎。波娃經歷了三十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亞狂潮、六十年代的性革命。女人於公共領域中思考、進而坦率談論自身的方式已有所改變了。但即便如此,人們談論「女性主義」一詞時,所講的內容仍然令波娃覺得粗劣、愚蠢和難以忍受。波娃因此寫了《第二性》。當她寫下「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這句名言時,她並不知道《第二性》這本書竟會對自己往後的人生及後世的人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已有諸多文獻深入探討這句名言的意義、探討人究竟如何「成為」女人。《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則旨在探究波娃是如何成為她自己。人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是永無休止地成為自己的過程——這是波娃在十八歲時就作出的結論。
因此,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人生的波娃,她的生命與思想的書寫就由凱特‧寇克派翠完成了。
波娃一生的哲學追求,就是女性要努力「成為」那個想成為的自己。但諷刺的是,她最受世人關注的,卻依附於沙特,是與沙特的「知識分子情侶檔」關係。
在《第二性》中,波娃說,「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多也僅是極不牢靠的力量:無論她是奴隸或是偶像,決定她命運的人從來都不是她自己。」她的哲學也讓她瞭解,她能做的只有持續成為自己。
女性感情生活被無限放大
1927年某天,19歲的西蒙波娃和她父親對於什麼是「愛」起了爭執。那個年代裡,社會期待所有女性都能把結婚生子當作人生夢想。波娃的父親表示,愛就是對他人的服侍、愛慕與感激,而波娃就強烈反對,說愛不只是感激,不只是因為他人對我們付出而欠下的債。波娃在日記中寫:「有這麼多人不曾明白什麼是愛!」
在波娃的經典著作《第二性》中,她提出,女人因為體力較差,當生活需要體力時,女人自覺是弱者,對自由感覺恐懼,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來,而女人還是甘心服從。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說的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使男人重新獲取權力,她認為歷史上女人從沒有得到過權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會。她無畏時代限制與社會成見的枷鎖,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解放女性,鼓舞每個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但即使這樣,她和沙特組成非婚姻的終生情侶檔,仍然使波娃在社會輿論中被認為是沙特的附屬。大眾普遍認為「知識分子」指的是沙特,而波娃只是構成「情侶」的另一人。波娃在1986年於巴黎過世時,《世界報》(Le Monde)的訃聞標題說她的著作「偏向通俗讀物而非原創作品」。1994年,一位知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表示:「若有人認為西蒙波娃的重要之處主要在於她與沙特和其他情人間的非典型戀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在社會未脫離男性主導的情況下,由於對女性感情生活的無限放大,而導致對她的哲學成就的低估。事實上,很可能波娃才是促使沙特發展出存在主義思想的人。
被看見好還是不被看見好
法國的哲學家長期爭論著人活著到底是被人看見好,還是不被人看見好。笛卡兒表示人得「不被看見,才能過得幸福」,沙特認為,他人物化的凝視如何將我們囚禁於次等地位中。但波娃並不同意這些說法,她認為人要過得好,就得被他人看見——只是必須以正確的方式被看見。
波娃生前陸續出版了四本回憶錄,其他著作有些也具有自傳性質,比如她的美國和中國紀行。她也將沙特寫給她的信件整理出版。 她讓自己被看見。
不過,波娃逝世後的數十年間,新的日記及信件陸續出版。許多人震驚得知波娃不但擁有過同性戀情,對象更是她過去的學生。她寫給沙特的信也透露出她在哲學上對於沙特的影響。
終其一生,波娃受困於人們對於她的能力與原創性的質疑之中,有些人甚至說她的著作其實是沙特寫的。有人說她像是「引用宗教經典一般地」引用沙特。
當年女性作者經常面臨這樣的指控,而她們往往也會將這樣的看法內化。波娃某些原創的論點,很可能正是令沙特聞名後世的論點。有一年,因為沙特太忙了,波娃便用沙特的名字替他發表文章。沙特說過,《嘔吐》(Nausea)原本只是一篇抽象的哲學論文,是波娃建議將其擴寫為一部小說。沙特也說過,在他漫長的哲學生涯中,波娃以她嚴謹的批評與深刻的洞見,幫助他在發表前將文章修改得更為出色。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成為西蒙波娃》
作者:凱特‧寇克派翠
由 衛城出版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達文西鑄造的人造英靈。
總之她很精神!而且很成熟!
她穿著四輪滑冰鞋在戰場上奔馳,
從萬能背包裡展開終極機械臂(Utimo manipulator)戰鬥,是一個純真可憐的混合從者。
“啥,所以說我究竟是誰?
我當然是萬能天才李安納度・達・文西為了第二次Grand Order而預先鑄造好的分身,是支援迦勒底御主的地上最棒秘書型美少女——大家的少女達文西醬!”
身高/體重:144cm・36.5kg
出典:史實、Fate/Grand Order
地域:2017年・南極
屬性:秩序・善 性別:少女體
真名是Gran Cavallo。
(出自達文西作品裡未完成的馬雕像“巨大的馬(Gran Cavallo)”)
○黄金律(體):EX
由於小型化而使萬能的幅度縮小了,但換來的是更好的黃金律。
原來跟達文西講性別是沒意思的,現在變成少女體之後,會不會因為更接近宗教意味上的“天使”而得到更好的黃金律呢?
○加速過彎:B
從夏天的女神伊斯塔身上獲啟發的技能。
作為優秀的駕駛員,能在關鍵時刻緊急迴避。
○整備:E
用擬似靈子製作納米機器人,將其散開,讓隊伍全員回到“當初的狀態”。
最高等級的話,不僅能修復破損了的武具和受傷了的靈基,甚至能恢復到戰鬥開始時的NP起始狀態,然而受限於少女的容器,達文西無法發揮全部的力量。
○托夢於星:D
所有作為暫時的生命而製造出來的東西所擁有的希望與結論。
這個李安納度・達・文西失去了“星之開拓者”。
然而,她的靈魂寄宿了知性生命體誕生的理由,
寄宿了所有短命的事物該抵達的真理、該稱為“藝術”的東西。
(達文西這個“人類最高峰的智慧”製造出來的少女達文西繼承了她的智慧,抵達了瑪修和人造人等擁有的真理,獲得了“自己的生命是被製造出來、因而從這短命而得的達觀、客觀性”)
◆
這個行星度過幾億年月,很快將要迎來終結。
僅僅只有數萬年來進化的孩子們啊,
請你把最後的夢,給這將死之星,
給這微小卻耀眼的,幼年期的終結。
“超越界限之人”
等級:B 種類:對界寶具
範圍:無論何地 最大捕捉:無論何人
Beautiful Journey (美麗新旅途)
搭乘虛數潛航艇,無論目標在哪裡,都可以通過虛數空間之海到達,用猛烈的速度突擊,突破暴風到達新天地的“全力☆一往無前攻擊”。
本來是跨越人類與國家、文明與歷史、世界與空間之間的隔閡的移動手段,用來抵達新天地,獲得嶄新的知識。
○性格
與達文西基本相同,只不過少女性較強一點。用詞會較為柔和,有時會混著像女孩子的語尾。
回應別人、話語的根底裡,
不是“作為教師、智者從上而下地教導”,
而是帶有“作為今後想學習世間萬物”的學生感覺。
就像是纏著你要你“給她講故事”的少女。
達文西與其他英靈不同,作為從者她也算得上是探索心、上進心的化身。就算只是一個已死去的人的夢,他也是在現代(現在)活過的人。
小達文西的存在方式也沒有改變。她為了盡自己全力獲得最好的成果而日夜奔波。雖說如此,她對輸出沒以前強大的自己也有不滿和不安。
“我,能做到以前的我那樣子嗎?”
說出來的話就像是這樣子吧。
就算她繼承了以前達文西所有的記憶,那也不是小達文西的親身經驗。
所以她才憧憬
“和迦勒底的人員一起度過了一年”的她。
而且,她也很焦慮。
她抱有一種責任感,迫使她一定要創造出足以與原來的她匹敵的回憶,足以媲美她、讓自己引以為豪的功績。
“為了守望第二部的旅程而製造出來的人理。”
達文西製造出來的人造英靈。
蒙娜=卡德門。(譯注:卡德門出自於卡巴拉教中的亞當=卡德門[Adam Kadmon],意思是原初的人亞當)。
人理燒卻一事之後,達文西當然預想了“2017年之後的隱患”,而把自己拷貝了。
達文西在沒有御主的情況下(製造了自己的人偶,然後將此定義為御主)能在迦勒底一直行動,都是靠迦勒底的供電。
她考慮到如果探索的旅程要到迦勒底之外的話,需要一個能代替自己支援御主的“替身”。
毫無預警地,因為拉斯普京,迦勒底召喚成功第三號例子李安納度・達・文西退去了。
之後,就由這個小達文西繼承了。
小達文西與其說是英靈,不如說像是人造人、魔偶之類的存在。她無需御主,能作為一個人類而行動。然而她的壽命短暫,大約一年後就得迎接所有機能停止的命運。
達文西和小達文西各自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小達文西對於自己的活動時間沒有任何不滿和懼怕。她只是微笑道“生命便是如此。”
她在故事裡說著“想聽聽新的事物”並不是處於人生的遺憾或不成熟,而是想在留給她僅有的時間裡,知道更多“美麗的事物”,抱著如此的探求心和憧憬。
因為小型化,萬能性減少了,但,
這也只是“孩子的手一般都夠不著架子上面對吧?就是這麼一回事”這種程度的小問題。知識領域的幅度(範疇)沒有變化,只是手夠得著的地方變少了,僅此而已。
如果長時間專注於完成某件事,她也能做到以前達文西做得到的事。
只不過小達文西,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
#FGO #達文西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生命有大美:人的苦惱,是演化的陷阱:以科學解釋「人們為什麼逃不開因緣生滅」的痛苦」介紹
訪問作者: 施益民 醫師
內容簡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為您解說苦惱為什麼找上我
是否曾經……
•小孩突然生病?年邁父母又被診出新毛病?
•摰友漸漸疏離?因猶豫不決錯失新工作機會?
•成績和表現不如預期?小孩沒有考上心中的名校?
•身體老化引發病痛和不適?
轉念想想……
•「好運氣」不會持續太久,在人生路上奔馳,總會碰到此路不通,繞路而行的時候。
•盡心盡力就是最好的人生態度,也是積極在製造好的緣,為以後做準備。
•「希望」本身就是一種我執,期望事情心想事成,即是痛苦來源。
•事情變得簡單之前,其實都是困難的。
現代人常感到痛苦,有的苦於生活上的不如意,有的苦於工作上的不順心,有的苦於關係上的不圓滿,所謂的幸福、美滿、快樂、平靜都只在別人的生活裡出現,自己永遠是那個「最不如意的人」。要知道,痛苦是人類的共同經驗和法則,和我們的存在形影不離。我們有時會羨慕别人不像自己時常在生活中掙扎,那只是因為我們認識他們還不夠深而已。
但幸福快樂、沒有痛苦的人生真的是妄想嗎?
本書作者施益民是一名醫師科學家,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Richard W. TeLinde講座傑出教授,和癌症中心乳癌卵巢癌科主任。在工作與研究之餘,對佛法、哲學、心理學亦有獨到的見解,經由佛法觀點,他發現了痛苦的根本來自演化的缺點,運用佛法改變認知,探究生命,才能真正遠離痛苦深淵,尋得快樂泉源。
我們要在無風無雨的時候,對未來不幸引起的精神痛苦先打好預防針
這本書分為兩大主題:第一個主題是病理學,第二個是處方箋。醫師要治療病人的疾病和疼痛,必須從病理學的角度去分析成因,才有足夠的證據做為治療根據。作者在書中,嘗試運用現代科學知識,歸納出痛苦的致病機轉,探尋人類的痛苦之源。找到了源頭,當然就要「對症下藥」,因此本書的第二大主題便是針對人類的痛苦,提出相對應的「處方箋」作為解決之道。
正因為絕大多數的生命難題都因演化上的必然以及自己的因素所導致,很難有真正的解決之道,因此人們便將自身的不幸歸咎於命運。若人們能夠理解造成痛苦的因和緣,有其物理性、數學性的科學上必然存在的「因」,或許可以改變思考,不再執著現在的「果」。
作者介紹: 施益民
• 醫師科學家
• 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Richard W. TeLinde講座傑出教授,和癌症中心婦女腫瘤科主任
•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 於美國長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接受臨床及基礎醫學訓練
• 除了臨床工作、研究與教學之外,關注生命的學問和人類痛苦的病理學,並用醫師科學家的眼光,融合生物醫學、東西方哲學、現代物理學、佛法和心理學,用輕鬆的語言為敘述人類痛苦的病理學,和不快樂心的處方箋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知识改变命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user-ji4rb2un7e. @user-ji4rb2un7e 11K subscribers 1.1K videos. Subscribe. Home. Videos. Playlists. Community. Channels. ... <看更多>
知識改變命運意思 在 天下文化-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唯有學習,會讓你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知識改變命運 ,學習改變人生。唯有學習,會讓你的內心得到修煉,境界得到提高,生活變得從容自如。 #晚安#學習是為了修養自己—————————————— 學習改變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