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建立手指?》
‧#老是會滑音,速度忽快忽慢,#手指好像無法受控制
‧#怎麼彈都彈不快
‧#彈琴手會痠
‧#音總是浮浮的,手指彈不到鍵盤最底部
‧老師說你音色很模糊,聽不清楚每一個音
‧無法演奏標示著fff的快速音群,怎麼聽都只有mf
‧#技巧好像卡住了,怎麼練都突破不了
相信不論程度高低,大部分學琴者應該都有上述經驗,但是當有上述狀況時,你都怎麼練習呢?想必很多人是更加用功,更加倍努力克服這些「技巧」的問題吧?但是你有沒有懷疑過,我們這種「土法煉鋼」的練習方法是否有效率?
以滑音為例子,我們明明就很熟悉樂譜,手指其實也知道要怎麼動,但是就算練習了千百次,手指還是彈不均勻。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深入去了解,手指為什麼會滑音。
手指會滑音,這種忽快忽慢彈不平均的現象,其實跟大量練習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有時候你會發現,愈熟的樂段反而愈容易發生滑音的現象。你可以注意看看,在演奏快速音群時,滑音最常發生的指頭是不是2指和4指?尤其是第4指,因為這兩個是五根手指頭當中獨立性最差,也就是最沒有力氣的指頭,所此使用起來常常覺得力不從心。
當然有的人會不服氣,5指也就是小指,才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吧?雖然小指一定是最軟弱的,但是因為它常常擔任樂句的第一個音,某些時候它算是特別訓練過(雖然音色是用硬壓的)再加上如果不是樂句的最尾音或是轉折處,當非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會盡量不使用它(因為真的不是那麼好用,風險太大,是吧?)不過關於小指的部分,我們可以透過「小指建立」來讓它強壯,如果有人有興趣可以詢問,有機會我會在其他文章中詳述如何建立。
而正是因為滑音與大量練習沒有太大的關係,因此我們練再久效果都有限。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一種大家常用的練習方法來得知:
許多人會針對有問題的樂段,用慢速來練習。這時候你會發現,當演奏慢的時候滑音的問題並不會發生,但是當節拍器加到一定速度時,這些滑音的老毛病又出現了。
原因是當用慢速演奏的時候,你手指的力氣仍可以負荷該速度,但是當速度加快,超過了手指可承載的限度時,滑音的問題就會發生,就像輪胎打滑一樣,完全無法控制,愈想控制滑音愈嚴重。所以用節拍器一格一格加快來練習,只是看起來非常用功,但是事實上無法完全解決問題。
可能還有人會用附點和反附點的方式,也就是前長後短,或是前短後長的節奏,來練習有問題的樂段。其實這一個練習方法確實有它的功效,但是這必須建立在「正確姿勢」,也就是手指完全站好的前提下,練習才會發揮作用。
因為附點練習的目的是加強手指的強度,但是如果你的手指沒有站好,就無法以正確的施力點彈琴,所以雖然短時間內看得到效果,可是過幾天,你會發現老毛病又出現了。
那到底要怎麼徹底解決滑音的問題呢?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提升「手指本身的支撐力」。
其實前面所提到幾個常見的問題,都跟手指本身的支撐力有關係。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我們的手指跟鋼鐵一樣強壯,而不是像棉花或是義大利麵條一樣軟弱無力,根據地心引力的法則,就算單靠我們手臂本身的重量放在鍵盤上,手指應該也可以輕易地達到鍵盤最底部不是嗎?(你可以試試把手隨便摔在鋼琴上,看看鍵盤有沒有被壓到最底部,不要怕,鋼琴不會壞!)
那既然手指可以彈到最底部,音色模糊的問題,是不是應該也跟著解決了?如果我們手指強度增加,那是不是也就不用使勁硬抓著手臂或是手指上方任何一個部位,也就不會產生演奏痠痛的問題了?
另外關於彈不快的問題,其實就如同你要參加一百公尺賽跑,可是你的雙腳卻連站都站不好,這叫你如何跑得快?如果我們的手指軟弱無力,那怎麼在琴鍵上快速地演奏音符呢?所以你必須用手指上面某一個部份的肌肉支撐,才能達到需要的速度,而這樣就容易產生痠痛的問題 (你可以觀察看看,看哪裡痠痛通常就是那裡用了不當的力氣)。
幾乎所有的鋼琴演奏技巧經常出現的問題,都來自於最核心的關鍵「手指支撐力」,所以你需要「建立手指」!
最後你會發現,當你手指站好了、變強壯了,連帶著也增進了你的耐力之後,它不僅可以參加一百公尺短跑,甚至20公里的馬拉松也不成問題!它還可以又跑又跳,做出各種你想要的音色,彈ffff的強音以及彈ppp的弱音,再也不是一件難事!
透過正確的步驟,確實地把每一個音站好,加上一點耐心,等待手指自己站起來的那一刻。接下來,這些困擾你多年,每首曲子都會出現的老問題,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可以隨心所欲彈琴的感覺,真好!!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