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G AIoT發展高雄智慧城市」為題 參與2021亞太城市高峰會(Asia Pacific Cities Summit ,APCS)城市論壇
非常榮幸應2021亞太城市高峰會(Asia Pacific Cities Summit ,APCS)主辦城市布里斯本市之邀,與Singtel(新加坡電信)的Connie Ang( Director of FutureNow Innovation Centre)、Dassault Systemes的Andy Muholland(Global Sales Director)、布里斯本市政府主管經濟發展的Chris Isles及同是布里斯本市政府負責城市治理的Kate Davies,就城市治理新潮流—「智慧城市」議題,進行線上對談。
這項城市交流盛會已經在9月8日,於澳洲布里斯本展開,超過60個城市及首長共襄盛舉,陳其邁市長受邀參加市長論壇時,已經分享市府如何透過智慧科技,協助服務業及商家渡過疫情難關;繼而我以「5G AIoT發展高雄智慧城市」為題,分享高雄如何從傳統工業城華麗轉身為科技智慧城─透過陳其邁市長所提出的4大優先施政主軸、3個宜居城市的發展面向及2大產業發展軸線加速推展。
首先,配合中央在南台灣打造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以「產業轉型」實現「增加就業」的目標,事實上,自今年初蔡總統親自南下宣布啟動「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高雄已經磨拳擦掌,全力打造亞灣成為台灣最完整的5G AIoT實驗場域及智慧城市迎向國際的新門戶。
其次,如何導入智慧科技,以打造減碳、韌性、綠能的宜居新高雄,我分享高雄如何以一張卡(MeNGo卡)整合市所有的大眾運輸工具(捷運、輕軌、公車、渡輪、共享自行車、共享電動機車、計程車等),高雄率先全國推動MaaS整合計畫,並以全國第一條輕軌,規劃實證5G高頻寬網路匯入區域邊緣運算伺服器所進行的AI演算法,並以交通局提出的「智慧路口防碰撞」策略方案,將演算後的安全防護警示訊息,透過5G通訊警示用路人,確保路口安全防護效能。
水利局目前正在建置智慧防汛平台,透過雲端即時運算,即時推估演算淹水範圍、串接氣象局雷達迴波降雨預測,可於災前3小時提早警示;觀光局以AI、大數據分析,即時計算人流,並以「紅、黃、綠」燈號,提前預示觀光景點人流是否已達警戒;每逢假日即是人山人海的漁貨中心,海洋局於入口處設置攝影機,加上辨識系統來管控入場人數,並加設AI攝影機辨識人群密度,若到達警戒值,立即廣播喇叭提醒攤商及採購民眾留意,前開交通熱點,搭配交通局的車流監控,一旦超過臨界值,即可運用轄管資訊可變標誌進行宣導,即時派出警員疏導。
綠能是城市的未來,高雄的「電能管理資訊整合系統平台」也將統合全市的各類綠能資訊,並設置「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以最佳化漁電配置;「校園光電綠能雲」為全台第一套在校園內建置太陽能的綠能管理系統,整合校園綠能與節能資訊,能即時顯示太陽光電系統發電量,掌握發電、管控用電,預計今(110)年底逐步上線,期透過資訊整合系統平台的建置,有效整合轄內能源資訊。高雄將透過智慧城市進行數位轉型,同時實現能源轉型。
市府協力智慧城市的合作夥伴(中華電信、中興保全),以線上展覽方式,將高雄當前的推動方向、新的科技應用,進行系統性的介紹,更加廣泛地讓高雄投入智慧城市推動的努力為世人所見,也希望高雄的智慧城市經驗能夠面向世界、國際輸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90的網紅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音樂屬靈,大家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較常運用自身的「感受力」來學習,因而大家感性的細胞也較為發達。 但是建立手指是一種相當科學的練習方式,#結合運動力學的概念,#達到放鬆與增強技巧的目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
碰撞實驗數據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命科學閱讀之 3***
物理,化學,生物學,三者的發現碰撞在一起時,會如何改變製藥的方式,以及生命科學研究的推進呢?
“Physicists tell us what’s conceivable, chemists tell us what’s possible, and biologists tell us what actually happened.” Nobel laureate Frank Wilczek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化學家告訴我們其中的可能性,而生物學家告訴我們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諾貝爾物理學家 Frank Wilczek
這本書是我追蹤的矽谷新創公司 a16z ,提到生技業蓬勃的創新能量時,建議閱讀的書籍之一。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在90年初期,一個在知名製藥公司默克工作的科學家,看見人們對於疾病的分析越來越精準,同時又有龐大數據處理的電腦,大膽的預言藥物的製作方式必須被更新。在眾人一片驚訝和不看好中,他離開了製藥界巨頭的老東家,找到一些認同這個理念的科學家們一同創立了 Vertex (福泰製藥)。
他所倡導的製藥方式是所謂 「結構分子設計」。在這之前最好的方式是從大自然裡面去找尋各種微生物然後逐一比對淘汰,一直找到適合治療某種藥物的成分,然後用化學的方式去人工合成這樣的成份,再大規模量產。而結構分子設計的藥物設計理念,是針對病症或是病毒的分子結構清楚分析,然後再把原子當成單位一點一滴,量身訂做的製造出相對應的解方,有點像是為一個鎖頭量身訂製出鑰匙一般,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啟動該啟動的,但減少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聽起來很棒,但要投資時間精力卻是巨大的風險。裡面延伸提到一個抑制免疫的重要應用領域 -- 器官移植, 和這個領域的先鋒 Thomas Starzl 史塔哲醫師的故事。看到器官移植初期各種難以想像的實驗,平常人很好但在手術室裡像個暴君的史塔哲醫師,如何抵擋各種的道德爭議性,各式謠言攻擊,甚至自己的許多錯誤,就是想要讓器官移植可以成真。也因為這樣他不斷找尋可以抑制免疫系統避免身體在移植初期,排斥新器官的藥物,也奠定了本書這個新創公司的研究啟蒙基礎。
雖然我不是相關領域的,但從當中一窺他們如何定義什麼是值得解決的問題,然後如何定義挑選首要目標的想法,同時組織適合這個理念的團隊,真的還蠻有收穫的,畢竟不管任何行業任何組織這樣的能力,都是關鍵的。他們最開始挑選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就是因為這個話題並不是大公司競相追逐的,但卻有廣泛的應用 (當時大公司追逐的都是愛滋病藥物,但後來抑制免疫藥物的設計,不免還是跟愛滋病藥物研究領域有所碰撞)。除了募資找錢諸多的挑戰,和創始團隊超級強大的心臟之外,也可以看見因著找來一票明星科學家極有專業度和自信,所以管理起來,需要領袖能夠讓人服氣的氣場。他們在沒有產品的時候看準最後一波生物科技投資風潮,硬是要上市籌募夠多的資金,造成實驗室裡面因著壓力的各種瘋狂故事。壓力極大又疲憊不堪的科學家們,把自己推到極限,也開始讓辦公室內火藥味十足,有人有精神崩潰自殺的傾向,有人用暴力威脅,還有一位科學家在餐廳裡把椅子砸爛了。這樣的狀態下還能夠持續研究工作,只能說他們想要事情成功的信念,真的很強大。
這本書雖然不是很容易讀,但我覺得最棒的一點是,作者忠實地描述了一個新興產業中創業的戲劇性和壓力,不是把它形塑成一個成功範例或是勵志故事。很佩服這位作者不是相關專業出身,與福泰製藥的員工們朝夕相處3年左右,透過無數的對談,採訪,和觀察,寫出了這個深刻的故事。最後會看到,這位新創公司的創始人,最終想要贏得的冠冕就是他的觀點被證明是對的,讓他願意承受所有的壓力,每一次的危機,在一片阻力當中堅持到最後的決心。雖然說意志力和決心很重要,但成功從來就不是保證。我不禁在想,有什麼樣的價值值得如此追求,不管最後結果如何,仍然能夠覺得心滿意足呢?
延伸閱讀:
"Inflamed Mind"
身體的免疫系統-- 以及它對精神狀態的影響
"Billion Dollar Burger"
人造肉-- 分子科學的另外應用
全文與延伸閱讀和相關文章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e-billion-dollar-molecule-%e5%8d%81%e5%84%84%e7%be%8e%e5%85%83%e7%9a%84%e5%88%86%e5%ad%90/
#TheBillionDollarMolecule #Biotech
碰撞實驗數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顛覆致勝》x2本
你知道嗎?稱霸世界的亞馬遜商業帝國,它的創始人貝佐斯,曾經在年輕的時候辭去了華爾街待遇豐厚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展開了探索未知的網路創業之旅?他的創業理念是什麼?又是什麼樣的管理方法可以讓這家龐大的企業,不斷地顛覆創新,保持成長?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amazon-management/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顛覆致勝》的作者是全球知名的管理大師瑞姆.夏藍(Ram Charan),他擅長透過企業故事與案例引導,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協助商業組織推翻隔閡,說服高階主管轉變觀點。與大多數專職顧問不同的是,夏蘭沒有個人網站和行銷團隊,他的客戶全是來自口碑推薦。
他在這本書裡針對「亞馬遜的管理體系」有著很深入的描述,書中內容取自市面上公開的資訊、相關機構的分析和研究、部分離職和在職的高層主管訪談,以及多種管道和角度下的觀察。此外,作者也引用了貝佐斯每年寫給股東的信件內容,這對許多管理觀念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作者把亞馬遜的管理體系拆解成六個模組,分別是:商業模式、人才招募、數據支持、創新引擎、決策機制、組織文化。每個模組都有一個獨立章節來說明,但模組之間卻又環環相扣、彼此支持。無論你是一位創業家、管理者、基層職員,都有機會從書中找到顛覆舊觀念的洞見,學習亞馬遜的創新方法,還有總是著眼於未來的長期眼光。
.
【1.亞馬遜的顧客理念?】
.
「顧客至上」這個理念,是許多企業奉為圭臬的指導原則,乍聽之下只要提供客戶最好的服務,就能帶來源源不絕的獲利。但是貝佐斯的想法卻更深一層,他之所以熱愛顧客、總是把顧客擺在第一位,正是因為「顧客永不滿足」。
貝佐斯在某次訪談說過:「我如此熱愛客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客戶永不滿足。他們的期望從來都不是靜止的,而是持續提升的。人皆如此,人性使然。」顧客除了是企業獲利的重要來源之外,也是督促企業不斷蛻變的關鍵因素。顧客永不滿足這件事情,恰恰好成為亞馬遜創新引擎的持續動力。
為什麼貝佐斯在年輕時放棄了前程似錦的華爾街工作,果斷選擇了用「網路創業」來服務顧客?因為他深知網路的潛力。作者歸納出三個重點:「無限的選擇、真實消費者的回饋、終極個性化的服務,這正是貝佐斯最看重的,而且只有網路才能做到。」
雖然亞馬遜營運的前十年都稱不上「獲利」,但是它卻奇快無比地「成長」和「創新」,正是因為它關注顧客的真正需求,以及打造出頂尖的顧客體驗。短期腳踏實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顛覆創新,長期創造了難以想像的獲利。我學到的事情是:「眼光要放遠」。
.
【2.亞馬遜的管理方式?】
.
貝佐斯要求這些高階主管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兩到三年以後」的事情上,而非身陷每天的日常管理。日常的管理靠得就是強大的數據指標系統和智慧管理工具。透過即時的追蹤、考量分析每一個影響消費者體驗以及業務營運的原因,快速發現問題,自動完成常規的決策。
有一次的高階會議上,貝佐斯問當時候負責客服工作的副總:「顧客打亞馬遜的客服電話,接通後需要等待多久的時間,才能與客服人員通話?」這位副總不假思索地回答,保證1分鐘內能與客服人員通話。貝佐斯當著所有人的面,拿起電話撥打了客服電話。結果總共等了270秒,整整4分鐘的漫長等待,才跟客服人員說上第一句話。
我學到的事情之一:「善用系統(尤其是自動化系統),著眼長期」。我學到的事情之二,管理監督的訣竅就是:「信任,但要查證」。
.
【3.亞馬遜如何面對失敗?】
.
貝佐斯在2018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提出了「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重大失敗」觀念。,他強調:「亞馬遜還會投入按公司現有規模能接受的試錯,哪怕有時候要繳數十億美元的學費。當然,我們不會輕率進行這樣的實驗。我們會努力確保這些實驗是正確的,但並非所有正確的選擇最終都會產生期待的回報。」
最好的案例之一就是亞馬遜曾經推出「Fire Phone」手機,但遭遇前所未有的失敗,損失高達1.7億美元。但這個失敗沒有讓他們灰心喪志。相反地,亞馬遜汲取了手機失敗的經驗教訓,把經過失敗協理的專案團隊以及相關技能,投入到智慧型喇叭以及智慧型語音助理的開發工作。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們在這兩個全新的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學到的事情是:「努力規劃和擬定策略是值得投入的,『結果』可以用來衡量決策的品質,但不要完全拿來衡量成敗。」
.
【4.亞馬遜如何推動創意?】
.
貝佐斯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叫做「兩個披薩小組」。也就是說執行創意的專案小組的人數不能太多,通常是六到十個人,加班的時候只要訂兩個披薩就能夠吃飽。許多的企業都紛紛學這個做法,成立類似規模的專案小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卻鬱悶地發現沒有帶來什麼實質的結果。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專案人數。
真正的關鍵是三件事情:全職,跨領域,集中辦公。發揮創造力必須心無旁鶩的精神投入,深度地沉浸在其中,也要有跨領域的交流碰撞。所以很多公司往往只是從各個部門指派精兵強將,放到同一個專案小組裡就希望會有成果,這顯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滿檔的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投入這些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創意工作。
我學到的事情是:「兼差打工的心態,不會帶來顛覆式的創新」。
.
【後記:每天都是第一天】
.
加上目前這本書,我讀過了三本關於亞馬遜的書籍。第一本是《貝佐斯傳》,從貝佐斯本人的視角出發,描述他的人生觀和創業決策。第二本是我曾經寫過讀書心得的《跟貝佐斯學創業》,從一位元老級員工在職創業的內部觀點來認識亞馬遜。第三本就是《顛覆致勝》,跟著管理大師從外部的眼光來解讀這個商業帝國背後的管理體系。
我認為,觀察一個偉大企業的運作和理念,時常可以跟「自己」本身連結起來,尤其是當你「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在經營」的時候更是如此。
如同貝佐斯知名的「第一天」理論,完全可以適用於我們個人,每一天新的早晨,你是否帶著動力、充滿意義迎接又一天新的挑戰?或者,你默許自己進入了第二天,就像貝佐斯說的:「第二天就是停滯不前,顧客開始覺得你可有可無,接下來就是難以忍受的痛苦的衰退,最後導致公司敗亡。」
一個人會愈活愈精彩,還是愈活愈衰敗?從亞馬遜常盛不衰的企業精神裡,藏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
【抽獎辦法】感謝 遠流粉絲團
1、抽出「2本」《顛覆致勝》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亞馬遜的管理模式有興趣嗎?為什麼想學習這個管理模式?例如:「我很有興趣,想要知道如何保持創新的能量和成長的動力」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3/24(三)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3/25(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碰撞實驗數據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音樂屬靈,大家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較常運用自身的「感受力」來學習,因而大家感性的細胞也較為發達。
但是建立手指是一種相當科學的練習方式,#結合運動力學的概念,#達到放鬆與增強技巧的目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無形中也在幫助大家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手部的運作方式。
這位擁有理工背景的博丞卻再次打破既有框架,以全新角度思考建立手指系統,他眼中所看到的建立手指,和一般我們學音樂的朋友有什麼不同呢?
實事求是的他,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測量建立手指前後,其手指載重量的差別」,經由他親自測量後 #未建立時緊抓彈大約僅有200克左右,#建立後放鬆彈居然可以達到800克左右!
相信大家看到這數據都會嚇一跳,居然差別如此大!而接下來手部的運動模式解說,經由他以理工角度詮釋後,相信能讓更多人理解為何一定要建立手指!
影片中說明了用力彈(推壓抓)反而造成阻力,不只彈不快,長久下來也會受傷:放鬆後,利用重力轉移即可前移,手臂放鬆後手指具有彈性,彈出來的聲音不只更亮更大,還更活!
不同領域的碰撞,激盪出更燦爛的火花,歡迎各領域的朋友一同加入,一同探討建立手指其中的奧祕!
#小編看到化學元素表就頭暈
#老師說幫這位學生上課自己也收穫良多
#老師琴房要來準備磅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