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結腸癌與直腸癌患者已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胃腸病專刊》(BMJ Gut)【註1】的荷蘭研究,以及發表在《刺胳針‧胃腸肝病學》(Lancet G&H)【註2】期刊上的法國研究都曾明確指出,有愈來越多的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陸續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儘管年輕族群中的病例總數目前仍相對偏低,但2篇研究都強調,20至29歲的發病率正急劇上升中。
雖然目前臨床研究還無法釐清主因,但研究人員推測,多半跟「飲食習慣」改變脫不了關係。因為現代人飲食西化,食物多趨於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這種相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易引發炎症性或息肉性腸道疾病。
■2019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結腸和直腸及肛門癌名列第3
於衛福部公佈的「2019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結腸和直腸及肛門癌名列第3,估計每年約超過1.6萬名新確診,相當於每10萬人中有42.9人會罹病,是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
國健署目前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呼籲符合篩檢資格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早篩檢早治療,可望調降35%大腸癌死亡率。(資料來源:【註3】)
大腸癌(large bowel cancer)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colon cancer and rectal cancer)兩大部分。結腸直腸癌是醫學上正確的說法,然而一般人常稱為大腸直腸癌,似乎是將大腸癌等同結腸癌,其實是一種權宜的說法。依組織病理學的分類,通常所謂的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指腺癌,長在大腸其他種類的癌病(例如淋巴癌、神經內分泌癌等等)不包括在內。(資料來源:【註4】)
■而大腸癌典型症狀一般包括:
●排便習慣不斷改變,且伴隨劇烈腹痛。
●排便時經常性出血,卻沒出現痔瘡等症狀。
●進食過程中經常出現腹痛或腹脹。
●上述症狀會導致個人食量銳減,體重進而減輕。
(資料來源:【註3】)
近日漫威超級英雄「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大腸癌病逝,引起了社會大眾對大腸癌的關注,其實大腸癌在我國已經超過10年都是罹癌人數第一位,而衛生部國民健康署也呼籲要落實「護腸4重點」,來協助國民一同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可預防,國健署籲落實「護腸四重點」
大腸癌是我國罹癌人數第一位已超過十年,但其實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以透過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謹記「護腸四重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確診後定期治療,特別是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政府提供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別忽略了保護自己健康的權益。
➜飲食運動「兩多一少」,創造健康生活
大腸癌有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抽菸及飲酒等。其中飲食及運動的「兩多一少」- 多運動、多蔬果、少紅肉是預防大腸癌的健康秘訣。
▶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
▶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其中的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對伺機入侵的病菌的抵抗力。
▶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定期篩檢」降風險 採便在家輕鬆做
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篩檢陽性確診要及早 「確診後定期追蹤治療」
根據2018年台大醫院李宜家醫師等研究團隊分析資料顯示,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資料來源:【註5】)
【Reference】
【註1】
Vuik FE, Nieuwenburg SA, Bardou M, et al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young adults in Europe over the last 25 years. Gut 2019;68:1820-1826.
https://gut.bmj.com/content/68/10/1820.info
【註2】
Araghi M, Soerjomataram I, Bardot A, et al. Change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in seven high-income countri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9 Jul;4(7):511-518. DOI: 10.1016/s2468-1253(19)30147-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19)30147-5/fulltext
1. 來源
➤➤資料
∎【註3】:(自由時報-自由健康網)「大腸癌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 研究:跟現代飲食西化有關」: https://bit.ly/3i7YBo5
∎【註4】:(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院訊(2008年12月-298期)「結腸直腸癌的預防和治療」(臺北院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明仁醫師): https://bit.ly/3jUToAj
∎【註5】:衛生福利部 - 大腸癌可預防 國健署籲落實「護腸四重點」:https://bit.ly/3jTxwp0
➤➤照片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8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https://bit.ly/2ZbM636
∎ 癌症希望基金會「大腸癌小檔案」;https://bit.ly/3360Y4u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大腸癌 #結腸癌 #直腸癌 #健康飲食 #規律運動 #定期篩檢 #確診後定期治療 #多運動 #多蔬果 #少紅肉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確診後 胃 脹 在 呼吸治療師の跑跑人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nCov台灣確診案例》
❇️後面因出國旅遊爆炸式增加之案例,停止更新
—————分隔線—————
純紀錄,最新情況顯示個案不一定有發燒情形,大家勤洗手、少去人多地方、有必要時加戴口罩呦!
📍第1例(境外移入)(1/21)
🚺55歲女性,武漢工作台商
🔅TOCC:
1/11開始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未就醫
1/20返台,下機前主動通報不舒服,在機場當場隔離
1/21確診
2/06出院
📍第2例(境外移入)(1/24)
🚺50多歲中國籍女性
🔅TOCC:
1/21 武漢旅遊團入境
1/23發燒就醫
1/24確診武漢肺炎
📍第3例(境外移入)(1/24)
🚹50歲男性,台商返鄉過年
🔅症狀不明顯,呼吸道症狀居多
🔅TOCC:
1/21從武漢返台,之前就有身體不適在當地有就診,但返台後(因吃退燒藥)無發燒情況
1/22至高雄某皮膚科就診(未告知病史&來自武漢)、下午至金芭黎舞廳未戴口罩
1/23在耳鼻喉科診所告知病史,經通報後隔天轉大型醫院
1/24確診
⚠️疾管局擴大通報定義
1️⃣有武漢旅遊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打噴嚏)
2️⃣有中國旅遊史,出現肺炎
⚠️隱匿病情,高市衛生局依法罰款三十萬元。若造成傳染他人,還需接受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其他刑罰
以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條文規定,提供給大家參考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50001
📍第4例(境外移入)(1/26)
🚺50多歲台灣女性
🔅僅咳嗽未發燒‼️
🔅TOCC:
1/13-1/15曾到武漢
1/16-1/25到歐洲➡️22號出現咳嗽加劇當下未就診
1/25搭飛機從廣州返回台灣,在機上全程都有配戴口罩,到機場後主動通知檢疫人員,當場就被研判疑似案例
https://heho.com.tw/archives/65438
📍第5例(境外移入?)(1/27)
🚺50多歲台灣女性
🔅TOCC:
2019/10月下旬到武漢工作
2020
1/20返台❗️與首例搭乘同班飛機
1/25發燒及肌肉痠痛症狀就醫
1/27確診
https://heho.com.tw/archives/65506
📍第6,7例(境外移入)(1/28)
🚺🚺2名中籍70多歲女性
🔅TOCC:
皆居住於武漢市
1/22抵台觀光
1/25出現發燒症狀後就醫
1/28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將擴大提升中國(不含港澳)的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
📍 第8例(家庭群聚‼️)(1/28)
🚹50多歲中部台灣男性
🔅第5例境外移入個案的丈夫
🔅TOCC:
1/26出現咳嗽症狀就醫
1/28確診,研判為「家戶感染」
📍第9例(家庭群聚‼️)(1/30)
🚺?歲女性
🔅TOCC
先生在武漢工作
1/12先生返台,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未發燒
1/22先生就醫,診斷為一般感冒‼️
1/27個案發病
1/28個案就診
1/20確診武漢肺炎
⚠️先生當時依規定不符合通報條件沒有通報,先生已經痊癒,太太因此感染
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001305006.aspx
📍第10例(境外移入)(1/31)
⚠️為第9例的丈夫,雖已痊癒但體內還有病毒❗️
🚹40多歲武漢男性台商
🔅TOCC
1/12返台,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
1/22就醫,診斷為一般感冒‼️
1/27太太發病
1/28太太確診
1/31個案確診(體內仍有病毒)
2/14出院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3053899
📍第11例(境外移入)(2/4)
🚹 50多歲男性台商,在武漢工作
🔅TOCC
2/3晚上包機抵台,有發燒症狀(38.6度)
2/4確診
https://heho.com.tw/archives/66592
📍 第12例(境外移入)(2/6)
🚹北部40多歲男性
🔅TOCC
去年12月曾到武漢工作
1/17自武漢前往遼寧
2/2自遼寧省大連返台
2/3出現發燒、咳嗽、頭痛等症狀
2/4就醫
2/6確診
📍第13例(境外移入)(2/6)
🚺20多歲女性,長住武漢
🔅TOCC
1/21自武漢經深圳返台
2/2出現咳嗽、胸悶等症狀
2/4就醫
2/6確診
https://reurl.cc/5g6qyz
📍第14,15例(境外移入)(2/6)
⚠️只有經香港轉機,第一次就醫時均診斷為一般感冒❗️
🚹🚺北部50多歲男性及50多歲女性,兩人為夫妻
🔅TOCC
1/22與*另2名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
1/26先生出現咳嗽症狀
1/28太太出現咳嗽症狀
2/1自*香港轉機返台;先生入境時有發燒❗️,第一次就醫:診斷為感冒
2/3 太太第一次就醫:診斷為感冒
2/4先生因症狀未改善➡️再次就醫檢查有肺炎才通報❗️;建議太太一併採檢
2/6確診
📍第16例(境外移入)(2/6)
⚠️到澳門,第一次就醫時因「不符合通報條件」未通報❗️
🚺南部40多歲女性
🔅TOCC
1/21-24與*另3位家人一同至*澳門旅遊
2/1出現發燒、寒顫、喉嚨痛、流鼻水、走路會喘等症狀
2/3第一次就醫:因不符通報條件,因此就醫後返家
2/5因症狀持續➡️再次就醫,收治負壓隔離病房並採檢
2/6確診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IvbkRyP8-l32MqhrMakCBw?typeid=9
📍第17例(境外移入)(2/8)
🚹案14、15之20多歲兒子
🔅TOCC
1/22與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
1/27出現咳嗽症狀
2/1自*香港轉機返台
2/7因屬個案密切接觸者,安排採檢
2/8確診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2085003.aspx
📍第18例(境外移入)(2/9)
🚹案14、15之另一20多歲兒子
⚠️全家四人同時出遊,父母、兄弟皆確診,該個案無疑似症狀,經衛生單位安排隔離並住院採檢,今檢驗結果陽性。
🔅TOCC
1/22與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
2/1自*香港轉機返台
2/8其他三位家人全中,因個案屬密切接觸者,安排採檢
2/9確診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iMZg3IYhKMeo-87fTw8hpQ?typeid=9
📍第19例(❓社區感染)(2/16)(死亡)
🚹 中部60餘歲男性(B肝及糖尿病Hx)
⚠️無旅遊史、非確診病例之已知密切處者,本身是白牌計程車司機,多載中港澳旅客
🔅TOCC
1/27 出現咳嗽
2/03因呼吸急促就醫,診斷為肺炎->收治負壓加護病房治療
2/15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
⚠️此個案為通報流感併發重症且流感檢驗陰性,進行 COVID-19(武漢肺炎)病毒之檢驗,結果呈陽性者
📍第20例(家庭群聚)(2/16)
🚹第19例之弟,50餘歲男性
⚠️無症狀帶原
🔅TOCC
2/15 個案無症狀,因爲密切接觸者進行採檢
2/16確診
https://ppt.cc/fdhMRx
📍第21例(家庭群聚)(2/17)
🚺中部80多歲女性,案19、20之母
🔅TOCC
2/6出現症狀就醫
2/16因案19死亡,進行接觸者調查時發現曾就醫,隔離檢疫
2/17確診
📍第22例(家庭群聚)(2/17)
🚹 30多歲男性,第19、20例之外甥女婿
🔅TOCC
1/27與案19-21家庭聚餐
1/28-2/6之間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
2/16案19死亡,進行接觸者調查時發現曾就醫,隔離檢疫
2/17確診
https://www.bc3ts.net/post/26614
📍第23例(家庭群聚)(2/18)
🚺 60歲女性,案19之妹
🔅TOCC
1/27與案19-22家聚同桌
2/16案19死亡,進行接觸者調查
2/18確診
📍第24例(❓)(2/19)
🚺北部60歲女性
🔅近兩年無出國史
🔅TOCC
1/22出現發燒、咳嗽
1/22-29四度至診所就醫
1/29診斷肺炎( +7天)
1/30住院(+8天)
2/10進ICU (+19天)
2/19確診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h_32ZnPEoIfJBC7g215u_g?typeid=9
📍第25例(家庭群聚)(2/21)
🚺案24之20歲外孫女
🔅無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無國外旅遊史
🔅TOCC
2/03、2/06曾因食道逆流送醫
2/11曾至醫院探視案24
2/19 因為案24接觸者,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
2/21確診
📍第26例
🚺案24的40多歲小女兒
🔅與案24同住,無國外旅遊史
🔅TOCC
1/28出現咳嗽
1/31因發燒就醫
2/04、2/11因持續有咳嗽症狀就醫
2/19 因為案24接觸者,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
2/21確診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aJ2VX6yo1lkj-fCLzPB5Q?typeid=9
📍第27例(待釐清❗️)(2/23)
🚹北部 80多歲男性
🔅 高血壓、糖尿病、洗腎病人,近期無出國史
🔅 TOCC
2/6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
2/9因發燒、診斷為肺炎住院
2/16吸急促情形轉至加護病房
2/20由於懷疑TB轉負壓隔離病房
2/21通報COVID-19,並採檢送驗
2/23確診
📍第28例
🚹北部50多歲男性,案27之子
🔅近期無出國史
🔅TOCC
1/31出現發燒、流鼻水及喉嚨痛
2/4至門診就醫
2/8因持續發燒至急診被診斷為肺炎,後返家自主健康管理
2/11、2/18二次回診
2/21通報並隔離採檢
2/23確診
案27小兒子因工作關係頻繁往返中國大陸武漢地區,最後一次為108年12月2日自廣州返台,且過年期間亦曾與具中國旅遊史之友人聚餐,感染源釐清中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C7-MYdzbvh6pjXkcto556A?typeid=9
📍第29例(境外移入)(2/24)
🔅案27的小兒子,40多歲,頻繁往返武漢&中國其他地區
🔅TOCC
2019/12/2從廣州返台,過年期間曾與具大陸旅遊史的朋友聚餐
1/29-30出現喉嚨不舒服症狀,但未就醫
2/22因為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採檢
2/24確診
📍第30例(家庭群聚)
🔅70多歲女性,案27的太太、案28的媽媽
🔅TOCC
2/6因身體不適前往就醫,診斷為急性咽炎
2/10~19因呼吸道症狀4度就醫
2/22因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收治隔離、採檢
2/24確診
https://heho.com.tw/archives/70424
📍第31例(家庭群聚)(2/25)
🚹案27的孫子、案28的兒子
🔅TOCC
2/11、2/19曾至醫院探視案27
2/23進行接觸者採檢
2/25確診
📍第32例(群聚)(2/26)
🚺30餘歲女印尼籍看護(非法移工)
🔅TOCC
2/11-16在醫院照顧案27
2/2案27確診,行蹤成迷
2/24尋獲,送往醫院採檢並住院隔離
2/26確診
https://bit.ly/32sW00N
📍第33例(境外移入)(2/28)
🚹北部30多歲男性
🔅TOCC
2/17-22跟團至日本大阪旅遊
2/25出現咳嗽、喉嚨癢
2/26至醫院急診就醫採檢後返家
2/27醫院通報送驗
2/28確診
📍第34例(境內感染)(2/28)
🚺50多歲女性(指標個案)
🔅 無國外旅遊史,有DM、CVA
🔅TOCC
2/14因低血糖、全身倦怠就醫住院
2/21出現咳嗽、喉嚨痛及發燒症狀
2/26診斷有肺炎,由醫院通報送驗
2/28確診
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html?id=71358
📍第35-38例(院內群聚)(2/29)
皆為案34的接觸者
🔹案35:清潔人員,急診工作時曾接觸案34
🔹案36-38:案34確診前住院病房之三位護理人員
4人陸續於2月18至25日間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並於案34確診後列為接觸者採檢,於2/29確診
📍第39例(境內感染)(2/28)
🚺北部60多歲女性
🔅TOCC
1/29-2/21與親友跟團至杜拜、埃及
2/20於埃及旅遊時出現喉嚨痛及咳嗽症狀
2/21返國後至診所就醫
2/26咳嗽加劇,胸悶、肚子不適及嘔吐
2/28就醫並採檢通報
2/28確診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3084094
📍第40例(境外移入)(3/1)
🚺北部70多歲女性
🔅為先前鑽石公主號經日方檢驗陽性後住院者
🔅TOCC
1/20自日本參加鑽石公主號旅遊
2/4抵達日本後持續留置船上
2/15檢驗陽性(當時無呼吸道症狀),2/16安排住院隔離
2/25經2次採檢陰性
2/26返台直接安排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採檢
3/1確診
📍第41例(境內感染)(3/2)
🚹為案34女兒(20多歲)
🔅TOCC
2/15-2/26曾多次至病房陪伴案34及協助盥洗
2/28經衛生單位安排接觸者採檢及住院隔離,一採陰性,但二採呈現陽性
3/2確診
📍第42例(境內感染)(3/3)
🚺為案34同病房不同病室的陪病家屬,50多歲女性
🔅TOCC
2/17-2/24家人住院期間陪病
2/23因全身倦怠及咳嗽至診所就醫
*案36及37(護理人員)確診前,曾於2/21-2/23照護案42家人,其中案36曾與案42短暫接觸
3/1篩檢
3/3確診
📍第43例(境內感染)(3/5)
🚺 北部50多歲女性,為案39(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前的接觸者
🔅TOCC
2/24-25與案39一同在插花班上課,且坐正對面
3/3因發燒及喉嚨痛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並住院隔離
3/4採檢通報
3/5確診
📍第44例(境外移入)(3/5)
🚹北部30多歲男性
🔅TOCC
2/28-3/3與友人至菲律賓旅遊
3/2於菲律賓當地出現胃脹及腹瀉症狀
3/3返國後因喉嚨乾、倦怠情形至診所就醫
3/4至醫院就醫,因有國外旅遊史且出現症狀故採檢通報
3/5確診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_TJnzas1MHMZOPDZOatnqA?typeid=9
📍第45例(院內群聚)(3/6)
為案34同病房不同病室已出院病患❗
🚺50多歲女性
2/14因其他疾病收治住院,與案34同病房不同病室
2/20出院
3/1衛生單位進行案34相關風險對象追蹤採檢時,因檢體顯示異常
3/5再次採檢
3/6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