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in a certain way /《三五成群》的人生大道理 | 盧斯達 on Patreon】
1 錢昇瑋導演的《三五成群》,當年票房慘淡,聲譽在網絡普及後,大器晚成。後來自己看過幾次,除了補習很多網絡潮語的根源,也好像看出很多離奇的角度。先定性是自己過度解讀,導演本身應該沒那種想法。
2 於上世紀末用百多萬預算低成本完成的《三五成群》,實為一套苦口婆心、富有警世和教育意義的正能量電影。電影最後用字幕告戒時下年青人,不要以為未成年就拿免死金牌,誤殺謀殺通通可以判處極刑。或者裡面很強調,他們是看太多《古惑仔》才會激化至此。
3 然而電影很多小細節,調子異常悲觀。劇中的童黨有自己一套世界觀,有一套異於外面世界的道德觀。整個故事可以看作異常道德觀和正常道德觀的對抗,然而童黨逐漸埋堆,互相激化之後,團體越見封閉和暴力,似乎揭示「正常道德觀」在秀茂坪節節敗退。
4 為何會節節敗退?因為與異常道德觀競爭的成人世界正常道德觀,本身就處於無法自給自足的狀態,更不要說影響他人。童黨中比較有頭腦的阿必 (林子善)一出場就回憶一切,因為賣翻版光碟被拘捕,父母一來,父親只顧北上尋歡,應該有另一頭家,母親則「對住葡京多過對仔」,不是阿必犯官非,這對父母都不會跟兒子碰頭。
5 然後警察只能說,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很反叛,家長只要多關心多疼愛他們,這種事就不會發生。然而他們是沒能力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要不是父母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見肘,要不就是沒有考牌的家長。至於體制的其他部份,在劇中都是呈現失能狀態。陳芷菁飾演的社工,其實早已知道小童群益會有童黨,也見過阿雞被虐打,但她沒甚麼可以做到。到有黨童殺人後向她透露,她也只能勸對方自首。以前有評論說,既然社工 miss 已經知道事情,為何不插手,是否欠缺說服力?但現實上可能就是如此,資源問題。我在初中時期也是學校的麻煩學生,後來也被下令見社工,但駐校社工好像是一個社工顧幾間學校,雙方的交往不會太緊密,而且對方跟你的世界亦相差太遠。
6 至於父母,電影也重點為各童黨重要人物,安排各有一場的家庭背景戲。大王喪父,自少遭人欺凌,打斷兩條肋骨,母親顧著謀生通常不在家;蕃薯是港泰混血兒,害怕被人歧視,同樣家徒四壁;阿雞喪母,父親後來再娶,後母經常生病,父親工作之餘還要往返醫院照顧。阿雞父親非常老,可能是中港婚姻。這些成年人,不可能對下一代施加甚麼影響力。
7 一無所有的人,就渴望擁有甚麼。一個人從小朋友變成大人中間,通常都很迷茫。加入團體,然後 act in a certain way,建構一個虛擬但也實在的網絡去包圍自己。童黨選擇了依照《古惑仔》世界觀,在秀茂坪複製一套黑幫關係倫理。有大佬,有小弟,有阿嫂;有欺負人的,也有被欺負的;有自己人,也有外人;有自己的內部語言,有不能篤魁的規條,也有自己學回來的「家法侍候」。雖然大王是首領,但其他人在他之下,也找到各自的生態位,好像抓到了世界的某片地,人就比較心安。某一段時間,他們去找神仙B復仇,胡天胡帝,似乎是開心的,因為他們有了團體,不是飄浮半空的原子。
8 《三五成群》某些技術位置,其實很 underrated 。例如劇本,它很袖珍地重演了古惑仔電影黑幫仇殺、企業互相吞併重組的過程,雖然是甩皮甩骨的,但顯示出他們的行為主要是「模仿」。一開始黑仔打乒乓球欺負阿雞,阿雞找大王阿必幫拖,大王用武力打倒了黑仔。黑仔事後去找另一邊的蕃薯幫拖,大王因為不忿之前被神仙 B 欺負,要立威,於是去打倒黑仔和蕃薯,於是所有人唯有加入大王旗下。裡面十幾個飾演童黨的演員,都是演技大爆發。阿雞的舉止和語氣,那種欺善怕惡,但其實亦有善良一面的複雜,隔住個 mon 都迫視難避。阿雞一向是被其他人欺負的,但有一次他去小童群益會,見一個更加弱勢的小朋友,就擺起了大佬款,「阻住哂,望咩呀,唔識我呀?叫雞哥啦,記住呀」。為甚麼要逞強,就因為平時受到太多虐待,但又無法反抗。我認為憑此演出,阿雞應該拿少年影帝。
9 同樣道理,大王被打斷兩條肋骨,大概就已經改變了他的心智。「拳頭就是一切。」等於我們認為金錢、權力就是一切。大王一腳踢倒蕃薯,旁邊的女童十分誇張地感嘆:「嘩好型呀」,第一次看會覺得是笑話,但又嘗試放下自己,進入他們的特殊道德觀,又會覺得其實這是寫實的,因為他們聚在一起,是在尋找保護和強者。我們會不會這樣做?其實也會,只是不會原始到殺人燒屍。我們服從讀書工作那一套秩序,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童黨在充滿街頭暴力的秀茂坪尋求「不被欺負的自由」,而一般人安份讀書求職,工作,投資,是為了在資本主義的弱肉強食和高樓價下尋求生活的可能。
10 至於「好型呀」,其實我們也會。當你聽到別人是做專業人士,是社會賢達,你會覺得好穩陣呀。如果有一個結婚對象,對方有外國國籍,兼有父幹,你也會感嘆「好安全呀」。有錢有辦法,無錢基本法。如果你無法搬離秀茂坪,你可能真要找一個令你感嘆「好有型呀」的大王。世界上有模仿行為,多數是內在有憧憬。你順著某一個階梯,好像等派米的阿婆,想著總會輪到你,就心安理得。排童黨隊的,也內心憧憬著成為真正的黑社會。這套行為模式,小至幼稚園開始傳授。老師與麥兜他們探討將來做甚麼社會棟樑,還要開一個化妝派對,大家扮社會棟樑,當然有醫生、律師那些。我們都在排隊,但你知道人設上麥兜是一隻豬,他智商不高,家裡也沒甚麼錢,他不可能成為社會棟樑。然而我們必須讓這個謊言講下去,故事才能成立,否則外面的人就會失去希望,大大的作惡,或者陷入虛無。香港明天會更好,這是 1997 年就開始說的了,那是一定要說和相信的,否則外面排隊的人就不夠多,就不會穩定。那是一個六合彩,你可以投注,但是它可能不會排彩。
11 模仿和憧憬。也許他們要 act in a certain way,稱兄道弟,收靚,講街頭語言,經常動武,也是憧憬著進入「大人的世界」。我們也在一國兩制的承諾下,憧憬著進入不變的香港,有自由民主的香港。想著等下等下,自己也可以受到認可,或者成為尊貴的議員,或者中國自己也變民主了。這等待不可以不等。我們已經知道六合彩不會派彩,但我們 act in a certain way 的老樣子,不會一下子消失。正如外面的人,不會喜歡這種觀看方式。有時你也知道,這個世界只會接受「我支持民主自由」的立論,再多的話就過火,惹憎的,因為外面的人 think in a certain way 的時候,你要不要埋堆,還是被欺凌,你要自己作決定。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四版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ct in a certain way /《三五成群》的人生大道理 | 盧斯達 on Patreon】
1 錢昇瑋導演的《三五成群》,當年票房慘淡,聲譽在網絡普及後,大器晚成。後來自己看過幾次,除了補習很多網絡潮語的根源,也好像看出很多離奇的角度。先定性是自己過度解讀,導演本身應該沒那種想法。
2 於上世紀末用百多萬預算低成本完成的《三五成群》,實為一套苦口婆心、富有警世和教育意義的正能量電影。電影最後用字幕告戒時下年青人,不要以為未成年就拿免死金牌,誤殺謀殺通通可以判處極刑。或者裡面很強調,他們是看太多《古惑仔》才會激化至此。
3 然而電影很多小細節,調子異常悲觀。劇中的童黨有自己一套世界觀,有一套異於外面世界的道德觀。整個故事可以看作異常道德觀和正常道德觀的對抗,然而童黨逐漸埋堆,互相激化之後,團體越見封閉和暴力,似乎揭示「正常道德觀」在秀茂坪節節敗退。
4 為何會節節敗退?因為與異常道德觀競爭的成人世界正常道德觀,本身就處於無法自給自足的狀態,更不要說影響他人。童黨中比較有頭腦的阿必 (林子善)一出場就回憶一切,因為賣翻版光碟被拘捕,父母一來,父親只顧北上尋歡,應該有另一頭家,母親則「對住葡京多過對仔」,不是阿必犯官非,這對父母都不會跟兒子碰頭。
5 然後警察只能說,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很反叛,家長只要多關心多疼愛他們,這種事就不會發生。然而他們是沒能力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要不是父母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見肘,要不就是沒有考牌的家長。至於體制的其他部份,在劇中都是呈現失能狀態。陳芷菁飾演的社工,其實早已知道小童群益會有童黨,也見過阿雞被虐打,但她沒甚麼可以做到。到有黨童殺人後向她透露,她也只能勸對方自首。以前有評論說,既然社工 miss 已經知道事情,為何不插手,是否欠缺說服力?但現實上可能就是如此,資源問題。我在初中時期也是學校的麻煩學生,後來也被下令見社工,但駐校社工好像是一個社工顧幾間學校,雙方的交往不會太緊密,而且對方跟你的世界亦相差太遠。
6 至於父母,電影也重點為各童黨重要人物,安排各有一場的家庭背景戲。大王喪父,自少遭人欺凌,打斷兩條肋骨,母親顧著謀生通常不在家;蕃薯是港秦混血兒,害怕被人歧視,同樣家徒四壁;阿雞喪母,父親後來再娶,後母經常生病,父親工作之餘還要往返醫院照顧。阿雞父親非常老,可能是中港婚姻。這些成年人,不可能對下一代施加甚麼影響力。
7 一無所有的人,就渴望擁有甚麼。一個人從小朋友變成大人中間,通常都很迷茫。加入團體,然後 act in a certain way,建構一個虛擬但也實在的網絡去包圍自己。童黨選擇了依照《古惑仔》世界觀,在秀茂坪複製一套黑幫關係倫理。有大佬,有小弟,有阿嫂;有欺負人的,也有被欺負的;有自己人,也有外人;有自己的內部語言,有不能篤魁的規條,也有自己學回來的「家法侍候」。雖然大王是首領,但其他人在他之下,也找到各自的生態位,好像抓到了世界的某片地,人就比較心安。某一段時間,他們去找神仙B復仇,胡天胡帝,似乎是開心的,因為他們有了團體,不是飄浮半空的原子。
8 《三五成群》某些技術位置,其實很 underrated 。例如劇本,它很袖珍地重演了古惑仔電影黑幫仇殺、企業互相吞併重組的過程,雖然是甩皮甩骨的,但顯示出他們的行為主要是「模仿」。一開始黑仔打乒乓球欺負阿雞,阿雞找大王阿必幫拖,大王用武力打倒了黑仔。黑仔事後去找另一邊的蕃薯幫拖,大王因為不忿之前被神仙 B 欺負,要立威,於是去打倒黑仔和蕃薯,於是所有人唯有加入大王旗下。裡面十幾個飾演童黨的演員,都是演技大爆發。阿雞的舉止和語氣,那種欺善怕惡,但其實亦有善良一面的複雜,隔住個 mon 都迫視難避。阿雞一向是被其他人欺負的,但有一次他去小童群益會,見一個更加弱勢的小朋友,就擺起了大佬款,「阻住哂,望咩呀,唔識我呀?叫雞哥啦,記住呀」。為甚麼要逞強,就因為平時受到太多虐待,但又無法反抗。我認為憑此演出,阿雞應該拿少年影帝。
9 同樣道理,大王被打斷兩條肋骨,大概就已經改變了他的心智。「拳頭就是一切。」等於我們認為金錢、權力就是一切。大王一腳踢倒蕃薯,旁邊的女童十分誇張地感嘆:「嘩好型呀」,第一次看會覺得是笑話,但又嘗試放下自己,進入他們的特殊道德觀,又會覺得其實這是寫實的,因為他們聚在一起,是在尋找保護和強者。我們會不會這樣做?其實也會,只是不會原始到殺人燒屍。我們服從讀書工作那一套秩序,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童黨在充滿街頭暴力的秀茂坪尋求「不被欺負的自由」,而一般人安份讀書求職,工作,投資,是為了在資本主義的弱肉強食和高樓價下尋求生活的可能。
10 至於「好型呀」,其實我們也會。當你聽到別人是做專業人士,是社會賢達,你會覺得好穩陣呀。如果有一個結婚對象,對方有外國國籍,兼有父幹,你也會感嘆「好安全呀」。有錢有辦法,無錢基本法。如果你無法搬離秀茂坪,你可能真要找一個令你感嘆「好有型呀」的大王。世界上有模仿行為,多數是內在有憧憬。你順著某一個階梯,好像等派米的阿婆,想著總會輪到你,就心安理得。排童黨隊的,也內心憧憬著成為真正的黑社會。這套行為模式,小至幼稚園開始傳授。老師與麥兜他們探討將來做甚麼社會棟樑,還要開一個化妝派對,大家扮社會棟樑,當然有醫生、律師那些。我們都在排隊,但你知道人設上麥兜是一隻豬,他智商不高,家裡也沒甚麼錢,他不可能成為社會棟樑。然而我們必須讓這個謊言講下去,故事才能成立,否則外面的人就會失去希望,大大的作惡,或者陷入虛無。香港明天會更好,這是 1997 年就開始說的了,那是一定要說和相信的,否則外面排隊的人就不夠多,就不會穩定。那是一個六合彩,你可以投注,但是它可能不會排彩。
11 模仿和憧憬。也許他們要 act in a certain way,稱兄道弟,收靚,講街頭語言,經常動武,也是憧憬著進入「大人的世界」。我們也在一國兩制的承諾下,憧憬著進入不變的香港,有自由民主的香港。想著等下等下,自己也可以受到認可,或者成為尊貴的議員,或者中國自己也變民主了。這等待不可以不等。我們已經知道六合彩不會派彩,但我們 act in a certain way 的老樣子,不會一下子消失。正如外面的人,不會喜歡這種觀看方式。有時你也知道,這個世界只會接受「我支持民主自由」的立論,再多的話就過火,惹憎的,因為外面的人 think in a certain way 的時候,你要不要埋堆,還是被欺凌,你要自己作決定。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四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別人好一點 #對自己也好一點
#慈悲的心 #是減壓的最佳配方
.
在會見社會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內分泌學家、佛教修行者,以及參考我自己的經驗以後,我非常確定,慈悲心的出現需要具備四個條件:
.
1⃣️注意他人經驗的能力、
2⃣️關心他人的能力、
3⃣️洞悉什麼可服務他人的能力、
4⃣️採取行動以增進他人福祉的能力(或至少希望別人一切順利,但不執著於結果)。
.
關注、親社會的感覺、無私的意圖、洞察力、體現是組成慈悲心的關鍵「非慈悲」元素。我從神經學的研究中也了解到,慈悲不是存在大腦的單一位置,而是分布在整個大腦。此外,它似乎是突發性的,也就是說,當組成慈悲的要素都到齊時,慈悲心自然就會出現。
.
一行禪師寫道:「花是由非花的元素構成的。你看到花朵時,會看到陽光、雨水、土地等非花的元素——那些元素聚集在一起,幫那朵花綻放開來。把任一非花的元素移除,就不再有花了。」就像陽光、雨水、土地構成花朵一樣,關注、關心、意圖、洞察、體現構成了慈悲。
.
從這個相互依存的角度來看,再加上我自己的冥想與照護經驗,以及神經科學、社會心理學、倫理學方面的研究,最後我設計出一套矩陣,它顯示讓慈悲心出現的主要特質。換句話說,非慈悲因素是促成慈悲心的要素。
.
後來,我開始用這個模型來培訓臨床醫生、宗教師、教育工作者、律師與商務人士,教他們如何在內心與周遭培養一個可以修練慈悲心的領域。我們藉由訓練注意力、培養親社會的特質與無私的意圖,發展辨識力與洞察力,以及為有道德與關懷的參與行動創造條件,來培養慈悲心。慈悲的參與是具體的,也是合乎道德的。它還有輕鬆、平靜、良善的特質,而且當我們服務他人時,它還會讓我們的內心洋溢著一種幸福感。
.
我把這種模式稱為「慈悲的ABIDE模式」。我喜歡口訣記憶法,因為這樣更容易記住一個模式或流程。
「ABIDE」中的「A」代表「注意」(attention)與「情感」(affect,亦即親社會的情感)。這兩個促成注意力與情感的「平衡」(balance),亦即ABIDE裡的B。ABIDE裡的I包括「意圖」(intention)和「洞察」(insight),這是促成辨識(discernment)的認知流程,亦即ABIDE中的D。ABIDE中的E是指「體現」(embodiment)、「參與」(engagement),以及慈悲行(Compassionate Action)。
.
我在國會圖書館擔任訪問學者的尾聲,做了一場簡報,以講解ABIDE模型。接著,我開始投入專案的第二階段:為ABIDE模式開發一種易於傳授的應用方式,目的是支援臨床醫生與其他人在人際互動中培養慈悲心。慈悲心的解析圖很實用,但日常生活才是落實慈悲心的地方,那是我們的生活經驗。
.
#如何修習GRACE法
.
🔺聚精會神(G)
.
這是提醒我們暫停下來,給自己時間冷靜沉澱。吸氣時,集中注意力。呼氣時,把注意力移到體內,感覺到體內一個穩定的地方。我們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或身體感覺中立的部位,例如接觸地板的腳底或交握的雙手。或者,我們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個片語或一個物體上。我們利用這個聚精會神的時刻,來打斷我們內在對假設與期望的自言自語,讓自己沉澱下來,處於當下。
.
🔺喚起意圖(R)
.
喚起當初的承諾,自己要誠正地行動,也尊重他人的誠正。想起我們的目的是服務他人,向世界敞開心扉。這個回顧初衷的動作可能在瞬間發生。我們的動機使自己持續走在正軌上,符合道德,呼應自己心中最高的價值觀。
.
🔺注意自我與對方(A)
.
這是注意的流程——先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感、認知經驗,然後再注意他人的經驗。在注意自己的過程中,把注意力放在身體感覺、情緒、思想上——這些都可以塑造我們對他人的態度與行為。如果我們感覺情緒被互動的對象觸發了,我們的反應可能影響我們清楚感知對方及關心他人的能力。但是,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反應,並反思對方苦難的性質與來源,我們也許能以一種不帶偏見又有洞察力的方式重新定義情況。這個注意與重新評估的流程會啟動與同理心有關的神經網路,並支援慈悲的反應。
.
從這個注意自我的基礎,我們轉而注意他人,以不帶評斷的方式去感覺對方的經驗。這是一種積極的「見證」形式。當我們在身體上(身體同理)、情感上(情感同理)、認知上(認知同理)注意他人時,這也是我們發揮同理心的時刻。透過這個注意流程,我們開啟一個空間,讓相遇可以進一步發展。在那個空間中,我們可以面對任何可能出現的事情。當我們讓這種相互交流變得越豐富時,相遇的發展也會越深入。
.
🔺思考什麼有助益(C)
.
這是以傳統理解為基礎的識別流程,同時也受到我們的直覺與洞察力的支持。我們捫心自問:「什麼是睿智又慈悲的道路?什麼是適切的回應?」我們思考什麼可以幫助對方時,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們也讓洞察力出現,注意對方在此刻可能提供什麼。我們考慮影響情況的系統性因素,包括制度要求與社會期望。
.
當我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同時保持開放心態,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事物時,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的洞察力落在一個可預測的範疇外。識別流程可能需要時間,所以我們儘量不要妄下結論。考慮什麼有助益時,一定需要注意力與情感平衡,很深的道德感,了解自己的偏見,並注意到受苦者的經驗與需要。謙遜是另一個重要的指導要素。
.
🔺參與,然後結束(E)
.
這是指在合適的情況下,有道德地參與及行動。「慈悲行」會從我們創造的開放、連結、辨識領域中浮現出來。我們的行動可能是提出一個建議、一個問題、一個提案,甚至什麼都不做。我們努力與他人共創一個互動互信的時刻。利用我們的專業、直覺、洞見,我們尋找符合價值觀且支持彼此誠正的共通點。如此衍生的慈悲,是尊重所有相關人員的、務實的、可行的。
.
時機恰當時,我們可以結束我們在這個慈悲互動中的參與,完全轉往下一刻、下一個對象或任務。這是GRACE那個E的第二階段。無論結果超出預期或令人失望,我們都應該注意並承認發生了什麼。有時候我們必須包容自己或他人。或者,這可能是一個值得好好感恩的時刻。不承認已經發生的事情,就很難放下這次相遇並繼續前進。
.
〰️〰️〰️〰️〰️〰️〰️〰️
.
📖本文節錄自《#站在邊緣之境:利他、同理心、誠正、尊重、敬業,回歸五種心理狀態本質,在恐懼與勇氣交會處找到自在》,作者瓊恩‧荷里法斯(Joan Halifax)是一位禪師與人類學家,著有《與臨終共處》(Being With Dying)一書,本書於2020年11月初由 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
.
🏷閱讀這本好書:https://tinyurl.com/y4pcqn5p
🏷閱讀減壓好書:https://tinyurl.com/stress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