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選擇當老師
在高中三年一心只想著扭轉命運,讀書讀得最痛苦的時候,因為遇到了老師,讓我孤獨的奮鬥歷程裡,有了曙光。而我與老師的故事也和一般人不同,我們在命運的交會點相遇,然後給了彼此力量,也因那些力量,重新站了起來。
#或許每個成為老師的人_都因為曾經遇過一位好老師……。
❤️【常常,我想起那位老師】
如果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關鍵的轉捩點,那我就是在高中階段;如果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影響重大的關鍵人物,那改變我人生的就是 邱琇環老師。
回想當初帶著無限悔恨進到北一女補校,為了三年後能不再後悔,我開始了逼迫自己的非常生活。
那段時光裡,為了不讓父母擔憂,我總是報喜不報憂,苦讀的孤獨、壓力與痛苦,只有知己好友與老師瞭解;而親愛的老師開啟了我的視野,也成為最具溫暖與智慧的力量。
猶記得高一第一堂課國文課,老師穿著優雅的旗袍、戴著中國風項鍊與黑色邊框眼鏡,神彩奕奕地走進教室。雖然老師的打扮與其他老師迥異,但我卻在幾分鐘的談話裡感受厚積的智慧,於是當老師徵詢是否有人有意願擔任小老師一職時,便毫不猶豫地舉手了。
❤️這一當就是三年,而這三年對我與老師而言,都像是人生重要的過場。
老師是我遇過最認真的師長。
她總是告訴我們,是如何利用清晨、家務與片刻的休息時間努力用功,她從未因為忙碌與安定就放下學習,也常與我們分享所讀所思所感。
每當聽著老師說起牆上貼著古文,一邊煮飯、一邊背誦,還一邊處理家務的過程,總令我相當佩服。
老師也是我遇過最有內涵的師長。
她的國文課引經據典卻不枯燥乏味,總是藉由文章引申處世之道,尤其對學生而言最無聊的《四書》,總能被老師教得切合生活又精彩生動,也常讓困頓的我豁然開朗。
而中國文學裡的智慧與豁達,那些精鍊、讓人咀嚼再三的文字也成了我以中文系為第一志願的原因。
高一的國文課總是最好的時光,我在老師的教學中逐漸將挫敗放下,心境也趨於成熟開朗。
一年時光匆匆而過,原以為老師會如常陪伴我們,卻沒想到在高二一開學時就接到老師生病請長假的消息。
猶記得高二的第一堂國文課,我到辦公室等不到老師,回教室時不由得擔憂詫異,不久後,教務主任便帶來老師請長假的消息,還念了一封她勉勵大家繼續用功的信。
那時的我,一聽到這個消息哀傷失望不已,聽完信後更是趴在桌上哭了起來。
那天特別漫長,心裡一直想著老師生病在家必定痛苦寂寞,很想為她做點什麼。於是,當天下課,便到郵局買了一百張的明信片,開始每天寫一張明信片給老師的日子。
雖然文筆不佳,也可能不太會安慰人,或者內容可能貧乏無聊,但想到只要如此,老師就可以每日在養病中有著盼望,也就覺得安慰了。
❤️寫著寫著,終於把老師給盼回來了……。
病癒的老師依舊極為認真。
高一時她要求我們每日閱讀評點《古文觀止》,並時常利用寒暑假免費加課講解;而老師復出的第一堂課就是在大講堂把兩班學生聚在一起,為我們講《古文觀止》。
當老師翻開課本時,我看到她將明信片當成了書籤,並說道:「生病時心情很鬱悶,除了讀書藉古人智慧養自己智慧外,就是等待每日下午郵差送來怡嘉的明信片。」她說到這時看著我,同學原不知我默默做了這些也都驚訝地看著我,而我已淚流滿面。
老師回來後,我更認真當小老師了。
我總在教完一定段落後,就主動安排並完成考試,讓老師不必為了進度擔心;也常在老師未進教室前,就先請同學朗讀課文定心,讓老師能在最好的氣氛下上課。
高中生涯真是只能以「苦讀」來形容,那時總覺得睡覺是罪惡的,因此即便一整天已賣力了十幾個小時,卻還是在洗澡後繼續坐在書桌前熬到一兩點;也因長期通車、壓力與睡眠不足,使得高三的我幾乎都在生病,只要班上有同學感冒就一定被傳染,只要一傳染就一定要看至少三次醫生、吃完一堆藥才會好。
後來,老師看我身體很差,還親自帶我去看了兩三次中醫。跟老師搭車、看醫生、領藥,雖不知如何表達卻滿懷感激,在診所裡等待領藥的過程至今仍記憶猶新。
高中三年,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攀得一根浮木才不致滅頂,因為有老師的守護才不致被升學的壓力所擊倒;老師總勉勵我們「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當知識的神偷」、「要志向高遠:『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才能突破格局」。
那些智慧常被我抄在課本裡,成為勵志標語;也因老師的身教與愛,讓我在那時立志要成為同她一般的經師、人師,而我的筆跡、文章寫作也都在她的用心指導下,進步許多。
高中是至今最懷念的時光,那種專注又孤獨的況味將我歷練成一個意志強大的人,而那些一個人等車計算著還有多少書沒讀完的著急、對未來的茫然和難過,也成了日後當老師最棒的經歷。
畢業後與老師的互動脫離了課本,走進了生活;雖然無法每日親炙於老師的教誨,但老師始終是心靈導師。
記得那時還常以書信聯絡,那些無法對他人或父母說出的心情,都在寫給老師的信裡流著淚傾盡了,而每當收到老師的回信,總是在看到亦秀亦豪的筆跡時就溫暖非常。
記得有次在低潮時寫信給老師,忘了自己當時在煩惱什麼,但老師的回信至今印象深刻:她要我學會「逃」的智慧,教我永遠要「勇敢逃」、「努力逃」。
她知道我總是為人著想,知道我的乖巧懂事與善盡本分,因此,她希望我不要總是犧牲自己、默默承受,教我扛不住就逃,勇敢逃、努力逃,為自己留空間。
看完信的當下大哭不已,#覺得是怎樣的理解才能寫出這樣的話,#也非常感謝老師能以長輩的身份解開我無形的枷鎖。那時看完信立刻打電話給老師,電話兩頭的我們都哭了。
———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是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沒想到前幾日忽然憶起的詩句,竟成了這幾日的註解。
乍聞老師的消息悲痛非常,沒有遺憾的是畢業至今仍與老師保持聯絡,深感遺憾的是自此失去了人生重要的燈塔。
但相信老師已成了善良熱情的天使,在天上繼續散播智慧與愛,而我會永遠將老師視為最重要的恩人,繼續不負教導,讓老師以我為榮,如同我每次說的一樣。
謹以此文獻給我最親愛的恩師,如同我第二位母親的 邱琇環老師。
我永遠愛您、懷念您。
🌺
補記:前天去重慶國中演講,總務主任提到了恩師曾在那開過《史記》的課程,大家都佳評如潮。
我一聽到這個訊息就立刻紅了眼眶,因為我無比想念老師,在每個痛苦糾結的當下,都會不禁想起老師要我「放心逃、勇敢逃、馬上逃」的提醒,很想知道:如果老師還在,她會給我怎樣的建議。可是,老師已經不在了......。
每個人生命中都會出現一位老師,願我將老師給我的愛不斷傳播出去,永遠不辜負老師的辛勞。
#歡迎分享_用愛與勇氣讓教育更好
#歡迎與我分享您的書或讀後感
#大家都辛苦了
———
❤️【#最難的一堂課:充滿挑戰的教育現場,老師如何帶著愛和勇氣站在台上】
✅博客來:https://reurl.cc/1gYZlX
✅金石堂:https://reurl.cc/a59nR4
✅誠品:https://reurl.cc/Agk7pY
✅MOMO:https://reurl.cc/GdmxgW
❤️感謝龍騰「最難的一堂課」廣告,鼓舞許多老師—肯定自己,肯定不同:https://fb.watch/3ixpZ_LmkA
神筆馬良課文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314雙流空戰與道德的勇氣】 #福編
3月14日 是歐美的白色情人節,2021.3.14那天福編本來想寫的歷史文章其實是福編心中真正的空軍節,3.14雙流空戰紀念日。但每一提指頭(現在打鍵盤不拿筆)就嚎啕大哭不能自己。因為那天的先烈,每個都是天之驕子,家世好,面容俊,卻為正義與國家選擇上天必死之路。直到3月14日最後一小時才突然決定改成寫1988.3.14赤瓜礁海戰。雖然那是中共海軍打的,但至少不是讓人一直哭一直哭的中華民族烈士日,而是輝煌勝利日。
1940年9月13日壁山空戰,國軍空軍一如往常攔截進入四川盆地轟炸陪都重慶的日本機隊,卻首次遭遇零式機,遭到0:13(或24,因有11架重創)的大敗,13架遭擊落,11架被重創。國軍充分體認到日本裝備與我方的嚴重差異。幸而四川盆地馬上進入霧季(通常為10-4月),故日軍對我後方基地的轟炸隨之停止。
但到了1941年3月14日,四川盆地卻意外提早放晴,日軍遂再度派出機隊轟炸視野良好的次核心成都市。國軍空軍明知敵強我弱,仍視死如歸,以殘存的蘇聯援助但過時之兩大隊I-15戰機 31架分三編隊上前攔截,然而一如預料,日零式機在纏鬥中輕易耍弄國軍戰機,國軍總領隊黃新瑞大隊長很快頭部中彈殉難,二領隊副大隊長岑澤鎏接著也以身報國,數十分鐘內三領隊周靈虛中隊長步上忠烈之路、其他還有任賢、林垣、江東勝、袁芳炳、陳鵬揚等5位飛將軍陣亡。國軍當天又被擊落10架,重傷7架。國軍空軍至此幾乎可說付之一炬。直到陳納德將軍帶來那群理由不一的美國大男孩與P-38戰機後,中國的天空才稍微復晴。
雙流空戰是絕對的慘敗,但真正的意義是在壁山空戰後,陳納德將軍的援助抵達前,空軍先烈明知敵我裝備差異懸殊,但為了護衛國家與百姓,發揮道德的勇氣,毅然赴死的一戰。
所以在我心中,3.14才是真正的空軍節,因為那天證明了中國空軍與中華民族的道德勇氣。
#中華民國萬歲
(福編心中一直記得每個字的高中課文,有三篇,分別是正氣歌並序、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最後就是羅家倫的 道德的勇氣)
**********附錄 道德的勇氣
要建立新人生觀,第一必須養成道德的勇氣(moral courage)。
道德的勇氣是和通常所謂勇(bravery)有區別的。通常所謂勇不免偏重體力的勇,或是血氣的勇;而道德的勇氣,乃是人生精神力量最好的表現,「匹夫之勇」與「好勇鬥狠」的勇,那能相提並論?
什麼是道德的勇氣?要知道什麼是道德的勇氣,就要先知道什麼不是道德的勇氣。第一、衝動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衝動的行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時的,不是持久的。他不曾經過周密的考慮,審慎的計畫,所以不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的表現是暴烈(violence),暴烈是與堅毅(tenacity)成反比例的。暴烈愈甚,堅毅愈差。細察社會運動的現象,歷歷不爽。第二、虛矯也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虛矯的人,絕不能成大事。所謂「舉趾高,心不固矣。」我們所要的不是這一套,我們所要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對事非經實在考慮以後,絕不輕易接受,而一經接受,就要咬緊牙根,以全力幹到底。他所有的勇氣,都是經內心鍛鍊過的力量,以有程序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舉一例來說明罷,我有一次在美國費勒菲亞(Philadelphia)城,看一齣英國文學家君格瓦特爾(John Drinkwater)的歷史名劇,叫做林肯(Abraham Lincoln)。當林肯被共和黨推為候選大總統的時候,該黨代表團來見他,並且說明因為民主黨內部的分裂,共和黨的候選人是一定當選的。他聽到這個消息,沉默半晌,方才答應。等代表團走了以後,他又一聲不響的凝視壁上掛的一幅美國地圖。看了許久,他嚴肅地獨自跪在地圖前面祈禱。我看完以後,非常感動,回到寄住的人家來,半夜不能睡覺。心裡想假如一般中國人聽到自己能當選為大總統的消息,豈不要眉飛色舞,立刻去請客開跳舞會嗎?中國名劇牡丹亭中,寫一位教書先生陳最良科舉中了,口裡念道:「先師孔夫子,猶未見周公,老夫陳最良,得見聖天子,豈偶然哉!豈偶然哉!」於是高興得滿地打滾。但是林肯知道可以當選大總統的時候,就感覺到國家重大的責任落在他雙肩上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件可快樂的事,凝視國家的地圖,繼之以跪下來祈禱。這是何等相反的寫照!
道德的勇氣是要經過長期的鍛鍊纔會養成的。但是要養成道德的勇氣,必定要有兩個先決的條件:第一是天性的敦厚,第二是體魄的雄健。就第一個條件說,一個人有無作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說看人是否能擔當國家大事,就是我們結交朋友,也要先認定他天性是敦厚還是涼薄,才可以判斷他能不能共患難。凡對自己的親屬都刻薄寡恩的人,是絕不會對朋友篤厚忠誠的。自然這樣的人,也絕不會對於國家特別維護,特別愛戴的;所以古來許多政治家用人的標準,是寧取笨重,而不取小巧。倒是鄉間的農夫,看來雖是愚笨,卻很淳樸誠懇,到患難的時候講朋友;祗有那戴尖頂小帽,口齒伶俐,舉動漂亮的人,雖然一時討人喜歡,卻除了做「小官僚」,做「洋行小鬼」而外,別無可靠之處。就第二個條件說,則體力與膽量關係,實在密切極了。二者之間,繫數極大。體力好的人不一定膽子大;體力差的人,卻常常易於膽子小。一遇危難,倉皇失措,往往是體力虛弱,不能支持的結果。左傳形容鄭國的小駟上陣,是「張脈奮興,陰血周作,進退不可,周旋不能。」所以把戰事弄糟了;用他們駕戰車上陣的國王,也就誤在這些馬的身上。馬猶如此,人豈不然。我相信膽子是可以練得大的,但是體魄是膽子的基本。擔當大事的人可以少得了它嗎?
具備這兩個先決條件,然後才可以談到如何修養道德的勇氣。修養就是把原來的質素加以有意識的鍛鍊。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對於修養工作最好的說明。從這種修養鍛鍊之中,才可以養成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沮,黃河決於側而神不驚。」的從容態度;修養到了這個地步,道德的勇氣才可以說是完成。但是有什麼具體的辦法,來從事於這種修養呢?
(一)知識的陶鎔 真正道德的勇氣,是從知識裡面產生出來的,因為經過知識的磨鍊而產生的道德的勇氣,才是有意識的,而不是專恃直覺的。固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這還是指本性的、直覺的方面而言。在現代人事複雜的社會裡,一定要經過知識的陶鎔,才能真正辨別是非,才能樹立「知識的深信」(intellectual conviction)。知識的深信,是一切勇氣的來源,唯有經過嚴格知識的訓練的人,才能發為有系統、有計畫、有遠見的行動。他不是不知道打算盤,祗是把他算盤看透了!
(二)生活的素養 僅有知識的陶鎔還不夠,必須更有生活的素養。西洋的哲學家把簡單的生活和高超的思想(simple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聯在一起說,實在很有道理。沒有簡單的生活,高超的思想是不能充分發揮的。社會上有些壞人,並不是他們自己甘心要壞的,乃是他的生活享受的標準,一時降不下來,以致心有所蔽而行有所虧。那占有慾(possesive instinct)的作祟,更是一個重大原因。明末李自成破北京的時候,有兩個大臣相約殉國,兩個人說好了,一個正辭別回家,這位主人送客出門,客還沒有走,就問自己的佣人餵了豬沒有。那位客人聽了,就長嘆一聲,斷定他這位朋友不會殉國。他的理由是世間豈有豬都捨不得而肯自己殉國之理,後來果然如此。中國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貪官死去,閻王審問他的時候:「你太貪了,來生罰你變狗。」他求閻王道:「求閻王罰我變母狗,不要變公狗。」閻王說:「你這人真沒有出息,罰你變狗你還要變母狗,這是什麼道理?」他說:「我是讀過禮記的。禮記上說: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所以我要變母狗。」原來他把原文的「毋苟」二字讀成「母狗」,以為既可得財,又可免難。這雖是一個笑話,卻是對於「心有所蔽」而不能抑制占有慾者一個最好形容。須知一個人的行動,必須心無所蔽,然後在最後關頭,方可發揮他的偉大。這種偉大就是得之於平日生活修養之中的。
(三)意志的鍛鍊 普通的生活是感覺的生活(life of senses),是屬於聲色香味的生活,而不是意志的生活(life of will)。意志的生活,是另一種境界,祗有特立獨行的人才能過得了的。他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操行,所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所以悠悠之口,不足以動搖他的信念。他能以最大的決心,去貫徹他的主張。他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他不但「不挾長,不挾貴」,而在這個年頭,更能不挾群眾,而且也不為群眾所挾。他是堅強的,不是脆弱的。所以他的遭遇愈困難,而他的精神愈奮發,意志愈堅強,體力愈充盈,生活愈緊張。凡是脆弱的人,最後都是要失敗的。辛亥革命的時候,民立報的一位編輯徐血兒,以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做了七血編,慷慨激昂,風動一時。等到二次革命失敗,他便以為天下事不可為了,終日花天酒地,吐血而死,成為真正的「血兒」。這就是意志薄弱,缺乏修養的結果。至於曾國藩一生卻是一個堅強意志的表現。他辛辛苦苦,接連幹了十幾年,雖然最初因軍事敗衄要自殺兩次,但是他後來知道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唯有以堅強的意志去征服困難,才有辦法。所以絕不灰心,繼續幹下去。等到他做到了「韌」的功夫,他才有成就。
(四)臨危的訓練 一個偉大的領袖和他的偉大的人格,祗有到臨危的時候,才容易表現出來。世界上那一個偉大的人物,不是經過多少的危險困難,不為所屈,而後能夠產生的?俗語說:「老和尚成佛,要千修百鍊。」修鍊的時候,是很苦的。時而水火,時而刀兵,時而美女,一件一件的來逼迫他、引誘他。要他不為所屈,不為所動,而後可以成佛。這種傳說,很可以形容一個偉大人物的產生。從前全國人對於委員長蔣先生還不能有深刻的認識,等到西安事變發生,他在極度危險的環境當中,依然保持他的尊嚴和氣度,然後大家才都能真正認識他、信仰他、崇拜他。甚至連反對他的人也都受了感動,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了。因為在這樣九死一生的危險時機,他的偉大的人格和精神,都充分的表現出來。中國人常說:「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張睢陽臨刑前說:「南八,男兒死耳,不為不義屈。」這種臨危的精神,是不因為他死而毀滅的。黃黎洲先生在他的補歷代史表序上有一段文章說:「元之亡也,危素趨報恩寺,將入井中。僧大梓云:『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素是以不死。後修元史,不聞素有一詞贊。及明之亡,朝之任史事者眾矣,顧獨藉一萬季野以留之,不亦可慨也夫!」這段沉痛的文字,豈僅指危素而言,也同時是為錢謙益輩而發,要知不能臨危不變的人,必定是怯者、是懦夫。祗有強者才不怕危險,不但不怕危險,而且愛危險,因為在危險當中,才能完成他人格充分的發揮。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偉大的人物,如文天祥、史可法等,是可以積極表現道德的勇氣的。(****以下特別重要,福編作夢時還會夢到)十年以前,我和蔣先生閒談。我說,我們在開國的時候,何必多提倡亡國成仁的人物,和文天祥、史可法諸位呢?蔣先生沉默了一會,他說:「文天祥不可以成敗論,其百折不回,從容就義的精神,真是偉大!」我想文天祥的人格、行為,及其留下的教訓,現在很有重新認識的必要。他最初不見用於亂世,等到大局不可收拾的時候,才帶新兵兩萬入衛,元朝伯顏丞相兵薄臨安,宋朝又逼他做使臣去「講解」。他以抗爭不屈而被拘留。他的隨從義士杜滸等設計使他逃出,準備在真州起兩淮之兵,又遭心懷疑貳的驕兵悍將所扼,幾乎性命不保,逃至揚州,旋逃通州。路遇伏兵,飢餓得不能走了;杜滸等募兩個樵夫,把他裝在挑土的竹籃中抬出,航海到溫州起兵;轉到汀州、漳州,經廣東梅州而進兵規復江西。漢奸吳浚來說降他,他把吳浚殺了。江西的會昌、雩都、興國、撫州、吉安和廬陵的東固鎮都有他的戰績。他的聲勢,一度振於贛北和鄂南。兵敗了,妻子都失陷了,他又重新逃回到汀州,再在閩、粵之間起兵;又由海豐、南嶔打出來,在五坡嶺被執。自殺不死,路過廬陵家鄉絕死不食;解到燕京,元人起初待以上賓之禮說降他,以丞相的地位引誘他,他總是不屈,要求元朝殺他。若是不殺他,他逃出來,還是要起兵的。元朝也為這個理由,把他殺了。他在獄中除了作正氣歌之外,還集杜詩二百首,這是何等的鎮靜!何等的從容!他就刑時候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幾句話,不獨留下千秋萬世的光鋩,也是他一生修養成功的「道德的勇氣」充分表現。他本來生活是很豪華的,經國難舉兵以後,一變其生活的故態。他的行為,有兩件特別可注意的事。第一是他常是打敗仗而絕不灰心。當然他是文人,兵又是烏合之眾的義兵,打敗仗是意想得到的。但是常打勝仗,間有失敗而不灰心還容易;常打敗仗而還不灰心,實在更困難。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第二是他常逃。他逃了好幾次;但是他逃了不是去偷生苟活,他逃了還是去舉兵抗戰的。這種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表現什麼一種勇氣?做事祗要是對的,成敗有什麼關係?「若夫成功則天也」,也是他最後引以自慰的一句話。文天祥出來太晚了!文天祥太少了!若是當時人人都能如此,元朝豈能亡宋?所以文天祥不但是志士仁人,而且是民族對外抗戰的模範人物!
必須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才能做建國開基的事業。進一步說,若是真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一定能完成建國開基的事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
福編想到3Q陳柏惟和他的僕從們,整天談著天方夜譚的話題,吹噓暴虎馮河的勇氣,大概是就學時課本即使還有這篇課文,八成也用這是中國課文不是「台灣」課文的理由說服自己不去讀吧。一個吹噓自己能1打35,然後先動手卻馬上被老人打敗,寄望這種人搞什麼建國開基事業,還是算了吧。
#請大家一起刪Q
#澄清唬夥伴會為道德的勇氣繼續堅持
#我們沒有800壯士但50小編與板手沒那麼容易屈服或收買
#本是人生勝利組的空軍先烈連命都敢搏
#我們打打字爆爆肝又算甚麼
#空軍軍歌是最多大陸人也認同的中華民國軍歌
#空軍軍歌藝術成分非常高
神筆馬良課文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作課】寫作耗整節?試試課堂「微寫作」!
「來,這節課我們要寫作文!」
「齁⋯⋯⋯麥啦!」
這場景你很熟悉,教寫作,
只能作文一發、一節過去嗎?
試試更好的「微寫作」吧!
什麼是「微寫作」?
就是穿插在課間的小練習,
耗時短,重視課文的連結性。
舉例來說,
最近我在教鄭愁予《錯誤》,
傳統教法,會直接爆雷。
告訴孩子們鄭愁予多神啊!
竟然能想到:
「我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把思婦的錯認,
化作一場美麗錯誤,
有理而妙!
前有大神,從此,
孩子們就失去想像的機會。
但我怎麼做?
我說:
「來!先別急著看課文。
請你先畫一個九宮格,
然後把錯誤寫在正中央。」
孩子們不知我葫蘆裡賣什麼藥,
乖乖的照做了。
接著,
我請他們去想,
什麼樣的情境下你會想到錯誤。
普通的點子,寫在下面三格;
新奇的點子,寫在中間兩格;
創意的點子,寫在上面三格。
最後,我請孩子們說出來,
由其他人決定這個點子的位階。
「如果你們覺得普通,就嗯一下!
如果你覺得新奇,就哦一下!
如果你覺得太有創意了,就哇一下!」
注意到了嗎?
寫作不是你自我感覺良好就好,
而是時時刻刻把讀者放心上,
去想,怎麼樣才能讓人驚喜。
普通的點子有:
考試答錯、電腦當機、法官判決
新奇的點子有:
「過度信任是種錯誤!」
「隱瞞不肯說是種錯誤!」
那麼創意的點子呢?
景翔說:
「錯誤,是上天給予最好的禮物」
昀蓁說:
「錯過花季,看著花凋零是種錯誤」
子瑄說:
「思念是一種錯誤,
因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時,
你可以針對他們的想法做延伸,
既然思念是種錯誤,
那「錯愛」不也是種錯誤嗎?
什麼是錯愛?
周杰倫珊瑚海有句歌詞說:
「海鳥和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
不相容的物種相愛,是錯愛。
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世仇兩家的子女相愛,是種錯愛。
「好,那麼接著我們來看看
鄭愁予筆下的錯誤是什麼?」
這就是微練習,藉由文本,
透過發散靈感、名句改寫、情境套用等手法,
讓孩子們進行「認知遷移」。
你說:
「天哪!歐陽老師,
你怎能想出這麼經濟實惠的作法?」
沒辦法,
因為身邊太多高手,
灌注我熊熊內力。
「練習」這個概念,
是從我合作夥伴培祐學的。
他不管帶課程還是讀書會,
每講完一個概念,
一定會讓做個簡單練習,
確保「知識」內化為「技能」。
「九宮格」這個概念,
是我跟寫作教學高手玲瑜學的。
她的「思考九宮格」,
簡單易懂,又變化莫測,
絕對是提煉靈感的神器。
寫作,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資,
也是最不公平的外掛程式。
明明一樣的努力,
寫作卻讓我們毫不費力的
碾壓對手。
不過,既然你知道了,
那就安裝寫作外掛程式吧!
神筆馬良課文 在 110年6月23日(三) 康軒國語第九課神筆馬良課文內容複習 的推薦與評價
110年6月23日(三) 康軒國語第九課 神筆馬良課文 內容複習. Carlo Lin Carlo and 5 other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