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2161-22180)
Q22161:
老師,我見你話如果該股票是近幾年上市的,當分析該股時,都可睇一睇佢的招股書,但不明點解要再看招股書?
有什麼用?
龔成老師:
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你要盡能力了解企業的業務情況,以及財務數據,只要企業是近年上市(例如近3年內),我地都會睇佢的招股書,這樣可以了解企業的發展,以及當中的財務數據情況,就能有效評估企業的質素,以及進行估值。
招股書有好多行業的資料,市場研究報告,行業預期的發展,企業預測數據等,都是好有用的。
------------------------------------------------
Q22162:
龔成老師你好!我留意左你FB已半年多,買左你幾本書,已睇完80後百萬富翁和股票勝經,現在睇梗財務自由行。睇左你既書感覺獲益良多,謝謝。幾時會係澳門開班?(已登記留位)
請教一下老師,我今年36歲,月入4萬,扣除供樓、家用同生活費,每月可儲蓄1萬5千左右,層樓仲有140萬要供,現在現金只有20萬左右,持有股票有:
9988 — 200股@206
1810 — 2000股@21
0270 — 18,000股@11.68
1113 — 3000股@38.65
1177 — 3000股@7.08
1113可以長期持有嗎?270要減持嗎?
上面組合如需重組,希望老師多多指導。
短暫目標係五年儲到200萬,退休時希望達到財務自由。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由於疫情關係,暫時都未可以係澳門開班,當情況許可,我會馬上過澳門開班,到時同事會聯絡你。
你現時持股,都係有質素,全部都可以長線持有。
但任何股票、任何行業,我們都不應太過集中,因為一個行業就算更有優勢,也有機會面對行業週期及突發風險,太集中會對你整個財富組合不利。
因此,你要建立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當中有不同的類別、不同的行業,這是最好的平衡風險方法。相同行業不可佔組合多於30%,而單一企業不要高過15%。
粵海(270)明顯太集中,要作出調整。
未來投資策略上,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你每月5成儲蓄,即是用$7500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資金不宜用盡去入市。你現有20萬資金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建議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5000 + 現有資產60萬(持股和現金),5年後要增值至200萬,相信係很大機會成事。
至於長線增值,你都係維持這個大方向,咁就可以。
------------------------------------------------
Q22163:
龔老師, 打攪你, 請問1919 中遠海控除淨10送3點樣計算? 除淨前$19.36入左3000股, 應該送900股, 請問到時送的900股系咪除淨後價錢$15?
到時送股到戶口我的成本價點計?吾識計~ 請幫忙解答~
龔成老師︰
我地再精準D咁講,你除淨後每股成本,會下調至$15左右。(而非只係送的900股)
其實佢除淨後,就會按比例,將個股價向下調整。變相你每股買入成本係少左,但你持貨價值係依然不變。
若以佢除淨前$19.36計,除淨後每股就應該係$19.36 X 3000 / (3000+900) = $14.89
當然,實際開市個價未入樣,因為市場還會有其他因素,令股價變動。但單係考慮個10送3,股價就應下調至$14.89。
而你計算每股成本,都應該用$14.89。
------------------------------------------------
Q22164:
老師,您好!我快提早少少退休了,兩個月前第一次買股票。一隻領展,一隻香港寬頻。後者11.4買入, 一直跌去,現在已經跌到8.7了。
請問應該再買溝下,還是等?真的不開心啊!希望你可以盡快指點我。萬分感激啊!
老師,我每天看你的文章,希望好好學投資
龔成老師︰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香港寬頻(1310)主要在香港提供固定電訊網絡服務及國際電訊服務,以及產品銷售。
業務發展不差的,生意與盈利都有增長,不過盈利略有波動。
整體來說,有長線投資價值,收息不差,同時有基本增長力,現價算合理。
由於你將近退休,應以投資收息股為主。透過收息股產出的現金流,去支援你退休後的生活開支。
你現時持有的領展(0823)和香港寬頻(1310)都適合你,你目標主要係收息,所以股價波動,你係唔洗理。除非佢長線質素出左問題,否則你一直持有就可以。
以下係其他優質收息股,供你參考,現價都在合理區,可分注入市。
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
Q22165:
我人工每月可以存20000、想問下有什麼基金或股票可以有15%一年、月供20000
龔成老師︰
你可以選擇一些「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作投資目標,比例你預大約各一半。
以現時大市合理區狀況,你可以每月先用一半儲蓄(即$10000)去做月供,另一半就先儲起架策略,餘下現金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
恆指當中有不少平穩增長股,至於潛力股,可考慮:安碩恒生科技(3067)、比亞迪(1211)、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但你要明白,「潛力股」係有一定波動性,會有一定風險。你以上配置,拉長線平均計,每年大約有10-15%回報,相信可以達至你目標。
------------------------------------------------
Q22166:
龔成老師,我$31.65已入了345,買貴左,而家仲出左事,如佢有機會升多2元,我想轉去買322,請問322ok嗎?這個做法好嗎?
龔成老師︰
我地持有一間企業,主要係睇佢有無質素。而當佢出問題時,你要分析到底係中短期,還是長遠對集團有影響,才好下投資決定。
維他奶(0345)只是短期不利,但長遠,我相信影響又未算核心性,不過好睇事情的發展,要睇管理層,以及事件發酵程度,仍有未知數。
只可以話短期股價上落都大。
至於,康師傅控股(0322)其實本質不差,有品牌及規模,但內地的市場競爭都激烈。
這企業的長遠投資價值仍在,但在市場競爭較大的前提下,相信盈利會有點波動。可以理解為平穩增值股,因此估值不會太高。
現價算是合理區中上部,分注投資,長線,都可以。
若你持有維他奶(0345),佔組合比重不高,你照持有,再觀察事態發展,係可以。但若持貨較多,你可以考慮換少少去康師傅控股(0322)或其他優質股,去平衡個風險,都係無問題。
------------------------------------------------
Q22167:
龔sir你好呀,有野想請教你。我今年40歲,月入20K,如可儲7-10k左右。
員工合作社已儲大約有20萬,利息3厘(每月儲$5000),銀行大約有10萬,利息5.5厘、現金約10萬
現供每年約5萬保險 (醫療大約佔40%, 儲蓄大約佔60% (50歲可收回約70萬))
以前只係用最保本方法增值,但回報都未如願。剛喺Facebook 接觸老師約半年,現持有以下組合,由上年12月開始買股票
目標想年回報有8-10%!可唔可以比少少意見。
請教你應該點配置好,想有好既財富增長效果
持有股票:
1177 1000 $7.69
1345 15000 $1.09
3067 800 $17.24
6618 150 $119.98
6823 3000 $10.28
2845 50 $153.25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以你40歲年紀,依然係有財富增長需要。你現時銀行5.5息存款,勉強可以。但合作社3%儲蓄,實在太少。建議將這部份資金,用來月供優質股會較好。
"保險"只係理財中防守部份,買足夠保障就可以,增值可以留比優質資產(如優質股、物業等)去做。
你現時持有股票,都有質素,可長線持有。
但當中的中國先鋒醫藥(1345)質素都一般,盈利和股價都十分波動,最多只宜小注。建議你沽少少,換至其他優質股較好。
未來增值策略上,若你想做到長線平均有8-10%回報,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你每月5成儲蓄,即是用$5000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到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當時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10萬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168:
本人34歲,已婚,有2個小朋友,我月入8萬,太太6萬,現金約100萬。
有一層樓收租(17000租金,差銀行400萬,現值800萬),有一層自住(差銀行400萬,現值800萬)。
小朋友開始長大,想換港島3房有工人房,睇過樓心水要2200-2500萬,好不好賣2間換1間?
每月可存6萬,點樣可以快d增值到足夠首期呢?另外要問下你點睇中人壽及華潤水泥。唔該你如果有空請回覆。thanks
龔成老師︰
財富增值方面,你可以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去累積這筆首期。
現在你每月先用5成儲蓄,即$30000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華潤水泥控股(1313)有質素,用來增值係可以,但波動性較大,不宜持有太多。
而中國人壽(2628)都有質素,但近年增長弱左,質素只算係中等,同樣不建議太大注。2隻股票都在合理區,可以分注入貨。
而置業方面,由於你本身已有一定房貸,如果你要買你目標2500萬的自住房,基本上你係較大機會,要沽出現有2個物業,再盡用資金才可以做到。(你心水物業,因為過千萬,故只能做50%按揭)
除非你有好實際需要,否則我唔係太建議你咁做。因為你會資金盡用,令你成個財富組合偏向物業類,而且仲係單一間物業,其實唔係咁理想。
你可以考慮一些樓價無咁貴的3房單位,再用細屋換屋的策略。
目標係希望不用集中在單一物業之餘,又可以每月空出較多資金,用來投入優質股增值。相信這樣配置,你個財富組合平衡性會較高,長線對你較有利。
------------------------------------------------
Q22169:
龔sir,你好。如果我只可以每月用5000供股,想儲20年後退休,退休後我想有每月股息20000,請問有可能嗎
龔成老師︰
如果你希望退休後,每月有2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400萬。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5000,20年後大約會增值至340萬,故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策略上,你可以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
現在你每月先用5成儲蓄,即$2500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月供方面,你可以選擇投資在平穏增長股,例如恆指成份股當中有不少,亦可考慮、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
或潛力股︰比亞迪(1211)、中生(1177)、福壽園(1448)、小米(1810)、安碩恒生科技(3067)、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阿里(9988)、騰訊(070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
但由於你月供可用金額不多,我建議先集中指數基金,以免個股月供成本過高。到你可以加大月供金額,才加入其他股票會較好。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170:
Sir, 我係第31期畢業生
想問下1024 快手前景如何,持貨平均價$300. 而家應唔應該放左佢入番d 平穩股如領展,地鐵?
Thx
龔成老師︰
快手(1024)係全球數一數二大的直播平台,絕對是一隻優質股,有獨特性,有客戶群,有潛力,長遠的發展力正面。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
快手與業務夥伴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於滿足平台上自然產生的多種需求。快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娛樂、線上營銷服務、電商、網絡遊戲、在線知識共享等。
快手科技已建立了穩定的用戶,在全球已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企業有一定的優勢,以及獨特地位。加上用戶仍在快速增長,以及增長趨勢仍持續,預期有一定的發展。
雖然這刻盈利不多,甚至因加強發展業務而出現虧損,但這類股的分析特點是將來,等之後的收成期。
由於已擁有一定的優勢,以及仍增長中,企業要將用戶化成現金並不困難,只是時間問題,以及多少問題,預期2022年盈利模式已穩定,同時有一定的盈利。
簡單來說,企業有質素,有發展。
現價雖然無之前咁貴,但仍未平,可稱為合理區頂。但短期股仍會十分波動。但佢係有投資價值,雖然你買貴左,但若持資不多的話,可以守。
若持貨較多,你可以沽少少,換成領展(0823)和港鐵(0066)這類水桶2股票,去平衡風險。
------------------------------------------------
Q22171:
你好龔老師,我想問我從來沒有買股票,我每月可供股10000至15000,現在38歲,老公40歲,之前每月供保險現金30萬,長遠供那幾隻股票好?謝謝
保險係赤霞珠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你38歲,應以增值為主,建議你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
現在你每月先用5成儲蓄,即$5000-7500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由於你投資知識不高,因此可較集中在平穩增長類股,至於潛力股,只宜小小注(不多於2成)。最好是你先提高投資知識,等到你有一定知識和經驗,才慢慢增加潛力股比例(大約4成)。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你個保險計劃,我無研究過。
其實"保險"你可以好簡單咁理解,佢主要係用來防守,買足夠保障就可以。儲蓄成份架保險,唔係唔可以買。如果你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好低,或者完全無投資能力,這類保險都有持有價值。
但始終係財富增值角度,佢幫助好有限,一般我都就唔建議太多。做財富增值,應集中投資在優質資產(如優質股、物業等),效果才會理想。
若你份保險,已經供了一段時間,你可以照持有。但唔好再加大儲蓄保障金額,咁就可以。
------------------------------------------------
Q22172:
老師你好,我係你澳門既讀者,我目前睇左你兩本書,《80後百萬富翁》及《股票勝經》 睇完想上你既堂學深入少少,請問你何時來澳門開課/會不會打算開網課之類?
另外比較推薦我之後看甚麼書,想學習更多評估企業是否優質的能力,謝謝你
雖然自己買入都是大公司,但由於本人評估企業價值能力弱,大大減低自己長期持有的信心。
(目前持有阿里爸爸、小米、藍月亮、東京健康、農夫山泉)平均每隻目前都跌了15-20%。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我同天窗出版社,合作開辦左一個網上課程,題目是關於「資產配置」的,即是講述各種資產與投資工具的特性、投資價值、在財富組合中的角色,至於股票內容就唔算多。你有興趣可睇睇:
http://bit.ly/3pP252j
課程按「人生階段」、「財富累積」、「資產特徵」設計,更有給年輕人、已婚人士、退休人士的精明理財建議。
完成課程後,你會學到:
✓財富系統概念,不再被炒差價的框框束縛;
✓股票、基金、債券、的士牌等資產的運用和買賣技巧;
✓懂得分辨資產質素和平貴,在最合適的時機買賣;
✓如何以最低的價錢,買到最具升值潛力的物業
✓致富3部曲,如何從當下這刻開始啟動!
至於股票班,由於內容太重要,只有實體班,唔會開網上課程。
因為之前實體股票班試過比人偷拍,之後放左上網賣,最後要搞到報海關先處理到,好煩。所以,網上類的教學,都好擔心有偷拍問題,風險太高,因為好多課堂內容,都唔想太公開,只想自己學生知,所以暫時都唔會搞。
澳門班,我會等疫情穏定,可以通關後,就馬上過澳間再開翻。
你或者可以預早留位,只要whatsapp 852-55457212我同事講,打「留位澳門班」就得。我地有具體資料就會 whatsapp你。
因為現時已有好多澳門人留左位。
如果你睇完《80後百萬富翁》及《股票勝經》,都有一定掌握。你可以再睇埋《選股勝經》和《年報勝經》,這2本書,會再仔細少少,去教你點去初部分析一間企業。
睇完這2本再去上堂,對你課堂上掌握,會有一定幫助。當然,就算你睇唔明都唔緊要,上堂會再由淺入深,去解釋一次。但有個底,就會吸收得快D。
另外,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的重心,係企業質素、前景,不要過度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你現時持股,都係有質素,適合你長線持有。
------------------------------------------------
Q22173:
你好,龔成老師!最近想了解一下投資,想買你的書學習一下,請問你會建議先看哪一本書先?
另外,我媽咪有20萬叫我學習下幫佢買股票,但係我唔知點樣去選擇買咩股,請問老師你有什麼建議?
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可以先睇我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都適合初學者。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若你媽媽距離退休,都只有10年左時間,其實已要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但同時,財富仍有增長力(但不是進取),因此,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收息股」。
現時的$20萬,暫時只能動用$10萬,因為大市唔算平,你要分注投資,同時留下一半資金。長線投資。
平穩增值股,例如指數基金、金沙(1928)、長建(1038)、中銀(2388)、港鐵(0066)、恆基(0012)、粵海(0270)、領展(0823)。
同時,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但若果你媽媽已經好接近退休之年,甚至已退休,我地就應集中係「收息股」,重點係創造現金流,去支援佢退休生活開支。
------------------------------------------------
Q22174:
老師你好 新手一名 完全冇任何知識 想問下第一步應該開始學咩?新手想買股票建議資金幾多?
你邊本書比較岩新手從最基本學起 謝謝
龔成老師︰
作為投資新手,你要做三樣野。
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
《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適合初階者的。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香港的監管不差的,風險不大。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指數基金。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指數基金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在做上述三件事的同時,開始學下股票,了解下那些股票適合你自己。上述只同你簡單供基金,當你過幾個月,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
Q22175:
龔成SIR,我今年29歲,我與家人持有下列股票,我有一些股票分配的問題想請問你,
我手上有﹔
2手京東9618@$330
1手騰訊700@$560
2手匯豐005@$51
我亦由上年開始每月供股﹔
銀河娛樂0027@$65 - 每月 $1500
中國生物製藥物1177@$7.8 - 每月 $1500
盈富基金2800@$28.5 - 每月 $1000
我知道購買京東的現價格太高,但我上年購買時都已經打算長期持有。
如果下半年時想再購買騰訊或是小米,是否會持有太多新經濟股?
如果持有太多新經濟股,是否應該買傳統經濟股呢?例如﹔領展,港鐵等等?
好多謝你花咁多時間去解答問題!
龔成老師︰
以你年紀計,應以增值為主。你現時持有和月供的股票,都係有質素,就算買貴左,都係有得守,你照長線持有就可以。
但匯豐(0005)只係收息股,增長力一般。若係你家中長輩持有,都可以。但若是你本人持有,就未必太適合。
月供方面,我建議用指數基金做主力,個組合平衡性會較好。
騰訊(0700)和小米(1810)都適合,現價在合理區中上至頂位。但若你加入這2隻股票,會有太集中係科技股的問題。
而且,這類股票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你想投資這類股票,唔係唔得。但同時間,你都要買入一些平穏增長股部份,去令組合保持平衡。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資金唔好盡用。最好留有部份,等大跌市出現時,可以用來掃貨。
------------------------------------------------
Q22176:
你好,龔老師 拜讀完股票勝經,增加對股票認知,令自己對股票有基礎概念,多謝老師。已買你另一本著作<80後 百萬富翁>
同報左你股票班,繼續學習,增加智識,希望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本人37歲,已供完樓,有大慨20萬流動資金,月入21000,每月可以儲蓄10000蚊,已開始用5000蚊月供股票,留5000蚊作現金儲備買貨。
月供股票我選擇,盈富+港鐵+中電+領展+中銀香港+金沙+小米+港交所+騰訊+安碩A50,盈富月供佔其中2份。以上供股會否太散?
如現在小注買入騰訊,小米,金沙是否合適?謝謝龔老師
龔成老師︰
你所選的股票,係適合你年紀,資金配置比例都正確。
但的確係有點散,因為你月供總金額唔多。若你同時供咁多隻,變相個股月供成本會高左。
最好你用指數基金做主力,月供$2000, 再供多3隻各$1000,咁會較好。
騰訊(0700)和金沙(1928)算係合理區中上部,而小米(1810)就在合理頂至略貴。若你無貨,而價開始分注入資係可以。股票班見!
------------------------------------------------
Q22177:
你好,老師, 我想問下現有自住物業供緊, 近排搵緊心水車位100-130萬車位收租, 你認為加按是1個好途徑嗎? 謝謝你!
龔成老師︰
現時仍處低息期,加按是沒有問題的。
關鍵是加按後,是否能將資金買入其他資產,創造更高的回報,由於加按是要支付利息的,所以新資產產生的利息回報一定要比加按的利率高,這樣才值得做。
近年「車位」價格近年雖然已回落不少,但整體上,只係合理區頂部。相對優質股,佢投資值博率會較低,建議你先用股票增值,會較好。
投資車位與否,你就要自行衡量。
若決定投資,只要加按後,負債比重不會過多,咁就可以。假設你30歲,總負債最多可位總資產9成。但若50歲,比例就要下調至5成,會較穏當。
同時,你要明白將來加息,會令你息差回報收窄,有機會影響你回報效果,你要明白這風險。
------------------------------------------------
Q22178:
你好,龔Sir,我已經30歲,投資左5-6年都係蝕多,已經有10萬投資左係美團,現在開始每月可以$6000投資,
請問每個月$3000月供盈富,$3000月供3067可以嗎?謝謝
龔成老師︰
如果你過去5-6年,每次投資多數都是「輸」,即係你存在一些核心性問題。譬如一些錯誤的投資觀念。
記住,正確和正常的完全不同的事,多人採用,並不代表係正確的方法。
首先﹐股票是企業﹐你要分析企業的本質去投資股票。買股票也不是「賺差價」,而是享受企業成長以及產生的股息。
往後,你只要以「長線投資優質股」,作為投資目標。我好有信心,你會結束過往一直虧損的狀況。
以你現時30歲計,你這個月供策略係可以。
緊記月供係一個長線計劃,月供最少維持3年,並持有這些股票5年以上,才會有較理想效果。而中間可能會有股價波動,但你不用理,一直供就可以。因為月供本身,已有平均價格波動的作用。
當然,可以的話,最好一直持有。因為,優質股持有時間越長,財富增值效果就會越理想。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資金唔好盡用。最好留有部份,等大跌市出現時,可以用來掃貨。
至於美團(3690)有潛力的,過往一直虧損,到近一年,開始有正現金流,這是一個實質的利好因素,因為之前一直在燒銀紙,現時初步見到成效,不過,估值的方法好虛無,因為現時的市盈率仍過百倍。
如果有利好消息,佢可以上好多,但如果估值修正,股價可大跌。
只可以話,潛力是有的,現價唔算平,之前明顯貴,之後回翻好少少,大約合理區頂。此股可持有,就不能太大注。
若佢佔你組合不多,可以守。但若佔你合較大比重,你要沽出部份,去平衡風險。
------------------------------------------------
Q22179:
老師 如果有時間 可唔可以分折一下美股RIDE Lordstown motors corp 謝謝你 請問合理價位係幾錢?Thanks
龔成老師︰
Lordstown Motors Corp (RIDE)是一家汽車公司。該公司從事設計和製造電動汽車。其卡車產品主要係輕型卡車,專注於商業車隊市場。
其旗艦車 Lordstown Endurance是一款電動皮卡車,是一種利用了四個裝有集成軟件的輪轂電機。
我初步睇過佢資料,產品都有佢價值。但由於現時都尚未有正式盈利,而到底幾時會有,無人肯定到。
此股有一定不確定性,唔係唔投資得。但我地投資時,必須要控制注碼,去平衡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
------------------------------------------------
Q22180:
成哥!! 你好!! 想問8032呢隻股!!我睇佢ROE同PEG都好強!! 前2-3年是蝕錢宜家有盈利!!所以基本面是算不錯嗎??
我感覺他會成為倍升股!!?? 對嗎?
龔成老師︰
非凡中國(8032)主要從事體育人才管理及賽事/項目製作及管理、提供體育諮詢服務;以及物業與社區發展。
過往業務都有發展,不過增長力不強,同時有點波動。而盈利上落都大。
你見佢2019和2020年盈利大升,係由於出售於一間聯營公司之部分權益所致。實際上,業務方面增長,唔算明顯。
整體而言,未見企業有好強的獨特性,增長力唔算強。整體質素一般般,現價偏貴。最好等有大幅下跌,才入貨,而且只宜小小注。
我地分析一間企業時,唔好單憑指標或數據,就覺得佢好左。當佢近年和過去幾年盈利,出現明顯變動。我地就要小心分析,找出當中原因。
是企業賺錢能力提升、市場有所改變、定係其他因素。如果係一些長線利好企業本身因素,我地估值可以提升。
但若只係一次性因素,我地就唔應該用這些原因,去作估值和投資決定。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會今天恢復二讀《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讓議員就財政預算案的建議發言。 我一直對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深表關注,早前和一些新界東的區議員與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教授會晤,就表示希望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增加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將軍澳醫院的人手,並於各區開設基層醫療診所及發展預防醫學,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醫療...
租水車價格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住宅地產的看空者,忽略了什麼關鍵數據?- 夏春 + 鄭梅玫
香港高地價與基本法下需保持自由港地位和低稅制密切相關,除非香港找到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政府收入來源,矛盾仍然難以化解。
作為進化的產物,人類天性悲觀,更樂於傳播「壞消息」。4月8日,一篇題為「寸土寸金的香港,住宅空置率激升17%」的文章(作者為博士與資深投資專家)在微信群廣泛傳播,給人留下作者強烈看空香港房價的印象。
香港住宅市場迎來交易熱潮
但4月9日公布的代表香港二手房價整體表現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不僅超越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時的房價水平,而且也是2020年8月以來的最高點位,儘管這離2019年7月的歷史高點尚有5.5%的差距。
香港住宅地產的熱潮更集中體現在交易量上。2020年下半年,一手及二手市場的總成交量較2019年下半年增長了29%。今年一季度的成交量繼續回升,尤其是2、3月的成交量更是打破了自2010年底,香港政府推出「三辣招」以來的同月新高,其中3月二手房的成交金額已經突破政府出手前的2010年8月的高位,這樣的數據無疑令看空者非常意外。
所謂「三辣招」,是自2010年底到2013年初,香港政府為了控制樓市過熱而陸續徵收的三種特别印花稅。這導致市場交易活動大幅下降,從2009、2010年的每年十萬宗以上的成交量,一路下降到2013年起至今每年成交量只有大約五六萬。
市場普遍認為,如果住宅市場面臨明顯回調壓力,政府會陸續取消「三辣招」。2020年,香港商業地產受到疫情嚴重衝擊,政府就取消了針對商業地產的部分印花稅。
香港房價回暖與全球房價普漲的原因一致,也與近期各大銀行放寬貸款限制的措施有關。最令看空者意外的是,去年8月至今的房價上漲,與移民英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數明顯增加同步發生。有分析認為這與移民整體較為年輕,擁有住宅的比例不高有關。而有賣必有買,港區國安法與選舉制度改革都有利於香港社會穩定前行,樓市向上正是留港發展的人,對社會局勢和經濟前景樂觀的合理反應。
經濟專家為何長期誤判房地產走勢?
去年疫情衝擊,經濟封鎖,和超級寬鬆政策組合拳下,全球主要國家房價大漲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事後諸葛亮」式的總結分析比較容易,但事前預測到這一結果的專家卻是鳳毛麟角。
房地產市場最戲劇之處在於,多年來,非地產行業的經濟專家和主流媒體通常是看空派。香港投資銀行這些年發表的房地產趨勢報告,通常充滿悲觀的預測;連續看錯十幾年的「末日博士」不但沒有失去聽眾,粉絲反而更多。相反,地產界長期預判準確的專家,往往被污名化。
即使積極買房,收穫甚豐的家庭,同樣最關注「房價泡沫什麼時候破滅」之類的話題。例如,人們在谷歌上搜索「房地產市場什麼時候會崩盤?」的次數,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上漲了2450%。除了人性悲觀,歷史上的房價泡沫和崩盤的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先入為主」和「訊息的詛咒」,非地產行業的經濟專家,更容易發出錯誤的預判。
專家看不準更深層的原因是,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環境下,許多宏觀數據與房價走勢逐漸脫節。在2019年的社會暴亂和新冠疫情的連續衝擊下,香港整體的經濟、零售和就業率等都還沒有完全恢復,但住宅房價的走勢卻非常穩健。儘管香港失業率已經上升到7.2%(2003年SARS之後的最高值),但集中在低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反而成為疫情的受益者,因此住宅地產幾乎不受失業率影響。
此外,專家通常依賴公開的宏觀數據例如收入平均值或者中位數,習慣從估值和需求角度預判房價走勢,但往往不掌握對房價影響更大的財富和供應數據。相反,地產界對財富分布理解更深刻,並以此調整供應變化,更能準確匹配市場需求。
當然,不看數據,拍腦袋做預判的專家比比皆是,但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香港住宅空置嚴重嗎?
以開篇提到的文章為例,儘管「住宅空置率激升17%」符合政府公布的數據(實際上政府只強調了空置數量增加了7480套,並未突出17%這一比例),該文作者卻刻意淡化了香港住宅空置率仍然維持在與2018年同為4.3%的低水平。
空置量是差餉物業估價署在年底普查實際使用情況統計出來的,去年空置率的上升,原因之一是留港工作和學習的外地僱員和學生的大幅減少,這也直接反映在去年的租金價格回落上。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 2020年私人住宅的落成量由2019年的一萬三千多,大幅增加至去年的兩萬多套,增幅高達53%。不僅如此,去年落成單位中有約一半未取得政府同意,而無法進行銷售,但同樣被計入了空置率,這佔到了全部空置單位的20%。看空者完全忽略了這些底層關鍵數據。
上表顯示,類似的現象在2017-2018年同樣出現過。可見,香港的住宅市場遠遠沒有「空置率激升17%」顯示的那樣不健康。
當住宅空置率上升,很多人憑直覺認為豪宅遇到的衝擊更大。但出人意料的是,去年大型單位(實用面積在1076平方英尺/100平方米或以上)的空置率已經跌至二十年最低,中小型住宅的空置率反而明顯上升。這同樣和落成量有很大關係。去年大型單位的落成創六年最低,僅1140套,連跌兩年。而這與地產商針對房價上漲,改變供應結構,傾向多建中小型單位有關,而這些關鍵數據往往是看空者忽視的。
實際上,香港回歸以來,每年超過100平米的新住宅供應量最多2579套,最少僅738套,年平均僅1613套。對於香港這個人口超過750萬,非常富裕的城市來說,大型單位的供應量實在是太少(即使算上中小型單位,也總是供不應求的),價格節節攀升有著深刻的原因。與經濟專家習慣從平均購買力角度思考需求,習慣看空不同的是,地產商更懂得財富的分布不均,並調整供應結構以維持價格溫和上漲。
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更預測,今明兩年大型單位的落成量將進一步下降至每年一千套以下,香港「豪宅」市場恐怕供需關係更為緊俏。
私人住宅空置率
香港住宅嚴重依賴外地買家嗎?
上面提到的供需失衡,還僅僅是計算來源於本地的需求,假如算上來自外地的需求,失衡可能更加嚴重。許多看空者認為在社會暴亂和新冠疫情的連續衝擊下,來自外地的買家大幅減少,會對香港住宅市場造成重大衝擊。但關鍵數據顯示這樣的想法同樣不切實際。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來自外地個人買家的交易僅有116宗,這的確比2018年的611宗大幅減少了81%。但出人意料的是,本地買家的數量卻從2018年的60909宗上升到了2020年的64446宗。可見,本地買家才是推動住宅市場重新活躍、量價齊升的主要動力。更讓人意外的是,即使沒有社會暴亂和疫情影響下的2018年,外地買家也僅占本地買家的1%。
當然,劃分本地人與外地人的標準為是否持有香港居民身分证,因此,被歸為本地人的買家的確有較高比例(約20-30%)來自於國內,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或親屬的確在香港工作和居住,並非投機炒作的主力。從2012年起,政府對非香港永久居民買家徵收15%的買家印花稅「辣招」以來,外地買家在個人買家中的佔比,就從2012年的4.3%明顯下降到2013年的約2%,再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約1%。
數據顯示,無論是細分一手或二手市場,還是細分個人與公司買家,香港住宅市場對外地需求的依賴,都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麼大。隨著疫情逐步受控和下半年逐步恢復通關有望,內地買家的迴流對於香港房地產市場,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影響香港房價未來走勢的獨特因素
作為開放自由的經濟體,影響香港房價走勢的通常是全球與本地因素的結合,除了常見的宏觀微觀指標,值得特别關注的有兩點。
第一,根據稅務局數據,香港僅有165萬人擁有一個物業,佔總人口約22%,另有45萬人擁有超過一個物業,合計也不過佔總人口的不到三成。而以家庭為單位,香港的住房自有率雖已從2017年的低位49.2%升至今年初的51.6%,但仍然低於2004年的高位54.3%,也遠低於全球其他發達地區的水平。隨著未來經濟逐步改善、失業率有機會回落,如果家庭住房自有率繼續維持近幾年溫和的升勢,將有利於香港住宅地產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
第二,選舉制度改革後,中央明確要求香港政府著手處理好香港的房屋問題。最新的政府施政綱要提出將在未來10年滿足約3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目標,但這也只是較上一個十年期增加3到4萬個單位供應,顯然是杯水車薪,遠水難解近渴,短期私人住宅市場的供需關係仍然緊張。
即使政府通過填海,或者回收私人土地,來增加土地供應並解決高地價的問題,仍然需要兼顧政府財政收入來源和保持居民家庭財富的穩定。追根溯源,香港的高地價與基本法下需要保持的自由港地位和低稅制密切相關。除非香港找到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政府收入來源,否則矛盾仍然難以化解。歸根結底,國內高地價的形成,同樣是獨有經濟發展模式下的自然產物。
原文:金融時報
#社會 #經濟 #民生 #投資
租水車價格香港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經濟分析預測台灣蘋果日報三年結束】
本文將從經濟分析中的成本觀念切入,討論為何我認為台灣蘋果日報三年內將被淘汰出局。
這邊要強調的是,傳統經濟學(如Paul Samuelson大名鼎鼎的「Economics」教科書)所教授的「成本」大多錯誤處處且自相矛盾。本文使用的成本觀念謹守「正確的機會成本概念」切入。
1. 同一生產程序有不同產品,收入如何最大化?
Alfred Marshall在1890年經典著作「Principles of Economics」第五卷第六章中提出「joint supply」問題,列舉諸如:羊毛與羊肉、牛皮與牛肉和棉花與棉花籽油都是同一生產程序下會產生的兩種商品,二者間存在固定比率。當牧羊人因用羊毛需求增加而增養綿羊時,羊肉供給也會隨之增加從而影響市價。
現今世界更常見的是汽油與柴油(還有其他油品)之間也存在這種關係。
這使得後來的經濟學家進一步問:如果一個生產程序下會產生多種商品,且不存在固定比率時,收入如何最大化?
答案是:各種商品的平均成本不可求得;但邊際成本可以。收入最大化之道是各種商品邊際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如果引入交易費用概念,則邊際價格與邊際成本的差距不得大過交易費用。
為方便理解,我先以傳統紙媒報紙為例,常見其一個生產程序的產品就包含:不同主題內容的新聞或評論(無體財產)與以印刷與紙張為載體的報章(有體財產),以及廣告。而百年來報紙的收費安排主要有二種極端:一者是以昂貴價格出售,廣告少而內容與印刷均優(如某些極為專業的媒體--如英國金融時報台灣紙本訂購價每日約新台幣$79;經濟學人美國版紙本訂購價單本$3.6美元/台灣零售價$275新台幣);另一者則是give-away papers,如台灣曾流行的捷運免費報,這類報紙完全免費但內容幾乎都是廣告,印刷品質與紙質均低劣。
多數報紙收費安排在二種極端之間。
此外,就我所知的成本結構,台灣若報紙零售價在$10以下者,大概都是只回收了印刷、紙張與運送的費用,「向讀者直接收費」這塊是毫無利潤可言。
經濟學上也透露著:不同的收費安排會影響報紙媒體在終端產品上的呈現,包含內容的長度、深度、廣度、可信賴度與品質,包含廣告數量、呈現方式(如佔版面比率)與廣告品質(純文字廣告亦或聘請世界明星代言且由知名設計師編排之廣告)。
上述經濟原理,放到網路新聞媒體上也是一樣。
2. 邊際生產成本並非為零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線上報紙的生產成本:
a. 從線上訂閱讀者看
傳統經濟學教科書很愛說:「網路世界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持此說法的學者不但對真實世界認識不清,同時經濟學也不及格。
(1) 如果邊際成本近乎於零,則平均成本曲線不再是U形而也會是趨近於零,則根據經濟學法則,世界上各種網路服務供應商將只有一家完全壟斷,這與真實世界不符。
(2)Google在伺服器與頻寬支出一個會計季度就高達幾十億美元,怎麼看也不像是「邊際成本趨近於零」會產生的費用。
雖然我不是專家,但以我過去架設Linux server以及使用cloud computing services的經驗,上述經濟學者最大的錯誤在於「計量錯誤」。
以Apache網頁伺服器看,一個連線大約會佔伺服器12~35MB記憶體,一張圖片豐富的頁面(假設4MB)大約要吃掉32Mbps頻寬,同時還要考慮CPU響應速度與使用者的單位時間點擊頻率等等。簡單說,即便以一次點擊服務的角度看,邊際成本恐怕都不是趨近於零。當架設的網站流量成長到機器可承受邊緣時,不管我是要升級機器、增加伺服器、增加頻寬,其邊際成本更不是以「每多一位使用者」為邊際單位,而是以上述機器與頻寬的綜合考量為邊際單位。
這是說為了應付一天某幾個時段的高峰使用,我必須備好足夠的運算力與頻寬;但當其他時段在線人數掉下來時,我的運算力與頻寬是閒置但費用依然要支付的。此外,隨著使用者的人數增長過某些門檻,許多小型服務不需要支付的費用或問題也會隨之而生。
這一塊我從香港壹傳媒公開的財務報告中並無法清楚查出,但從其2019年(會計年度結束於2019/3/31)年報記載的「其他營運費用」高達3億港幣(約新台幣11.6億元)可窺知其網路服務相關費用支出應該不低。
我們換個更容易理解的角度:網路服務就像一個個水桶,其內含容量空間是邊際單位總成本。每一位使用者都是顆小乒乓球,球體體積是訂閱費。當一個水桶裝不滿乒乓球時,這個邊際服務單位收入是低於邊際成本的。當使用者量剛好裝滿1個水桶時,邊際成本與邊際收入相符,是前述經濟學原理下收入最大化狀況。但若裝滿1.1個水桶時,則看似更多的使用者其實可能卻是在一個網路服務虧損放大的區段。而且,水桶中的乒乓球數量是每一秒都在變化的。
當然上述形體化的描述只是為了方便理解,真實網路服務提供的成本狀況不完全是這樣。但我希望能幫助讀者理解我想要點出的重點:計量基準並非以「每多一人」為準。以訂閱收入扣除成本為縱軸,以訂閱人數為橫軸,其曲線是非常波動的,一定區間內,訂閱人數增加收入可能反而減少。因此,以台灣每日約4元新台幣或香港每日約$1.68港幣的訂閱價格看,並不見得「高於邊際成本」。
b. 從線上廣告看
吸引讀者靠的是內容,而內容的產生與發佈在線上同樣存在持續的成本投入才做得到。
此外,以我過去與壹傳媒購買廣告的經驗可知,多數廣告套裝(特別線上版)多是以5天為最少單位(當然有例外狀況,這裡我只講普遍而言的現象),週末另外定價。因此再換一個成本角度,從邊際而言我們可以把5天為一個單位將人員費用與行政費用(包含伺服器與頻寬租賃費)以2019年香港壹傳媒的財報做估算,台灣蘋果日報每5天的新聞生產與發佈總成本大約為800萬港元(約$3100萬新台幣)。
綜合二者,如果我們把每五天的新聞內容生產當做是一個生產計畫(production plan),則每單位$3100萬會是直接成本,若來自訂閱與廣告收入無法超過此數字,則蘋果日報面臨的是直接虧損。其中,蘋果日報可以選擇方案一「免費閱讀佐以大量廣告」或方案二「訂閱付費佐以少量廣告」。前者必然會發生減少文章字數、一文拆多文、追求標題黨與廣告滿佈...等等現象;後者則理應要以深度報導或提供競爭對手難以取代的內容來又使付費訂閱者認為物有所值。
3. 從壹傳媒財報見端倪
承第1點所述,當台灣蘋果日報網路版轉為訂閱制後,可見的是網路流量競爭之下必然會有相當幅度下跌(畢竟免費新聞來源充斥且讀者近乎毋須付出轉換成本),這點我們也可以分別從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的接受訪談間接與Alex網路排名直接得到印證:
「...他認為蘋果在這方面(訂閱制)犯了錯,光以流量來說蘋果從2,200萬下跌剩不到1,000萬。「但是流量事還小,我們(ETtoday)數位廣告營收在去年6月將近7千萬元跟他們伯仲,但今年蘋果已經跌破4千萬,我們數位廣告已經在8千萬往9千萬元走。」就算蘋果擁有付費訂閱用戶,王令麟也認為「台灣市場太小,很難成功。」根據香港壹傳媒9月中公布的公告指出,香港蘋果日報、壹週刊付費人數已經超過84萬人,台灣訂戶人數則未有揭露。」
Alex有關台灣網路媒體流量變化如下:
(圖一 蘋果日報)
(圖二 自由時報)
(圖三 東森新聞)
(圖四 中國時報)
(圖五 聯合報)
我們可以從壹傳媒整體財報(見圖六)看出,在面對Google與FB這類網路廣告巨獸的強力競爭下,從2016年轉盈為虧後,每年虧損額達三、四億港幣,營收更是節節下滑。
根據壹傳媒公布的香港部分84萬人訂閱戶(台灣人數未揭露我認為應該是因為數字遠低於此),其每年訂閱費收入約HK$515M,而2019年度財報顯示整體營收衰退至約HK$1304M以及流量快速下滑來看,恐怕杯水車薪,訂閱收入無法彌補失去的廣告收入將是必然。網站(包含app)流量的下降必然導致蘋果日報在廣告議價權的下降,這意味根據前述經濟學原理,其虧損放大的速度恐快得出乎主事者想像。這點就要等2020年度財報得印證。
4. 上頭成本的租值攤分
接著,我們再換個角度從上頭成本看台灣蘋果日報:
上頭成本是指企業不管生不生產都要付費的成本,對報社而言,場地租金、各種軟硬體設備、記者主編與管理者費用、伺服器開支(如果為承租)與網路頻寬租賃等...,都屬之。
而這些開支是由產品收入扣掉直接成本以上的盈餘累加後應付的,以蘋果日報的狀況這意味著:
a.台灣蘋果日報建構所需的上頭成本很可能與香港蘋果日報一樣甚至更高,因為台灣土地面積是香港的32.7倍。但我們從香港壹傳媒集團財報中得知,台灣蘋果與壹週刊僅佔總營收整體30%。佐以媒體產業的經濟特色 -- 量體夠大平均成本可以掉得很快,但量體越小則平均成本也可以升得飛快。表示台灣分部可貢獻的上頭租值不但小,甚至貢獻的虧損額度恐怕還大過香港。
b.這解釋為何2010年左右,黎智英在台灣努力地希望促成壹電視的開播 -- 因為同一生產程序可以同時出產紙本、網路與電視新聞。而佐以IT科技越發物美價廉的、各種手機攝影與app應用不但逐漸讓單一記者具備多工能力(撰稿、拍攝甚至簡易後製)下,智慧型手機加入下越大量體的受眾可以快速降低壹傳媒在台的邊際成本,從而提高整體獲利能力。
c.這更解釋黎智英為何願意虧損百億元代價執行壹電視計畫(包含近乎免費贈送的樂視通機上盒),因為從經濟分析角度看其戰略思維正確無誤,卻被台灣既有媒體業者、政府管制給卡死。短短三年,於2013年6月就認賠賣給年代集團後,整個蘋果日報內容定位從相對中立轉向極為反中、台獨路線。我認為蘋果日報的定位之轉變,以及黎智英在香港16年佔中運動與19年反送中運動的作為,都源自於上述商業策略執行層面的失敗以及實際所受的經濟虧損。
可是訂閱制於2019年7月上路後,從Alex數字看來台灣蘋果日報希望搶占的市場顯然是輸給了類似定位自由時報。
這一點我建議讀者參考我寫過的「略談旺中投資蘋果日報案(2012/12/05)」一文的第三點:
「...台灣藍綠媒體市場區隔還蠻明顯的。這不是什麼大問題,美國媒體左派(如NYT)、右派(如Fox News)也是壁壘分明;這也不是媒體邪惡,市場導向、利之所趨罷了。
換言之,從經濟分析角度來看,假設A媒體專攻A'市場,B媒體專攻B'市場;今天若A決定轉向B',則其最主要的成本就是必須放棄A'所帶來的盈利。例如男人幫(FHM)今天假如要切入商業周刊的市場,在不推出新報刊雜誌的前提下,其勢必要放棄的是男人幫既有市場的利潤。
從這角度看,一家走中立八卦路線的壹傳媒,假如因為幕後老闆換人而要改走親中國路線的藍色市場,則必然新壹傳媒得失去部分既有客戶的盈利,而這就是壹傳媒轉型的成本。此轉型與前假設例子並無差別。淺顯的道理,連路邊攤小販都懂。而市場觀察告訴我們,頻譜兩端點的觀眾數量相對較少,中間地帶者居多。若蔡衍明等人買下壹傳媒後,將其轉型為深藍媒體,則勢必要面對收入減少;同時,在競爭之下,蘋果與既有深藍媒體(旺旺中時)打起擂台,經濟學告訴我們假若市場結構無太大變化,結果是二者租值都一起降低,首當其衝的損失者是蔡衍明等人。
再想想私有產權,假若有人投資失利,是出於資訊不足、愚蠢或刻意為之,都與非股東的第三人無關。蔡老闆商場征戰多年,如果連這點道理都不懂而產生損失,那也是他自做自受,學生的抗議遊行都顯得無關痛癢。再假設蔡老闆投資壹傳媒的資金來自於中國政府的挹注,則虧損的也是愚蠢或一廂情願的中國政府。
媒體會變一言堂?當然不會。
台灣有既有的深綠媒體(自由時報)。而蔡先生假若真將壹傳媒變成中時,則空出來的市場反倒是可以吸引其他人進入經營。
黎智英來台灣經營蘋果日報與壹週刊,三年內損益兩平開始獲利,顯見這塊市場不但大,還有黎智英的經典前例,大幅降低後來者的訊息費用。故除非市場有大變動,否則有人跳出來收納這塊市場是可以想見的(當然此人也包括蔡老闆本身)。台灣要變一言堂,得透過政府暴力回到過去戒嚴時期才有可能;現在看來,政府要這樣做的成本很高。...」
虧損壓力下的黎老闆被迫走極端內容產品希冀提高獲利是可以想見;但目前看來,似乎兩頭空的終局可能性比較高。
d.以蘋果日報的流動資產快速下降(見圖七),速動比(acid-test ratio)惡化:2018年2.72;2019年1.03;營運淨現金流出更是從2018年的(HK$31M)惡化到2019年的(HK$137M);若非2019年度因賣出廠房資產獲利HK$259.9M,其實帳面虧損會更難看(約HK$599.9M)。所以主事者急於今年改變收費安排,希望增加可預測穩定收入是無可厚非。但承前面的經濟分析所預測:蘋果日報線上版的兩種收費安排均可能發生邊際收入低於邊際成本的分離現象,整體虧損不但無法改善,甚至會擴大得超乎預期。
結論:
從經濟分析看,蘋果日報的收費制度不但無助於改善連年營收下滑與虧損,反而是註定失敗、註定擴大虧損與現金失血的失敗商業模式。
而該公司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狀況不妙,可獲利的固定資產已經出清。在不改變收費安排以及無新資金挹注的前提下,我推估蘋果日報三年內就會離開台灣市場,不管是結束營業或是被併購。(尤其考量黎老闆以三年為時間區段測試一種商業模式的習慣)
文末順便附上成功的網路報紙訂閱制財報:The New York Times(見圖八)
各位可以清楚看到蘋果日報相對NYT,營收與獲利能力的差異。
後記:
此文的判斷大約兩、三個月前就已經形成,但今天才有空寫成文字。作為蘋果日報台灣版最早的讀者(當年在台灣開報時隨報贈送的蘋果我也吃了幾顆);也曾與蘋果日報/壹週刊有相當時間商務往來(每週支付廣告費達七位數);也曾受該社X總宴請日本料理。寫這篇預測文,多少也有點傷感。
不過還是老話一句:掌握正確關鍵侷限條件,經濟學科學性預測的準確率驚人。立此存證,三年後再來印證吧。
最近轉忙,近半年左右沒太多時間寫文更新,特此告知。
http://yuanyu.idv.tw/2019/11/04/%e5%be%9e%e7%b6%93%e6%bf%9f%e5%88%86%e6%9e%90%e9%a0%90%e6%b8%ac%e5%8f%b0%e7%81%a3%e8%98%8b%e6%9e%9c%e6%97%a5%e5%a0%b1%e4%b8%89%e5%b9%b4%e7%b5%90%e6%9d%9f/
租水車價格香港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會今天恢復二讀《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讓議員就財政預算案的建議發言。
我一直對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深表關注,早前和一些新界東的區議員與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教授會晤,就表示希望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增加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將軍澳醫院的人手,並於各區開設基層醫療診所及發展預防醫學,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同時,我亦希望政府確立牙科為公營醫療系統的一部份,並且加強相關醫護人手的培訓。
另外,香港舊樓的維修及管理問題一直存在,我認為政府應增撥資源,設立一個提供「一條龍」服務的支援平台,為業主和法團提供全面的支援和協助。
當然,政府亦要繼續鞏固和提升公務員團隊的士氣,回應公務員對服務條件的訴求。希望下屆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改善市民的生活,為香港經濟發展策略訂立長遠規劃。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根據匯賢智庫近日發表有關香港長遠競爭力的研究報告,自回歸以來,香港的競爭力一直存在不少隱憂,近年甚至有每況愈下的趨勢。 2012年以後,香港經濟增長率持續放緩,平均每年只有低於3%的實際增長,2015和2016年更進一步跌至只有2.4%和1.9%;此外,土地和勞工短缺兩個發展樽頸,以及社會凝聚力不足等問題,都是急需要香港正視和探求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現時特區政府坐擁超過9,350億元的財政儲備,單是2016/17年度的盈餘已高達928 億元,我相信,政府是有能力按社會需要作更多承擔,關顧社會上不同階層市民的需要。所以,我希望下一屆特區政府,能夠就香港長遠經濟及社會發展投放更多資源,提振本地經濟,讓市民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
財政預算案應該為香港經濟發展策略訂立願境,可惜近年的財政預算案予人只追求收支平衡的感覺,未有展現出特區政府為未來投資的決心,我對此表示失望的同時,更希望下一任財政司司長不會好似過往的財爺一樣,被指是「守財奴」,而是能夠以新思維和具前曕性的目光,引入配合香港實際發展需要的理財哲學,善用盈餘,加強政府作為市場促進者的角色,為青年創造更多機會,讓他們有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為香港的未來創建更穩固、更具發展潛力的經濟環境。
主席,在今個星期一,我聯同一批新民黨及公民力量的新界東區議員,與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教授等官員會晤,反映了我們對新界東的公共醫療服務、公眾街市管理及環境衛生問題的關注,並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議供局方考慮。公共醫療服務方面,多位區議員都表達了相同的訴求,希望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增加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將軍澳醫院的醫生、護士和其他輔助醫療服務人手,為新界東居民提供更全面、更能滿足新界東居民需要的公營醫療服務。
此外,我們亦希望政府能夠加強沙田、大埔等地區的普通科門診和牙科服務,尤其是長者牙科服務,令更多長者能夠及早接受牙科服務和治療,讓他們活得更加健康和開心,減輕長者的醫療負擔。但我相信在這個問題上,大前提是要政府先確立牙科為公營醫療系統的一部份,並且加強相關醫護人手的培訓,因為現時政府牙科服務的最大問題,在於牙科醫生嚴重不足,過去每年牙科生的學額只有20個,可能政府近年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逐步增加牙科生的學額至2018/19年度約70個。無疑增加學額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希望政府能夠全面檢視和評估市民對牙科服務的需求,將牙科納入公營醫療系統,及早做好相關的醫療規劃。
事實上,現時本港公私營醫療系統已嚴重失衡,醫管局體制過度膨脹,負荷過大,財政預算案提出為醫管局未來10年發展預留2,000億元,我認為難免會增加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提升醫療系統效率的最想理方法是加強衛生署的角色,於各區開設基層醫療診所及發展預防醫學,以協助病人分流,減輕醫管局的負擔,縮短病人輪候診症的時間,改善公營醫療系統內的分工安排。
主席,房屋問題一直為市民帶來不少困擾。昨日,我和葉劉淑儀議員訪問了一班新界東的小朋友,其中,有10歲的小朋友居住在劏房,只能在床上做功課和吃飯,對於帶朋友回家玩耍也有所顧忌。除了租金貴、樓價高、上車難之外,大廈維修及管理對很多舊樓業主和住戶都是一大難題。香港樓宇老化跟人口老化問題同樣重要,亦是迫在眉睫。現時本港有近6,000幢舊樓的樓齡是超過50年,大部分都是日久失修。大廈維修及管理涉及多個專業範疇,包括工程、測量、審計及法律等,但民政事務署在支援業主和法團方面所投放的資源嚴重不足,其角色也十分模糊,不少業主面對大廈維修及管理問題時,都會感到求助無門。
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3億元予市區重建局,以優惠價格參與「招標妥」服務,但對全港眾多小業主而言,這3億元的撥款只是杯水車薪。我認為,政府應增撥資源,設立一個提供「一條龍」服務的支援平台,由民政事務局負責統籌和聯繫各個相關政策局和部門,為業主和法團提供全面的支援和協助,包括聘請測量、工程、保險、法律、調解等專業人士,以至提供維修工程招標事宜的相關查詢和協助。我相信,加強大廈維修及管理,不單只能夠改善樓宇安全,同時亦可延長住宅單位可供使用的夀命,減低市場上單位的流失量,對增加住宅單位供應會有莫大幫助。
最後,我想講公務員的問題。一直以來,香港擁有一支高效率、高質素、表現卓越的公務員隊伍,不過,近來市民對政府的訴求、期望和不滿持續增加,不單只令到不少公務員要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更嚴重打擊公務員團隊的士氣。所以我認為,政府有必要正視和積極跟進公務員的問題,鞏固和提升公務員團隊的士氣,維持高效、優質的服務水平。其中政府可以從兩方面著手,包括部門領導需要做好「掌舵人」角色,為部門制定清晰、明確的工作針;至於公務員對服務條件的訴求,更加不容忽視。多年來,公務員在住屋、醫療、服務條款、延長服務年期等方面提出多項訴求,可惜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未有就這些問題作出財政上的安排,顯示政府在改善公務員的待遇、挽留人才、維持公務員團隊士氣、提升公務員團隊的歸屬感都是有需要繼續努力。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
租水車價格香港 在 青島宏巨國際物流有限公司_宏巨物流,宏巨國際物流,滾裝 ... - 微集新世代 的推薦與評價
經過多年努力,宏巨物流已與國內外散雜及滾裝知名租家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可針對客户貨量採用期租、航次期 ... friend_list: 微集新世代 · 深圳到香港快遞 · 包裹大陸 ... ... <看更多>
租水車價格香港 在 源鴻工程水車- 感謝朋友的支持❤️ 預備備#管路清洗天灰灰8 8 ... 的推薦與評價
源鴻工程水車, profile picture ... 要水車找劉邦 0935683136 0953683136 【我服務您放心】 #同業調車不踩線 ... 專業高壓灑水車出租價格公道歡迎承租. 顯示更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