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你血糖……爆表了‼️
某一天,朵拉藥師值班發藥
一位李貝貝👨🦳:藥師,這個血糖藥,我不用拿,我血糖很正常,不用吃藥。
朵拉藥師微笑一下,當下查詢李貝貝的血糖數值。一看,👀差點暈倒……糖化血色素高度12%‼️立馬異常溫柔的詢問李貝貝👨🦳是否有時間,一起來認識【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朵拉藥師👩🏼⚕️,想藉由這個特別的日子,來和大家一起認識糖尿病。
✅有些人,屬於無症狀糖尿病,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
✅現在更多年輕人屬於➡️糖尿病前期(朵拉藥師身邊超多這類的人‼️)
根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定義,下列三種狀況都是屬於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100~125mg/dL
👉飯後血糖:140~199mg/dL
👉糖化血色素:5.7~6.4%
糖尿病前期幾乎沒有症狀,身體沒什麼不舒服。但是研究已指出,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大約經過3~5年後,有四分之一會變成糖尿病,超可怕😓😓😓
經過近百年的研究及醫療團隊的努力,糖尿病非絕症,只要調整回歸到健康生活型態,依舊是一條活龍💪
🔸️飲食少調味料
🔸️餐餐有蔬菜🥦🥬🥒
🔸️吃瘦肉吃海鮮
🔸️運動30分鐘已經很棒
🔸️無糖豆漿是你的好朋友
糖尿病多數是家族遺傳,但是,近年代發現,有許多非家族遺傳的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也來自於你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喔~☠☠☠我們一起努力修正我們的生活習慣,好嗎?
其實,控制血糖超簡單。朵拉藥師有許多小技巧👍如果你或你的家人需要,可以大方私訊喔!
#朵拉藥師
#世界糖尿病日
#1114
#和藥師當好朋友
#空腹血糖
#飯後血糖
#糖化血色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盈宗 張達鍇 作為社工,幫助別人是他們的使命,張達鍇醫師從社工的專業上退休後依然承接著這個使命,繼續為興趣、為市民健康而鑽研濃縮中藥以及中藥為本的保健產品,一直幫助別人。 接觸中醫藥的源起 從事社會工作超過三十年,張醫師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於社會福利署工作,並在2004年退休。1976的時候他曾在兒童...
立 康生 醫 一條 根 在 聽施姐的話-施菲亞Feiy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載好文分享
■許添盛醫師:什麼是因病入道?
許多人可能認為,既然生病了,那只要真心和醫生配合,把注意力放在治療身體的各種方法上,疾病自然就會痊癒,但事實並非如此,否則這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醫學界束手無策的「絕症」和慢性病了。
疾病對於我們的生命所代表的涵義是,疾病是內心恐懼、不安、怨恨、痛苦等負能量的呈現,當身體仍健康、尚未顯示任何病症前,我們常把身體的任勞任怨視為理所當然,把生命的全部精力都著眼在追逐看起來最真實最令人有成就感的金錢財富,以及事業上攻城侵掠地的滿足。
在追求這種所謂「成功」的過程當中,我們必須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壓力,以及各種爾虞我詐的攻防和算計,我們在競逐中不斷陷入塵世的煩惱,也面臨各種人生的考驗。我們的身體雖一再隱忍,默默承受這些折磨,但當壓力達到臨界點、身心再也無法承受時,生病就成了最直接的抗議手段了。
我們總是覺得日子過得好辛苦!我常常讓同學思考,如果你現在沒有幸福地在這裡學習,你會在哪裡?可能在商場上打拼、可能在擔憂孩子的未來、或者煩惱錢的事情。
我從研究癌症治療多年的經驗中發現,人類必須從全新角度來看待疾病,也就是說,面對疾病時,思考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在整個生病過程中反省自我,把疾病視為生命中出現警訊和提醒,借由疾病並讓生命得到轉化」。
治療疾病的關鍵,其實不只是局限於治療身體而已,更重要的是,透過身體的變化來督促我們轉化信念。
我要大家建立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因病入道」。為什麼人類傾注心力找到高明的醫療方式,仍無法讓人獲得真正的療愈和幸福呢?因為,我們一直被錯誤的信念所局限,以為只要治好身體,生命就應該恢復以往的生活模式,可以繼續衝鋒陷陣。
於是,許多朋友治好了病,又帶著同樣的人生觀和信念活著,他們的思考模式絲毫未變,也沒有生起覺察力,身體雖然暫時恢復健康,生活卻依然無法擺脫各種令人痛苦的漩渦;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仍舊沒有因這場病而轉化或改變。
「道」的本質是什麼?它的本質是輕盈、自在和充滿喜悅的。它是一條能讓人心靈轉化與成長的道路。我們要把生病視為禮物,透過生病而去審視自己許多陳舊觀念與心態,摒棄種種執著與習氣,進而重新體認到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這才是「因病入道」的真義——透過疾病的衝擊,提升我們對生命的覺察力,讓內在的力量蘇醒和茁壯,拋掉舊有錯誤信念的束縛和執著,讓新的生命得以重新啟動。
人類如此害怕死亡,可是如果我們深思一下,就會發現,這種逃避其實是充滿矛盾的。若人生中沒有死亡存在,生命還會有意義嗎?人生還會如此可貴和受到珍惜嗎?而且,若沒有死亡,人又怎麼可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去創造無限的可能性呢?
人會恐懼死亡,是一種本能,因為死亡本身充滿了未知數,但這份恐懼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正因為人會怕死,所以當遭到生命巨變時,才能產生極大勇氣,毅然拋開世俗壓力和責任,讓死亡帶來的威脅成為驅策人們對生命自我反省做出改變以及尋求解脫的動力。
許醫師看過很多只是為了治好疾病的例子,有時候病治好了,人一樣不快樂,而且更多的例子是病根本治不好。相反,許多「因病入道」的人,在整個對抗疾病的過程中,不但身體得到治療,心靈層次也大幅提升,生命就此躍入完全不同的層次。
當然,人若能在身體健康時,就有機會聽到這些震撼人心的道理,及早追求心靈的成長,讓生命品質全面提升,命運全然改觀,這是更值得慶倖的。
人一旦進入上述的層次,即使身在俗世,面對許多挑戰和苦難的考驗,也能夠不受外界的干擾,心情依然保持自在與祥和,內心隨時都喜悅盈滿。而在經歷這樣的心靈洗禮之後,一個人生病的歷程才算圓滿。
我們是來人世間考察與學習的,「因病入道」這個法,正是人類活在世間必須修煉的課題。
●「法」存在的作用是,幫助我們看清這混沌現象界背後的法則,讓我們了悟「人活在世間的目的何在,一個人該如何創造自己的實相,身體為何會生病,該如何讓身體恢復本然的健康……」等人生的問題。
●一旦我們明白法的真義,人世的輪回旅程就會結束,終將回到另一個世界。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的人生挑戰會終結,因為,生命是為了更高的挑戰而存在的。
●人的信念一旦轉變後,內在才可能跟著轉化,心靈蘊含的無限潛力,才能得以開展和彰顯,它所散發出的正面能量,也會讓萬物跟著轉變。因此,治療的根源在於個人心境的提升與轉化,這才是帶動一個人體質轉變的重要因素。
●從改變轉化生命的角度出發,提升治療癌症的層次,把癌症視為一種生命的啟示,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大家明白:一個人唯有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願意如實地接納自己,方能了悟內心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才能掌握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透過生病這場震撼教育,讓生命進入邁向真理之路,這就是所謂的「因病入道」。
作者|許添盛
摘自|有聲書《癌症不是絕症》
文字整理|梅花鹿
編輯 | 麥田心靈
歡迎轉載
立 康生 醫 一條 根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面喝水庫水是無法達成的理想,不是我們市民面對的現實。請市府和我們一起面對問題,頭前溪依舊是我們的母親河。
市長在今年3/19的臉書直播中,簽下新竹市第一個公投案:「您是否同意,新竹市應訂定《廢汙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汙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由於我也很認同公投主文理念,相信有行政權的市長簽下這樣的提案,是可以立刻開始朝這方面努力的,也因此在6/6的市政總質詢中,我便就「乾淨水議題」目前的執行方向提出疑問和建議。
#北水南送無法全天候供水庫水 #解決河川污染才能顧根本
前幾天市府的新聞稿說,前瞻計畫「北水南送—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工程已發包,預計最快2021年就能每天最多從石門水庫調來20公噸的水,讓全新竹市民都喝水庫水。我覺得市長爭取北水南送工程增加新竹地區的調度供水能力是好事,可是桃竹都是非常缺水的地區,乾旱常常會一起發生,大家還記得2015年初那次嚴重的大旱嗎?那時桃園甚至比新竹還要缺水,這時根本不可能期待桃園每天大量供水給新竹,市府不該誤導民眾未來能夠全天候喝水庫水,解決頭前溪的河川污染才是根本之道。市長也承認,確實在乾旱時期可能無法讓所有人喝水庫水。我想,河川污染治理是需要市府努力的,特別是缺水時,河川水量減少,廢污水的濃度可能會大幅提升,到時沒水庫水喝的市民難道要喝廢污水嗎?根本解決之道是要一同面對跨縣市的水源汙染問題。
#市長 #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保障不了灌溉水
明明公投主文就不只寫飲用水,還包括了灌溉水,但是市長卻打算用「一條《新竹市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的修正條文」,來取代制訂可以通盤處理全市飲用水及灌溉水污染源的《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下水道管理條例的修正只規範了污水不能排放到頭前溪湳雅取水口以上的河段,但是湳雅取水口下游其實還有大量的農田,這樣的修正保護不了下游的地面水體水源,這些水也是要種出作物給市民吃的,我想不管是飲用水還是灌溉水,都攸關我們新竹市民的健康。
#局長 #等下水道接完管 #污水都吃進民眾肚子裡了QQ
環保局長提及「如果」把污水下水道都鋪設好,其實污染的問題就能夠處理掉非常多,但我實在忍不住要提醒局長,我們現在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17.28%、17.28%、17.28% 啊啊啊~ 局長被我善意的提醒後,也只好笑著說「這我們要慢慢努力」。可是我想告訴局長跟市長,水源正在持續被污染,民眾都可能持續吃到污水,實在不該再讓市民等下去了,請快點做全市溪流污染源的盤點並公布相關汙染源資訊,不要再拿修正「一條《新竹市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條文」來搪塞民意,趕快制訂《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
最後我想再提醒市長,您有行政權,您如果也認同公投主文,不用等公投結果,現在趕快開始啟動立法吧。
讓我們一起努力,制訂一部周全的《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切實執行,守護新竹市民的健康。
6/6市政總質詢【給市民健康生活的好環境】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SiangshanForward/videos/332790554070138/
立 康生 醫 一條 根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盈宗 張達鍇
作為社工,幫助別人是他們的使命,張達鍇醫師從社工的專業上退休後依然承接著這個使命,繼續為興趣、為市民健康而鑽研濃縮中藥以及中藥為本的保健產品,一直幫助別人。
接觸中醫藥的源起
從事社會工作超過三十年,張醫師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於社會福利署工作,並在2004年退休。1976的時候他曾在兒童院工作,當地他正在工會學習中醫藥知識,因為香港缺少正式中醫訓練學院。那段時間他正與兒童做輔導工作,有一次一名小朋友頭暈身熱,張醫師便為他把脈,小朋友由此講出病況,並再說到自己的家庭情況,令他對服務對象增加了解,自此他發現這是幫助他與服務對象建立關係的良好媒介,這是他將社工專業與中醫診症連繫起來的開始。
張醫師退休後,想從治療的方法去幫助服務對象、幫助他的病人,所以他見到病人的時候會花很多時間與他們聊天,他解釋中醫望、聞、問、切的重要性,例如:「問」是傾談過程中了解病情;「望」是觀其表情、面色、舌頭、五官有否歪掉等;「切」是捉診、把脈,過程中與以前的社會工作有很大的關連。他認為如今身為一個中醫,可將不同的科系、不同思潮放在一個角色上,解釋了他如今作為一個中醫師及以前作為一個社工之間的聯繫。
張醫師退而不休,為了興趣繼續鑽研如何服務人群,診症之餘還鑽研濃縮中藥。他退休時為55歲,加上以前多做運動,所以他仍感到自己年青力壯。當時張醫師有見市面上有很多濃縮中藥,他因而思考它們會否幫助到病人和中醫師、以及自己的研發,與家人商量之後,他便開始製作中藥顆粒,當初大概研發出四、五百種,大部分情況下他是用家。
濃縮中藥是指萃取中藥最有效的物質製成顆粒,經過科技的提取,很少份量的濃縮精華其實已可代替大量的中藥,比如說:一小包的甘草顆粒事實上就等於一大包的草藥,因為顆粒能確保病人百份百吸收到當中的成份。張醫師講述一般中藥的問題在於,一條藥方的中藥煲過以後,中醫師或者會建議再度煎煮,但由於中藥煮出來的湯汁不論經過多少遍,也還是黑色的,這會令病人相當疑惑,而且病人亦不清楚何謂「文火」及「武火」;中藥釋出的有效成份有多少等等,濃縮中藥便可一一解決以上煩惱。張醫師提及到正底製造中藥顆粒時,會要求藥師及藥廠一同參與第一次提取的過程,因此產品相當有保證,這亦是他們的顆粒名為「珍藥方」的原因,意指珍珠般珍貴。多年來,使用盈宗製藥的中醫師都是他們的忠實支持者,盈宗產品的價錢並不便宜,同時也不昂貴,務求以合理價錢便令到醫師能夠幫到一般的病人。
為幫助朋友而研發出盈髮膠囊
喜歡研究中醫藥的張醫師,利用累積下來的經驗和現代科技,研發出樂怡本草盈髮膠囊。他指有一次與一位藥劑師朋友聊天,留意到對方脫髮問題非常嚴重,於是便開始與對方討論生髮的方法,他的朋友表示無計可施,考慮嘗試西藥,張醫師則建議以中藥來治療,這涉及幾個理論:肺掌管皮膚及毛髮的健康生長;經典上說「髮為血之餘」,意思是血液好,頭髮才好;髮是骨的一部份,脫髮是氣血津液之間的問題。張醫師利用以上幾個具體方式來思考出一組中藥,並列出一堆有助補腎、肝、血的有效物質。張醫師表示,所有中醫都是從書中找尋適合的藥方,中醫最大的祕密是用藥的比例。
張醫師花了一、兩年時間來試藥,最後研究出幫助成功生髮的藥方,甚至生長出鼻毛及耳毛,因此他繼續研究,以修正這個問題,最後終於生產出樂怡。樂怡本草盈髮膠囊是完全根據香港的要求和法例來生產的,符合七加一的營養標籤制度,詳細列出產品的成份及營養,保證香港人及服藥者的利益。關於殘留農藥的問題,盈宗製藥亦經過香港的實驗室來測試產品,絕對安全。另一方面,由於現時市面上的膠囊多用動物身體部份及其他物質來製造,有某種宗教信仰的人不便服用,因此盈宗便以植物作為膠囊成份,令伊斯蘭教徒都可服用。張醫師提及,與他一同研發樂怡的朋友已不在人世,作為紀念,他因而懇請藥廠替他推出,以幫助有需要的病人。
珍藥方在張醫師多年的努力之下,得到不同註冊中醫的肯定,踏出了成功的一步。關於未來發展的大計,張醫師表示希望繼續生產保健產品,例如:靈芝孢子及蟲草等單味膠囊。至於醫館的「鎮山之寶」,則是由張醫師自己研發的「肝寶」,此藥有效將肝污物透過皮膚、黏膜及大小便排出體外,對於夜睡、皮膚病、生口瘡及痔瘡的人士最有功效;同時亦適合清除酒的毒性,對於肝肥大及酒精肝的人士亦有療效,可謂對於一般市民有莫大好處。
盈宗製藥
電話︰2387 8926
電郵︰info@ptrl.com.hk
網址︰www.ptrl.com.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AbkOiQ8ER8/hqdefault.jpg)
立 康生 醫 一條 根 在 涂醒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打造觀光夜市文化區、眷村文化區
3. 規劃阿里山茶文化街、彌陀路咖啡街、舊城區徒步街等
※平衡東西區域,全面發展嘉義
1. 建構藝文新廊道,再現「畫都」光榮
2. 成立青年創意產業園區
3. 公園特色化
※縣市合作,互利共榮
1. 推動大阿里山觀光特區
2. 嘉義縣市資源整合,觀光、產業行銷一條龍
3. 嘉義市為研發行銷中心
4. 嘉義縣為製造重鎮
二、打通交通任督二脈
※實現鐵路高架化,整合轉運站機能
1. 優先編列市府預算,協調中央立即動工
2. 檢討火車站周邊土地使用
※廢除垂楊路BRT專用道,打造安全行車環境
1. 恢復機慢車專用道
2. 設置交管行控中心
3. 規劃大眾運輸網絡系統
4. 成立嘉義市公共運輸與智慧發展處
※建立環市自行車系統,形塑單車友善城市
1. 鼓勵市民以自行車取代機車
2. 建構Smart-Bike系統
3. 廣設自行車租借系統
4. 定期舉辦自行車比賽
三、打造健康防老園區
◎涂醒哲:讓嘉義市蛻變為台灣的佛羅里達,是「防老」不是養老!
◎涂醒哲:人口老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就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除了養老,更要防老!我要打造嘉義市為銀髮樂活的健康城市,還要創造就業機會,以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與老人共享天倫。
※建構衛星防老社區,創造就業機會
1. 成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吸引廠商進駐設立企業總部
2. 導入TMO「Tow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市鎮管理組織)營造機制
3. 提供健康管理、教育與社福、護理師等醫護工作機會。
4. 衛星社區以增加五萬人口數為目標
5. 各行各業預計可增加20%營業額
6. 打造雲嘉嘉特色商圈
※營造幸福住宅社區,共享天倫之樂
1. 吸引有老人的家庭移居嘉義市
2. 標榜環保綠建築、無障礙空間設計
3. 興建出售或出租的一般與老人住宅
4. 公共空間管線地下化
7. 輔導社區營造、商圈經營與城鎮營造
※善用嘉義豐沛醫療資源
1. 全面盤點醫療資源,避免重複浪費
2. 園區規劃電動公車交通服務
3. 開辦日間照護與護理之家
4. 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與健康生活輔導計畫
※提高重陽敬老津貼,老人長壽久久久
1. 設籍本市3個月以上並實際居住者
2. 年滿65歲至79歲,每人新台幣5,000元整
3. 年滿80歲至89歲,每人新台幣6,000元整
4. 年滿90歲至99歲,每人新台幣9,000元整
5. 年滿100以上,每人新台幣12,000元整
四、建構「食品安全」首都
※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1. 培植嘉義市專業認證分析實驗室
2. 推動食育自治條例
3. 仿效日本推動校園食農教育
4. 根據地方特色,建立食品安全優先防禦順序
5. 啟動「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嚴格管控、源頭管理
1. 要求食品業者提供添加化學物質清單
2. 訂定新上市食品申報與核可機制
3. 不定期、不定點抽查
4. 加重罰責、提高檢舉獎金
※建立「集體訴訟」求償平台
1. 協助受害者求償(含括民眾、廠商)
2. 由市府協助集體訴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Wcvq5v6xHA/hqdefault.jpg)
立 康生 醫 一條 根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談古論今話中醫(65):肝經(下)【健康養生中醫保健_肝經】http://www.youtube.com/user/NTDHealth 肝經就是起於大的腳趾的三毛處,有的人這裡有長三根毛,從這裡開始出發,然後沿著大趾跟第二趾中間這一條,這樣子往上然後走小腿的中間然後再往大腿,然後繞過陰器,從陰器繞過以後再走到期門,這是主線。它的支線還經過那個嘴唇繞一圈,由眼睛旁邊然後到頭頂,所以頭昏腦脹眩暈,諸風眩掉皆屬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Q3UTi8i1w
本頻道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http://ap.ntdtv.com 建立
本則影音新聞出處: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TDHealt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IQ3UTi8i1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