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收入不能「只睇直接資助」,因為運動員在體院免費居住及用膳,運動員出外參加比賽許多時都有獎金,形容運動員如「營業員」般多勞多得,強調很多行業的薪酬都與表現掛勾,精英比賽是「弱肉強食、你追我趕、你爭我奪、不進即退」。//
弱肉強食、你追我趕、你爭我奪、不進即退。
面書世界都不是一樣嗎?哈哈哈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E8%81%9E/%E6%9E%97%E5%A4%A7%E8%BC%9D%EF%BC%9A%E9%81%8B%E5%8B%95%E5%93%A1%E5%A6%82%E3%80%8C%E7%87%9F%E6%A5%AD%E5%93%A1%E3%80%8D%E3%80%80%E6%94%B6%E5%85%A5%E9%9D%9E%E5%8F%AA%E7%9D%87%E8%B3%87%E5%8A%A9-280301?fbclid=IwAR2sgaje2Pk9mqxUSU7OtP6vv-Fw6DBo0h68ouiZRpSxLQycdZBLvNjTe-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就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關於「青年共享空間計劃」,共用工作間市場在港已飽和,業界競爭激烈,有藝術工作者因未能負擔高租金而選擇出售共享空間。我希望政府恆常化「青年共享空間計劃」,確保青年創業家以優惠的租金租用共享工作間,以及保障經營者有穩定的收入。 民政事務署...
「精英運動員收入」的推薦目錄:
- 關於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陳秉豐Chen Ping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你還想當精英運動員嗎?】... - 灼見名家Master Insight 的評價
- 關於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精英運動員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和商品老實說的推薦 的評價
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陳秉豐Chen Ping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自費訓練-
很久之前就寫下一篇,每當心中有感而發時,又想著我有發言權嗎?說了有用嗎?
2013年我有了第一次去中國移地訓練的機會,假日回家後我興沖沖的跟父親說:「爸!我可以去中國訓練欸!但是要五萬」
我永遠還記得那時我正坐在父親的摩托車上,停在剛出家門口的第一個紅綠燈,父親回應我:「麥去啦」
我不發一語,當時恨不得立刻回家提著背包北上回學校!
我很生氣,當下我根本無法思考家裡經濟狀況、父親的為難,我只知道我高中在外已經沒有家裡索取費用了,現在需要移地訓練為什麼不行?我自己想辦法!
正好當時路跑正開始盛行,幾乎每週都有路跑賽可以賺獎金,我早已報名了幾場「菜市場盃」經過了幾週下來,我訓練時都跟教練說腳痛,但假日偷偷去比路跑賺獎金,幾週下來已經累積一部分的訓練經費加上我有電腦、手機維修的第二專長賺了一點外快,但還是湊不夠每次收錢只能說:下禮拜繳!
後來助教問:「秉豐!阿你到差多少?這邊幫你弄了一萬五不要跟別人說」
因為假日都去參加路跑賺獎金,我久久沒回家,父親突然打電話給我:「阿弟阿!你說去訓練要多少錢?我去跟阿伯借」
當時還鬧脾氣的我:「不用阿!反正我靠自己,我們家就注定窮」
現在想起還是很後悔,因為這件事情才過了四個月祂就食道癌末期,我也沒機會向祂道歉。
那時,我抱怨著為什麼我的父親不是王永慶、郭台銘?這樣我要去世界各地訓練都可以,何況去中國僅需要五萬!他兒子要五百萬都不是問題
終於去到中國訓練基地,感受到原來訓練還有更好的環境,擁有更好的食宿與場地,提升海拔、降低溫濕度對於耐力運動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於是,我決定每年都要出去訓練,甚至長期在外訓練,所以每年的大運會後,我就會拼命的參加路跑賽,平均每場有5到7千的淨收入,但也換來長期足底筋膜炎跟ITBS的慘痛代價,回學校被教練罵,網路上也被酸民罵,這些「獎金獵人」不好好練習,要跑出好成績是沒希望了,也難怪許績勝老師的紀錄破不了。
其實,我們也很想擁有「制度化」的訓練環境可以選擇,可以不用擔心訓練資源與生活費的好好訓練,調整好最佳狀態跑一個好成績,讓國人為我驕傲,當個「台灣之光」擁有許多企業爭相贊助。但事實上多數的選手,處於某些成績階段、年齡與環境,不單只是大家想像的三餐能花多少錢?反正在學校訓練場地、教練又不用付錢!
甚至常聽到「歐美也不是靠政府,都是靠自己拚」來相並論,這比較的前提就處在一個不對等的運動文化與發展架構。
也許大家認為只要沒補助、沒有安排好運動員的一切就是萬惡協會與體育署的錯,也有人認為很多國家運動員不用靠公部門也可以發展很好,為什麼一定要靠協會?
首先,我個人認為運動員是否有足夠的經費,不應該每一次都把矛頭指向協會、體育署A錢或是不照顧選手,至少以田徑項目來看,近幾年青年潛優計畫,每年公費帶到中國培訓,精英運動員在備戰階段也擁有更好的訓練條件,比如醫療、聘雇外籍教練。
那這樣怎麼還有人抱怨?還是有人覺得台灣體制不完整呢?
因為協會只能照顧那百分之一,甚至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的運動員。要瞭解單項協會並不是公益單位缺錢就來申請,就算要給也要有豐厚的預算才有辦法滿足所有運動員。而這個問題應該是由中央來解決,地方配合(沒錯!不要一直罵協會,幫我Tag熱愛運動的立法委員們)
補充:台灣運動員如果不在達標培訓階段,基本上只有兩個身分
一、學生 ,而且大家會發現為什麼很多國手多數都處於研究生狀態,他們長年征戰還有時間讀研究所?
二、無業狀態,在台灣只有棒球是職業運動,其它企業聯賽都屬於半職業,剩下都是無業運動員,不是職業運動員。
所以只有少數精英才能分配到資源,似乎沒有照顧到其他也正在努力的運動員,如果預算固定,體育署、奧會、協會把資源均分掉,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火力也無法集中。
想像有一天台灣競技運動發展多一個「註冊制度」的選項,最基層從地方政府的「體育局或體育處」最高層級由中央成立的「體育部」,並且明訂級別制度與獎懲,訂定基本保障、遵守規範、遵守義務,中央委員、地方議員負責監督。運動員在明訂規範與條件下享有不同級別的資源、訓練環境與管轄單位,讓基層運動員或受傷後、低潮的菁英運動員還是可以享有基本保障,而不會因環境與現實生活壓力提前放棄,隨著實力提升自然而然享有更高級別的資源與保障。而且有「註冊制度」的存在,可以解決找無溝通窗口這個長年存在的問題,也避免資源不公、不透明的問題,當沒有註冊制度,選手成績好就沾光,選手有狀況就踢球。(最近大家沾好沾滿)
也就是說註冊制度可以提供想要心無旁騖的追夢、訓練的運動員多了一個「有保障」的選擇,而不想成為體制內的職業運動員依然可以自行規劃。
那體育署、奧會、協會要幹嘛?給中央跟地方管就好了,他們就不用做事了阿!
其實協會真的很辛苦,要承攬大大小小的事務,我認為他們應該負責的是最高級別的訓練規劃、國內賽事舉辦與監察、國際交流、國際賽務溝通與報名。
運動員經費編列與獎勵依然要由地方政府的註冊單位與體育部訂定的規定來配發。保衛國民安全的是軍人,管理軍人、軍事最高層級部門是國防部,但為國家爭取榮譽、國民重視的運動員,最高部門卻是教育部,而不是體育部?(大家去翻大型賽會獎狀都會看到教育部長的名字)如果「自願役」是一個可以保障軍人的選項,那麼運動員註冊制度,也是保障運動員其中一個選項。
每個人所看見的、聽見的還有出發點都不同,希望大家理性留言討論一定有很好的方向,也因為大家的聲音,中央與地方會越來越重視體育,體育署、協會也會越來越好。
想說的太多,文筆又差篇幅無法簡短,寫太長很怕大家看不下去,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台灣長跑的訓練環境,為什麼台灣運動員需要到中國與其它國家訓練。
#奧運熱潮 #自費訓練 #中國訓練 #出國訓練
#運動員辛酸 #頂尖運動員 #精英運動員
#基層運動員 #競技體育制度化 #註冊制度
#基本保障 #訓練環境 #飲食條件 #運動醫療
#註冊制度會失去一點自由 #但不會讓運動員孤單
#莊智淵一個人的武林要靠莊媽媽
#但有許多家庭可能是秉豐的陳爸爸
#協會有協會需要做的事情
#制度化保障各級別運動員需要靠中央與地方
#各縣市的全運會代表隊登記那不是註冊
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622紐約時報
*【Covid-19 實時更新】
#白宮概述了向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和其他地區捐贈5500 萬劑疫苗的計劃。白宮週一概述了一項計劃,在全球範圍內分配 5500 萬劑冠狀病毒疫苗,這是拜登總統承諾在 6 月底前向迫切需要疫苗的國家發送的 8000 萬劑疫苗的剩餘部分。拜登政府有一周半的時間來完成他承諾的最後期限,目前政府正在改變若干原包含於5500 萬份捐贈的疫苗名單,這項任務因此變得困難。
#CDC的新研究表明,與年長者相比,年輕人接種疫苗的可能性更小。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兩項新研究顯示,與年長的美國人相比,年輕的美國人不太可能接種疫苗,收入和教育等因素可能會影響疫苗接種的猶豫。一篇新論文的作者發現,至5月22日,57% 的成年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但這一比例因年齡而異:在 65 歲或以上的人群中,80% 的人至少部分接種過疫苗。接種了疫苗,而 18至29歲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 38%。
#在美國11個州,65歲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落後於全國水準。65歲及以上的人被優先接種疫苗,因為他們比年輕人更容易患上嚴重的疾病和死於冠狀病毒。在所有年齡組中,65歲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最高,87% 的人至少接種了一次疫苗,而 18至64歲的人為60%,12至17歲的人為 31%。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正在考慮將原定於6月30日到期的聯邦暫停驅逐令,延長一個月,以爭取更多時間來分發緊急住房援助。
#在病例激增的情況下,阿富汗正努力應對氧氣供應減少的問題。阿富汗的醫療氧氣供應面臨嚴重壓力,該國第三波冠狀病毒病例重創了其本已薄弱的醫療保健系統。
#加拿大放寬了對從國外飛來接種疫苗的公民的酒店隔離規定。加拿大政府週一宣佈,完全接種疫苗的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抵達該國時將可以免除14 天的隔離。新政策使他們免於住在政府批准的隔離酒店的要求。
#紐約人喜歡重新開放的城市,但許多人仍然保持警惕。
#法國週一宣佈,音樂會可以在 6 月 30 日恢復,夜總會可以從 7 月 9 日重新開放,這為蕭條許久的娛樂業帶來了一些緩解。
#澳洲雪梨爆發確診案例,南澳當局週六禁止來自新南威爾斯州雪梨東郊的旅客進入該州。雪梨這起病例群共11起,據悉是在一名豪華轎車司機(其乘客包括國際航空公司機組人員),而感染的是更具毒性的Delta變種病毒。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6/21/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mask
*【美國許多地區需要說服人們接種疫苗,但德州南部不用】
雖然全國各地的官員提供免費啤酒、音樂會門票和數百萬美元的彩票獎金來鼓勵接種疫苗,但德州南部里奧格蘭德河谷的居民不需要任何刺激,因為死亡和疾病已經是足夠的誘因。該州約有 52,000 人死於冠狀病毒,其中四縣地區佔了近 10%。如今,死亡人數和病例數都顯著下降,疫苗接種率高於更廣泛的州和全國平均水準。根據州數據和《紐約時報》的疫苗追蹤數據,在一個縣,大約 70% 的 12 歲及以上居民接種了疫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1/us/coronavirus-vaccines-texas-border.html
*【加州計劃為低收入租戶償還租金】
加州州議會決議,提撥52億美元,將支付加州低收入居民在疫情期間未付的租金,該州還提議撥出20億美元用於支付未付的水電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1/us/california-rent-forgiveness.html
*【美國疫情期間,登記醫療補助人數突破8000萬,創下紀錄】
週一公佈的一份政府報告顯示,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醫療補助計畫的註冊人數急劇上升,截至1月份,增加近1000萬美國人加入。目前計有8000萬人申請該補助,創下新高。這表明,該計畫作用日益重要,不僅是作為一個安全網,而且作為美國醫療保險的支柱,完全覆蓋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1/upshot/medicaid-enrollment-surpassed-80-million-a-record-during-the-pandemic.html
*【歐盟、美國、英國和加拿大聯合制裁白俄羅斯】
針對上月白俄羅斯為逮捕異見記者截停民航飛機事件,多國聯合對盧卡申科領導的政府實施進一步制裁。四方發表的聯合聲明呼籲盧卡申科釋放所有政治犯,與民主反對派和公民社會“進行全面和真正的政治對話”。歐盟各國外長還準備實施經濟制裁,打擊該國銀行業、石油、煙草等關鍵行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1/world/europe/eu-belarus-sanctions.html
*【東京奧運會將允許國內觀眾入場】
奧組委宣佈,觀眾人數限定為場館容量的50%,最多允許1萬人入場,觀眾必須佩戴口罩且不被允許喊叫。目前日本新增病例數量下降,疫苗接種率飆升(約18%的人口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時報分析了這屆奧運會仍沒有取消的原因,數十億美元、數年的工作和數萬名無法再等待的運動員可以幫助解釋這一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1/world/tokyo-olympics-spectators.html
*【深圳港口因疫情限制運力 全球供應鏈再受重創】
在鹽田港口上月發現首宗感染病例後,當地已下令對附近的23萬名居民進行五輪核酸檢測,港口開放接受的貨櫃數量也受到限制。這個全球第三大貨櫃港口的防疫措施,我導致數十艘大型貨輪船被迫拋錨等待,運費飆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1/business/shenzhen-port-delays.html
*【東歐民粹主義領導人支持率普遍下跌】
和川普一樣,斯洛維尼亞、匈牙利和波蘭等東歐國家的領導人是在反精英主義的憤怒浪潮中上臺的,這股浪潮並沒有因為前者的下臺而消退。但由於這些領導人的災難性疫情應對和其他強硬政策,他們如今面臨著日益高漲的反對情緒。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1/world/europe/eastern-europe-populist-leaders-unpopular.html
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就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關於「青年共享空間計劃」,共用工作間市場在港已飽和,業界競爭激烈,有藝術工作者因未能負擔高租金而選擇出售共享空間。我希望政府恆常化「青年共享空間計劃」,確保青年創業家以優惠的租金租用共享工作間,以及保障經營者有穩定的收入。
民政事務署官員回覆,藝術發展局及數碼港等機構會成立評審機制,揀選有藝術潛質的青年藝術家,讓他們以較優惠的租金租用「青年共享空間」。
另外,就香港電競運動的發展,我關注到香港目前缺乏本地聯賽帶動電競業發展,暫未有一個獲得港協暨奧委會認可的體育總會。我希望政府可增撥資源培育專業的電競運動員,並制訂相關政策推動電競發展,將電競列為正式體育項目。
民政事務局官員表示,當局會考慮研究將電競列入正式體育項目的可行性,暫未有計劃將本地電競隊伍精英化。

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5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我們繼續審議《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各項修正案。我就香港的青年、體育和電競發展發表了我的意見。香港的體育發展欠缺整體策略,政府投放於運動員和各個項目的資源也十分不足,我希望政府成立體育發展局,統籌體育發展政策,同時,增撥資源培育相關人才和加建體育場地,推動運動的普及化。當然,政府也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將資助對象由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並適度增加資助金額,減低運動員因訓練和比賽產生的經濟負擔。
除了傳統運動外,我也十分關注近年發展迅速的另一個新興運動—電子競技。政府雖然表示在今年暑假會舉辦一個大型電競比賽,但要推動電競產業的發展,不能單單依賴每年幾個比賽,而是要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建立一個發展全面的環境。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培養電競產業的人才,電競運動不只是須要遊戲選手,還須要其他專業人員,包括分析師、直播主持人、專家旁述和技術支援等,讓年輕人有多一個出路和選擇,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規劃地發展。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主席:
在這個辯論環節,我會集中就涉及總目53民政事務局和總目95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修正案發言。首先,我想講體育方面。我相信不少市民同我一樣,認為香港過去在體育發展方面是欠缺整體策略、政府在培訓各類型運動員的資源投放並不足夠,各個運動項目的軟、硬件,包括運動場館,以及運動科學和物理治療等相關的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情況,嚴重影響香港過去的體育發展,這方面民政事務局的實在責無旁貸。但我認為,即使削減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薪酬開支亦無補於事,相反我們應該提出更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敦促下一屆政府全面推動體育精英化和普及化發展。
過去,本地多數運動項目都是依賴政府資助,雖然很多時資助金額並不多,但對於很多運動項目而言,政府的資助亦只是唯一的依靠,不過現時的資助模式難以推動體育界向可持續方向發展。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參考藝術發展局的模式,成立法定的體育發展局,負責統籌各項體育的組織,完善資源分配機制,同時肩負政策的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的責任。
在制訂體育發展策略方面,政府可考慮邀請商界合作,提供誘因,吸引商界投放資源,與政府共同扶助本地體育邁向商業化發展。當然政府亦須增撥資源,培訓更多運動科學、醫學及物理治療方面的人才,為各級、各類型的運動員提升訓練水平,並在護理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支援,減少傷患,從而令運動員有更好的發揮和表現。
主席,本港不少精英運動員,包括曹星如、李慧詩、吳安儀等,近年於各項國際賽事取得驕人成績,為港爭光,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特別在互聯網發展的配合下,廣大市民對體育活動更為熱情,在近年越趨分化和對立的社會氣氛中,發揮了團結社會的作用。所以,政府應該把握這個好機會,透過進一步推動運動普及化,包括研究於各個社區增建體育場地,資助各體育會提供更多培訓,提高市民對各體育項目的認識和興趣,讓市民大眾多參與各類型的運動,希望可以有效緩和社會對立的氣氛。其中,政府應資助學界運動員到海外交流,透過比賽和交流提升技術水平,並且為青年運動員提供更具彈性的升學安排,令青年運動員能夠在學業和體育事業上取得更好的平衡。
另外,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包括將資助對象由現時只有精英運動員,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資助金額亦應適度增加,盡量減輕運動員因參與賽事所需負上額外的經濟負擔;至於對不同運動組織和協會的資助,政府亦要進行全面檢討,善用資源,進一步加強對他們的支援。
除了傳統的運動項目,近年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興起一種深受青年歡迎的運動項目,就是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都有提及的電子競技。雖然香港目前在電競方面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內地、美國、韓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但我相信香港是有能力和條件發展電競項目和相關產業。
早前,我出席了本地一個遊戲資訊平台舉辦的電競比賽,現場人數超過100人。除了現場有觀眾觀看比賽外,其他遊戲愛好者也會上載打機的實況片段供大家參考,或以直播形式讓觀眾能投入遊戲當中。我亦了解過外國的電競發展,他們並非只是訓練電競運動員,或者單單舉辦幾個遊戲比賽,而是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讓身處電競活動中不同位置的參與者、歡眾和愛好者,透過持續參與,提升整體的電競水平,以及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其實,香港並不缺乏人才,本地不少電競隊伍和選手在國際賽事中都表現不俗,可惜的是,由於社會氛圍、認知和相關配套設施不足,窒礙了本港電競產業的發展,他們的努力不為人知,也沒有足夠支援支持他們更上一層樓。反觀美國,就有越來越多的大學將電競視為正規的體育項目,除了設立專項「電競獎學金」,獎勵在電子競技遊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學生外,更會組織遊戲團隊參加聯校比賽。另外,韓國的大學亦開設專門的電競課程,甚至針對不同種類的電競遊戲,細分了不同專業,而一些優秀的職業選手更能像傳統運動員一樣能保送入大學。
電競運動員可說是電競產業的帶頭人,電競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龐大。電競發展,其實是一個巨型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亦是可供青年選擇、有機會向上流動的其中一個出路。雖然真正能成為電競專業運動員的人不多,但其實電競的產業鏈與傳統體育並沒有太大區別,主要收入基本來自於贊助、門票、媒體版權以及周邊商品。新舊兩個產業的新型配搭與融合,有助雙方推動自身產業發展,開拓新市場。
根據國際電子競技公司Newzoo在今年二月發表的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經濟增長高達6.96億美元,比起2016年增加41.3%,預計到2020年將會進一步增加至14.88億美元,其中廣告佔1.55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21%,至於贊助佔2.66億美元,增幅更高達57.7%。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觀眾達到3.85億,其中電競愛好者佔接近2億人,當中51%來自亞太地區,預計到2020年全球電競愛好者將會增加50%至接近3億人。
主席,電子競技的發展潛力非常龐大,它同時加速了與多個行業和產業的結合,為不同品牌、媒體等締造了一個重要發展契機。隨著網絡直播平台的發展和興起,越來越多市民可以透過網上直播,參與和觀看電競比賽,同時吸引了不少運動相關的組織和團體、企業、廣告商等積極參與電競活動和投資,將有助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正規化、普及化發展。
日前,我們新民黨和候任特首會面時,我已建議特區政府應提供更多資源,支援有志投入電競產業的年輕人,因為電競運動不單只需要職業電競選手,還要有遊戲分析師、專家旁述、直播主持人、技術支援、賽事運營和組織,以及內容製作等不同專業人員的配合,香港可以在職業教育系統中加入電競相關課程的培訓,提升本地青年在電競方面的競爭力,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系統、有規劃地發展。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精英運動員收入 在 你還想當精英運動員嗎?】... - 灼見名家Master Insight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收入後, 你還想當精英運動員嗎?】 如果跟一位大學畢業、初入職做老師比較,每月收入最高可得48240元的全職運動員相比不算吸引,因為大學畢業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