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草地狀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隻蟲叫做秋行軍蟲,隨著西南氣流從中國來到台灣,農作物一碰到牠就慘了,全部都被吃光光,最後造成欠收,我們也沒得吃了,救救台灣農業人人有責,如果看到這隻蟲,記得馬上通報立即消滅,今天就要來介紹秋行軍蟲最愛吃的五大蔬果,看看這些蔬果的農民是如何防治蟲害,蟲蟲大作戰即將開始! 發現秋行軍蟲後,立即透過官...
緊急應變小組組織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氣喘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相較於一般人,氣喘患者更擔心自己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或感染新冠肺炎後有較差的預後。然而,目前並沒有證據指出氣喘患者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儘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中重度氣喘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病症嚴重的風險可能性更大,但目前沒有研究數據支持這個說法。在探討 COVID-19 與氣喘的眾多研究中,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沒有發現氣喘患者感染 COVID-19 後疾病嚴重的風險增加。
此外,也沒有跡象顯示氣喘是罹患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綜上所述,相較於與更嚴重COVID-19 疾病有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肥胖等其他風險因子,非過敏性氣喘患者一旦感染COVID-19後僅有極輕微的風險會出現較嚴重的病症。
早期研究指出在 COVID-19 患者身上應禁用類固醇,儘管其中有一些跡象顯示類固醇對重症 COVID-19病患有益。有鑑於在COVID-19患者身上使用類固醇的不同意見,許多人擔心如果他們的控制藥物是類固醇(吸入或口服)該怎麼辦?
簡短的回答是繼續服用您的控制藥物,不要停止使用。在探討類固醇是否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的研究中,研究樣本僅來自於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治療病毒性疾病的住院病患。研究並未納入使用類固醇治療其他疾病(如:氣喘)的患者。 然而,氣喘患者需要服用控制藥物以控制疾病。
在疫情流行期間,將氣喘控制住是氣喘患者可以達成的最佳狀態。擅自停藥會使患者面臨氣喘惡化的風險,導致因氣喘惡化可能會需要去急診室或緊急住院。在疫情期間,反而因此提高了接觸COVID-19患者的風險。因此,透過持續穩定控制氣喘,實際上可減少氣喘患者感染 COVID-19 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季節性冠狀病毒株已被證實會導致急性氣喘發作。 與SARS病毒和 MERS病毒類似,雖然目前無研究結果指出新冠病毒會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無論如何,控制好氣喘對於氣喘患者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如此一來,一旦任何感染或過敏原所導致的氣喘惡化,患者的肺部都能做最好的準備。
➥在這次疫情流行期間,氣喘患者最基本該做的就是繼續做好您一直在做的事情——遵從醫囑繼續服用控制藥物,並將您可能出現的任何症狀告知您的醫療團隊。當然,請記住保持社交距離並勤洗手。
■ 新冠肺炎、氣喘和復課三者之間的關係
過去數周到數月期間,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政府採取封城相關措施,導致學校停校停課,使得學童教育受到影響;Abram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指出,由於秋季為氣喘好發的季節,各國政府在考慮開放學校復學及控制第二波疫情再次流行的同時,應特別考慮患有氣喘的兒童返回學校後可能會面對的健康照護問題,例如: 若氣喘兒童氣喘發作時,其症狀與新冠肺炎呼吸道症狀類似時可能會造成混淆,或者於加強學校環境清潔時,應儘量避免使用會誘發其氣喘發作的清潔劑。
另外,關於教室開窗與否,應視戶外過敏原嚴重程度來做決定。由於目前缺乏相關指引,建議政府當局在考慮開放秋季學校復課之際,應將氣喘兒童於學校的照護納入考慮,並訂出相關的照護指引,讓校方、醫師和家長於秋季學校復課時做好準備。
■ 氣喘病患疫情期間常見問題與應變策略
🙋(問):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收到一些氣喘病人的要求,請學院代為寫信給他們的雇主,要求雇主應該讓有氣喘病史的員工於疫情期間能居家工作。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2020年6月25號所發表的聲明指出,氣喘和感染新冠肺炎並無直接相關,另有其他因素牽涉其中,然而,目前並無研究報告證實氣喘病人會比一般民眾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因此,要如何回應這些氣喘病人的要求?
📣(答):
由於目前研究結果顯示,氣喘並不是造成疾病傳播或是病程惡化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不能把氣喘病史當作是必須居家上班的理由。但是,如果員工氣喘的症狀很嚴重,而且一直咳嗽,那就必須要待在家直到症狀得到控制,再回到公司上班,避免影響到其他同事。沒有任何一個氣喘協會建議雇主讓有嚴重氣喘症狀的員工到公司上班,是否要居家上班應該根據社區傳播的狀況,員工自身狀況和員工工作的地點來決定。
🙋(問):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有收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希望患有氣喘的學童在秋季學校開學時,可以暫緩回到學校上課。然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顯示,患有氣喘的學童為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風險族群。學院是否可提出相關的指引或是專家建言?
📣(答):
目前並無研究證據顯示氣喘是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也沒有證據顯示如果氣喘的病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會比一般人感染後的症狀更加嚴重,另外,也沒有臨床資料顯示新冠肺炎會惡化氣喘的症狀。因此,專家小組認為氣喘不應該成為學童暫緩回到學校上課的理由。但是專家小組建議氣喘學童的家長可諮詢其醫生,根據其專業來對這個問題來作判斷。
🙋(問):
對於一些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和過敏性鼻炎的病患,他們覺得戴上口罩會很難呼吸,在防疫期間除了限制他們外出的時間之外,有沒有關於口罩的型式或是材質方面的建議,使這些病患呼吸能較為順暢,能同時兼顧保護力和配戴的舒適度?
📣(答):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相關醫療組織的網站都提到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避免群聚活動,都是可以保持健康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的方法,光只是戴口罩並不能取代以上三點。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布口罩只適用於非醫療用途,布織布口罩是在「捕捉病毒顆粒的能力」和「舒適度」之間取得平衡。
關於口罩的材質,兩層的布織布材質,或是一層布織布加上一層過濾層是較佳的口罩材質。然而太多層會導致透氣率差,對於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不見得適合。如果病患戴口罩時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應該要避免配戴口罩,因為戴口罩反而有使其呼吸的情況惡化的風險。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外出時以頭巾(bandana)摀住口鼻,可能是最佳替代口罩的方案,因為它不會壓縮到患者呼吸的空間,戴起來是最舒服的。
備註:但是此作法並不適用於台灣,戴口罩的主要目的是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病毒顆粒的傳播,建議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若出現呼吸症狀時儘量避免外出,或減少外出時間。
📋參考資料
■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
https://education.aaaai.org/resources-for-a-i-clinicians/asthma-qa_COVID-19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0/p0625-update-expands-covid-19.html
https://www.cdc.gov/asthma/default.htm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need-extra-precautions/people-with-medical-conditions.html
■ 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6/health/coronavirus-asthma-risk.html
📖參考論文
1. Abrams EM, McGill G, Bhopal SS, Sinha I, Fernandes RM. COVID-19, asthma, and return to school. 2020. Lancet Respir Med. 2020;8(9):847-849. doi: 10.1016/S2213-2600(20)30353-2.
2. Williamson EJ, Walker AJ, Bhaskaran K,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related death using OpenSAFELY. Nature. 2020;584(7821):430-436. doi:10.1038/s41586-020-2521-4
3. Yang JM, Koh HY, Moon SY, et al. Allergic disorder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d severity of COVID-19: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Aug 15].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S0091-6749(20)31136-2. doi:10.1016/j.jaci.2020.08.008
4. Gupta S, Hayek SS, Wang W,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the U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15]. JAMA Intern Med. 2020;e203596.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0.359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緊急應變小組組織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苗政策大盤點!八月底我們真的能有一千萬劑疫苗嗎?
蔡總統在 5 月底時曾做出宣示:「 6 月外購疫苗預計會到貨 200 萬劑,再加上國產疫苗,目標 8 月底國內會達到 1000 萬劑」,今天下午我國自購的莫德納 41 萬劑疫苗也正式抵台,我想趁這個時候,針對我國的疫苗政策做個總體檢,共同檢視我國的疫苗現況。
統整我國已取得的疫苗,包含自購的 11.7 萬劑 AZ 疫苗和 80 萬劑莫德納疫苗、COVAX 分配的 60.96 萬劑、日本捐贈的 123.85 萬劑以及美國捐贈的 250 萬劑莫德納疫苗,到今天為止,台灣總共取得合計共 526.66 萬劑。
雖然這個數字有超過一半皆是友國捐贈而非預期內的自購數量,單純以數量而言,來自友國的互助,確實減緩了疫苗需求帶來的急迫壓力。然而,隨著國內的疫情趨緩,除了希望能夠透過疫調、匡列來壓低感染曲線,逐漸邁向「社區清零」的目標,更重要的,就是盡可能的 #擴大疫苗施打的覆蓋率。
這幾天很多人在討論《彭博》針對疫情的排行,因為台灣由全球前 5 名,一路跌落至第 44 名。
事實上,這個排名與我們過去認知的防疫指標並不相同,《彭博》引入了新的計分方式,其中更納入「疫苗接種率」、「封鎖嚴重程度」、「航班載客能力」與「已接種疫苗旅客自由度」等指標作為標準,也就是說,確診數和死亡數等傳統指標,已不再是衡量重點,隨著疫情發展和疫苗開發,國際社會更重視是否能將禁令放寬,#讓生活回到正軌。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美國每日確診數破萬人,卻仍高居排行榜第一,如何 #和疫情共存,讓經濟活動在疫情不完全失控的狀況下持續進行,已經是歐美國家的主流思維。
當然,國情不同,這樣的思維不一定要完全複製,但我也認為,不論是政府或民眾,對於未來看待疫情的方式也需要逐步調整,但不論如何,儘速 #提升疫苗覆蓋率,仍是最重要目標。
因此,對於目前的疫苗相關政策,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 已外購的疫苗,積極溝通出貨!
目前我國到貨的疫苗遠不如預期,當然,其中原因相當複雜,以 COVAX 為例,不僅台灣無法取得,在國際疫苗分配嚴重不均的狀況下,已經有許多國際組織出面呼籲強權們,應該要顧及其他各國利益;而自購方面,則受限於產能不足,蔡總統更曾表明,包含泰、印等國,皆因為疫情嚴峻而導致疫苗生產延滯。
除此之外,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更讓疫苗採購較為困難,今日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也直言:「#台灣的疫苗取得途徑被截斷了」。
毫無疑問,截斷台灣疫苗取途徑的,便是中共。對此,基於人道角度,我也要高度譴責這樣的行徑。
然而在這樣的困境下,靠著我國外交人員的努力,也能夠接連取得友邦的協助,讓我國的疫苗施打不至於陷入完全停滯,
不過,我仍希望執政黨能 #持續與藥廠積極溝通,讓七八月能夠恢復正常供貨時程,除了原有管道外,近日包含鴻海、台積電、慈濟等民間團體都已經展開行動,美國商務部長也允諾會提供台積電協助,我也期待政府能夠更積極提供協助,透過公私協力,積極突破國際困境。
💉 增加外國疫苗採購量
陳時中部長在今天宣告,下半年的疫苗涵蓋率目標,為 #六成以上!以我國的需接種總人數 1990.9 萬人(排除18歲以下人口)來看,要達到六成以上完整接種的集體免疫,至少需要 2388 萬劑疫苗。
然而,目前我國分別透過 COVAX 採購 476 萬劑新冠疫苗,以及直接跟藥廠購買的 AZ 疫苗 1000 萬劑、莫德納疫苗 505 萬劑,國產疫苗則預計各採購 500 萬劑,總計約3000 萬劑,總數量其實相當吃緊,佔 1000 萬劑的國產疫苗,至今也仍狀況未明。
總觀全球,各國幾乎都是以 #大量超買 為原則,像是加拿大、英國、韓國、澳洲等國,購買的總數量都是全體國民完整接種劑數的 #三倍以上,其他國家也隨著疫情發展,陸續向藥廠尋求加購。
除此之外,為了因應變種病毒的擴散,各界也開始研究是否需要進行第三劑施打,陳時中部長也表示,對此已經開始進行談判,我們希望第三劑的疫苗取得,真的能實踐超前部署的精神。
因此,提升我國的疫苗採購量勢在必行,我呼籲執政黨仍因繼續「加購」海外疫苗,不僅以達到集體免疫為目標,更應該要以全民皆能接種的採購總數為方向。除此之外,也要針對未來可能的「第三劑疫苗」以及「未成年也能接種的疫苗」等種類超前部署。
💉 國產和代工並進,強化我國疫苗自給能力!
近日國衛院出面表示,將和食藥署、工業局合作,確定國內生產量能後,爭取 mRNA 疫苗的代工,今天下午台美 TIFA 會談也確立方向,將會進一步就疫苗代工進行討論;對此,我們當然高度支持,也希望能夠在台建立穩定的供應鏈,以因應未來數年可能的國內需求!
除此之外,佔國內採購量 1/3 的國產疫苗,更是國人關注的焦點,尤其執政黨宣告八月要取得的 1000 萬劑疫苗當中,國產也佔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蔡總統也曾表示,國產疫苗應於七月開始可以施打。
然而,近日消息傳出,因為高端缺少相關技術性資料,需要等到七月底才能審查「緊急使用授權」,正式獲得授權開打的時程,也將要延後。
除此之外,審查小組更屢傳改組、部分委員曾和高端共同發表論文等爭議,我們仍要重複呼籲,獨步全球的免疫橋接技術仍應基於科學實證,理想上,當然應等到國際上普遍認證再進行!
對此我也呼籲,執政黨應出面說明,到底國產疫苗的推進時程為何,若是八月無法趕上量產,是否會對我國的疫苗接種速度造成影響?
最後我仍要強調,疫苗政策需要有更完整的思維,包含開發、採購、取得、施打等階段,我們必須坦承,台灣目前無論是在哪個部分,都仍有待改善之處!
未來,我們當然應持續擴大採購和疫苗取得途徑,不過根據食藥署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國內疫苗累計接種已超過 200 萬人次,然而昨日的單日施打,卻僅有 3 萬 4 千劑,顯有趨緩趨勢,我們也期待未來莫德納開打後,能再繼續提升速率,儘速讓我國擴大疫苗覆蓋率!
緊急應變小組組織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隻蟲叫做秋行軍蟲,隨著西南氣流從中國來到台灣,農作物一碰到牠就慘了,全部都被吃光光,最後造成欠收,我們也沒得吃了,救救台灣農業人人有責,如果看到這隻蟲,記得馬上通報立即消滅,今天就要來介紹秋行軍蟲最愛吃的五大蔬果,看看這些蔬果的農民是如何防治蟲害,蟲蟲大作戰即將開始!
發現秋行軍蟲後,立即透過官方提供的4大管道通報,限定期間內通報獎勵金高達1萬!
1.電話通報:防檢局通報專線為「0800-039-131」
2.聯繫「防檢局防疫小尖兵臉書」
3.透過「防檢局LINE@」回報
4.下載「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APP」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草地狀元IG↓↓
https://www.instagram.com/i.career131/?hl=af
緊急應變小組組織 在 緊急應變小組人員職掌表 的相關結果
緊急應變小組 人員職掌表. 任務. 工作內容. 準備器材. 召集人. 決定應變啟動及解編時機。 決定應變人力來源、人員進駐時機和班表。 指揮現場人員進行災害應變任務。 ... <看更多>
緊急應變小組組織 在 災害防救應變組織 的相關結果
災害防救應變小組分組名單. 編組. 負責人員. 負責工作. 器材. 指揮官校長(對講機1). 1. 成立緊急應變小組。 2. 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3. 依情況調動各組織間相互支援 ... ... <看更多>
緊急應變小組組織 在 緊急應變組織規劃為五組,分別是搶救組、通報組、避難引導組 的相關結果
護組及緊急救護組,組織架構圖如下圖所示. 指揮官. 副指揮官(兼發言人). 搶救組. 通報組. 避難引導組. 安全防護組. 緊急救護組. 校園編制成員與緊急應變組織分工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