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
1998 年的台灣,一場奇怪的流行病在孩子間蔓延。除了發燒,病患的手脚掌和臀部等處還起了紅疹或水泡,口中出現會疼痛的潰瘍。這個怪病傳染力極强,讓成千上萬名孩童染疫,更可能導致嚴重神經性疾病如腦膜炎、肢體麻痹的重症,最終奪走了 78 個小生命。後來,何曼德院士所主持的研究團隊進行鑑定調查,才確認了這起災禍的罪魁禍首—「腸病毒 71 型病毒」。
■一場怪病的大流行,促成疾管局的成立
這場前所未見的疫病大流行,對台灣的後續影響非常大。現於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的劉家齊博士,如是説道。
疫情過後,為了更好地統整醫療資源,建立現代化的防疫體系,原先分散的行政院衛生署防疫處、預防醫學研究所及檢疫總所三個單位,在 1999 年被整合成爲「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即今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的前身。
自此,台灣開始進行長期的傳染病監測系統,啓動「人用疫苗自製計畫」,也建立了完整的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與手冊。
■從小兒麻痹症到手足口症,腸病毒家族身世解密
「腸病毒屬於小 RNA 病毒科(Picornavirus),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它大概有一百種以上的血清型(即病菌中特定不同的亞種),科學家將他們區分爲 A、B、C 及 D 四大類型。」劉博士娓娓道來。目前科學家發現,除了腸病毒 71 型,手足口症另一主主要病原體還包括克沙奇 A16 型。
人類與傳染病奮戰的歷史中,擁有龐大家族的腸病毒(Enterovirus)肯定占有一席之地。不過就像孫悟空七十二變,只要病毒上的蛋白質序列有所變化,就會變身成不同的病毒類型。以小兒麻痹病毒為例,雖然它也是腸病毒的一員,但因爲它是腸病毒 71 型的遠方親戚,兩者的蛋白質序列有高達 50% 的差異,因此小兒麻痹疫苗並沒有辦法防治手足口症。
■疫苗製作,關關難過關關過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銜接製作和技術的橋梁,全國產疫苗的推手
■建立跨國合作網絡,一起迎戰新型傳染病!
致病性微生物總是會不斷地適應和變異,對人類造成威脅。而感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針對新型感染病的風險問題,為台灣超前部署,做好緊急應變與中長程研究之規劃。研究人員和各方携手多年來的努力,積累成今日腸病毒 71 型研究與疫苗研發的寶貴經驗,更讓台灣可以向其他國家招手,喊出:Taiwan can help!
■完整文章,詳( 科技部 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1b6ac13-ef1c-40e5-87e3-b5247f66f74b
#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緊急應變計畫指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緊急應變計畫指引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57例本土、15例死亡;環南市場爆41人確診,中央北市聯合前進指揮所進駐濱江、環南市場;莫德納疫苗第二波7月5日撥發;機場入境普篩啟動;8月28日公投因疫情延至12月18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新增COVID-19本土確診案例57人、境外移入1人,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台北市包括環南市場在內的四大批發市場進行為期3天的PCR篩檢,到今天上午,環南市場已經篩檢出41位陽性確診者後,緊急休市消毒。指揮中心跟台北市府在今天成立前進指揮所,進駐環南市場與濱江市場,由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再次出任指揮官,並且在環南市場成立篩檢站。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現在在跟時間賽跑,如果愈快把傳播鏈阻擋起來,疫情就愈能控制住。
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指出,美國贈與台灣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第二波將會在7月5日撥發給地方政府。針對7月12日是否可以降級或是微解封,陳時中表示:「到什麼時候要開,要看疫情的情況,像北農這樣的事情,我們還是要集中精神,先把這個事情做一個段落,讓大家安心。否則縱使開了,也沒有人敢行動。」
■環南市場群聚感染擴大篩檢,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成立聯合前進指揮所
今天上午11點30分,陳時中、台北市長柯文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人在環南市場召開臨時記者會。陳時中表示,今、明兩天會完成確診者的疫調以及相關密切接觸者的隔離。陳吉仲表示,環南市場跟對面的家禽市場全部休市3天,並且要求市場內外800多位人員進行篩檢。柯文哲則認為,這一次環南市場的群聚是之前萬華地區群聚感染的延續,未來也會讓環南市場附近社區的民眾進行篩檢,儘快把潛在染疫人員找出來。
陳時中表示,在濱江市場與環南市場成立聯合指揮所的目的是要快速反應:「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時有狀況的時候,即時面對、即時去處理。」針對指揮權責的問題,陳時中說,疫情指揮中心秉持著雙方合作的精神,但若有歧異,最後將會由指揮中心決議。陳時中也解釋,快篩的方式可以在社區內提供民眾採檢,但是有目的性的採檢,指揮中心仍是傾向使用PCR的方式,以大規模、有秩序的採檢方式進行。
針對環南市場群聚案,指揮中心發布以下5點決議:
●7月2日設置環南市場篩檢站。
●7月2日發布疫情警示簡訊。
●7月2日下午5點前完成確診者疫調。
●7月3日完成密切接觸者隔離,並安排採檢。
●持續匡列風險區域人員,安排定期採檢。
陳吉仲表示,在7月7日開市後,包括環南市場在內,台北四大批發市場相關人員要拿出陰性篩檢證明才可以進入市場。針對台北市1萬多隻家禽的供應量,農委會已經請新北家禽市場幫忙處理,並且要求中南部廠商就地屠宰分切再北送。他強調,農委會將會維持民生所需肉品的供應。
陳時中指出,環南市場這次共新增40例個案,另1例為舊案,由於是有計畫性的篩檢,因此確診個案多數都是無症狀感染者。醫療應變小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據統計確診的41人當中有12人Ct值大於30、較不具傳染力,其餘Ct值都偏低,代表病毒量較高,傳染力可能也比較高。
指揮中心也在下午發布了環南市場疫情警示簡訊,給在一定範圍、一定時間到過相關區域的民眾。警示簡訊發送的匡列範圍:北到萬板大橋、東至西藏路、南至華翠大橋、西至環河快速道路。只要在6月8日到7月1日有經過這個區域的民眾都會接到簡訊。指揮中心也呼籲民眾,若在6月8日以後,曾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就請至附近的篩檢站採檢。
■新增本土確診57例、死亡15例,環南市場確診數尚未納入
今天新增本土確診的57人中,25人為男性、32人為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到90多歲之間,發病日介於6月22日至7月1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29例為最多、新北市為15例、新竹縣4例、桃園市、基隆市各3例、台中市2例、新竹市1例。
陳時中表示,雖然整體趨勢往下,但這兩天在北市批發市場的大型篩檢裡,仍然出現很多個案,而這些市場感染的個案,還沒有包含在統計數字裡面。
■機場入境普篩啟動,加強防疫旅館消防檢測
為了防堵Delta病毒傳播入境,今天機場開始入境普篩。陳宗彥表示,每天入境台灣的人數大約落在200人到1,000人之間,桃園機場第一航廈跟第二航廈已各備有5座採檢設備,估計每週應該只會需要面臨1到2次的大量採檢,目前機場的篩檢量能足以應付。陳宗彥也指示機場善用入境大廳空曠的空間,拉大旅客等待採檢時的距離。
昨天彰化防疫旅館發生火災,造成總共4人死亡。陳宗彥在回答記者問題時指出,去年指揮中心就跟消防署訂定了相關的防疫旅館消防指引,在發生了彰化的悲劇之後,指揮中心會再要求地方政府跟地方觀光單位,加強檢視防疫旅館相關人員的消防教育訓練跟安全指引的落實。
■陳時中:COVAX沒有回應,正在直接洽談Novavax原廠疫苗
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回答問題時證實,日前跟COVAX聯繫都沒有得到明確的回應,因此正在直接向原廠Novavax洽談購買疫苗的數量。另外,陳時中也指出,現在指揮中心正在研擬,下一波施打將會納入大眾運輸工具的工作人員。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南投縣長林明溱、花蓮縣長徐榛蔚、雲林縣長張麗善、台東縣長饒慶鈴等縣長發出公開信,要求中央政府比照台積電、鴻海等案例,以專案方式授權地方政府購買疫苗。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目前食藥署已經檢視完各縣市送交的資料,但仍缺少所需文件,食藥署已經發函給各縣市,要求補充相關資料。
■8月28日公投因疫情延期至12月18日,陳柏惟罷免案8月28日投票
中央選舉委員會今天發布公告表示,考量政府提高全民施打疫苗覆蓋率的時間,全體委員一致通過,將原本在8月28日進行的4項公投案(重啟核四、珍愛藻礁、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延期至12月18日。
另外,中選會也宣告立委陳柏惟罷免案成立,這項在台中市第2選舉區進行的罷免案,投票日期訂於8月28日。
■屏東Delta群聚案,陽性確診數沒有上升
針對屏東Delta病毒群聚案,陳時中表示,屏東的採檢情形跟醫院的狀況都還算穩定,在6月29日已經完成全部匡列人數的採檢。總共有392人是陰性,並且會在第7天跟第14天各再採檢一次。另外總共490位與個案密切接觸的被匡列者,目前全部都被安排進入集中檢疫所隔離,其中401件篩檢為陰性、1位陽性,還有88件正在檢查中。
在8天的檢疫工作中,屏東枋寮、枋山等5座篩檢站總共採檢10,689件,目前只有1例陽性、324例仍正在檢疫中。陳時中表示,看起來這兩天的發展,匡列的範圍也愈來愈大,但陽性數並沒有上升,這是一個比較樂觀的情形。
(文/楊智強 ;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林彥廷、鄭宇辰、楊子磊、馬雨辰)
#延伸閱讀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https://bit.ly/3zX2e9D
【報導幕後Podcast|追出北農隱形傳播鏈,記者看見的防疫「邊緣人」心聲】https://bit.ly/3h8o6HA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莫德納 #Novavax #入境普篩 #防疫旅館 #PCR #Delta變異株 #環南市場 #群聚感染 #公投
緊急應變計畫指引 在 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 的相關結果
2. 緊急應變計畫內容應包含各級人員之角色與權責、應變組織之架構與權責、通. 報、現場搶救、醫療救援、消防、人員疏散及災區再進入等措施和步驟。 3. 在規劃緊急應變處理 ... ... <看更多>
緊急應變計畫指引 在 法規名稱: 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 的相關結果
一般事業單位製作緊急應變計畫時,多追求淺而易見的績效,常以舉辦演練、訓練與購置應變設備為主,而忽略了應變計畫應依據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之結果為制訂 ... ... <看更多>
緊急應變計畫指引 在 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 的相關結果
呼吸防護計畫專區 · 局限空間作業專區 · 高氣溫作業危害預防專區 · 石綿專區 · 職場永續 ... 附件檔案下載. 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 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pdf. 回上一頁.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