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讓我覺得很有壓力!」你聽過對方講類似的話嗎?尤其在你很難過、表達出情緒的時候,對方沒有安慰你,還呈現出一副不知所措、很愧疚的樣子⋯⋯你內心可能百感交集:「誒,受傷的是我耶,為什麼你一副很無辜的樣子?!」
前幾天我在一篇經典的研究當中看到了一個結果可以用來解釋這樣的狀況,而這個現象叫做「罪惡感促發」(inducing guilt):
1.在感情當中充滿焦慮和不安的一方 A(焦慮依戀)習慣去偵測關係當中的威脅和衝突,每當衝突發生的時候,這個焦慮的當事人會呈現出受傷的感覺(Hurt feeling),甚至很誇張的去表達自己「受了多嚴重的傷」(你可以想像成就是很 drama 的人)。
2.這樣的行為會讓他的伴侶 B 感受到強烈的罪惡感。
3.而且這件事情本身,對於那個不安全感的當事人 A 來說,可能也會是一種愧疚(A 可能在一段爭吵和衝突過後,終於軟化下來、充滿罪惡感地哭泣著對 B 說:對不起我那時候不應該這樣對你說⋯⋯)。
4.但是這個流程會持續的發生,主要是因為 A 的行為會增加 B 的罪惡感,然後在這個罪惡感底下,B 會更積極的在關係當中努力做一點什麼、或者是表達自己的在乎。
表面上看起來,A的情緒讓B產生了彌補關係的行為,可是,這樣的關係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彼此的關係滿意度會比起一般的情侶下降的更快。換句話說,持續久了,這個經常感到罪惡感的伴侶 B 就會開始疲乏、甚至對於這段關係感到厭倦。
發現了嗎,如果對方跟你說:「我常常不能夠回應你的需求,這讓我覺得很罪惡」,或許是你們之間相處的那個不安全感,滋長了在你們之間分開的火苗,只是當這個火苗在蔓延的時候你沒有發現,等到你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但我想說的是,這個過程並不單單是一方的錯,對方也有對方的責任。
倘若你總是讓對方產生這種感覺,那就很有可能把一段關係走到絕路。可是關係本來是互相的,他會讓你產生攻擊的行為,也或許是過往他曾經深深地傷害你,讓你採取某種手段,來讓對方感覺到你到底有多痛。
嘗試從現在開始,用合作的方式去經營關係,看到自己在感情當中無意識地會去討拍、操縱對方的情緒,或許是一個不容易的自我認識,但也因為你更了解這樣的黑暗的自己,下一段能夠和你攜手走更遠的感情,才有機會來和你相遇。
#今天的節目收聽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user/songforyou/platform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罪惡感 愧疚感」的推薦目錄: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心得/其他] 翻譯:寵物過世如何掙脫愧疚感的掌控- 看板cat 的評價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心曦心理諮商所- 羞愧感v.s.罪惡感的核心差異是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如何消除内疚,罪恶感? - 愧疚情绪导致抑郁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的評價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你會害怕麻煩別人嗎?終結不健康的罪惡感!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劈腿的人會有罪惡感嗎-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受害者情結》特徵:病態的悲苦角色
受害者情結個體都有幾乎是上癮式的悲苦控,他們擁抱悲苦,視悲苦為自己的價值,如果不以悲苦呈現自己,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為何存在?
「我是這麼這麼受苦,承受這麼多巨大的苦楚,可憐可憐我吧!我好無辜,好受苦啊!為什麼沒有人在我身邊啊!為什麼要讓我那麼寂寞、痛苦和無助啊?」
他們無法以理性和思考面對現實生活的問題,還會誇大地表現出自己的軟弱和無助。 這是華人社會長久傳遞下來的受苦文化。特別是女性,為了證明自己的「好」,必須不斷以吃虧、吃苦,吃掉所有的不甘心、不甘願、委屈、痛苦,都一併吃下,才以為自己生命是有價值的、精神是完美的。
這種從很小開始,就無意識地以吃苦,甚至受虐,來當作一種自我存在的證 明,卻同時累積許多情感缺乏關照,把自己視為一個不配得到愛與關懷的人,只 有別人要他吃下的苦,他便毫無異議的強迫自己吞下。
吃的苦這麼多,吃到自己的心都碎掉了,人也壞掉了,哪能不覺得被這世界 辜負及拋棄呢?所以,越吃苦的人,越覺得自己被這世界所害、被別人所忽視, 然後出現:「都是他們對不起我」的怨恨念頭。
但即使心有不甘,也早就不平衡,但若是有人告訴他可以不用吃苦了,也不 要再委屈自己了,他反而會覺得自己是否沒有用了?不再被需要及在乎了?而出 現一種不情不願離開受苦的情境。再者,他也無法就此停止早已形成的病態受苦 的神經症反應。為什麼呢?因為在早年無法獲得正向情感安撫及滿足的個體,透 過受苦的形式和歷程,來自我滿足內心的空虛和無意義感。
所以若要他們不要再吃苦、受苦,離開那些受苦的情境和不當的對待,他們 反而會無所適從的呢喃著,這樣會讓他們內心產生許多罪惡感、愧疚感,好像自 己很罪惡或很不道德。
也就是說,這種受苦傾向,混淆著真實的痛苦感,而藉由這痛苦感激發出內 在一種「存在的獨特感」,讓個體內在產生:「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嗎?」、 「我吃過的苦比你吃過的鹽多太多了」的一種優越感和偉大感。所以才會讓周圍 的人感受到,好像此人倚著自己的受苦,強迫他人的忍讓及滿足,否則就是無視 他的受苦情操、無視他的犧牲和承受。
在一些具有宗教信仰嚴厲規範的家庭裡,或是社會長期下來的集體無意識, 都可能使我們內心隱藏著「受苦受虐即是靈魂昇華」的彌賽亞情結(或稱救世主 情結)。
這無意識的殉道者原型,若是和受害者情結的孤兒原型交互作用,那 麼,這不僅加乘了受苦的病態性強迫傾向,讓受害者情結個體不可自拔,同時還 會以趨向自虐的方式,以悽慘的遭遇增加自己的悲苦感。
即使身旁的人已看不下去,甚至不斷的干預來企圖阻止個體不停的掉落至悲慘深淵,以終止個體的自怨自艾和痛苦的發生,但那對受害者情結個體來說,這 將導致他失去存在的意義,也使他早年所承受的苦痛,一併失去了意義。
對受害者情結的個體而言,「病態受苦即是意義」,這種沉溺於痛苦的循環之中,反而激起個體一種「我是多麼努力的求生,又多麼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的自我撫慰。即使,這種以痛苦換取自我撫慰的補償歷程,他們完全無 意識,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
事實上,人類的生活當然伴隨著痛苦,成長是痛苦、疾病是痛苦、失喪是痛 苦、求不得是痛苦,還有老化及死亡也是痛苦,但在沒有病態受苦傾向的人身 上,我們會看見痛苦雖然存在,但人會以他內在的資源和功能,去連結外在的資 源和幫助,來一方面調節自己適應這些痛苦的歷程,另一方面從這些痛苦淬煉出 面對生命實相的智慧,進一步修通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但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由於「情結」在內在深層猶如打上了死結,使其經歷 到痛苦就像是墜入到某種情緒漩渦,在失去自主感和自我意識下不斷的循環某些 情緒情節和反應,好像跳針一樣,只要一被勾住了某種內心不好的感受,這病態 的受苦傾向就會出現,讓個體執著地破壞自己可以獲得的解脫與真實的快樂。
受害者情結的人格會如此奴役個體整個人,讓他們沒有別的方法,也無法行使思考,必須被受害者情結這個次人格控制及支配。他必須受害、他必須受苦,才能符合他對自己、對環境、對他人的設定。
若無法和我們深層那些不被我們覺察的無意識內容溝通、對話,進而賦予自己 新時代的人生見解和意義,我們可能都難以真正的離開受苦傾向,終止以受苦來 證明自己存在意義的自動化導向。
對具有受害者情結的個體來說,受害意謂著某種受苦,無意識的反覆停留在受害感覺裡,藉此撫慰及滿足自己無意義的生命空虛感,這是我們不得不了解 的內在需求。
而為了讓這種內在需求不斷地得到相似的內容和材料運作(就像蒸汽火車需 要添煤炭加熱水來產生蒸氣運行),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用扭曲的信念信條讓生活的情境,反覆製造出相似的受苦情緒感受,加深被環境所害的感覺。
#受苦成癮
#若失去痛苦,人生就覺得空乏
#人活著是要活得健康,不是為了受苦
-
《受害者情結》:擺脫惡性糾葛的人際關係,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本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842?sloc=main_mb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醫師的內心世界”作者是Danielle Ofri。她是紐約貝爾維醫院的醫師。
這本書內容以作者親身經驗為主,搭配她與其他醫師的訪談,主題是行醫過程醫師所經歷的情緒。
作者回憶在自己大三時,在腫瘤醫學部見習。看一位研修醫師(Fellow),幫一位血癌患者施打化療藥物。桌上有兩瓶藥物,一個是靜脈注射,一個是脊髓腔內注射。該醫師先處理後者。
把藥物推送完,該醫師看向桌面時,頓時臉色發白。他打錯了。把靜脈內藥物打進脊髓腔內。後果嚴重。
後來作者在醫院遇到這位醫師時,他似乎一直被沉重的罪惡感壓得頭低低的。
罪惡感與愧疚感,是犯錯後的情緒。也因為對人造成重大傷害的可能,行醫的過程往往會伴隨著恐懼。醫師害怕自己做錯了。
作者回憶自己第一次主導急救過程的手足無措,腦中一片混亂,無法下達指令。就是恐懼達到極致時的麻痺作用。後來是比較資深的醫師伸出援手,化解危機。
醫療行為會影響患者的健康,有點適度的恐懼是合理的,也是小心謹慎的反應。假如一位醫師都不怕任何併發症,也完全不認為自己有判斷錯誤的可能,反而是可怕的事情。
醫師的養成過程涉及大量的學習。醫學生學理論知識。開始見習與實習時,每天都看到不同的疾病與程序,每樣都很新奇有趣。
在完成住院醫師訓練與主治醫師前面幾年後,醫師已經熟悉這個科別常見的問題與處理方式。學習與進步的快樂大幅減少,日常生活變成比較是不斷重覆已知技巧,完成工作的過程。
而且,醫師會看到許多對自己健康完全沒有責任感的人。
喝的爛醉,跟人打架,不斷進出急診的酒精成癮者。難以配合就算了。你要為他診治,還要小心不要被打。有糖尿病卻大吃甜食,造成血糖過高的患者。
這些人似乎可以把自己的健康搞壞,然後醫師就要負責把他治好。
日復一日的高壓工作、醫師開始發現,有些患者現代醫療幫助有限,也不是所有患者都值得救助。於是,開始產生職業倦怠,甚至物質濫用。
書中舉了一個醫師的例子。她在壓力下,如何一步步陷入酒癮與她重新出發後的職涯。
她的新工作有個優點,就是”每天都能上床睡覺”。
對於一般上班者而言,每天晚上可以睡覺似乎本該如此。但對許多醫師來說,譬如需要輪大夜班的婦產科醫師、急診科醫師,值病房班的內科醫師,與有急診刀要開的外科醫師,晚上能好好睡個覺是莫大的幸福。
許多醫師在值班時,會變得過度敏感。深怕自己漏掉呼叫器或手機的來電。往往自己在洗澡淋浴時,會覺得嘩啦啦的水聲中似乎有鈴聲。於是關掉水龍頭,仔細的聽。這個現象甚至會持續到不需要值班的時候,一聽到來電,人馬上跳起來,進入戒備狀況。
這些會讓醫師壓力過大,表現不好的情緒因素,我們如何處理呢?
傳統方法是不處理。
“你要當醫師,你就要撐得過去。”
“撐過去才是抗壓性夠強,能獨當一面的醫師。”
“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這就是傳統做法。
書中提到,美國有醫院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推出身心安適(Wellness)計畫。除了要替醫療人員帶來身心健康,也要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的快樂豐足。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問,有多少台灣的醫療從業人員可以說自己的生活是”快樂豐足”的呢?
這本書每一章以實際案例解說一個行醫過程會遇到的情緒,從中帶出現代醫療環境與訓練過程會遇到的問題。
每章最後,是一位來自瓜地馬拉的三十幾歲非法移民,胡莉亞的故事。一章又一章,她的心臟衰竭症狀愈發明顯。這個沒有美國籍的人,能否排上心臟移植名單,最後結果如何?未知結局帶來一種看小說般的緊湊感,讓讀者一章又一章讀下去。
對於本身從事醫療工作,或者對醫療人員心理狀況有興趣的讀者,“醫師的內心世界”會是一本精彩的讀物。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心曦心理諮商所- 羞愧感v.s.罪惡感的核心差異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罪惡感 (Guilt) :個人在「行為上」的失誤, 有時常會跟「我傷害了別人」有關,甚至有些時候帶有對他人的同理心。在罪惡感裡頭,「我」是好的,但我犯了個錯。所以面對 ... ... <看更多>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如何消除内疚,罪恶感? - 愧疚情绪导致抑郁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的推薦與評價
内疚, 罪恶感 是中国人比较常见的一种负面情绪。很多华人会用负罪感来操控对方。大家很非常熟悉的一句话, 你不听话让妈妈感到很伤心,就是一句典型的 ... ... <看更多>
罪惡感 愧疚感 在 [心得/其他] 翻譯:寵物過世如何掙脫愧疚感的掌控- 看板cat 的推薦與評價
2022/03/14 更新
作者另一篇小記(https://www.pet-loss.net/questions.shtml)裡也有談到愧疚感,
我節錄重點於此:
正如你已經發現的那樣,感覺和現實並不一定會融合。你可能在理智上知道,你不應該受
到責備,並且你已做了你能做的一切,但你仍然感到內疚。這個是正常的。你的感覺可能
並不「準確」 但這並不妨礙你感覺到它。你可能還會發現,你無法通過邏輯推理來
反駁這些感受。
在這一點上,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接受你有這些感覺 不是說它們指出了現實,而只是
它們就存在著。不要讓這些感覺說服你應該懲罰自己之類的 但要接受它們是對失去
你所愛並承擔責任的對象的正常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感覺會變得更好。要多久呢
?好吧,在我的貓失去一年後,我仍然會哭泣。但每天的痛苦感確實會好轉。
- - -
好讀版:https://reurl.cc/bnN36o
本文為系列翻譯文的第四篇,前三篇已po在本板。
本文翻譯自 Breaking the Power of Guilt
https://www.pet-loss.net/guilt.shtml
當寵物過世時,「罪惡感/愧疚感」往往是最主要掌控著你的情緒反應。不管我們是如何
失去寵物的,都會感覺到愧疚,罪惡感掐住我們的脖子。它籠罩著我們的白天、夜晚也讓
我們不成眠,更污染著我們的回憶。愧疚感常常超過了喪失寵物這件事本身,我們開始會
對所有事情都抱有罪惡感。
野火燎原的愧疚感/罪惡感
如果寵物因意外而死,或因一時粗心大意而死,我們很快就會出現罪惡感。也許是粗心忘
了關好門,寵物跑出去到街上被車撞了。也許是不小心餵了寵物有害的零食 — 碎骨、巧
克力。也許有人忽視了某種有害之物 — 電線、或一段繩線。當這種事情發生時,罪惡感
很快就會襲來。如果我早知道就好了、如果我更小心就好了、如果我早點回家就好了、如
果我緊盯著牠就好了...寵物的最終回憶變成了一連串的失敗。
如果寵物是因無法預期的疾病而死,這一連串的念頭會非常相似:為什麼我沒有更早注意
到牠的症狀?為什麼我沒有馬上帶牠看獸醫?為什麼我沒有多找不同的獸醫看看?我怎麼
能讓牠病了這麼久但我都這麼盲目沒發現、為牠做的這麼少?
安樂死是愧疚感的大魔王。不管我們有多麼確定我們能為寵物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安樂死,
很少有飼主能真的為此決定感到舒服。很少人能離開獸醫辦公室而不叨唸著各種懷疑、想
知道寵物感覺如何、回想著臨終的時刻,而不問自己我們是否該等久一點、再努力嘗試一
點?我們時常會感覺自己就像謀殺了自己的家人一樣的愧疚。
但是,即使寵物過世前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事情能引發你的愧疚感,我們依然沒有得救。如
果我們無法找出對寵物的死能有任何愧疚感,我們還是會去找出在寵物活著的年歲裡,我
們有愧對牠的時刻。如果我有花更多時間陪牠有多好、如果我有多關注牠有多好、如果我
沒有把牠從我腿上推開有多好、如果牠殷切地看著我時我沒有忽視牠有多好、如果我沒有
那麼忙有多好...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說服自己是個非常可惡的飼主,我們害自己的寵
物過得如此悲慘。這太遲了。我們無法彌補、無法拯救自己...
我們為何會這樣感覺?
我們是因果論的信徒。當某件事出錯了,我們會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這是怎麼發生的?
什麼地方出錯了?這是能被預防的嗎 — 如果可以,能如何預防?誰該為此負責任?什麼
事情應該要/可以做得不一樣才對?我們很少能承認,這些問題是沒有解答的。我們很少
能夠說:「沒有人有錯;它就是發生了。」我們很少能夠接受,沒有事情能夠改變、能夠
做得不一樣。
這種心理反應會被我們對寵物的深刻責任感所加強。寵物的角色和小孩非常相似:不管發
生什麼,我們都要負責任。我們絕不能期待寵物去瞭解為什麼牠們不能跑去街上、不能咬
電線、不能叼走那團垃圾。我們永遠都是牠們的看守者與保護者。因此,當事情發生時,
我們將自己視為也要為那件事負責任 — 而從感覺「負責任」跨到感覺「愧疚感」只是小
小一步而已。
從罪惡感到救贖
一點點罪惡感,有正當理由的話,可以是健康的。下一次,我們會帶牠們打疫苗;下一次
,我們不會餵寵物吃骨頭或錯誤的零食。下一次,我們會在發現寵物出現奇怪的行為改變
時,馬上去諮詢獸醫。
然而,許多的愧疚感並不太健康。沒有仔細檢視的話,它能讓我們不再去尋求養新寵物的
快樂 — 甚至能毀了我們的人生。我曾與多年受愧疚感所困的寵物飼主談話。如果你無法
擺脫「必須責怪自己害死你的寵物」的感覺,你可能會有很長、很苦的路要走 — 除非你
選擇改變方向。
注意,我說的是「選擇」。當我們並不總是能掌控自己如何感覺時,我們可以控制自己要
如何對那些情緒做出回應。我們可以選擇是要控制那些情緒,還是要讓情緒控制我們。
愧疚感也不單純是一種情緒。愧疚感的核心是一種信念 — 我們錯誤地說服自己做錯了事
就該為此而受苦。要掙脫這種信念的唯一方式就是去改變我們選擇相信什麼。以下有一些
選擇能夠幫助你駕馭罪惡感:
(1) 選擇不要去反覆回想愧疚感。你是否發現自己在一遍一遍反覆地想著同樣的愧疚感的
念頭?這些念頭不會自己消失。你必須選擇讓念頭停止。首先,接住你自己。當你發現自
己又不知不覺走向痛苦的思路時,趕快擺出一面停止告示牌。你也許可以選擇一種身體上
的行動,例如彈一下手指,來提醒自己該改變方向了。接著,刻意地去專注在其他事情上
,例如你明天的計畫。專注去想未來某些正向的事情是一種有意識的提醒:你的生活除了
過去的負面經歷外,還有別的值得期待。
(2) 選擇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自己擅自為過去的錯誤懺悔,並不會達到什麼成果。這不
會改變或者彌補過去;這只會毀了你的未來。很可能你已經改變了任何需要改變的事(例
如幫寵物打疫苗)。你能改變其他事嗎?你能收回已經做的事嗎?你能改變你的行動的結
果嗎?如果答案都是「不能」,那麼就選擇接受答案吧。接受你現在唯一能改變的事就是
你的未來。
(3) 選擇平衡思考。愧疚感讓我們專注於想像中的失敗 — 我們「太忙」沒帶寵物散步、
玩耍、或擁抱的時候。它讓我們盲目,看不到其他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太忙。所以,下次你
的內心又漂到不開心的念頭上時,選擇轉變內心的焦點吧。主動去提醒你自己那些美好的
時刻,那些你實際上很負責照顧寵物的時候。(很可能你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這樣的。)翻
開你的相簿。寫下一串你為寵物或你們一起做的事情。強迫你自己去記得那些做得很對的
事。認清楚,你的失敗與成功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平衡。你並非百分之百完美,但你也並非
百分之百失敗。
(4) 選擇原諒自己。原諒並不是種抽象的宗教概念。他是任何關係中最為基底的一種需求
。好好想想。如果你不能「原諒」你的寵物造成的水漬、咬破的窗簾、啃過的東西、破壞
的傳家寶...的話,那你能跟寵物有美好的關係嗎?無法原諒的寵物飼主,不可能當飼主
太久。另一方面也是如此:你的寵物多常「原諒」你遲了回家、忽略牠、或對牠喊叫?「
原諒」一直以來都是與寵物的關係的基礎,而現在你需要讓它成為你療傷的基礎。每一次
當愧疚感試圖提醒你過去的錯誤時,試著認清那錯誤 — 然後原諒它。如果你做錯了,好
喔。那已經發生的事已結束了,而是時候該往前走了。給予你自己相同的愛與接納,如同
你的寵物給予你的一樣。只有當你能原諒自己,才能夠療癒與再次給予愛。
「不在乎」的寵物飼主從來不會感覺罪惡感的痛楚。只有充滿關懷、負責任的飼主會經歷
這種痛苦。麻煩的是,太多的愧疚感會讓你難以再度當個關懷、負責的寵物飼主。
世界已有足夠的人們不在乎他們犯的錯誤。卻沒有足夠的寵物飼主是真心關懷的 — 他們
選擇從錯誤中學習並且往前進去改變另一隻寵物的生命。別讓愧疚感將你一輩子關在悲慘
的牢籠裡。選擇去原諒、去愛,並往前進。這世界需要你!
[譯者的話]
罪惡感是很難掙脫的泥沼,是內心的陷阱。愛越深、自責就越重。深陷愧疚感的人,很可
能覺得作者的話很冷血、太過理所當然,很難接受要這麼簡單就「原諒自己」、「往前進
」,可能會覺得「為什麼沒有人為我的最愛的死而負責」。說來慚愧,我的愛貓過世後我
看了很多人的說法,最後都不是這些理性的東西說服我的,而是我的貓三番四次來「看我
」。那些經歷讓我能相信他現在過得很好、沒有委屈與難過,我才能放過自己,讓自己想
他的時候能帶著比較喜悅、平靜的心情,而非完全被悲傷與自責籠罩。我想,「戰勝罪惡
感」是很難的課題,要試著從思考習慣上強迫自己停止自責,也要給自己時間消化各種思
緒。一路往負面的心理漩渦糾纏下去是很容易的,但要維持心愛的寵物在你內心那純粹的
美好,就要努力學習讓自己脫離愧疚感的泥沼、努力邁向光明。因為,也許你的寵物現在
正像一團發光的毛球活在你身邊,或是在另一個世界快樂地奔跑、曬太陽、撲蝴蝶,只是
我們麻瓜感知不到而已。愛,就是彼此接納最真實的樣子,給予彼此最真心的祝福,不管
是活在世界這頭的我們,或是已前往世界那頭的他們。我們對彼此的愛不會因死亡的分隔
而改變,我們與寵物對彼此的愛依然存在,在愛裡沒有懼怕與愧疚,只有完全的接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16.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t/M.1635426615.A.971.html
更新一小段,新增於本篇最開頭~
※ 編輯: daidai (125.228.228.224 臺灣), 03/14/2022 23:09: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