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大地之下
我們日日行走生活於地表之上,一切熟極而流,但對於地表之下,我們知道多少?
我們周遊列國,可以到達地球兩極,我們仰望天空,可以看見來自億萬光年的星星,然而我們對於地下世界的所知,卻僅止於個人所踩踏的地面。
長久以來,地下世界就代表著幽冥,連結著死亡;我們歌頌大地之上,對於大地之下則充滿著憎惡恐懼,生者被囚禁在地下墓穴,是無比恐怖的想像。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裡,地下世界與黑暗、窒息、腐爛、悲傷、隱晦……..有著直接的聯想。
可是在我們的腳下,不只有被掩埋的至愛與仇敵,還有縱橫交錯的地下路徑,有層次豐富的隱形城市,有岩石、水晶、鐘乳石與海底沉積物形成的天然景致,還有充滿無限生機、互助合作、無遠弗屆的樹聯網,我們所踩踏的地表,是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的屋頂。正如外在是內在的投射,大地之上的一切,根源都在大地之下,當我們不斷往地表之上更高之處攀登追尋,是否也該往地表之下有更多的研究了解?
當今最重要的自然寫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在寫下《故道》、《荒野之境》與《心向群山》這幾本關於大地之上的著作之後,他翻轉了一百八十度的視野,探看大地之下的世界。他以六年的時間深入地表,寫下這本《大地之下》(Underland),以優美、充滿哲思的健筆,帶領讀者一窺我們腳下的風景,宇宙創生時形成的暗物質,各種關於幽冥地府的神話傳說,從古至今的地下建造,真菌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人類史的核子未來,都包括在這裡了。
這本書的副書名是《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A Deep Time Journey),這不僅是感性的形容,也是知性的陳述。地下真的有自己的時間,與地上曆法年月日的時間刻度不同,地質時間通常以地球史上的重大事件或現象為劃分標準,從當下延亙到遠古,通往過去也通往未來,以「元」為最大單位,其下分「代」,代下分「紀」,紀下分「世」,世下分「期」,期下分「時」,而我們所處的時期是「顯生元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最早的時期則是「冥古元隱生代」,約始於四十五億六千七百多萬年前,也就是地球誕生的時代。以「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來註解地質時間,真是再貼切也不過了。這也讓我們省思,我們是過去億萬年和未來億萬年遺贈傳承的一部份,我們承接了上一代,又將留下什麼給往後的世世代代?
地下的世界安守一切秘密,那其中有人類的前世今生,有宇宙起源的線索,有無盡的寶藏,還有一層疊過一層的歷史痕跡。終有一天,我們也將把身體託付給大地,在地表之下永遠安息。然而生命其實並未結束,以地下世界為網路的樹聯網將接管一切,滋養新生命的來臨。大地之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生息洶湧。正如麥可法倫所說:「長久以來,我們將所恐懼的、想擺脫的,以及所珍愛的、想保存的,都安置在地下世界了。」所以,若想更了解人類的來歷,更深入宇宙的內核,也更進入自我的深處,也許就從凝視我們的腳下世界開始。
.
🌱本文刊於聯合副刊‧周末書房 / 110.08.21(六)
出處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688151?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標題:#地下的世界安守一切秘密
作者:#彭樹君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
「羅伯特麥克法倫」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介紹羅伯特• 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的自然文學三部曲 的評價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 的評價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楊照談書】1100402 羅伯特.麥克法倫《大地之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楊照談書】1100331 羅伯特.麥克法倫《大地之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終極密碼戰國語 - PttPlay線上看- Gimy劇迷 的評價
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書話|《大地之下》】#每個去過遠方的人都有自己的外太空
新一代自然寫作及旅行文學旗手羅伯特.麥克法倫新書《#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超越了一般自然寫作、旅行文學,不僅重新「發現」地球,也重新「發明」描述萬物的語言,補充了我們對地球的想像,拓展了人文思考路徑。
本文邀請 #作家陳宗暉 沿著字跡探訪遠方的深處,穿越黑暗中的黑暗,直面最古老原始、最陰暗也最明亮的所在,與內心的恐懼親密接觸……
(引文)我曾經從蘭嶼的環島公路岔開,闖進幽靜小徑的盡頭,目睹各種廢棄車輛的骸骨。蘭嶼海灘有撿不完的寶特瓶,在炙熱的日照之下,卡在礁岩裡。那是沉默的燜燒,凝結的憤怒。更具警示意味的還有,麥克法倫走訪芬蘭的核廢料「墳墓」,面對較人類悠久的「後人類建築」,我們該如何向未來世代警告地下深埋著持久、巨大的危險?麥克法倫不得不提醒:「語言也有半衰期,有衰變鏈。」
語言系統更迭與凋落,銘刻系統亦然。森林生長,冰河重返,遮蔽、抹除,痕跡不再。文字衰弱時,口語力求持續更新。書中提及的符號學及語言學家建議開發一種長期的「互動溝通系統」,「以故事、民間傳說和神話的方式轉達埋藏地點的本質。」每一代都能改編與重述,「那些成為祭司的人有責任為埋藏點創造一系列神話,以確保人們不會靠近。」說故事的人,寫書與編書的人,即使啞口無言也在嘗試對話⋯⋯
#更深的時間與更遠與語言👇👇👇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直播_山從來不是起點或終點,目的地是你自己
.
想要達到登峰造極之處,
勢必要先走過一段漫長和迷惘的風光。
~蘇乙笙
在山裡,
你會「看見自己真正的樣子」。
山,就像是一個迭起更為密集的「人生舞台」。
地形、氣候、植被、隊友、天數⋯⋯不同元素排列組合後,
總能碰出不一樣的登山感受。
而這些不同的感受,配上在山裡看似無盡的步伐,
往往容易讓登山者開始各種思考:
我是誰?
我為何而爬?
我與山是什麼關係?
印象最深刻的感受,
是一種「自我感」的轉變。
在山裡,時間與空間的質變,
一再提醒著你,人類是多麼無足輕重。
愛爬山,也愛寫山的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曾說:
「山所具有的任何情感屬性,都是人類的想像力所賦予的。」
山就像是一面鏡子。
在山裡,
我們看見的既是「山」,更是「自己」。
那些我們所感,所驚訝,所思,所駐足⋯⋯
所有因為山而有的感受,
其實都是讓我們更認識也更靠近自己最好的素材。
~蘇益賢
1
在任何一個角色裡,我都在實踐「愛」這件事,不論是愛人、愛自己、愛山、被山寵愛,我想這才是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情。
2
剛爬山的時候最該煩惱的不是要買什麼裝備,而是要深刻地了解自己,而且一定要明白你最重要的裝備就是你的身體。身心能習慣走得長走得久,比起攻克一座三千公尺的大山來得更重要,畢竟在山裡是不許快的,山只能慢。有很多初心者一開始踩進來登山界的時後,拚命地累積百岳數字或是腳程,我是沒有這麼好勝啦(其實是體力差)。在山面前我從來就不是贏者,就跟跑全馬一樣,你挑戰的都是你自己。
3
如果想獲得內心的自由感,
就需要大量的空間和獨處;
還需要
對時間的主導權、
全然的寂靜、
清苦的生活,
以及垂手可得的地理美景。
~席爾凡.戴鬆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4
難的是
過不去自己的那關。
山本來就沒有保證所有的事情,
包括三角點存在的價值。
怎麼賦予意義,
那端看你怎麼看它。
有些事情,
明明知道做了沒有用,
但還是想做,
也許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做得到的,
這樣也很好。
日子不也是這樣?
生命中的某一個微小時刻,
我們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即便當下沒有人在意,
那也沒有關係,
生命本來也沒有保證所有的事。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登山經驗的自我感變化
■ 有時沒有自我了,自我限制反而少了,自由就更多了
.
討論書籍:
《#沒有名字的那座山》
二十篇私密山間日記、十六首捕捉心緒之詩,更深刻描寫四季時序與人生流轉,其中蘊含了走在生命路途中的定錨與反思。
「讓我們在山裡,把話說開。」
作者: 山女孩Kit
直播時間:
5/16(日)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 的推薦與評價
羅伯特 . 麥克法倫 (Robert MacFarlane):「我所在的地點是劍橋,就站在九千九百萬年前白堊紀的白堊地上。其實這就是《大地之下》的主題之一, ... ... <看更多>
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楊照談書】1100402 羅伯特.麥克法倫《大地之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自少年時期便迷戀高山的自然寫作才子 麥克法倫 ,在六年間180度翻轉視角,無數次深入自然界最美麗也最駭人的空間,探訪了一個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聲息 ... ... <看更多>
羅伯特麥克法倫 在 介紹羅伯特• 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的自然文學三部曲 的推薦與評價
本世紀初,英格蘭年輕學者麥克法倫以文化史和意識史的角度,佐以己身的田野經驗,寫出膾炙人口的「行路文學三部曲」,綜合盧梭前後的大思想家與大探險家的思維理路,麥克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