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思考自己是否支持某件事時
❓ 你會從「結果是否有用」來決定
❓ 還是從「手段的對錯」來判斷
在迷走大學課程裡,我們將用「省水💧」
來帶你認識倫理學的「義務論」和「結果論」!
再怎樣腦洞的人生疑問,都有哲學理論能夠解釋!
迷走大學 周偉航|怪奇人生哲學實驗室
⏰ 每天只要 5 分鐘!
💪 哲學腦訓練超簡單
超展開的學問討論,等你來加入!
https://www.pressplay.cc/link/D20A5FA0
義務論 結果 論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是否就能忽略電視台無視道德的行為?】#讀者投書
假設追求自由民主是台灣社會普遍的共識,那麼維持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就是符合大多數人「最大的幸福」,也就是在彌爾效益論中所欲追求的價值。
但中天卻曾為了捧一個總統候選人,竭盡全力拉高其新聞時數,甚至不惜製播假新聞、以新聞攻擊與其相反立場的陣營,立場偏頗、「一言堂」的行為都大大傷害言論自由與民主社會。
從結果來看,中天電視台的存在並無法讓幸福達到最大化。而另一面,我們也可從康德義務論來看「道德行為」:
#中天新聞 #NCC #換照 #道德 #效益論
👀多元評論的世界需要你的支援!立刻訂閱:bit.ly/3kp6Dd5
義務論 結果 論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這些警察,在保護弱者的同時,也永遠都必須要做正確的事,保持清廉正直。」
.
「把壞人全部宰掉就好了。」
「你是從哪學到宰掉這個詞的?不過,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有法律這個規矩,我們一定要遵守規矩。」
「但壞人又不守規矩,是作弊。」
「就算如此,也一定要守規矩,志摩總是這麼說。不然原本是正義的事,就變成不正義了。」
.
「正義或許是很弱的東西吧。」
「很弱不就沒用了嗎?」
「就是因為很弱才要好好珍惜,需要大家一起保護,不然說不定就會消失了。」
---
《MIU404》第十集裡最喜歡的幾段對話。我想這也是野木老師藏在這齣戲裡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當你跨過了那條界線,你得到的結果還能夠稱作正義嗎?
在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中也曾經提過有關的類似議題。包含:「刑求犯人是否具有正當性」、「阿富汗的牧羊人」等等,甚至回歸到最一開始的「電車難題」,透過功利主義者、康德的義務論或者是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各種學生的發言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道德兩難困境有多麼的難以統一。
各個方面或是學派上產生的不同論點,並不是一個誰說服誰的問題,而是透過這些思想實驗與討論,找出一個符合你心中的正義,同時讓你試著站在不同的觀點上做出假想決斷,或許有些位置會顛覆你一直以來的價值觀,但正是這些虛構極端的故事,才能夠讓人再思考一直以來你所視為的「正常」。
義務論 結果 論 在 古董的課- 倫理學期末考試剳記倫理學要義... 的推薦與評價
相較於效益主義判定行為對錯的原則,義務論的主張正好相反。義務論不管行為的結果是怎樣,只在乎行動本身是否符合某些「特性」或「規則」。 ... <看更多>
義務論 結果 論 在 國立台東高中108學年度上學期原藝二公民與社會試卷命題老師 的推薦與評價
道德判斷的理論中,效益論重視結果;義務論重視行為動機與本身;而德行論則重視人格、德行的培養。 17.(A)、(B)、(C)皆不涉及人類是非善惡之判斷歸準,不屬於道德層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