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ooxx】
有好幾個朋友,目前都在學校當老師,每次見面時,常常聊起現在的老師很難當,學生有越來越多的狀況,家長更是,除此之外,學校的行政、老師之間的衝突,往往也讓年輕老師們對於教學感到越來越無力,要對孩子付出熱忱,往往也被其他的事情磨掉了熱情。
每當這些時候,我常常想起我們出了那麼多教育書的作者們,李枝桃校長、李崇建老師、吳緯中老師、蘇文鈺老師、王意中心理師等等,他們都用了極大的耐心,去傾聽孩子們的需求,而能成為與孩子貼近的老師,甚至最近《走過愛的蠻荒》作者文國士,也因為求學階段遇到在關鍵時刻影響他的老師,現在也成為孩子們口中的國國老師。
這些老師,我想他們在教學與陪伴孩子的日子裡,遇到令人無力的狀況一定不比別人少,但是他們仍舊支撐下來,在任何狗屁倒灶的日常裡,面對孩子時,仍然將自身的情緒安頓好,才能夠好好面對孩子,這真的是需要極大的耐心,以及對這樣事情的領悟,才能夠做得到。
放棄熱情很容易,難的是要維持這樣的熱情。
如果身為大人,我們都沒辦法好好安頓自己的情緒,用著不好的情緒去面對孩子,我想那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hsin)
#當校長的10個勇氣
#對話的力量
#心教
#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
#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
#走過愛的蠻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長過程中,爸媽決定了你所有的事情,自己只能乖乖聽話嗎? 其實,無論我們是兒童、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我們都有「被尊重」的需求。 ❓ 究竟未成年人該擁有哪些權利呢? 👉🏼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權利公約(CRC)專區」有更深入的介紹:https://bit.ly/3oZBJL7 #為什麼大人...
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講座活動預告📢📢📢
#吳緯中|#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比成績更重要的事,是那些大人沒教的能力。從個人灰暗經歷的感受,作者吳緯中認為對待學生,與其坐在辦公室,等待學生上門吐露心聲,倒不如將自己丟進學生處境,跑進他們的生活場域,如此才能感受他們的感受,懂他們的懂。
歡迎大朋友、小朋友前往參加~❤️❤️❤️
講座資訊:
★吳緯中「北市圖每月一書-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那些在升學主義下,被逐漸遺忘的能力」講座★
時間:2019年6月22日(六)14:30-16:3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十樓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免費講座請直接入場
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http://bit.ly/2WXm5Wt
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活動預告
#文末有贈票活動
吳緯中老師曾經擔任過編輯、行銷和業務,在不同的行業打滾過,而終於在三十三歲那年,毅然轉換人生跑道,離開辦公桌,不再和「電腦」打交道,而去與真實的「人」打交道,成為了毫無背景的菜鳥老師。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他來說,教導孩子那些大人與老師沒教,卻對孩子而言萬分重要的事,是他一向的目標,讓孩子認識自己,也是他在教學現場一直在做的事情。
這一次,他將告訴學生們,如何「認識你自己」!
【你與自己幾分熟?認識你不認識的自己(高中生場)】
時間:2019/1/19(六)14:00~16:30
地點:「人生學校」(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69號10樓)
票價:NTD 950 / 早鳥票 NTD 880
活動頁面:https://goo.gl/WeGqhc
適合年齡:高中、大學生
🔥延伸閱讀:《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那些在升學主義下,被逐漸遺忘的能力》https://goo.gl/tnfFb5🔥
💖💖贈票活動💖💖
人生學校特別提供2張票,要贈送給寶瓶的讀者,
即日起至1/13(日)中午12點,公開分享此則貼文,並於下方留言「我想要認識我自己」,就有機會可以免費參加這場講座喔!!!
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成長過程中,爸媽決定了你所有的事情,自己只能乖乖聽話嗎?
其實,無論我們是兒童、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我們都有「被尊重」的需求。
❓ 究竟未成年人該擁有哪些權利呢?
👉🏼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權利公約(CRC)專區」有更深入的介紹:https://bit.ly/3oZBJL7
#為什麼大人常常不尊重小孩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兒童權利公約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36 大人不尊重小孩帶來的問題
03:43 為什麼大人常常不尊重小孩?
05:29 長大後的我們,可以怎麼辦?
06:55 《兒童權利公約》是什麼?
08:48 我們的觀點
10:30 提問
10:52 結尾
【 製作團隊 】
|客戶/專案經理:Pony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在台灣 -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https://bit.ly/3l5E3hd
→ CRC|兒童權利公約 -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https://bit.ly/38mYZgt
→ 兒童權利公約逐條要義 - 衛福部社家屬(看裡面的附件檔案,裡面有整理每一條相關的各國案例):https://bit.ly/38gPfUP
→ 『欺負我年紀小嗎?兒童人權』 - 木擊者|臺灣吧 Taiwan Bar:https://bit.ly/3k6CHl4
→ 梅林的童話兒童諮詢所,當童話遇上兒童人權?|臺灣吧 Taiwan Bar:https://bit.ly/353L10K
→ 《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與學生談尊重——十個你該尊重每一個人的理由 :https://bit.ly/3eygxaw
→ 「你讓弟弟一下有什麼關係?」父母先示範了「不尊重」,怎麼期待小孩尊重別人? - 商周:https://bit.ly/3evPFI0
→ 為何孩子不願意尊重你? 在那些大人不能說的祕密被發現後:https://bit.ly/3eygrQc
→ 是幫助孩子還是過度參與? - 親子天下:https://bit.ly/3l4PHZZ
→ 別讓孩子覺得「跟大人沒什麼好談!」 - 親子天下:https://bit.ly/36dyI18
→ 「未成年小孩哪有隱私權?」父母偷看手機私訊,還說是為你好…呂秋遠列10點反擊無知家長 :https://bit.ly/32kLcTB
→ 當別人不尊重你的孩子時,父母可以怎麼做?8個步驟為孩子贏得尊重 - 愛兒學 :https://bit.ly/3p5edMG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KiqFMMFpx0/hqdefault.jpg)
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那些在升學主義下,被逐漸遺忘的能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吳緯中
內容簡介: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
是那些大人沒教的能力。
一個走過霸凌幽谷的老師,
以莫大的信任與耐心,去引導孩子,
什麼是道歉、尊重、自省、負責、接納不完美……
這些大人不教,但卻是一生最重要的事。
那些對身為一個人來說,無比重要,但長期以來,卻淹沒在成績與升學裡的能力:
「道歉可以怎麼學?」道歉不是示弱或屈辱,而是學習的開始,我也經常向學生道歉。
「他那麽糟,為什麼要尊重他?」當你能尊重別人時,你才能尊重自己。
「同理不等於同情?」懂他人的疼痛時,才會願意付出關心。
「擁抱自己的『不能』」從失敗、眼淚裡學到的事,沒人能從你內心偷走。
「你贏了嗎?你考幾分?」其實「你學到什麼?」才是更重要的。
「不為父母,你是為自己學習」那才能讓你投入,活出生命的夢想與熱度。
本書特色:
◎作者在高中以前的求學經歷飽受挫折,「非一般的過去」使他成為「非典型的老師」,使他更有能力同理與包容各種學生。
◎綜合教學經驗以及學生互動的觀察、因應現代孩子的「晚熟」而作。
◎作者以真情溫暖的小故事來跟孩子分享那些大人與老師沒教,卻對孩子而言萬分重要的事。
◎不僅長身量,更長智慧!本書可讓成長中的孩子輕鬆習得人情世故以及了解社會的現實。
◎讓孩子由內至外,從身體到處世等都真正地「轉大人」!
◎「任何教育改革,不從學生「願意」學習出發,都會碰到困難。……
作者簡介:
吳緯中,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教師,畢業於淡江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
曾經擔任過編輯、行銷和業務,在不同的行業打滾過,而終於在三十三歲那年,毅然轉換人生跑道,離開辦公桌,不再和「電腦」打交道,而去與真實的「人」打交道,成為了毫無背景的菜鳥老師。
在教書前,對老師的生活總有夢幻、不現實的想像;原以為,自己是來教學生的,殊不知,自己所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學習。
第一年的時候,對別人說起自己是老師時,仍會感到害臊,常常會質疑自己:「真的是一位老師嗎?」
幾年後,開始能坦然自居為人師。然而,他內心曉得,這是他這幾年所帶過孩子們的功勞;沒有他們,他無法成為老師;是他們讓他相信,他可以成為老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fK4_bM224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