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10世界預防自殺日
根據WHO的數據,全球大約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
這也是青少年第二大死因(第一是交通意外)
#而自殺的人70%有憂鬱症
造成憂鬱症和自殺的原因百百種🤔
如果一值陷入迴圈想找人聊聊
真的可以去找心理師,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讓你心情好的物質:
✔️鈣、鎂 → 天然鎮定劑,有助於肌肉放鬆
✔️B群 → 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
✔️Omega-3脂肪酸 → 有助於增加腦中血清素含量
✔️益生菌 → 腸子健康會給腦袋正面訊息唷
🍟薯條安的解壓方式:
首先,必須睡飽,不然萬事不爽🙂
再來,吃一點好吃的(但不能太飽)
第三,打開Running man 笑到起笑
最後出去曬個太陽交換體內廢氣
晚上睡覺前 腦子回想今天感恩的三件事 🥰
你的紓壓方式是什麼呢~歡迎底下分享💕
(順道一提 我覺得掏耳影片也很療癒)
——————————————
➪➪➪追蹤 @fries_dietician
➪➪➪各種問題歡迎留言!
➪➪➪害羞的話也可以私訊我💬
——————————————
#薯條安 #營養師 #預防自殺 #憂鬱症 #心情 #情緒 #小知識 #焦慮 #procreate #dietitian
而自殺的人70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年來,台灣的隨機殺人頻繁出現,舉凡鄭捷、王景玉、曾文欽、黃富康、龔重安等事件。因為隨機殺人會造成民眾「人人自危」恐懼心理,每次隨機殺人事件也都引起相當的社會關注。
事件發生後,因牽涉到刑罰,犯案者的精神狀況,往往是社會聚焦討論的議題。但其實國際研究指出,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的犯案者比例不高,不會超過10%。換句話說,超過9成以上的犯案者,精神狀態不見得是處在正「疾病」發病的定義下,但某種程度以上的精神困頓應該是可以想像的。
這樣的精神困頓起源從何而來?我讀《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本書提供了深入的觀點。本書書名原文為《Heroes:Mass Murder and Suicide》,譯版增加了「現代人精神困頓」七字,或更能讓讀者理解本書的問題核心。
2012年7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的電影院裡,首映著蝙蝠俠系列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電影放映到一半,一名帶著防毒面具的男子現身緊急出口。他拿起手上的槍枝,開始對著電影院的觀眾掃射。這場大屠殺中,總共12死58傷。犯案者被逮捕後,警方將他的面罩拿掉時,發現兇手頭髮染成紅色,並宣稱自己是「小丑」。
作者貝拉迪本書中以西方的視角,舉了西方駭人的隨機殺人,包括模仿小丑的電影院殺人事件、挪威布列維克殺人、科倫拜校園殺人、甚至也包含九一一等等事件。
西方的隨機殺人事件,往往死傷人數更加慘重、更加驚世駭俗,因為犯案者通常使用槍枝。犯案者往往在事件後自殺,或有早有自殺傾向;也常見犯案者透過網路直播、宣告、或寄影帶給媒體等等方式,希望除了事件,本身的意圖和想法能夠被注目。
本書中認為犯案者的心理動機有兩個特徵
1. 希望能在公眾上有自我(動機、宣示)的曝光;
2. 達成「自毀」,也就是本書之中的一項小標「借警察之手自殺」。
依上述第二點來看,隨機殺人可看成另一種「自殺」的形式。從這個觀點來看,隨機殺人與自殺之間連結起來,隨機殺人就不僅只是單一或零星個案,而是現代人的整體精神困頓的呈現。
貝拉迪分析,造成整體精神困頓的社會結構面,受到主宰社會秩序的資本主義影響。我整理本書中所提到資本主義形式的影響,有以下三種:
1. 金融資本主義:金融不僅是正向投資而已,更是創造了許多投機性的金融衍伸商品,例如信用違約互換交易(CDS),正是建立在事情徹底崩壞時(例如工廠拆了、工作沒了、人死了等等),反而能得到利潤。金融將賭注放在近似犯罪的投機行為中獲取暴利,其中的絕對逐利和投機性質,瓦解了道德價值,使人成為虛無。
2. 新自由主義下的去管制化,降低投注在社會福利的資源。失去保護後,人們相互競爭,也鼓勵相互競爭。而新自由主義下廣泛的競爭文化,也植入意識層面,也就是強者可以宰制弱者。
「贏一時就好」,若在真實社會中不可能贏,但我能成為一時的贏家,那就是殺人。
3. 符號資本主義: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已不是以「生產」作為經濟運行核心,而是以「消費」作為運行的核心。也就是說,現在經濟體系著重在如何刺激人們消費,而不是工廠要生產什麼商品。
消費也不再只是購買物品,而是購買商品中的「符號」,而媒體扮演加強這些符號的主角。媒體廣告常常引導人的潛意識慾望,透過符號的方式,促使大眾來消費。當符號取代物品時,也就是精神(感知符號)和現實(物品)之間的界線開始模糊,也讓虛擬和現實之間混淆,如同扮演小丑的犯罪者。
本書標題提到的《英雄》,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勇敢、歷經困難、光榮敘事的英雄;取而代之的,作者以David Bowei的《Hero》這首歌MV為標誌,指出現代「英雄」的意義轉換,是媒體上販賣的符號擬像。隨機殺人,甚至直播或寄影帶給媒體宣告,不僅能曝光,還能夠引來大眾好奇的關注,就能夠成為在媒體上被看見的「英雄」。如同藝術家安迪沃荷所說,「在未來,人人都可成名15分鐘」。
而媒體或科技的數位革命,也深入影響到人的心理。過去,人們幼年學習語言,明白語言背後的其他意涵,不僅是透過言語,更多是媽媽(或照顧者)情感性的表達。當現代人們學習語言時,更多是放在虛擬的機器互動之下,越來越難以學習到感性,也就是對別人的感知產生同理心。少了真實互動下,同理心退縮而消失。
*
在這些因素影響下,造就了現代人的精神困頓,要嘛選擇賴活,要嘛就自殺,或者透過別人自殺。
作者提到印尼一種集體自殺的儀式,叫做浦浦壇(Puputan),當荷蘭人侵入峇厘島,在要攻進宮殿時,峇厘王帶領著臣民靠近軍隊。當峇厘王隊伍停下時,祭司以刀刺死王,接著臣民集體自殺。浦浦壇象徵拒絕殖民的屈服,拒絕戰敗而失去尊嚴;這樣的情境下,自殺即是一種「歸屬」的形式,如同拒絕屈服社會結構面而自殺的人們。
*
作者貝拉迪是義大利的馬克思思想家,本書就是典型歐陸知識份子的作品,內容橫跨哲學、政經、文化、宗教、心理等等領域,蠻多抽象的思想連結,閱讀起來其實蠻艱澀難懂,也較多抽象跳躍連結和論斷的過程。
另外,本書是以西方視角的觀點,無法完全套用在台灣的隨機殺人案件的分析上,但也有許多特徵符合,例如很多犯案者透露有自殺的意圖等等。我認為作者提供了一套博雜也有趣的思想方式,也是提供給大家另一種思考的路徑吧!
而自殺的人70 在 湯文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即日專欄:政府應關注 近期自殺個案
在農曆新年之後,有不少自殺個案出現,最震撼的應該是前日揭發的兩夫婦連同兒子燒炭案,傳媒報道有關新聞有時都幾「冷血」,例如相關單位會因此淪為凶宅而貶值,甚至連貶值多少也作出預計,至於那些人點解要自殺就一於少理,亦不會作出跟進。其實,我所擔心的就是那些慘劇點解要發生在農曆新年之後,如果是新年之前,那些人還可以說捱不過年關,但在新年之後,年關已過,點解還要作出傻事,這是令人費解的,這類自殺事件會不會繼續發生,似乎沒有人願意探討這個問題。
我不是社工,不了解有自殺傾向的人心路歷程,但類別就大致分為因病厭世、生意失敗、為情所困,家庭糾紛不會自殺,而是會他殺,現在因病、為情、生意失敗而自殺的人不多,究竟點解咁多人自殺,甚至是一起自殺,一定是有一個不能解決的難題,傳媒不發掘原因是情有可原,但政府到現在還沒有表態,似乎就有點那個,有人話我小題大做,以香港這樣一個世界級城市,自殺他殺的事無日無之,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
See More
而自殺的人70 在 70%的家庭,都在做的自殺式資產配置;欠債多少算合理?大家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描述:你知道怎麼樣的家庭資產配置,才是正確且合理的嗎?而全台灣有 70 %的家庭,資產配置都屬於 自殺 式的配置嗎? 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身價」如何計算 ... ... <看更多>
而自殺的人70 在 7人自殺身亡,對比去年當月同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一宗自殺報道:昨天晚上8時許,於粉嶺榮福中心2座,發現一名62歲吳姓六旬漢懷疑因為家庭及畏懼罪刑而自殺,現場被證實身亡,毋須送院。這是昨天第3宗及當月第81宗 ... ... <看更多>
而自殺的人70 在 老年人際需求、憂鬱與自殺意念之相關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常見負. 面心理特徵有失落感、疏離感、孤獨感及焦慮不安(黃久秦等人,2010)。老年. 人的社會角色隨著退休而變成「沒有角色」的狀態,這種轉換可能會對老人帶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