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澄清模模糊糊 資料統計拖拖拉拉
財政部螺絲要拴緊!
永昌今天向 #蘇建榮 部長指出 中華民國財政部 的兩項疏失!
第一項是近一週內,兩起引發爭議的新聞事件:
一是國內有中資疑慮的電商平台 #蝦皮 購物要求國內賣家進行實名認證,還扯說是配合財政部關務署政策,
民眾可能因此誤信是政策要求,不敢不提供,
讓中資企業藉此蒐集使用者個資。
關務署雖已發新聞稿說明,但內容含糊不清,
民眾根本無法了解所指何事!
二是媒體報導,
財政部針對營建署推出的十件大型公辦都更案表示,
如果得標廠商如期完工,減稅效益上看百億元。
新聞內容極可能讓民眾誤認財政部圖利廠商!
營建署在新聞報導出現當天,立即發布新聞稿反駁;
但財政部既未澄清,也未發新聞稿導正訊息!
第二項,根據去年三讀通過的「所得稅法第14條」(#名模條款),
明列「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
每年最多可以扣除該職業薪資收入總額3%。
今年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首度適用扣除,
但6月報稅截止至今將近半年,財政部還沒統計出申報人數與金額,
導致沒有數據評估政策效益,
更無法回應現行「進修訓練費」被民眾詬病申請條件太嚴苛的評論。
不論是面對外在引發爭議的新聞消息無動於衷,
或是內部財稅資料統計拖延,都顯示財政部「螺絲鬆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的網紅民進黨立法委員江永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永昌今天向蘇建榮部長指出 @財政部 的兩項疏失! 第一項是近一週內,兩起引發爭議的新聞事件: 一是國內有中資疑慮的電商平台蝦皮購物要求國內賣家進行實名認證, 還扯說是配合財政部關務署政策, 民眾可能因此誤信是政策要求,不敢不提供, 讓中資企業藉此蒐集使用者個資。 關務署雖已發新聞稿說明,但內容含...
職業上工具支出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百回合經濟談
〔#少繳所得稅的秘訣!#這個條款你賺到了嗎?〕
假如壯士們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搭著捷運出門上下班,月薪 3 萬當中包含了交通費 1280 元,一年下來就花了超過 15000 元的交通費用。
而政府在課稅時,如果用年收入下去計算,那些為了賺取薪水而產生的成本也被課到稅,壯士們會不會覺得怪怪的呢?
▌ 講古時間:林志玲補稅囉!
時間回溯到 2006 年,志玲姊姊將薪資所得列為執業所得,因為執業所得可以扣除一定比例的成本及費用。
相較於大部分受薪階級報稅時適用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而言,可以繳比較少的稅。
經歷了追稅、行政救濟等過程,最後 2011 年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林志玲應補稅 684 萬元。
▌ 只是一個所得稅而已,為什麼要鬧那麼大呢?
破題關鍵:「薪資所得」與「執行業務所得」在申報所得稅上的差異。
「薪資所得」指的是軍公教及私營企業員工的薪資及提供勞務者之所得。
而「執行業務所得」指的則是律師、會計師、醫師等師字輩的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執行業務獲得的收入。
一般上班族大部分屬於前者,在報稅的時候會有一個「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把這個扣除額當作賺取薪資的成本費用,不用課稅!
而後者在報稅時則依照政府頒布的費用標準減除必要成本費用,例如律師 30%、表演人 45%。
▌ 名模條款的光榮釋憲之路
同樣身為凱渥旗下名模的林若亞,在 2006 年報稅的時候如法炮製,也同樣不滿國稅局認定所得的方式,讓她需要多繳稅,甚至許多治裝成本都沒辦法扣除。
她提起了行政訴訟後,法官覺得怪怪的,便走上了釋憲之路。
經歷了 11 年的糾纏,最終大法官釋憲認為所得稅法違憲!
▌ 來看看釋憲後的結果吧!
根據司法院釋字第 745 號解釋,原先的所得稅法違反了憲法當中的平等原則,也不符合所得課稅當中的量能課稅原則,因此政府應在兩年內修法!
修法後,薪資所得採「定額減除」或「核實減除」,兩者選划算的採用。
定額減除從釋憲前的 12 萬 8 千元提升到 20 萬元,每個人都適用,全台 540 萬戶的薪資所得申報戶也因此受到影響。
而核實減除分成三種類型,分別為: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每一種在報稅時最多可以扣除薪資收入 3% 的金額,但記得要舉證才能適用呦!
▌ 結語
告訴大家名模條款 AKA 林若亞條款的由來,也介紹了執業所得以及薪資所得成本認定上的差異。
壯士們以後在報稅的時候也可以仔細看看自己適用哪種比較划算喲( • ̀ω•́ )!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學 #政經八百 #懶人包 #大學生 #稅 #繳稅 #課稅 #節稅 #名模 #林志玲 #避稅 #省錢
職業上工具支出 在 費鴻泰(阿力克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稅務服務 - 稅務叮嚀05-薪資核實扣除新制】
薪資核實扣除新制今年報稅首年適用,這新制被稱為「名模條款」,會適用薪資核實扣除新制的,以高薪資所得的上班族為主。
因為核實扣除的費用率最高只有9%,年薪220萬以下者,不用費事了,直接按過去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定額減除方式申報就可以了。
✅而核實扣除費用有三項:
👉職業專用服裝費:從事職業所需穿著且日常生活不會使用的特殊服裝或表演專用服裝。扣除限額為從事該職業薪資收入總額的3%。
👉進修訓練費:參加符合規定機構開設職務上、工作上或依法令要求所需特定技能或專業知識相關課程之訓練費用。扣除限額為薪資收入總額的3%。
👉職業上工具支出:購買專供職務上或工作上使用的書籍、期刊及工具的支出。扣除限額為從事該職業薪資收入總額的3%。
接下來幾天,我們的稅務服務將在…
6/8(一)1900-2100,六藝里里辦公處(永吉路180巷30號)
.
6/9(二)1900-2100,三犁里活動場所(信義路5段150巷14弄6號)
.
6/10(三)1900-2100,新聚里活動場所(南京東路5段250巷9之7號)
.
6/11(四)1900-2100,景勤區民活動中心(吳興街156巷6號3樓)
.
6/12(五)1500-1700,黎安里原佳榮商店(和平東路3段509巷31號)
.
6/12(五)1900-2100,永春里里辦公處(松山路287巷3弄21號)
.
國稅局也會在現場協助「查調所得」、「申報收件」。歡迎大家,帶著身份證件、健保卡及印章,就近利用、指教~
.
#費鴻泰 #報稅 #服務 #國稅局 #會計師 #松山信義 #松山區 #信義區 #基層
職業上工具支出 在 民進黨立法委員江永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永昌今天向蘇建榮部長指出 @財政部 的兩項疏失!
第一項是近一週內,兩起引發爭議的新聞事件:
一是國內有中資疑慮的電商平台蝦皮購物要求國內賣家進行實名認證,
還扯說是配合財政部關務署政策,
民眾可能因此誤信是政策要求,不敢不提供,
讓中資企業藉此蒐集使用者個資。
關務署雖已發新聞稿說明,但內容含糊不清,
民眾根本無法了解所指何事!
二是媒體報導,
財政部針對營建署推出的十件大型公辦都更案表示,
如果得標廠商如期完工,減稅效益上看百億元。
新聞內容極可能讓民眾誤認財政部圖利廠商!
營建署在新聞報導出現當天,立即發布新聞稿反駁;
但財政部既未澄清,也未發新聞稿導正訊息!
第二項,根據去年三讀通過的「所得稅法第14條」(名模條款),
明列「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
每年最多可以扣除該職業薪資收入總額3%。
今年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首度適用扣除,
但6月報稅截止至今將近半年,財政部還沒統計出申報人數與金額,
導致沒有數據評估政策效益,
更無法回應現行「進修訓練費」被民眾詬病申請條件太嚴苛的評論。
不論是面對外在引發爭議的新聞消息無動於衷,
或是內部財稅資料統計拖延,都顯示財政部「螺絲鬆了」!

職業上工具支出 在 [個人綜所稅][薪資所得扣除額] B1. 職業專用服裝費(上限 的推薦與評價
職業上工具支出 (上限:3%) <<限三項費用>> 薪資收入3%上限所得稅法第14 條、第126 條的修正,俗稱「名模條款」,修正條文增訂薪資所得計算,薪資收入採二種方式擇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