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2021轉捩點專欄: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2020全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都體驗了這輩子以來最為嚴峻的社會性挑戰,也讓人們放慢腳步、拉高視野,進一步思索個人、社會、全球之間緊密互聯的生命共同體意義。 時值年末,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推出了 「轉捩點Turning Point 2021」年度特別企劃系列專欄,邀集國際專家共同探討2020世界變局下的幾大關鍵轉捩點,以及未來更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我受邀撰文,在這篇 「Give the A.I. Economy a Human Touch |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的文章中,首度提出了AI新經濟時代將導致失業潮難題的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R :Relearn 二次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近年來,自動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已經接管了部分常規性、重複性工作。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安全保障及降本提效的需求迫切,為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落地進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竭力避免人和人直接產生接觸,類似餐飲外賣、快遞流通、遠程醫療都提供了無人接觸的新形態服務 模式。 但疫情趨於穩定後,大多數人仍然迫不及待地重拾和他人碰面開會、熱鬧聚餐的美好接觸。
當人類社會大步邁往「AI新經濟」的同時,2020這一年,我們都上了一堂人性本質的必修課。
我在1983年開啟了AI生涯,在當年提交美國卡內基· 梅隆大學博士學位的申請書上我寫著:「AI是對人類學習歷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慧的理解。 AI將是人類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最後一里。」
某個角度看,當年的我或許錯了,但某些方面,22歲的我可能說中了!
AI程式和演算法在不少任務上已經能夠仿效、甚至超越人腦的表現,如果AI在功能上取代機械式的重複工作,促使人們解放身心去探尋生命的真諦,我們將進一步重拾人類社會獨有的情感和人性光芒。
人工智慧對重複性工作的衝擊已然揭開序幕,和人類雇員相比,AI的本領更強大、成本更低廉。 即使某些工作由於短期因素被迫臨時取代,長期來說也大概率將一去不復返。 人工智慧帶來巨大經濟增長效益的同時,也正掀起前所未有失業潮。 我在「AI新世界」一書中預計,到了2033 年,約 40% 的工作將被AI和自動化取代。
AI新經濟革命的浪潮已然來臨,隨之而來的工作消亡問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性挑戰。
AI將取代數百萬計的工作,AI未來會成為人類的工具甚至同事,在迎接2021年的當下,我提出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 R:Relearn 二次 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二次學習 Relearn
我們應該發出嚴正警告,喚醒那些正踩在失業懸崖邊緣的人們,鼓勵他們主動出擊,重新學習。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人類的技能是AI學不會的,特別是那些需要創造力、社交技巧、複雜工藝、還有仰賴人工操作AI工具的崗位。 我們可以逐步幫助人們掌握這些新技能,積極投入「二次學習」,為AI新經濟下的新型工作場景做好準備。
職業培訓機構需要儘快重設課程,增加AI時代可持續就業的培訓科目;政府可為這些培訓提供獎勵和補貼,企業應當參考類似Amazon亞馬遜的職業選擇計劃 (Career Choice program) 方案,為每位時薪制員工花上四年的時間和經費,補貼個人職業再造所需的培訓專案,幫助員工報考如飛機維修技師、電腦輔助設計師、醫療護理師等職業所需的職業證照。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財富增長與壽命延長,「銀髮看護」方向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社會剛需,其重要性與需求量都會水漲船高。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要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福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醫護人員需求的缺口高達 1800 萬人。 過去,這類關懷型職業往往被重視度欠佳、薪酬也普遍偏低,但往後,這些「以人為本」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AI 新經濟運行的基石,也值得更多人考慮通過二次學習來投入。
為了進一步平衡人力供需失衡,我們甚至可以考慮把目前義工服務類型的工作調整為全職薪酬工作,諸如捐血中心人員、動物保育員、夏令營老師、心理諮商師等。 可預見的是,自動化時代一旦到來,社會將需要大批義工為失業人員提供熱線諮詢,輔導人們解決職場轉換的疑難雜症,排解心理壓力而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這些義工也應當獲得合理的報酬和認可。
▎二次定義 Recalibrate
在整體社會邁向AI新經濟的轉型期,有不少職業需要重新定義具體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
我們都經歷了資訊革命,短短幾十年內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 AI時代則進一步催生各行各業的智慧化高級解決方案:AI能海量計算量化任務的最優解,AI能測算不同條件下的沙盤推演, AI能協助不同行業的職務優化流程,代勞日常重複事務。 我認為,很難有單一通用型的AI工具。AI必須針對各個產業提供高客製化的解決方案,舉凡藥物分子研發、行銷廣告策劃、新聞資訊核實等任務,都能透過客製化的AI 工具來實現。
當我們採用「二次定義」的方案,充分把以人為本的人性特質,和AI善於優化的技術優勢深度結合起來,許多工作職業將被重塑,不少新興崗位也將隨之而來。
AI和人類各展所長、分工協作,AI能既智慧又敏捷地承擔起各種重複性任務,從業者的時間就能花在需要溫暖、創意、策略的人文層面工作,發揮1+1 > 2 的縱效。 舉例來說,人們生病了仍然最為信任人類醫生,醫師用著專業AI醫療診斷工具,快速準確地為患者計算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於是能勻出更充裕的時間和病人深入探討病情, 撫慰他們的心靈。醫生的職業角色將被二次定義為「關愛型醫生」。
正如在大陸,移動互聯網催生了滴滴司機、美團小哥等職業,AI的崛起也將創造出漸露雛形的新工作。 目前已經有AI工程師、資訊科學家、數據標註員、機器人維修師等AI時代的新職業,我們應時刻關注AI新經濟進程中湧現出的新興崗位,確保就業大眾掌握情況 ,輔以培訓。
▎二次復興 Renaissance
中國歷史上有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元曲,濫觞於義大利的歐洲文藝復興則誕生了輝煌的文學、音樂、建築和雕塑,數百年後仍為人讚頌(譯注:Renaissance一詞即為文藝復興)。AI新經濟將能激蕩出怎樣的人文復興? 值得我們翹首以盼。
AI新經濟時代將改寫職場規劃的固有模式。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為人類代勞了重複性事務,我們得以重新檢視傳統意義的工作形態,我們工作與生活兩者將如何重新平衡? 我們每週的工作時程表是不是能更加個人化? 如今的退休等同於個人生產力終止,但往後是不是能開展截然不同的第二人生?
AI新經濟時代將促成一套全新的社會契約。 AI將人類從重複工作釋放出來,我們的時間空出來了,我們的心志解放了,人們終於能夠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釋放激情、創造力及才華,把我們的能力用於發明、發現、創造、創意等層面,人人都有機會通過AI時代的二次復興,重新發掘內在的真實潛力。
AI工具將成為繪畫、雕塑及攝影藝術家們的得力助手,AI視覺工具可以按照他們的指示來構建、實驗、完善作品。AI文字工具可輔助小說家、詩人、記者為寫作注入新靈感。老師們花在批改考卷和作業的任務交給AI,時間精力節約出來,得以設計嶄新的課程教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課堂間傳遞標準化知識資訊的任務交給AI,時間交給老師和學生們進行個人化互動、啟迪孩子們的情商,老師們才能蛻變為AI時代的教育家。
▎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針對人類社會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失業潮挑戰,上述三種解決方案是當務之急。 不僅公司企業需要對大量即將失業人員再培訓,政府及有關單位需要提前規劃大筆經費來支撐這個過渡階段,學校需要及早檢視課程體系,培養具備創造性、社交技能和跨領域知識的未來人才。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職業道德、社會身份、企業責任及政府角色等概念,需要接納更多元化的工作生活平衡理念。簡而言之,我們必須通過AI來徹底改造社會,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在上述各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在裡面的角色都至關重要。如果我們運用集體智慧,人工智慧就可讓人們釋放天性與創造力。
期待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擁抱AI新經濟。
作者: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李開複博士 – 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作家
本文經紐約時報授權編譯,原文網址: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0/opin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economy.html
職業衛生護理師角色功能 在 爆肝護士的玩樂記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有什麼心願嗎?
.
有時候在臨床上常常可以看到病人一下要積極急救、一下想要安寧拔管,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病人/家屬在生死關頭這麼反覆?
有時候護理師一個適當的陪伴或提問,往往就是那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才知道原來病人走過大輩子的歲月,經歷了婚姻的背叛、病魔的折磨,捨不得的還是那尚幼想要陪伴其長大的孩子,經過陪伴筆談後,協助病人將一切後事妥善的安排後,病人最後選擇安寧拔管,決定回家在家人陪伴下嚥下人生的最後一口氣。
.
新北火災事故的事件中,導出護理人員在醫院其實管很大,衛生紙、遙控器、網路密碼都歸護理人員管,但一般人看不到的「心靈」這塊也是護理師的管轄範圍,醫師往往查房講個兩句話就離開了,但一天24小時陪在病人及家屬身邊的是護理師,小時候若懂事一點跟著VIP房的董事長買股票,現在爆肝也不用賣肝籌錢買房了。
.
但護理師可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穿白衣在病房穿梭),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角色與功能,未來長照熱門的居家照護師、病人出院的個案管理師、協助安寧療護的安寧個管師,還有今天要介紹大家的器官移植協調師,醫護大老對這職業角色的定義為「健康照護人員,負責器官捐贈者與受贈者資料的取得、確認與統整建檔;協助醫療團隊提供器官捐贈家庭及受贈家庭之術前術後照護;協調院內移植團隊與其他科部間之移植業務,擔任院際移植器官分配、運轉的聯絡人;辦理醫院及社區的器官捐贈宣導活動,並於其專業上積極自我成長。」,但更多人對於器官移植協調師的定義猶如 #生死接線員 演出的一般「禿鷹」。
.
他都要走了!!你還來要他的器官!
你把他的眼睛拿走,火來了怎麼逃?
在華人死後要留全屍的概念下,在加護病房談一個「氣切手術」往往耗掉了一整天的HP,講了半天只會換來一句「我阿爸要完整的,不要在他身上挖洞」。
一個救命提高生活品質的手術,都面對到家屬排山倒海來的質疑,一個手術談下來要耗掉至少一個禮拜,那何況器官呢?
所以,
目前器官移植在台灣還是以親人捐贈居多。
.
也是因為爆肝在醫院經歷了滿滿的生命故事,還有談到喉嚨沙啞才換來一張兩全其美的同意書,當看到 #生死接線員 的播出時,尤其是第二集的手術房「lung out、liver out、kidney out...」,在眼眶中打轉的淚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下,這樣完整即時的可以讓A病人器官在其他人的身體上繼續延續生命,簡直就是趨近於零的個案。
.
以戲劇的方式更可以看到,護理師在「協調」上,放了多少的心力、承受了多少的無力感。
這樣的醫療職人劇,真的很推薦大家觀看,除了拉近瀕臨破裂的病護關係,也可以瞭解「器官移植」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糟,若真的可以從死神手上搶回點東西,為何不要?
.
想看這部好劇現在到CATCHPLAY線上影音首集免費看,不用苦苦等重播:http://bit.ly/2Y2VseA
#CATCHPLAY線上影音 #生死接線員
生死接線員The Coordinators
https://nurseilife.cc/coordinator/
職業衛生護理師角色功能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強化社會安全網之檢討及改善】
#來自衛福部的回應,#歡迎大家分享並且留言討論
在去年11月26號時,
我曾對社會安全網的部分進行質詢並且要求衛福部針對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人力和質量的提升」提出整體規劃
以下是衛福部回應重點:
對公衛護理人員業務及工作模式進行檢視與研議初步規劃劃:
👇👇
(一) 推動公私協力任務轉移:
為強化專業人力之整合與應用,
擬思考現行公衛護理人員業務(如精神病防治、長照2.0等),透過公私協力任務轉移方式提升公衛人力量能。
#精神居家照護團隊納入居家護理人員
.整合精神疾患社區照護網絡合作
→促進精神專科護理師與精神衛生護理人員之社區職業
.評估居家護理人員加入居家照護團隊與公衛護理人員成為協理夥伴
#慢性病個案管理納入特約居家護理所
.由居家護理人員訪視介入,提供居家個案管理與照護服務→#強化個案及家屬慢性病管理與自我照顧技巧
(二) 培訓制度功能翻轉
透過 #繼續教育 機制
→建立公衛護理與社區護理之 #公私協力 的社區工作模式
(三) 教考用一致性設計
#檢視公衛基層角色定位
→以 #三段五級的第一段 #第1和第2級為主
.業務分工:以服務流程及跨域合作最大效率決定
.特別稽查業務:如(菸害等)
→ #宜擬相關稽查人員執行
綜上:
社區衛生護理量能及角色功能,衛福部後續將由各司署檢視 #推動業務,#整合社區醫療及護理量能,以強化疾病管理方式為目標,研議可行性及配套作法。
以上。
職業衛生護理師角色功能 在 #AskMeAnything職業衛生護理師都在做什麼? - 護理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學姐/學長/學弟/學妹/同學們!,搭啊好!,不論你/妳是,在臨床奮鬥的熱血肝,在診所加油的累累肝,在護理各個角落的天使肝們~有興趣聽聽老妹來分享 ... ... <看更多>
職業衛生護理師角色功能 在 Q1276:有關職業衛生護理人員需具備的主要角色與能力之敘述 的推薦與評價
職業衛生護理 人員工作執掌內容一、勞工體格(健康)檢查結果之分析與評估、健康管理及資料保存。 二、協助雇主選配勞工從事適當之工作。 三、辦理健康檢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