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後三個月注意事項
孕期倒數100天,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到了懷孕後期,隨著隆起的肚子越來越大,
造成孕媽咪更多的不適症狀。究竟此階段孕媽咪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以安然度過這100天的關鍵時刻呢?
孕媽咪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約40週,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週期約13週。在第三週期,也就是產前100天,此時孕媽咪會產生諸多身心不適的症狀,面對這些情況除了生理上的調適,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相當重要,才能夠順利生下健康的寶貝。
Part1:身心狀況篇孕媽咪的變化大致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種變化,生理包括腹部隆起、腸胃道壓迫、乳房脹痛等,這些都是為了生產做準備,症狀於產後大多可以緩解,無須過於擔心;心理變化則為產前憂鬱,為了健康生下小寶貝,不少孕媽咪難免心情焦躁,此時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相當重要,孕媽咪也應該盡量培養興趣,避免經常陷入擔心胎兒健康的負面情緒。
另外,由於胎位開始逐漸變化,胎兒的頭會開始慢慢下降,為自然分娩做準備,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頻尿或排尿困難。究竟這些症狀應該如何解決?
腹部隆起
隨著孕期進入最後階段,胎兒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孕媽咪的腹部也會明顯隆起。
胎兒的體型與爸媽的身材有正相關,若父母親身材高挑,胎兒體型相對會較瘦長;若父母親身材適中,胎兒體型就會落在平均值,爸媽可以參照胎兒體重對照表,觀察寶貝的體重是否有落在標準範圍內。另外,也需注意每時期體重增長的速度是否有按規律速度成長,若發生異狀便應盡速就醫檢查。
腰痠背痛
孕期由於體重上升,體內荷爾蒙改變,身體會局部充血,骨盆、關節和肌肉也會逐漸鬆弛來適應日漸增大的肚子,因而造成孕媽咪易腰痠背痛,建議應調整站立姿勢,保持脊椎的自然位置,身體不要傾斜,穿著舒適衣著與鞋子,必要時以托腹帶支持腹部,改善恥骨痛、腰痠背痛和下墜感。坐著時可在腰際邊放上腰墊支撐背部,再放個小椅子把腳墊高,避免越坐越累,亦能適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
靜脈曲張
之所以會靜脈曲張,乃血管壁無力或靜脈瓣功能不全,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外加懷孕時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妨礙下肢血液的回流。若有靜脈曲張的情形,孕媽咪應避免長時間呈現同一姿勢,包括站立、坐著和膝部交叉,休息時抬高下肢幫助血液回流,避免穿著束褲、塑身衣等會妨礙血液循環的衣物。
下肢水腫
由於體內荷爾蒙改變,加上靜脈回流速度變慢,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使孕媽咪的雙腳常會變得光亮、腫脹,用手指按壓下去時,皮膚會深深的凹陷下去,穿鞋子甚至感到疼痛不適,部分孕媽咪連雙手也出現腫脹、手指不靈活的情形,建議孕媽咪避免長時間久站或坐著,休息時盡量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並將下肢抬高,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擔;亦可適當按摩、泡溫水、避免吃鹽分過高的食物,減緩水腫症狀。
恥骨疼痛
懷孕後為了生產做準備,身體會開始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來促使肌肉鬆弛,增加骨盆空間以容納胎兒,但有時荷爾蒙分泌過多,孕媽咪容易感到韌帶拉扯。此外,第36週開始,胎兒的頭會漸漸下降,第38週後進入骨盆腔,由於重量集中在骨盆,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恥骨與骨盆疼痛,但生產後會逐漸消失。
胎位狀況
胎位指的是在分娩時,胎兒最靠近子宮頸口的部位,也就是生產時最先露出的部位。在第28週之前,因為子宮內的空間還很大,胎兒會轉來轉去,不需要在意胎位正不正的問題,第28~30週會自動轉正,變成最適合自然產的胎位。若此時胎頭未向下,稱為胎位不正,建議孕媽咪採「膝胸臥式」,也就是趴著、臀部提高,每次10~15分鐘,以利矯正胎位。做這個姿勢時,孕媽咪會不太舒服,故必須在家人陪同下進行。
羊水量狀況
醫師會根據羊水指數(AFI)判斷羊水量是否正常。一般來說,羊水指數介於5~25均為正常值,在第三孕期時才會逐漸減少。正常情況下,胎兒在母體裡喝羊水,再形成尿液排出,並重複循環。
羊水是提供胎兒養分的重要管道,若羊水量過多代表胎兒沒有完全吸收營養,必須進一步就醫檢查胎兒的腸胃是否出現異常;若羊水量太少則可能是早期破水、泌尿系統發育、胎盤功能或胎兒活動力出現問題,需做胎心音測試確認羊水量與胎兒狀況。
乳房脹痛
為了哺乳做準備,懷孕後乳房會變大,乳腺也會開始增生,血管腺體密度提高。但受到雌激素刺激的關係,乳房在脹大的同時,孕媽咪容易感到疼痛,建議孕媽咪可以更換大一點的胸罩尺寸,以包覆胸型和避免壓迫乳腺。此外,也可輕輕按摩乳房來抒解疼痛。針對部分孕媽咪會分泌些微乳汁,分泌乳汁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刻意過度清潔及特地收集。若長期疼痛,且發現乳房有凹凸不平,甚至有腫塊現象,應及早就醫診治。
分泌物增加
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陰道和子宮頸腺體會開始分泌黏液,正常分泌物為白色或淡淡的黃色、無異味,只要沒有異狀,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僅需保持私密處的清潔衛生即可。若分泌物異常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且陰部感到搔癢,應立即就醫。
頻尿、排尿不順
胎頭下降以壓迫膀胱,如同一顆大石頭壓在膀胱上,孕媽咪會一直頻尿,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加,進而影響睡眠。有些孕媽咪擔心頻尿而刻意減少喝水,反而容易造成膀胱滋生的細菌堆積或逆流感染,建議孕媽咪仍要多喝水,有尿意時應立即排尿,藉由解尿將細菌排出體外;飲水方面,白天可增加液體攝取量,晚餐後則可減少攝取量。若孕媽咪出現解尿疼痛、小便灼熱、腰痠等情形,表示尿路感染可能已擴及腎臟,應進一步求診。
便祕
便祕原因包括飲食不足、運動量減少和缺乏纖維素等。孕媽咪在懷孕後,體內黃體素增加,導致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建議孕媽咪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分,並且分次慢慢喝,也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搭配按摩來幫助排便。
產前憂鬱
根據臨床上發現孕婦產前憂鬱症的比例不低,由於懷孕的關係,孕媽咪不僅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身材也會變得較豐腴,使心情容易情緒化,擔心胎兒是否健康、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支撐、育兒生活教養等問題,此時身邊家人的支持便相當重要,應適時給予孕媽咪鼓勵與陪伴,孕媽咪也可以培養興趣,盡量轉移自己懷孕的注意力,保持愉悅的心情。但若產前憂鬱症狀過於嚴重,可服用綜合維他命、B群,或是進一步至精神科尋求適當治療。
Part2:日常作息篇
為了做好卸貨的準備,孕媽咪應維持健康的日常作息,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避免單獨外出,更應該均衡飲食,攝取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提高寶貝所需營養。另外,也需要增強身體的肌耐力與力氣,為順產做準備。
生活起居
懷孕後期由於身體負荷量越來越大,體力也容易下滑,此時每天應睡足8小時,白天亦可做短暫休息,睡覺時採自己以最舒服的姿勢,並適當按摩四肢,改善水腫問題。
平日活動
孕媽咪應避免爬高、提重或搬重物,平時亦可培養興趣,接觸對身心有益的活動,例如:看電影、散步等,以免情緒不穩定或壓力過大,家務部分則避免過於勞累即可。
舒適衣著
建議孕媽咪選擇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材質,保持身體舒適與衛生,並選擇合適的內衣,以支持和保護乳房;內褲方面宜選純棉內褲,務必與其他衣物分開清洗,避免其他病菌孳生,感染私密處。
如廁與沐浴
孕媽咪平時上廁所時應確實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會陰部,上大號時更應注意有無清潔乾淨,若擦拭方向錯誤,即可能造成陰部和尿路感染;沐浴方面,應盡量以淋浴方式代替盆浴,水溫不宜過熱,避免到大眾池或SPA洗澡。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陰道分泌物會逐漸增多,應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燥,避免私密處感染。
性行為
性行為是一種激烈運動,準爸媽在進行性行為時,應適度不過於用力,姿勢也應以難度較低的一般動作為主,若孕媽咪有早產、流產等狀況應先暫停,待生產後傷口癒合再進行。另外,若在性行為過程中,發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或嚴重下腹痛的狀況時,亦應停止並盡速就醫。
忌出遠門
由於孕媽咪腹部已明顯隆起,加上四肢容易水腫,此時不論是長途車程、旅行或是出國,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孕媽咪應盡量避免。
吸收育嬰知識
在小寶貝出生前,孕媽咪可開始了解嬰兒生長、發育、個性發展概況,不僅提早準備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更能預防日後疾病、教養問題的發生。
飲食要點
從懷孕中期一直到孕期結束,孕媽咪除了應均衡飲食,每日亦應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並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建議孕媽咪把握「三低一高」的原則,也就是「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避免只吃單一食物,才能吃得輕鬆又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少量多餐
懷孕後,腸胃道蠕動功能減退,消化速度較慢,部分孕媽咪在正餐時無法吃進太多分量,用餐後1~2小時內就會感到飢餓。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在餐與餐之間吃一點小點心,以全穀類或非精製的食物為主,例如:全穀類雜糧麵包、燕麥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等,不僅可以維持身體能量、維持血糖平衡,亦能滿足口腹之慾。
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胎兒器官的主要成分,懷孕後期正是胎兒的器官與肌肉大幅成長的時期,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再多一份才能應付成長所需。建議孕媽咪應同時攝取動物性與植物性兩種蛋白質,以獲得各類胺基酸,促進細胞生長,而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包括低脂奶類乳品、豆漿、豆腐、魚類、肉類和雞蛋等。
補充卵磷脂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夏子雯指出,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可以補充卵磷脂,不僅能幫助乳腺暢通,也有豐富的養分供胎兒腦部發育生長,其來源包括蛋黃、豆類製品、堅果類食品等,均可適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
懷孕後期,各項營養素的需求均大幅增加,平時吃進的食物和種類較無法應付孕媽咪和胎兒所需的營養,孕媽咪可攝取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等,補充孕期間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孕期後三個月不宜食物
魚油
一般懷孕中期可以攝取魚油,但懷孕後期應避免食用,因為魚油具有明顯的抗凝血作用,若食入過多,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子宮大出血,身體也會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過多咖啡因
長期攝取過多咖啡會導致流產、畸胎、胎兒發育遲緩等問題,因此,有喝咖啡習慣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應逐步戒除,一天咖啡因的上限攝取量為300毫克,也就是約一杯240毫升的咖啡。
活血食物
活血食物如山楂、薑母鴨、麻油雞等容易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等問題,建議孕媽咪應避免攝取。
加工食品
夏子雯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應少吃加工食物,因含有高鹽、高糖、高油的成分,吃下肚後,身體需耗費較多能量代謝,易過度消耗體內的礦物質、維生素,建議應以新鮮食物為主。
高糖分甜食
不少孕媽咪懷孕後愛吃甜食,但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澱粉反而容易胖到自己,建議孕媽咪應酌量攝取,或以非精緻的全穀類食物為主,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吸收養分。
宜適當運動
越接近生產日期,孕媽咪全身的血液越會集中在子宮的位置,血液往心臟回流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心肺負荷的能量相當大,加上生產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建議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時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以不激烈、不危險、身體可以負荷,且能增加肌耐力與骨盆張力的運動為主。
散步
散步不僅可以保持肌肉健康,也可以提供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建議孕媽咪可以在晚餐後到附近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增加身體能量。
游泳
游泳不僅可以增強體力、維持體型、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減輕孕媽咪因為支撐胎兒,腰部與背部所受到的負擔,但要注意的是孕媽咪在游泳時,應以輕輕打水、漂浮動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過於勞累。
瑜伽
規律且恰當的瑜伽運動不僅可以舒緩水腫、抽筋等孕期不適現象,亦能伸展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態,增強身體活力與能量,尤其瑜伽所倡導的呼吸法亦可消除緊張,讓自己身心穩定,提供胎兒正能量,降低自然產所承受的痛苦。
運動6關鍵
1.運動前排空膀胱。
2.選擇空氣流通處,並在硬地板或榻榻米上做運動。
3.運動前後確實做好暖身與舒緩動作。
4.穿著彈性佳且吸汗的衣物。
5.方式要正確並注意安全。
6.勿過度勞累。
Part3:產前檢查篇
產前檢查是為了了解孕媽咪懷孕過程有無異狀及確認胎兒健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降低生產併發症並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除例行產檢外,還包括妊娠糖尿病、B型肝炎抗原等特殊篩檢。
例行產檢
例行產檢包括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與例行問診三大類,以下分別做說明。
身體檢查
‧體重:孕媽咪懷孕前的體重範圍若屬於正常值(BMI 18.5~24.9),則增加幅度以11.5~16公斤為主。若孕媽咪過重可能是水腫或胎兒過大,容易引起疲倦和腰痠背痛,若過輕就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
‧血壓:若懷孕後期血壓偏高或併有蛋白尿或水腫,可能是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建議血壓偏高的孕媽咪應避免過度勞累、適度運動、注意飲食、養成固定測量血壓的習慣,必要時以藥物控制來順利生產。
‧胎兒評估:藉由觸診、子宮底高度測量、都普勒胎心音或自費超音波都可以評估胎兒狀況,而超音波能評估胎兒體重、胎位、心跳、羊水多寡、胎盤,最能夠掌握胎兒狀況。
實驗室檢查
尿蛋白、尿糖是採取驗尿方式檢查,若尿糖較高,可能是糖分攝取量太高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偏高如合併出現高血壓,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子癲前症。
例行問診
醫師會詢問孕媽咪是否有不適症狀,包括出血、腹痛等,孕媽咪也應主動告知
特殊篩檢
一般例行產檢大約可檢測出一半以上的胎盤功能和胎兒異常問題,但仍有些問題無法被發現,以下為懷孕後期的特殊檢查項目。
B型肝炎抗原(32~34週)
過去臺灣屬於B型肝炎盛行地區,不少B肝帶原者或患者是經由母體垂直感染,孕媽咪應於產檢時確認是否為B肝帶原者,若為高傳染帶原者,胎兒出生後應注射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
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32~34週)
醫師與準爸媽可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評估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胎兒生長遲緩可能是因為母體不佳、胎盤功能不足,或是胎兒本身發育不良所造成,若發現有異狀,應定期追蹤檢查。另外,若於懷孕末期胎位仍然未轉正或胎兒體型過大,應考慮剖腹產。
B型鏈球菌篩檢(35~37週)
B型鏈球菌是腸道常見菌種,但有時會跑到陰道或直腸,造成分娩時胎兒不慎感染而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醫師會用棉花棒在陰道和肛門口抹一點分泌物,檢測孕媽咪是否有B型鏈球菌,若發現有,則將於產程開始至寶寶出生之際開立抗生素治療,避免新生兒通過產道感染。
胎心音監測(37週以上)
項目包括子宮收縮、胎兒心跳頻率、胎動次數,藉此檢視胎盤功能是否健全及胎兒心跳變化情形,若胎心音反應不良,可能是胎兒窘迫,需進一步確認是否需要提早生產。若孕媽咪有胎動減少、子宮早期收縮、足月、過期妊娠等狀況,則應每週測試一次,觀察胎兒狀況,並適時使用催生藥物使胎兒盡快產出。
Part4:待產準備篇
歷經懷孕的喜悅、孕期不適、身心調整等,一直到要生產的日子,準爸媽的心情一定充滿緊張和期待。在生產前的倒數時刻,除了請產假、準備生產包,還需了解生產前兆,以便掌握生產時機,盡速就醫。
生產包
一般來說,生產包需準備個人隨身物品、生理用品與衣物,數量則視個人需求而定,一旦發生產兆情形,準爸媽可以立即拿了生產包就走,掌握生產時機。基本上,生產包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個人隨身物品的身分證、媽咪的健保卡、錢包、手機、孕婦健康手冊;生理用品的衛生紙、產墊、看護墊、衛生棉、生理沖洗灌、免洗褲、尿布、盥洗用具;衣物的媽咪衣服數套、嬰兒包巾數件、拖鞋、薄外套。
生產前兆
產兆指的是孕媽咪在懷孕足月時(大約37週左右),生產前的徵兆,包括陣痛、落紅和破水,這三者沒有一定順序,但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破水現象,必須立即就醫,避免發生感染情形。
陣痛
陣痛可分為假性陣痛和真正陣痛,假性陣痛可能發生在生產前的幾天或幾週,孕媽咪可能會感到子宮收縮或腹部疼痛,時間和次數都不規則,而且痛了一會兒就會暫停,此屬於正常現象,是身體在為生產做準備。真正的陣痛有規律,且次數和時間都會越來越頻繁,一開始大約是5~10分鐘收縮一次,之後則會3~5分鐘痛一次,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此時應就醫生產。另外,黃佩慎醫師提醒,若懷第二胎後的孕媽咪,一旦有規律陣痛就要立即就醫,因為第二胎後的生產過程比較快。
落紅
當快要生產時,子宮頸會開始變薄、變軟,子宮頸口的黏液也會逐漸掉下,此時陰道會排出的黏稠狀血液,通常是少量的粉紅色或暗紅色的點狀出血,即稱為「落紅」。落紅時若沒有規則的子宮收縮,表示還未到達生產時機,孕媽咪可先進行簡單清理再前往醫院檢查,屆時醫師會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建議孕媽咪稍微休息或準備待產。若孕媽咪的出血量已超過點狀出血,顏色為鮮紅色,血量甚至和經期第一、二天一樣多,可能是產前出血或胎盤功能出狀況,這時應緊急就醫檢查。
破水
破水是指包裹胎兒的胎膜破裂,導致羊水流出,羊水呈現清澈無色,並帶有些微腥味。破水可能是慢慢流出,也可能是一次就流出一大攤水,部分孕媽咪可能是陣痛前先破水,有些可能是生產時才破水。黃佩慎醫師提醒,一旦破水,不論分量的多寡都應立即就醫,準備生產,因為羊水是保護胎兒的重要關鍵,一旦破水表示子宮與外界相通,恐造成孕媽咪或胎兒感染情形。
施打催生針的時機
部分孕媽咪到了足月,甚至過預產期仍未生產,此時胎兒越來越大,孕媽咪不僅更容易腰痠背痛,睡眠品質也會下降。一般來說,第三孕期之後孕媽咪每天都要數胎動,到第40、41週時,由於胎盤功能逐漸下降,若仍未發生產兆症狀,就要準備催生。
催生相當安全,目的是要以人工方式進入自然產程。催生針採用點滴注射方式達到子宮收縮的效果,催生藥物會放在子宮頸口處或口服,使子宮頸慢慢軟化、變薄、張開,營造出像陣痛的效果。在整個催生過程中,醫師與護理人都會在旁隨時監測,了解母體與胎兒的狀況,這類藥物對母子健康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準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剖腹產的時機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腔與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娩出,雖然可避免自然產的突發狀況,也不用經歷產程的陣痛,陰道亦不亦受到損傷和鬆弛,但傷口癒合速度較慢,產後併發症和出血量多,且有子宮與膀胱沾黏的風險。常見剖腹產的情形如下:
骨盆腔過於狹窄
一般來說,胎兒頭骨直徑超過10公分就算大,但媽咪的骨盆腔是否過於狹窄,仍要根據胎兒的頭大小而定。生產過程不順利也有可能是剛好某個角度無法通過,此時就要實施剖腹產。
前置胎盤
一般懷孕時,胎盤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隨著孕期增加,胎盤會往子宮頂部方向移動,但若過了20週後,胎盤位置仍過低,且擋住子宮頸口,即稱為前置胎盤。在這樣情況下,自然產相當危險,因為子宮頸打開時,胎盤若先剝離,會引起產前出血或生產時大出血。
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亦即生產速度過慢,一般來說,若子宮頸每小時開口小於1.2公分,即為產程遲滯,此時就需考慮剖腹產。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狀況包括臉朝下、臀部朝下、軀幹或肩膀朝下等,在懷孕後期時可藉由超音波方式檢查出來。若胎兒在足月時,也就是第37週左右,胎位仍未轉正就必須考慮進行剖腹產。
巨嬰
一般來說,若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即可稱為巨嬰。若孕媽咪的身材較嬌小,又採自然產方式,可能會造成產程遲滯或肩難產,因此在足月時,準爸媽與醫師可先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大小,決定最適宜的生產方式。
胎兒窘迫或缺氧
若在生產過程發生胎兒心跳下降、胎兒窘迫,可能是胎盤功能不足、臍帶繞頸等情形,此時應緊急剖腹產,娩出嬰兒。
請產假的時機
根據勞基法第50條規定,女性工作者可於進入分娩期前後請8週(56天)產假,孕媽咪依自身情況、工作場所、家裡與醫院的距離,決定何時要請產假,而準爸爸則有5天陪產假,可於孕媽咪進入產程階段來請假。
黃佩慎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
經歷: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總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研修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懷孕] 胎位不正-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Mamaway - 一般正常情況,分娩時最先出來的應該是胎兒的頭 ... 的評價
- 關於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寶寶的小腦袋什麼時候才能入盆?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不用做超聲波,就能知道胎兒頭在哪,腳在哪 - YouTube 的評價
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李登輝與黃信介
主政十二年,台灣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先生,於7月30日以98歲嵩齡告別人寰,海內外各界同表哀悼。不只因為他擔任總統的時間之長,僅次於蔣介石,而且因為他主政期間,歷經內外多次驚濤駭浪,才能讓中華民國在地化,成為「台灣中華民國」,也讓國人同胞具備台灣主體意識,使「中華民國到台灣」,邁入「中華民國是台灣」的歷史里程。
這個憲政改造工程,若非李前總統的堅毅卓絕領導,很難完成。既得利益受損的人,或者大中國意識強烈的人,罵他是日本人,不是中國人。別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沒有選擇出生或不出生的權利,更別說在何時何地出生胎兒有選擇餘地。別忘了李登輝之所以在22歲以前是日本人,全然因為滿清朝廷無能,在甲午戰爭吃了敗戰,就把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李登輝的身世,就是台灣上一代的身世,該責怪的難道不是滿清政府?
唯其因為他當過日本人,又被迫接受國民黨統治,他才會說出「我不是我的我」這樣深奧的話,既充滿哲理,內心深處更充滿多少無奈!他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家屬,當上總統之後,還要代表國民黨政府謝罪,這不是歷史的荒謬和無奈嗎?
國內外很多人用「台灣的民主之父」定位李登輝,我則用「台灣總舵手」尊稱。台灣好比一艘郵輪,航向不可知的汪洋大海,李登輝是舵手,引領台灣避險如夷,航向西南西!我沒有用「民主之父」一詞,是因為威權專制大抵上在李登輝主政之前就已分崩離析,而民主曙光早已展露出生機。
以1996年台灣完成第一次總統直選來說,李和其他四組候選人競逐,雖然代表在野的是彭明敏和謝長廷,但這五組候選人之有機會用全民投票的方式接受檢驗,必須感謝還有另外一群人用青春和生命向國民黨威權體制挑戰,有人被槍斃,有人坐黑牢,有人家破人亡,前仆後繼四十年。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黃信介先生,人稱「信介仙」。
黃信介與李登輝屬於同一世代,都是日籍台灣人,都有留日經驗。黃信介從小志願要當總統,李登輝似乎並未有此念頭。後來信介仙當選增額立法委員,只當選一次就永遠不必改選,當時稱「終身職立委」。但他急公好義,惜才愛才,又嚮往民主,在每次大小選舉時廣徵人才,母雞帶小雞。當時黨外人士書生論政,身無分文,經常得靠他支援。他聰明又寬宏大量,成為黨外英雄豪傑的大桶箍。
1979年美中建交,如火如荼的國會選舉被取消,信介仙出錢出力,終於形成足以挑戰國民黨的美麗島政團。當時黨外利用選舉和辦雜誌傳遞民主法治和人權,以及台灣本土意識,在台灣南北西東奔波,並提出獨立建國的各種應興應革主張,點亮民主、進步的火把。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以及一批又一批的逮捕迫害中匍匐前進。
高雄事件那天晚上,其實完全脫出信介仙的掌控;我本無意參加,後來竟成為當晚人權晚會最重要的演講者,足足講了二十多分鐘。全場掌聲四起中,國民黨動用軍警和鎮暴部隊鎮壓,我因此成為第一個被逮捕的階下囚。龍頭老大的信介仙也以現任立委的身份鋃鐺入獄,總共坐牢八整年,期間他跟我都遭遇慈母過世,天人永隔的悲慟。
我們刑期未滿,蔣經國先後釋放,李登輝更於就任總統後行使特赦權,將美麗島受難者全部平反。出獄後大家越挫越勇,繼續奮鬥。為了爭總統直選,我陪在信介仙身邊跟眾人在火車站旁馬路上抗爭三天兩夜,被雨淋,也被鎮暴部隊的電棒揮打。終於總統可以民選,按理在野黨應該推舉信介仙,但他尚褫奪公權在身,未能參選。
在黃信介領導黨外人士反抗威權,並因而鋃鐺入獄那段時間,李登輝以留美歸國學人的身份在國民黨權力圈周旋,歷任政務委員、台北市長及台灣省主席,堪稱仕途順遂,頗符合蔡英文總統的名言:「威權時代,大多數人都選擇服從。」
李黃兩位台灣大老,一在鐘鼎,一在山林。但黃信介出獄後與李登輝毫無心結,1990年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邀請朝野菁英共同研擬解嚴後諸多憲政改革的對策,黃信介傾力支持,黨外政團未曾杯葛,而且暗助一臂之力。台灣的民主成就,是鐘鼎與山林同心協力的傑作。
現在的民進黨當權者,模糊甚至根本不清楚台灣民主憲政改革的過程,一律用「台灣的民主之父」尊稱李登輝,但我寧可稱他為「台灣總舵手」。因為在十二年任期中,他對內對抗封建保守的國民黨既得利益者,對外因應中國共產黨的文攻武嚇,使台灣這艘浪中孤舟,安然渡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他真是好舵手。但別忘了,台灣的民主是許多人披荊斬棘,家破人亡結出的花果。
2000年,他向陳水扁推薦我搭檔,當時我毫不知情;在選舉還未火熱之前,他就臥病在床,不久溘然長眠,來不及看到我們勝選,打敗國民黨政權。他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台灣的民主,國人不可遺忘。在懷念李登輝前總統的當下,我忍不住要大家同時記得早已在天堂的真正民主之父 – 黃信介。
願兩位台灣之父,在天堂護祐台灣!
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來結合了結構治療的溫柔生產聖地朝聖(喝咖啡),初來乍到卻巧遇陳鈺萍醫師(以下簡稱阿萍師),網上慕名已久終於碰面,趁此機會多了解一下何謂 #溫柔生產。
一番了解後,阿銘師想與大家分享於內心產生的極大感動:「生產與生命,是有莫大力量與祝福的。」
阿萍師說,一位經歷過生產的女性,應該是整個人會發光、充滿力量的,怎麼會逐漸的被許多外在因素削弱了呢? 阿銘師也發自內心地同意,以生理學的角度,女性生產完所分泌的種種荷爾蒙,都應該讓女性氣力倍增、筋骨強健,骨子裡被榨出不知何來的能量,這樣才能有效地哺育、保衛下一代,種族才足以延續。
阿萍師轉頭嘆道,曾幾何時,女性生產成為一種近乎負面的概念。生產完的女性,從生活、生存到身材……都開始沒自信,生產完比狗還累、身材走樣、瞬間變老、會陰的裂傷影響親密關係、沒得妊娠紋算走運……種種令人不寒而慄的資訊充斥著線上線下。
從結構治療開始介入溫柔生產後,許多以往認為需要「碰運氣」、或稱「體質」問題開始有曙光,或有新的視角切入。
阿銘師從西醫時代始,便見過許多而不能安然理解的孕婦問題,比如
1.喘。懷孕不到20週就會喘?即使日後肚子再大,喘也不應該是常態,影響孕婦呼吸等於間接掐住胎兒咽喉,不是合理的生理狀態。
2.吃不下,累。即使過了頭幾個月的害喜,孕婦應該是韓劇俗稱的「食量如豬,體力如牛」,下降的脾胃功能等於間接掐住胎兒的胃,亦不是合理的生理狀態。
3.產後復原極慢。如果沒有社會結構的保護的原始時代,生產後的母親應該產生足夠的強壯去保護寶寶與覓食。
4.持續哺乳但胸部縮水,乳汁變少。可不是家家戶戶都請得起乳娘的,我想持續哺乳狀態下的乳房應該是正迴饋。
5.妊娠紋的出現,我認為是筋膜被撕裂了。
以上問題,可能跟孕前母體的結構狀態有關。
一個孕前已經緊繃、僅僅足夠自己用的筋膜長度,再多一個日漸碩大的子宮,其只能牽扯母體僅有的筋膜來建構自己的生存空間。而沒有拒絕空間的母體也只能犧牲掉自己的功能,比如扯到胃,媽媽腹痛吃不下;扯到肋骨,媽媽喘氣還不能平躺;扯到腰,媽媽時不時腰痛還不能走路,腿更是腫成象腿。
知常達變,阿萍師說,理想中的分娩狀態,是母親輕鬆的張開肢體,盡可能放鬆地讓寶寶自己順宮縮的勢「爬」出來,寶寶還有能力自行「爬」上去吃奶。生產過程可能像烙賽(我個人註解)一樣腹痛,不應死去活來,不應生不出來。俗稱的「吃全餐」應該是買保險而非常態。
我個人認為,人體的種種「不應該」,不一定只是身體結構的責任,但身體結構常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各種身心靈原因「顯化」為病因的主要途徑之一。身體結構即便不是主因,也可能是結構治療醫者“順藤摸瓜”到主因的線索。
.
一個需要過多外力輔助生產的生命,除了自帶來的生命力與復原能力可能受限,或許也與許多新生代們常見的疾患有關。注意力欠缺/過動症(ADHD)與自閉症(autism)或許不只是精神/神經學問題; 而咬合不正也不只是口腔顳顎問題。
接踵而來的孩童發育與腸胃、內分泌問題可能也有新的觀點切入: 「從起點開始改變,從胎兒的娩出、甚至胎兒的發育環境(母體的骨盆)開始改變。」
阿萍師說,兩傳老師與所有投入溫柔生產的前輩們發了一個大願,希望以後的孩子們可以更自然的姿態呼吸到世界的第一口空氣。
以往阿銘師對於孕婦患者只接親朋好友,原因說穿了,是害怕療程中碰到自然流產的狀況,公親變事主。阿萍師說,其實12週以後孕媽的狀態會更穩定,所以產檢與進一步治療都是等三個月再說。
十二週後的懷象相對穩定,何況要是針灸就可以輕易催生下胎的話,產科百年來就不用花這麼多功夫研究種種方法了,您說是吧?
阿銘師聽完如服下一顆定心丸,暗自道如果有緣且信任度足夠的話,對母親,對孩子,阿銘師或許也能略盡棉薄之力。
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Mamaway - 一般正常情況,分娩時最先出來的應該是胎兒的頭 ... 的推薦與評價
整個孕期中,胎兒一直在羊水中漂浮著,何時才能確定胎位呢? ... 一般正常胎位是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頭頂為「先露部位」,並且胎兒的後腦勺朝向媽咪恥骨方向的 ... ... <看更多>
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寶寶的小腦袋什麼時候才能入盆?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胎頭入盆是指孕晚期後,胎兒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方式,下降到準媽媽的骨盆腔,此時胎兒的身體位置得到鞏固。胎兒入盆是分娩流程中的第一步。胎兒 ... ... <看更多>
胎兒 何時 頭 朝 下 在 [懷孕] 胎位不正-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34週女寶
寶寶體重2100g
胎位 頭上腳下
第一胎大週數引產,所以這次算第二胎
似乎從中後期開始寶寶就一直處於這樣的胎位..
30週醫師就跟我們說,寶寶還沒轉向,於是開始跟寶寶喊話,叫她乖乖的,頭可以開始轉
下去囉!
32週產檢還是沒轉,於是開始每天做膝胸臥式..醫師說34以前沒轉向,之後要轉的機率很
低..
一直上班到33週才開始休息..
今天34週了!!寶寶始終不願意倒頭栽...醫師要我們回家看一下剖腹的日子...感覺不會
轉了可能需要剖腹!!
媽媽我真的不想剖腹啊....
整個目前還不能接受啊~
雖然如果真的沒辦法也是只能接受了..
還是想抱著一點希望!!
今天開始打算加上瑜珈球運動..
有媽媽跟我一樣的狀況,後來寶寶乖乖轉下去的嗎?最晚幾週轉呢?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
助轉向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4.1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88568288.A.BE6.html
※ 編輯: forever20041 (101.10.4.187 臺灣), 05/04/2020 13:03:26
謝謝大家的分享,目前已經釋懷多了,跟寶寶說如果她可以的話就轉,不能也不勉強,我
們希望她平安健康的出生就好了!
※ 編輯: forever20041 (101.15.197.65 臺灣), 05/04/2020 18:23:17
... <看更多>